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460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广东省罗村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稽查 /稽首瞠目 /水干涸 /隔阂 B慰藉 /狼藉裨益 /婢女塑造 /追溯 C称谓 /称心梦魇 /笑靥伺候 /对峙 D间距 /间断栈道 /饯行炽热 /叱咤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韩寒和郭敬明等一批 “80后 ”作家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的行为和言论。 B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甚至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 “搞噱头 ”、 “威胁交通安全 ”。 C “山寨

2、”行为不仅损害正规厂商利益,而其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某种程度的损失,所以有人高举反 “山寨 ”大旗,有其合理性。 D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而随着金价下跌势头升级,紧张、焦虑的投资者们每次交易都如履薄冰,及时锁定利润的理念深入到每位交易者的内心。 答案: D“如履薄冰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A甘肃省 “11.16”致 19名幼儿死亡的校车交通事故,暴露出一些地区存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措施不到位、监管不严厉、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等严重问题。 B叙利亚政府没有在阿盟规定的最后期限内签署同意阿盟派遣观察团的协议,这种态度,导致了阿盟决定立即采取对叙利亚

3、实施经济制裁的措施。 C有消息称,德国财长正在为希腊可能的破产做准备,虽然希腊随即否认,但这一消息使得投资者对希腊是否将被 “开除 ”出欧元区的担忧持续加剧。 D广州入围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是全市各部门及广大群众在 “创文 ”工作中共同努力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期待广州实现跨入 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 答案: B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外来文化的到来,给自己的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助于作家 , ,同样,外来文学的进入也毫无例外地影响着本民族作家的创作,因为外来文化的优质东西,将有助于作家 , , ,因此,作家必须高度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

4、分 提高自己作品的创新份量 为本国文学带来新的审美思想和风格 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创新中融入一种新的文化力量 形成更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 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的天气。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

5、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不久,天色放睛,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他问老人,有纸笔吗 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 展现纸上。老人惊呆了,半晌说: “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 !”雪芹说: “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 ”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 渡江何事 因何而来的呢 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他的西宾幕客。一到

6、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 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 赠雪芹所说的: “可知野鹤在鸡群。 ”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乾雅 ,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从 他自已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 “导之于正 ”,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 ”,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

7、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人介绍,想为曹 、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 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

8、的岳翁尹继善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 “幸 ”永璇府第,意在察看。当乾隆查出身有 “内病 ”的永璇竞偷看这种 “邪书 ”,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 “淫词小说 ”的一切原委。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 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 !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尹继善毕竞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 (节选自周汝昌曹雪芹新

9、传第三十章,有删节) 注: 天官图: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 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 敦敏:曹雪芹的好友。 扬风雅:指品评诗文。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三十: “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挖雅。 【小题 1】第七段中说 “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指的是哪几件事 请分条概述。( 4分) 【小题 2】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5分) 【小题 3】从节选的这一部分传记内容来看,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这对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 请加以探究。( 6分) 答案: 【小题

10、1】 曹雪芹的言谈行径不流于世俗,因而不为世人所理解,与尹继善发生了矛盾; 因看不上袁枚,不与之交往因 而得罪了南京的文人; 所著小说石头记在永璇府被发现。引起皇帝的恼怒。 【小题 1】( 1)为沈姓老人作画。表现出曹雪芹出众的才华和感恩的性格;( 2)在做尹继善西宾幕僚期间,逐渐流露出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的性格;( 3)拒绝与风格不高的袁枚交往,体现了曹雪芹率真、清高的性格。( 4)石头记在永璇府的遭遇,从创作上表现了作者不守礼法的性格。 【小题 1】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封建正统思想浓厚、自己的言行不为世人所理解,他的小说被封建帝王视为 “邪书 ”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 2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11、,曹雪芹不为社会中强大的压 力所左右,保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就更显示出了他在社会上的孤独、寂寞,也显示出了他的伟大,社会环境对人物具有鲜明的村托作用。( 4分) 【小题 1】答出三点,得 4分;答出两点,得 3分;答出一点得 2分 【小题 1】写出三条即可。对人物形象特征没有具体分析,只写 “才华出从 ”“不同流合污 ”“清高 ”等,得分不得超过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 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

12、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山峦 筱敏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 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

13、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 这样一种无耻的 “幽默 ”,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 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

14、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恶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人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 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 ,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 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 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

15、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 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 “弃权书 ”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 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 正的权利吗 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 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 到囚徒那里去 !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

