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41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2)君子以仁存心, 。 ( 3)乐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 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2分)( ) A利与善之间也(中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 B河内凶(暴发洪水)因之以饥(继)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贫困)贼仁者谓之贼(损害) D虽欲从之

2、,末由也已。(子路的名)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提拔) 答案: C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仪封人、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 丈人、晨门等人都是隐士,不支持孔子的政治主张。 B子夏、子路、陈亢、伯鱼、子贡、樊迟、伯牛、颜渊、曾参、曾皙等都是孔子的学生,其中曾参和曾皙是父子关系。 C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由这些论述来看,孔子所谓的“好学 ”,指人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和我们今天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D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反映了孔子 “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

3、 答案: A 加点词语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分)( ) A至于他邦,则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 B尝独立,鲤趋而达庭。 C黎民不饥不寒 D牺牲既成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 A且而从辟人之士也亲戚畔之 B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刑于寡妻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的气味 苏北 有昆虫的气味,有植物的气味。有朋友说,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那么,我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我想,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可能主要还是指在恋人之间,在亲人之间,在朋友之间

4、。 要说世界是由气味组成的,也不为过。比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她的气味就相当熟悉。这里的夏天,主要是香樟的气味。骑车上街转一圈,在那些小马路上,在遍植香樟的人行道上,那些气味就深入到人的内心。那些香樟树,枝叶密密织织,样子清秀圆润,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特别适宜于这样一个小而温润的城市。 “城市 ”这一称谓,有其相当开阔的地域范围。因此,说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气味是不准确的。比如在早晨的大蜀山,人一踏进那个林子,那情不自禁的第一口呼吸,几乎就是吞咽。那种忘情的呼吸中的踏实和快乐,是无以言说的。在半山道上 ,人就慢慢体味到植物的气息。那种多植物混合的气息中,也许还有一夜小雨后的、松软的

5、泥土的气息。这种泥土的气息不同于其他 它混合着无数生命的气息,带着小草的、野雏菊的、昆虫的,甚至是小兽物的粪便的气息。大自然是敏感而羞涩的,人的态度亲切,它们就不发紧,人就能在平等中感觉到它们的呼吸、它们的劳作、它们的生息和繁衍。比如那经了一夜小雨的土地,那杂杂的不知名的青草,还湿湿地带着些潮气;那开着蝴蝶般白色小花的野菊,高高兴兴地在晨风中摇着,像一个个头上扎着小花的天使,集体在跳一支小天鹅舞。至于草丛中,可是乾坤大了:一只 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有这么一 长,身上有几十节,它先是不动,之后像列车到点了,身下几百只细细的触须,一起划动起来,像列车的无数个车轮,滚滚地向前,一点也不别扭地

6、拐弯、减速,在密密的林中 (其实是草丛 )穿梭。它那一颗小小的脑袋,有极严密的结构,比一列 D字头的火车还要精致。在这列火车面前,那些蚂蚁就像一个个的乘客,穿着深色西服,忙忙碌碌,为生计神色匆忙地奔波着。我痴想:如若把这些小蚂蚁装在这只列车的肚子里,把一颗一颗的褐色小脑袋探出窗外,就是人类的一幅微缩景观;而那些在头顶上飞舞的,只有芝麻粒大小的昆虫 ,就俨然是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了。这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早晨,成了这个城市中另一种气息的源头。 董铺岛的气息又不同了。那里更多的是水的气息,还有鸟的气息。对鸟的气息的感受,多来源于鸟的粪便。那种白色的粪便,有点鱼的腥味,还有点青草味。水,鸟,真的是

7、这一城市另一种气息。 一个城市的气味其实是多元的。从宁国路上过,大龙虾的气味扑鼻而来,我会油然生出一种生之趣味。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儿,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有时,黄昏走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一阵油炸臭干子的气 味忽然就飘了过来,这时由不得心生欢喜:不知哪家又买了一碗,回家下酒去了 还有深夜,路边的昏暗的灯光,热气蒸盈中是一副馄饨挑子的气味, “馄饨嘞 ,来一碗热热的馄饨 ” 清脆的叫卖,伴随渐远的跫跫足音,弥布着温暖的气息。 是的。一个城市的气息,其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气息,想必是爱上了这一个人;一个人喜欢一个城市的气

8、息,也一定是深爱着这座城市。 (取材于 2007年 8月 6日文汇报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在作者看来,如果气味会在恋人 、亲人、朋友之间识别,那么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气味就像恋人、亲人、朋友一样可亲。 B文章刻画香樟树枝叶样子清秀圆润,并说其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写出了香樟树枝叶妩媚艳丽的特点。 C文中说,人一踏进大蜀山那一片林子,第一口呼吸几乎就是吞咽, “吞咽 ”一语道破了大蜀山的青翠的强烈视觉冲击。 D文章写 “与大自然说话 ”,听它们的呼吸、劳作、生息和繁衍,写出了城市的气味中富于生命情态的勃勃生机和气息。 E文章从气

