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中学九年级 3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工业上制备物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用氯化钠制取纯碱 C铁矿石炼铁 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海水晒盐是利用风吹、日晒将水分蒸发,溶质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氯化钠制取纯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铁矿石(主要成分是铁的化合物)炼铁,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发生反应: CaCO3 CaO+
2、C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将 17.4g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加入到 200g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11.1g B 14.2g C 22.2g D 44.4g 答案: C 试题分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加入稀盐酸,发生了以下 2个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Ca(OH)2+2HCl=CaCl2+2H2O, 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是 CaCl2溶液,抓住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即 HCl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化到 CaCl2中,所以可设 CaCl2的质量为 x,200g7.3%35.
3、5/36.5100%=x71/111100%, x=22.2g,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 U形管 A、 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 A处下降, B处上升 B A、 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上升, B处下降 D A、 B两处都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装置内的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不断地被 NaOH 溶液吸收: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装置内的气体量不断减少,压强跟着降
4、低,而外界大气压强不变,形成了压强差,所以 U形管 A、 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 A处上升, B处下降,故选 C 考点: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NaCl Ca(OH)2 Na2CO3 B KNO3 HCl BaCl2 C HClFeCl3 NaNO3 D NaOH HNO3 Na2SO4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aCl 、 Ca(OH)2、 Na2CO3中,其中 Ca(OH)2和 Na2CO3会发生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不能共存, C、 HCl 、 FeCl3、NaNO3中 FeCl3溶液
5、是黄色溶液,错误, D、 NaOH、 HNO3、 Na2SO4中的 NaOH和 HNO3会发生中和反应: NaOH+HNO3=NaNO3+H2O,不能共存,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特征离子的颜色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雨呈酸性,呈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像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
6、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B、 B酸雨呈酸性,呈酸 性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也呈酸性,因为溶有二氧化碳,我们把 PH 5.6的雨水,叫酸雨,错误, C、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还有可能是活泼金属,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正确,故选 D 考点:中和反应,酸的性质,碱及碱性 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不正确的是 A CO2( CO) CuO B CaCl2溶液( HCl) 碳酸钙 C NaCl(泥沙) 水 D NaOH溶液( Na2CO3) 稀盐酸 答案
7、: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假如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 CO2( CO),通过灼热的 CuO,利用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 CO+ CuOCu + CO2,可以达到目的, B、 CaCl2溶液( HCl),加入碳酸钙,利用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再过滤即可得到 CaCl2 溶液,正确, C、 NaCl(泥沙)加水溶解, NaCl 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再过滤即可,D、 NaOH溶 液( Na2CO3),加入稀盐酸, NaOH溶液也会与盐酸反应
8、:NaOH+HCl=NaCl+H2O,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将 X、 Y、 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Y表面无气泡,另取 X放入Z的盐溶液中,结果 X表面有 Z析出,则 X、 Y、 Z三种金属可能依次是 ( ) A Cu、 Zn、 Ag B Fe、 Cu、 Mg C Zn、 Ag、 Fe D Mg、 Al、 Cu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具有三个化学性质: 1、能与氧气反应, 2、能与酸反应, 3、能与盐溶液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是否会反应或反应的激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将 X、 Y、 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Y表面无气泡,说明Y的活动性最弱,另取 X
9、放入 Z的盐溶液中,结果 X表面有 Z析出,说明 X能把 Z从 Z盐的水溶液置换出来,所以 X的活动性 Z,所以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 Z Y,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 A中混有的少量 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 50 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 C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C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
10、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 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 度 ,A、除去 A中混有的少量 B,而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可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B、 50 时 A的溶解度为 50g,即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质量为 50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 =50g150g=33.3%,错误, C、据图可知 ,C的溶解度随温
11、度的升高而减少 ,所以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错误, D、将 50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时,对于 A、 B来说都有溶质析出,都成为了 20 时的饱和溶液,此时 B的溶解度大于 A,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而 C一降温,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所以仍小于 A,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A C,故选 A 考点:溶解度曲线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在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A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B氢氧化钠和碳酸
12、钠(稀盐酸) C氧化钙和硝酸铵(水) D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软水和硬水(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正确, B、氢氧化 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有气泡产生,正确, C、氧化钙和硝酸铵(水),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硝酚酞溶液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正确, D、稀盐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13、 A、过滤操作的六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 滤纸边缘稍 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很明显本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B、用天平称量药品,应遵循 “左物右码 ”的原则,很显然文职颠倒了,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倾倒,并且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在稀释过程中由于大量放热而导致液体飞溅,而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错误, D、 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试纸:把PH 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点滴板)上,再用玻璃棒(或滴管)蘸
14、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试纸上,显色后与 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 pH,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是 A美酒飘香 B尘土飞扬 C蔗糖溶解 D干冰升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 质量、体积都很小; 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A、美酒飘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C、蔗糖溶解是蔗糖分子不断地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 D、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5、所以由固体变为气体,故选 B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2014年 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治理空气污染成了两会的热点话题。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 C大力植树造林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答案: C 试题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 CO)、二氧化氮( NO2)、二氧化硫( SO2)和烟尘。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SO2等有毒 气体, B、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烟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C、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6、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目前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燃烧煤,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大量粉尘等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很明显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 B 考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发生变化