16、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 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 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采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 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小题 1】十二月党人要 “起义 ”,要 “闹革命 ”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 【小题 2】根据本文第四段的内容,概括 “这些年轻的女性 ”的身世。 (5分 ) 【小题 3】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 “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 ”,请结合全

17、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6分 ) 答案: 【小题 1】 渴望自由 反对专制 热爱祖国 同 情奴隶(或 对自由的渴望 对王权专制的痛恨 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 对奴隶的关注和同情。) 【小题 1】 出身高贵 童年幸福 生活优裕 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 【小题 1】 照应题目 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 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1】答出一点得一分,共 4分 【小题 1】答出三点即可,一点 1分,两点 3分,三点 5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

18、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大传统和小传统 “五四 ”反传统主义所打击的主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即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以 “三纲五常 ”为代表的儒家伦理,也就是封建礼教。但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人类学家一般把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叫做大传统;把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世代相传,叫做小传统。大传统被时代精英检讨、反思、添加、融合的几率比较多,而且受制于最高统治者的政策,因此相对变易比小传统要快一些。小传统则表现为地区与族群的风俗和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往往由一种集体无意识来 维系,因此变易得相当缓慢,而且困难得多。

19、 “五四 ”先进人物把家庭和家族骂得一塌糊涂,但 “五四 ”时期和 “五四 ”以后,中国的家庭和家族照样运转,看不出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遭到 “五四 ”精英痛批的 “孝 ”这种家庭伦理的核心道德,在 1949年以前以及以后的长时期,仍然是维系家庭血缘纽带的基本规范。 对小传统的大破坏,是 “五四 ”过了 50年之后的所谓 “文化大革命 ”。这是一次以“革 ”文化 “命 ”为目标的彻底摧毁传统的非理性的运动。 “五四 ”反传统基本上是理性的运动。理性地反传统,是思想和思想的冲突,主要打击的是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大传统。非理性地反传统,是情感的发泄,直接遭殃的是民间文化、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古人

20、说: “礼失,求诸野。 ”这是说当主流文化形态因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时候,官方已经不再流行的礼仪秩序,还可以在民间找到。原因就在于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比大传统更具有稳定性。小传统和过去连接得更紧密,传统文化的密码在小传统里埋藏得更深邃。大小传统的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传统社会主要通过家庭的网络在伦理上把民间小传统和社会大传统连接到一起。没有大传统,小传统得不到礼仪习俗的思想资源;没有小传统,大传统便失去辐射全社会的功 能,主流文化的根基会不牢固。 如果一个民族的大传统被彻底清算而又不及时修补,小传统遭到根本的破坏却不知道破坏的严重程度,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流失得差不多了。由于信仰的

21、原因,我们的文化是比较松散的,传统也是比较松散的。所以传统社会大传统的传衍,并不那么顺利,儒家思想从汉到清经过无数次变易,孔子也成了 “圣之时者也 ”。倒是小传统的传衍稳定而少变易。但 “文革 ”把小传统彻底破坏了,连每个家庭对传统文化遗存的零星收藏大都付之一炬,更不要说鼓励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稍带一点传统意味的道德,全部荡然无存。 “五四 ”时期的反传统,是学问与知识的清理,纵使批判得过了头,也是有识之士的愤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传统,是无知者对传统的毁坏。 (节选自刘梦溪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

22、答题卷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 5分,选对一项给 2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以 “三纲五常 ”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在 “五四 ”时期的反传统中受到了打击。 B人类学家一般把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世代相传,叫 做小传统,其表现是地区与族群的风俗和习惯。 C受到五四先进人物痛骂的家庭和家族在五四前后照样运转,看不出什么根本性变化,这说明小传统的变易不仅相当缓慢,而且困难得多。 D由于小传统比大传统更具稳定性,所以,当主流文化形态发生变化时,还可以在民间找到官方不再流行的礼仪秩序。 E.“文革 ”时期,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

23、、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这些小传统都遭到破坏。 【小题 2】下列关于 “大传统 ”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大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人类学家一般把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叫做大传统。 B大传统变易非常快,因为它受制于最高统治者的政策,被时代精英检讨、反思、添加、融合的几率比较多。 C一个民族的大传统如果被彻底清算,就要及时修补,以减少这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流失。 D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大传统的传衍不那么顺利。这跟我们的文化比较松散、传统比较松散有关。 【小题 3】根据文意,第二段画线的句子 “大小传统的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 ”应该如何理解

