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江西省德兴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填空。(每空 1分,共 8分) ( 1)问君西何时还? _。 ( 2)曲罢曾教善才服,_。 ( 3)冰泉冷涩弦凝绝, _。 ( 4) _,分明怨恨曲中论。 ( 5) _,望帝春心托杜鹃。 ( 6) _ _,不尽长江滚滚来。 ( 7)蟹六跪而二螯 _,用心躁也。 ( 8) 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 (1)畏途 f岩不可攀 (2)妆成每被秋娘妒 ( 3)凝绝不通声暂歇 ( 4)千载琵琶作胡语 ( 5)庄生晓梦迷蝴蝶 ( 6)无边落木萧萧下 (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每空 1分,共 8分) 选
2、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敕( ch)造翠幄( w)宸( chn)翰笑靥( yn) B炮烙( lo)商贾( g)新正( zhng)栈( zhn)道 C扪参( shn)猿猱( no)霜鬓( bn)迁谪( zh) D暮砧( zhn)省( shng)识憔悴( cu)惘( wng)然 答案: C 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 ( ) A劝学 (劝勉 )而望矣 (提起脚跟站着 ) 博学 (广泛 )金就砺则利
3、(磨刀石 ) B闻者彰 (清楚 )数罟不入 闯兀 埽 br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念 )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 C河内凶 (荒年 )请以战喻 (比喻 ) 兵刃既接 (已经 )王无罪岁 (年成 ) D艰难苦恨繁霜鬓 (极 )使快弹数曲 (畅快 ) 却坐促弦弦转急 (更,越 ) 此情可待成追忆 (难道,哪能 ) 答案: B 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 ) 所守或匪亲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虽有槁 暴,不复挺者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 “歌
4、行体 ”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 ) 篇幅较长 篇幅较短 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句子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 B C D 答案: B 顺序调整正确的是 ( ) 两条鲨鱼一道儿来到跟前 _, _, _, _。 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 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张开大嘴插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 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去的时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上 A B C D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嫡亲桅竿做揖弃甲曳兵 B
5、杜撰疯癫蘖根仔细端祥 C玷辱厮混原委放诞无礼 D海滨纨绔躁热嬴粮影从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 _,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 _,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 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 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别样徜徉以至 B别样徘徊以致 C别致徜徉以致 D别致徘徊以至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孙悟空凭借一身七
6、十二变的神通、如意随心的金箍棒,把天宫闹了个沸反盈天。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 “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 门前冷落鞍马稀 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 ”啊!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服药请医,如何送死发丧。 B老头儿看见两个褐色的鳍顺着死鱼在水里所不得不造成的那条宽阔的路线游着。它们甚至不去紧跟着鱼的气味,就肩并肩地直朝着小船扑来。 C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
7、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纷纷的还评论着。 D当它来到的时候就活像一只奔向猪槽的猪,如果一只猪的嘴有它的那么大,大得连你的头也可以伸到它的嘴里去的话。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草堂 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 文章憎命达 !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 杜甫草 堂,早已成了成都 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
8、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读清人顾复初的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 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代诗史再现了
9、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 !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 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
10、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 !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 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 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
11、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 人的遭际, 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 !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 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 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小题 1】从文中看, “草堂的文化意义 ”指的是
12、什么 (不超过 30个宇 )(3分 ) 【小题 2】从文章第四段看, “草堂在 诉说什么呢 ” 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3分 ) 【小题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 6分) 【小题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分) 【小题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 “文章憎命达 ”这 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
13、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 “如长河激浪,深潭照 物 ”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 “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答案: 【小题 1】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3分) :这里的 “文化 ”是个关键字眼。全文都是在说草堂的文化意义,第 3段中已用三个整句概括出来。 “艺术生命的凝结处 ”,是
14、说杜甫在这里曾写下很多辉煌诗篇; “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 ”,是高度评价这些诗的意义; “历史的观象台 ”是要表达作者通过杜甫来探索 “文章 ”和 “命运 ”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赞美杜甫创作的 “诗史 ”价值。这些都是文化层面上的内容。 【小题 1】( 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2)杜甫的苦寒人生( 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或矛盾 冲突)( 3分) :答案:范围在第 4段。 “从开元到天宝, 这些是不必说的 ”为一个方面,讲杜诗的价值。 “但仅仅如此 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是第二方面,暗示杜甫的悲剧人生。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 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是第三方面,讲