9、味入手写自己所居的城市,在对其气味的捕捉、气息的体味以及精气神的把握这样一种文字推进 中,呈现出一种渐浓渐深的爱意。 【小题 2】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 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儿,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 【小题 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城市的气味?依据作者思路,请作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4】文中说: “一个城市的气息,其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 ”请从 “气味 ”的角度,描述你所居住城市的气息,表现其所具有的精气神。要求 200 字左右。( 8分)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用拟人夸张地写出了味蕾在大龙虾气

10、味刺激下生动而又富于趣味的反应; 充分表现了城市中这样一类气味所具有的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感染力。 【小题 3】 城市街道香樟树的气味; 城市里来自大自然的气味; 城市里日常生活的气味。 【小题 4】略 【小题 1】 4分 【小题 2】答出 1个要点 2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答出 1个要点, 1分;答出 2个要点, 3分;答出 3个要点, 4分。 【小题 4】不需就精气神作是非性质的强调或评价,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即可。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10分)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 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 “成仁 ”,孟曰 “取

11、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 “君子坦荡荡 ”的风格,避免 “小人常戚戚 ”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 “暮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

12、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而且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 ”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 “仁 ”字出现了 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 “观过,斯知仁矣 ”,好 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 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

13、他自己所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 “礼 ”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 “礼 ”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 “礼 ”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 “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

14、,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 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著名代表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 “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这一主旨。 B文章第 2段用 “但是 ”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例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15、。 C文章第 3段说孟子没有孔子 “犹疑 ”,主张性善来自先天, “斩钉截铁 ”用得形象而准确。 D文章第 4段举四个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小题 2】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3分)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 【小题 3】课文第 2段说 “孟子凡事紧张 ”, “紧张 ”一词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所谓 “紧张 ”,是指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

16、、忧心、痛心的情绪。 【小题 1】 3分 【小题 2】 3分 【小题 3】 4 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 热,亦运而已矣。 ” 注 运:转。 【小题 1】用原文回答 (5分 ) 从选段看,孟子认为应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如果不能使百姓 “”反而 “,

17、”,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 ”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小题 2】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5分 ) 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 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答案: 【小题 1】避水火 水益深,火益热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小题 2】示例:孔子和孟子战争观的立论基础是以 “民本 ”为核心的 “仁政

18、”原则(1分 )。不同:孔子希望用 “仁义 ”代替战争, “足食 ”、 “足兵 ”和 “民信 ”,三件为政大事,孔子毫不犹豫地主张 “去兵 ”,其对战争暴力的警惕和不认同态度于此可见 (2 分 );孟子认为进行战争的起点和支点是 “仁政 ”,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使百姓远 “避水火 ”,就可以攻伐 (2分 )。 【小题 1】 5分 【小题 2】 5分,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公孙丑问曰) “敢问夫子恶乎长? ”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 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19、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敢问夫子恶乎长长 :擅长 B必有事焉,而勿正正:预期 C则塞于天地之间塞:充满 D今日病矣病:生病 【小题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20、以直养而无害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C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其子趋而往视之 D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小题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 “浩然之气 ”,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 “义 ”和 “道 ”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对于所养之 “气 ”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自己也并不清楚,所

21、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 “难言也。 ” D孟子用 “揠苗助长 ”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养成 “浩然之气 ”不能急于求成。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 ,沉思忽自惊。 注: 此诗约作于 980 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 1)从首句的 “聊 ”到末句的 “惊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2分) ( 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 “野

22、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 ”。请说明此画夺魁 的理由。( 4分) 答案: ( 1)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分) ( 2)画上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 “野水无人渡 ”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尾,衬托过客稀少,凸现出小船 “尽日 ”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上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4分) 语言表达 曹明华在其散文美中,积极探索生活中多姿多彩的

23、美。比如她发现了: “距离美 ”“ 因为距离,巧妙地遮蔽了我们不该看到的一切,又信手添上些神奇的飘逸 ”; “曲线美 ”“ 它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却避免了单调和重复 ”。 请仿照例句,展示你发现的一种美。( 4分) 答案: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网 近日 ,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 ,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 “中华名人 孔子 ”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 ,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 “礼之用,和为贵 ”。中奖者可领取 30万元的 奖金 ,最低第八级能够拿 10元奖金,奖符为 “有朋

24、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 ,销售额已经超过 200万元,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 “孔子彩票 ”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 2)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答案: ( 1)( 3分)答案:示例:孔子彩票的发行引发热议 ( 2)( 7分)示例:我赞同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在彩票上印孔子画像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甚至能

25、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孔子彩票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彩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在满足彩民购彩心理的同时,引导彩民关爱社会困难群体。这恰恰符合孔子 “仁者爱人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的仁爱精神。 示例:我反对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福利彩票之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 ,,有点缘木求鱼。其次孔 子彩票的发行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身教、有教无类 ,“寓教于彩 ”“寓教于赌 ”,已经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 ,逾越了儒家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 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以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不要写成诗歌 )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