17、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氧化钙 D铝丝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原因是具有挥发性,溶质氯化氢从溶液中跑出,与空气的成分无关, B、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C、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也空气中的水反应: CaO + H2O=Ca(OH)2,从而使质量增大, D、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在常温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是质量增大,故选 A 考点:物质的挥发性、吸水性,铝的抗腐蚀性,氧化钙与水反应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18、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铁粉,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C加热饱和石灰水,出 现白色浑浊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氨水是一种碱,呈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正确, B、铁粉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是浅绿色溶液,错误, C、 Ca(OH)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加热饱和石灰水,溶质 Ca(OH)2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故出现白色浑浊, 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生成 Cu(OH)2蓝色沉淀,正确,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氢氧化钙
19、的溶解度 填空题 ( 1)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碳酸钙 氢氧化钠 氧化钙 碳酸氢钠 熟石灰 稀盐酸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常用作补钙剂的是 ;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常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的碱是 。 ( 2)硒被誉为 “抗癌大王 ”。根据下图提供的有关硒的信息填空: 硒( Se)属于 (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在化学反应中, 硒原子容易 (填 “得到 ”或 “失去 ”)电子形成硒离子 (写离子符号)。 答案:( 1) ; ; ; ; ; ( 2)非金属、 78.96、
20、 得到、 Se2- 试题分析:( 1)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所以常用来做干燥剂,故选 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所以常用作补钙剂,故选 在农业上常常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来改良酸性土壤,需加入一种碱,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太强,所以应用熟石灰,故选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所以稀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选 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所以常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故选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的碱是氢氧化钠,故选 (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21、2、表示元素符号, 3、表示元素名称, 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硒( Se)属于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He为 2),不易得失电子。而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 可以算出 x=6,所以在化学反应中, 硒原子容易得到 2个电子形成硒离子 Se2- 考点:常见物质的用途,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水由 组成,由 构成。 ( 2)饮用水的质量关系人的健康。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
22、饮用水的硬度。除去饮用水的异味可采用的物质是 ,测定饮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 。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 “绿色 ”环保高效净水剂,可由如下反应制得: Fe2O3 + 3X + 4KOH=2K2FeO4 + 3KNO2 + 2H2O,则 X的化学式为 , K2FeO4中 Fe的化合价为 。 ( 3)水是常用的溶剂,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白醋 C白酒 D麻油 答案:( 1)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分子 ( 2)加热煮沸 活性炭 PH试纸 KNO3 +6 ( 3) D 试题分析:( 1)物质从宏观上来说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所
23、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 ( 2)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或蒸馏,生活中降低饮用水的硬度的方法:加热煮沸;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除去饮用水的异味;酸碱度是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要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应用 PH表示,而要测定饮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 PH试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可推出 x的化学式为KNO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由于 K的化合价为 +1, O的化合价为 -2,所以可求出 Fe的化合价为 +6 ( 3)麻油不溶于水,所以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选 D 考点 :物质的组成,水
24、的净化、硬水的软化,溶液的形成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 1)写出上图中下列仪器的名称: 用于加热的是 ;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是 。 ( 2)实验室若用 A、 C组合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用 B、 E组合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能用装置 D收集的气体应有的物理性质是 。 (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所示,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分,气体应从 (填 “a”或 “b”)端导管口通入;为了检验二氧化碳,可将浓硫酸换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酒精灯 长颈漏斗 ( 2) 氧气 2H2O2 2H2O+ O2 ( 3)密度比空气小 ( 4) a 澄清石灰水 CO2 +
25、Ca(OH)2 =CaCO3+ H20 试题分析:(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是长颈漏斗 (2)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若用 A、 C组合,说明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 , 所以是制取氧气,因为制取二氧化碳、氢气都不用加热,用 B、E组合,说明反应在常温下固液反应,所以应该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O2 ( 3)根据生成物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 用装置 D收集的气体,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 (4)要干燥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所以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分,气体应从 a端导管口通入,检验二氧
26、化碳,应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 =CaCO3+ H20 考点:常见仪器名称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 探究题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塞上瓶塞,于是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 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 。 【设计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 A,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 1)
27、取少量溶液 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成立 ( 2)另取少量溶液 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步骤( 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猜想 成立 【反思与交流】 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小明称取 18.6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稀盐酸 100g,反应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114.2g。试计算: (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8、为 ; ( 2)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即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猜想与假设】 全部变质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 1) ( 2) 白色沉淀 Na2CO3+ CaCl2=CaCO3+2NaCl ( 3) 【反思与交流】 CO2+ 2NaOH = Na2CO3 + H2O、密封 【探索与拓展】( 1) 10.6 ( 2) 50% 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三个猜想: 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设计实验】: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而氢
29、氧化钠虽然会也盐酸反应,但没有气体生成: NaOH+HCl=NaCl+H2O,所以根据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故猜想 不成立,在步骤( 2)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中的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现象:生成了白色沉淀,由于所加的氯化钙溶液是足量,所以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全部反应掉了,故在步骤( 3)中将步骤( 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仍然呈碱性,也就是说溶液中有 NaOH,所以猜想 成立,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CO2
30、+ 2NaOH = Na2CO3 + H2O,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探索与拓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可以直接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18.6g+100g-114.2g=4.4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钠的质量关系便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 2NaOH = Na2CO3 + H2O中碳酸钠与 NaOH的 质量关系求出变质的 NaOH质量,进一步可算出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变质的 NaOH质量为 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 1) 106: 44=x: 4.4g x=10.6g 故原固体中未变质的 NaOH质量 =18.6g-10.6g=8g CO2+ 2NaOH = Na2CO3 + H2O 80 106 y 10.6g ( 2) 80: 106=y: 10.6g y=8g 故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8g(8g+8g)100%=50% 考点:氢氧化钠的变质的探究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