15、透过杜甫的人生所揭示的深层意蕴。在概括每一点时要注意抓准要点,找出能鲜明、具体而有确切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避免用过于抽象笼统的词语,譬如第一点,用 “杜甫的不朽、辉煌和价值 ”就没有用 “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具体而确切。 【小题 1】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 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个人不幸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6分) 【小题 1】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 “文章憎命达 ”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分) :第一问 4分,只要答出 4
16、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 2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问题干中的 “哪些方面 ”,它告诉我们本文的对比不止一处,要统观全篇,不要只限一点。而对第二问 “分析对比手法的好处 ”的回答,一定要扣住文章中心,从艺术手法为文章中心服务这个角度切入 。 【小题 1】 BD( 4分) A项的问题在于概括不准。文章的确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但是,这不是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层层对比来 表达的。 C项的问题也在于概括有误。文章列举了杜甫的许多著名诗篇,只是为了说明杜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 “文章 ”和 “命达 ”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这些
17、诗篇的历史意义展开探讨。 E 项的前一句分析不准。 “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 ”,说波澜壮阔尚可,说体现了 “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 ”则不准确。恰恰相反, “深潭照物 ”应该 是指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手法。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辞,
18、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节选自新唐书 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 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
19、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 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 李白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辞:告辞 C遁还,客巴西遁:逃走 D帝爱其才,数宴见数:屡次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召入,而时白已醉 拔剑而啖之 C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D 遂 其诗以激杨贵妃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题
20、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 “热衷功名 ”和李白 “放荡不羁 ”的是( ) A 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遂 其诗以激杨贵妃 B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C 伏惟天子哀怜之 益骜放不自修 D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 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 “神仙下凡 ”。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
21、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 “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 ”而 “数上赋颂 ”,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 在宫中,李白竟 “使高力士脱靴 ”,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曾经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小题 5】下列杜甫和李白的诗句能分别体现出原文所表现出的两人的政治遭遇的一组是( ) A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 飘飘何所似
22、,天地一沙鸥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小题 6】翻译下列句子。( 7分) ( 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 3分) (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4分) 答案: 【小题 1】 B 辞:文辞,文章。 【小题 1】 A因:连词,表承接; B 而:连词,表转折; 而:连词,表承接。 C 其:副词,表反问; 其:代词。 D 以:连词,表目的; 介词,表手段。 【小题 1】 A 是杜甫少时情况, 是高力士的行为,不是李白性格的表现。 【小题 1】 B 没有援予官职,从 “帝欲官白 ”可知 【小题
23、1】 C(分别出自杜甫的旅夜抒怀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这最能体现他们的政治遭遇和情感。) 【小题 1】 (1) 李白曾经侍奉皇上,喝醉了,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力士向来尊贵,对此事感到羞耻。( 3分,得分点:尝、耻) (2) (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4分,得分点:为、益、自修)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6分) 【小题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 “照 ”而说 “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2】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是 “可怜 ”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分) 答案:略 语言表达 下面三句诗分别对应了哪种
24、观点?( 3分) (一 ) 1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2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 3鲁迅自题小像: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论点一:为国为民,不怕牺牲。 ( ) 论点二:立志报国,勇于献身。 ( ) 论点三:捍卫国土,誓死效忠。 ( ) (二 )从上面三个材料中任选一个扩写成议论文段,体现与之最为贴切的论点。( 3分) 答案: (一 ) 论点一:为国为民,不怕牺牲。 ( 文天祥的诗句 ) 论点二:立志报国,勇于献身。 ( 鲁迅的诗句 ) 论点三:捍卫国土,誓死效忠。 ( 陆游的诗句 )( 3分)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
25、的诗作,都包含了 “爱国 ”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 ,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 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 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 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 1;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 2;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 3。 (二 )( 3分)示例: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过零丁 洋中的名句。文
26、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3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 “距离 ”:有实的距离,有虚的距离;有空间距离,有时间距离;有的距离需要保持,有的距离需要改变。或许你有关于距离的刻骨铭心的故事,或许你有对距离的独特感受,或许你有对距离的深刻思考。 请以 “距离 ”为话题作文。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