1、2014届广东省梅州市城南中学第一次段考( 3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 pH C量取 9 0mL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应进入浓硫酸,所以应从长管进入,故 A错误; B检验溶液的性质: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整个 pH试纸丢入试剂,污染了试剂。图中操作错误,故 B错误; C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量取 9
2、0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 10毫升的量筒,故 C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 -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气体的干燥(除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aCl2、 KNO3、 NaCl B H2SO4、 KCl、 FeCl3 C NaOH、 NaCl、 HCl D AgNO3、 ZnCl2、 NaNO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物质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
3、水,则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A三种物质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 Fe3+的水溶液呈黄色,得不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 NaOH与 HCl两种物质能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 AgNO3与 ZnCl2能结合产生沉,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 D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合成纤维 B塑料 C合成橡胶 D合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4、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A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A错误;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B错误; C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C错误; D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 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它们都是溶液 B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 C它们都含有氢元素 D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和碱反应生成水等,都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答案:
5、为: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将金属 M 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由此可判断 M、 Zn、 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M、 Zn、 Cu B Zn、 M、 Cu C Zn、 Cu、 M D Cu、 M、 Zn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 M 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说明锌 M,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 M铜,故其活动性顺序为锌 M铜,观察选
6、项,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g) 54 17 20 0 反应后的质量 (g) 10 0 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全部反应完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 20g D x为 79 答案: D 试题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先根据题意写出表达式再结合质量守恒进行判断。由表格数值可得:甲、乙、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 79; A甲物质反应了 54-10=44
7、g,有剩余,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丁一种物质,为分解反应 正确;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 20-2=18g; D根据质量守恒,丁的质量为 54+17+20-2-10=79, x为 79 ;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用 “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 “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的化学式为 H2O,可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A分子模型 A表示 1个水分子,故 A不符合题意; B模型 B为 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的共存状态,故 B不符合题意; C模型 C为 4个氢原子
8、、 2个氧原子的共同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故 C不符合题意; D模型 D中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 4个氧原子构成的 2个水分子;股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二氧化铅( PbO2)是生产汽车蓄电 池的电极材料,其中铅( Pb)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4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二氧化铅中铅( Pb)元素的化合价为: x+( -2) 2=0,则 x=+4,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邵阳市的很多街道旁栽种了玉兰树,时值初夏,常常可以闻到花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
9、因是(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玉兰树,时值初夏,常常可以闻到花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选 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庄稼一枝花,离不开肥当家 ”。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硝酸铵 NH4NO3 B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C尿素 CO(NH2)2 D碳酸氢钾 KH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
10、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NH4NO3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磷酸二氢铵 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C尿素 CO( NH2) 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碳酸氢钾 KH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 B。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 填空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仪器 a、 b的名称。 a是 ; b是 。 ( 2)若用 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甲烷完
11、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4)如图是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 ”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 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 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 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答案:( 1)酒精灯;分液漏斗 ( 2) 2H2O2 2H2O+O2 ( 3) A, CH4+2O2 CO2+2H2O ( 4) 先下降后上升
12、 70 a b c 试题分析:( 1)常见的仪器,图中 a是酒精灯, b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分液漏斗; ( 2) B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制取氧气时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 3)制得甲烷是用加热无水 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的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型 ”,所以选择 A;甲烷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 ( 4) 白磷从燃烧放热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的压强先增大,后又降低,因此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
13、分之一,容积为 150mL 的集气瓶里,先装进 50ml 的水,所以空气体积是 100ml,所以氧气占着 20ml,所以最后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50ml+20ml=70ml;故答案:为:先下降,后上升; 70ml; 集气瓶 内预先装入适量的水,使白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不会过度增大,不至于使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同时还可以加快集气瓶冷却,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 如图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 1) 时,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 20 时, 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 (填 “”
