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1378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一下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贾谊的过秦论 ( 2)锲而舍之, _;锲而不舍, _。(荀子劝学) ( 3)师者, 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 4) 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_。(柳永雨霖铃) ( 6)羽扇纶巾,谈笑间, 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7)千古江山, _。舞榭歌台, 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 (苏轼定风波 ) 答案:( 1)、仁义不施而攻

2、守之势异也( 2)、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梧桐更兼细雨 ( 5)、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樯橹灰飞烟灭。 ( 7)、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一蓑烟雨任平生。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 “全盘西化 ”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 “愚顽怕读文章 ”,是一个身无长物的 “不肖 ”“无能 ”的纨绔子弟。 C劝学是一篇 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

3、成为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 _外,还可以 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 _, 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 _不由使人想 到 “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 ”的诗句。 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点染胭脂的春桃 桃花的笑脸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4、3分)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 “同案不同判 ”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 “春风送岗位 ”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答案: A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地壳子弹壳当家螳臂当车吭声引吭高歌 B刹车一刹那命脉含情

5、脉脉血泊淡泊明志 C煞尾煞风景粮囤囤积居奇遂愿半身不遂 D倾轧轧花机宁愿息事宁人奢靡靡靡之音 答案: B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踌躇寒暄国粹恰如其份 B取缔云宵 针灸荒诞不经 C怄气磕头车蓬没精打采 D驰骋自诩迢远俯首帖耳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

6、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

7、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 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

8、遗产代表作 ,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 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 !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 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 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 1934 年、 1948 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 “吟诵 ”药方。建国以后,吟诵

9、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 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 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 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史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 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 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 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否在这段时间内 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

10、读书报 2009年 12月 11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 “吟诵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 C吟诵的形式依据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 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 之法传承。 【小题 2】下列不属于吟诵 “濒临失传 ”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科举制的废除,新学堂的兴起,抗日战争的爆发,私塾由困境走向消亡

11、。 B 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进入中国,汉语朗诵定型并取代吟诵。 C近现代,虽有不少著名学者大力提倡、研究吟诵,但只有零星的论文和调研报告。 D建国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学生和儿女。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 重大的文化价值。 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 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 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

12、率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文中是: “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 、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 ” 【小题 1】(属于吟诵 “濒临失传 ”的拯救行动,而非原因) 【小题 1】(文中是: “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

13、,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 “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 ”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 “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 ”欣拜

14、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 “羊徽一时 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即板欣补右将军刘 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 羊欣

15、传(有删改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竞:争斗 B病自免,屏居里巷屏:隐退 C弟徽被遇于高祖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诣:去、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不以高卑见色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所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

16、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小题 4】把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5分) _ ( 2)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分) 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7、 1】 B 【小题 1】 羊欣因为不能承受拜伏之礼,推辞不上朝觐见,高祖、太祖都以没有见过他而感到遗憾。(关键词:以、堪、恨)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 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南北联合的盟约,结成一体。(关键词:爱、致、合从) 【小题 1】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小题 1】代词,他的( A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B.介词,因为 /介词, 用;C.所字结构 /和 “为 ”组成 “为 所 ”,表被动) 【小题 1】羊欣不是被贬,因为在他担任军府舍人之前并没有做官。 【小题 1】略 文言文翻译: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南城人。父亲羊不疑,任桂阳太守。 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

18、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 欣正好十二岁,当时王献之任昱兴太守,很赏识他。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羊欣正穿着新绢裙午睡,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羊欣原本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最初出仕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隆安年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仕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每回要羊欣写字,往往辞谢,不遵命。元显愤怒,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可是羊欣意态泰然自若,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先拂扫座席更换服装, 然后接见 当

19、时谢混的族子灵运在座。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 “望蔡接见羊欣,就更换服装和坐席。 ”羊挞由此更知名了。 桓玄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任命他为楚台殿中郎,对他说: “国家政务由尚书主 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 ”羊欣就职几天后,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义熙年间,其弟羊徽得到高祖的信任重用。高祖对证议参军郑鲜之说: “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 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未能结识羊欣,令人遗憾。 ”立即下书,以羊欣补右将军刘藩司马

20、,又转为长史,又任中军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又出任新安太守。在郡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除授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都未就任。太祖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后来转任义兴太守,并非他喜爱的地方。不久,又称病重,辞职归家。被授予中散大夫。 他平常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饮符水而已。又擅长医术,撰药方十卷。羊欣因为不堪拜伏,便推辞不参加朝觐 ,高祖、太祖都以没有见过他为遣憾。如果不是探访省问近亲,他不随便去别人家。出行一定是在城外,从来没有进过建康城门。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三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

21、宋词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小题 1】 “好梦频惊 ”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 “好梦频惊 ”的原因有哪些 ( 4分) 答:_ _。 【小题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_ _ _。 答案: 【小题 1】 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 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 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 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 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4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小题 1】 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 抒发悲情,骤急的西

22、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 “只解 ”“不信 ”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运用拟人的手法 。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 “时光 ”“催人老 ”,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6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语言表达 请你认真阅读下面文段,仿照前面的店名,结合上下文,为后面的小店分别取一个店名,要求:符合该店特点,生动形象,又能很快被大家记住。( 3分) 成都某茶坊,在大门上方悬挂一大牌匾,上书龙飞凤舞的 “圆茗缘 ”三字,既有前世今生的厚重,又有一见钟情的命中注定。 学校后门不远有家理发店,小老板是个光头,为人风趣,居然给理发店取

23、了个“ ”的名字,店名与他的形象真是绝配。 楼下新开了一家舞蹈学习班,店名特别猛,叫 “ ”。 一家卖卤品的小铺,取名叫 “ ”,展示了店家对古典名著的研究以及对自己的卤制品的自信。 _ _ _ 答案: 一剪没 舞林大会 卤至深 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请评论这种语言现象。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少于60字。( 5分) 周末,读大学的 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 “偶 ”非常 “稀饭 ”的。酱紫,偶就答应 GG陪他去逛街吃 KFC 昨晚,我的 JJ带着她的青蛙 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 JJ的 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 PMP,

24、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 PLMM。真是好 BT啊, 7456 答案:( 1)持批评态度。如:这段流行于青少年当中的网络 “新语言 ”,生吞活剥地 “拿来 ”方言西方语言掺和在汉语中,这种行为是对我们母语的一种污染和羞辱,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这样下去,汉语将是一个连本国人都不认识的 “怪语 ”。 ( 2)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如:语言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汲取方言和外来的语言精华,补充新词汇,可使汉语更充满活力。但是,生吞活剥地 “拿来 ”,只能把汉语弄得不伦不类,起不到汉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应有作用。 ( 3)也可持完全赞同观点,但要言之有理。 附: GG:哥哥 KFC:肯德基 稀饭:喜欢 酱紫:这样子 JJ :姐姐 BF:男朋友 PMP:拍马屁 PLMM:漂亮妹妹 BT:变态 7456:气死我了 作文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