14、、 “”或 “=”)。 ( 3)现有 50 时 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加入A物质 答案:( 1) 30 ( 2) ( 3)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一定的溶质,溶质是否全部溶解,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等。根据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 1)在 30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15、等,故答案:为: 30;( 2)由于在 20 时, B的溶解度大于 A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 3)由于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岩浆融化冰盖引发的洪水以及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受到长期影响。 ( 1)火山爆发时,岩浆中含有硫的物质燃烧,导致空气中带有一股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这种气体若遇到雨水,极遇形成硫酸型的酸雨, 写出其形成该酸雨过
16、程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 2)火山爆发后,迫使大量航班停飞,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其原因是火山的爆发增加空气中的 污染物。 ( 3)火山的爆发,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还造成 污染,治理这些污染,必须依靠化学知识和原理。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做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使用清洁能源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答案:( 1) SO2 SO2+H2O=H2SO3或( SO3+H2O=H2SO4) ( 2)可吸入颗粒物 ( 3)水或土壤 试题分析:( 1)含硫物质燃 烧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有两种过程,一种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成亚硫酸,亚硫
17、酸再被氧化成硫酸,一种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与水反应成硫酸;SO2+H2OH2SO3或( SO3+H2OH2SO4);( 2)火山爆发,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且其中有些有毒性,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3)火山爆发,产生大量有毒性的粉尘和气体,会造成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治理空气污染,可以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可以使用清洁能源等等,分类回收垃圾,但不能露天焚烧,会加重空气污染。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材料一】 2013年 6月 4日 晚报报道:位于某市内流河旁,已被建筑垃圾、
18、生活垃圾、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 【材料二】某年我国西南地区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干旱,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困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警钟已经敲响,合理开 发和利用水资源刻不容缓,节约用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1)采用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 2)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 “磷 ”是指 (填序号)。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 ( 3) 在我国的北方农业和园林浇灌改漫灌为喷灌、滴灌;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将活性炭
19、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以上做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 4)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 ,化学老师唐 倡议 “一水多用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项具体措施 。 答案:( 1)过滤,( 2) ,( 3) ,( 4)洗菜的水用来拖地等。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 1) 2个氮原子 ; ( 2) 2个氢分子 ; ( 3)亚铁离子 ; ( 4)氢氧根离子 ; ( 5) +2价的钙元素 。 答案:( 1) 2N ( 2) 2H2 ( 3) Fe2+ ( 4) OH- ( 5) 试题分析:( 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 2个氮原子 表示为:
20、 2N;故答案:为: 2N; ( 2)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 2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故答案:为: 2H2; (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亚铁离子表示为: Fe2+; ( 4)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OH-; ( 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 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
21、在后,因此 +2价的钙元素表示为: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计算题 生产烧碱的工厂,常用便宜的原料纯碱和熟石灰制得成品。为模拟该生产过程,同学们取 20gNa2CO3 溶液与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4g白色沉淀。 求 (1) Na2CO3中 Na、 C、 O各元素的质量比 ( 2分)。 (2) Na2CO3中 Na、 C、 O各原子个数比 ( 2分)。 ( 3) 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分) 答案:( 1) 23624 ( 2) 213 ( 3) 21.2%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找出其
22、中一纯净物的质量,然后把这一纯净物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的量。根据题意不难得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 4g,因此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就可求出 2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在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 3)设 2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Na2CO3+Ca( OH) 2=CaCO3+2NaOH 106 100 x 4g = x=4.24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1.2%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1.2%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
23、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 NaOH; 猜想 :全部是 Na2CO3; 猜想 :是 NaOH和 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 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 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 A是 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 a为 ,现象 b为 ,则猜想 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答案: (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 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
24、不变色 【反思】 CO2+2NaOH=Na2CO3+H2O 试题分析:通过实验流程图和现象可知:( 1)若现象 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 A溶液是酸;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盐酸 (或稀 H2SO4等酸);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 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若 A是 CaCl2溶液(溶液呈中性),当实验现象 a为产生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变红色;则猜想 成立; 【反思】氢氧化钠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且能与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因此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密封保存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变红色; CO2+2NaOH=Na2CO3+H2O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