24、?( 4分) 【小题 4】 “五四 ”时期的反传统与 “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反传统主要有什么不同?( 4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B 【小题 1】在传统社会中,小传统和大传统是连接到一起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2 分)大传统可以让小传统得到礼仪习俗的思想资源,小传统可以让大传统更好地辐射全社会。( 2分) 【小题 1】 打击目标不同。 “五四 ”时期的反传统打击的是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大传统, “文革 ”时期的反传统打击的是民间文化、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等小传统; 反传统的主体和性质不同。 “五四 ”时期的反传统是有识之士理性地对学问与知识进行清理,是思想与思想的冲突,

25、 “文革 ”时 期的反传统是无知者非理性地对传统的毁坏,是一种情感的发泄。( 4分) 【小题 1】 C 项, “五四前后 ”错,原文是 “五四时期和五四以后 ”。 E 项,曲解文意, “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 ”不是小传统,而是彻底破坏小传统的行为。 【小题 1】 B 项,把选文第一段最后一句中 “相对变易比小传统要快一些 ”夸大为“变易非常快 ”,混淆程度。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 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

26、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 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士大夫贤否,张学士博、

27、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钦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钦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 “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 大钦意。姬私语侯生曰: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且以公子之世望 ,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 ”侯生大呼称善,醉而

28、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 。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 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 “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卒不往。 【注】 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 世望:家世和名望。 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 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小题 1】下列加点词

29、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发:演奏 B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偿:偿还 C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首:带头揭发 D乃假所善王将军假 : 借助 【小题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清议所斥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B姬为其养女其人有高义 C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奈何以阮氏负至交乎 D非结客者王将军者殊怏怏 【小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 “见识卓异,风骨凛然 ”的一组是 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能辨士大夫贤否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歌琵琶词以送之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30、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 “皎爽不群 ”埋下了伏笔。 B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 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小题 5】 (1)断句。( 3分) 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

31、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4分) 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1)公子才名文藻 /雅不减中郎 /中郎学不补行 /今琵琶所传词固妄 /然尝昵董卓 /不 可掩也 /公子豪迈不羁 /且又失意 /此去相见未可期 /愿终自爱(每错、漏、多三处扣 1分) ( 2) 况且凭着公子的家世和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

32、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 ” 而今却贪图钱财而赴约,这是我对公子的背叛呀! 【小题 1】偿:酬答、回报 【小题 1】介词,因为。 A被动结构 /所字结构; B人称代词,她的 /指示代词,这; D 代词,的人 /助词,句中停顿 【小题 1】 是李姬母亲贞丽结交朋友 只是通过母亲认识阳羡君 是田仰恼羞成怒,制造流言中伤李姬。这三项与李姬 “见识卓异,风骨凛然 ”无关 【小题 1】 B项, “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 ”错,原文是说阮大铖试图拉拢,但侯方域并未屈服; C项,李姬断然拒绝是处于对爱情的忠贞,并不是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且文章未提及这方面; D项,文章没有写到李姬的美貌;

33、“语言含蓄委婉 ”,评价不准确。 【小题 1】( 1) “以 ”“事 ”【结交、巴结、效力、侍奉等】 “后于 ”各 1分,大意1分( 2) “利 ”“卖 ”【背叛、出卖】各 1分 ,大意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 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幽居初夏 (南宋)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注 这首诗是陆游闲居家中所作。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 1】题目为 “幽居初夏 ”,诗人怎样去表现居所之 “幽 ”的?试作分析。( 3分) 【小题 2】这

34、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以景写 “幽 ”。 “湖山胜处 ”“槐柳阴 ”“野径斜 ”“水满 ”“草深 ”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以动衬幽。 “下鹭 ”以白鹭的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 以声衬幽。 “蛙鸣 ”处处,以有声衬无声,从侧面渲染幽静。( 3分,每点 1分) 【小题 1】 前六句写 “幽居初夏 ” 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而尾联 “叹息 ”,一是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息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全诗幽情 之中自有暗恨。( 4分,每点 2分) 【小题 1】本题学生答两点,从诗人住所的位置、

35、环境,并运用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 幽】的手法,可以给 2分,若有任何一点的分析说明,再给 1分。 【小题 1】本题答出开始通过观下鹭、听蛙鸣等透出闲适、愉悦之情,给 2 分;答出旧友都离开、亡去,从而感到忧伤、寂寞,给 2分。 语言表达 请以 “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别字词,但必须保留主要信息。( 6分) 辛弃疾南归以来,渴望积极用世,却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想要退出江湖,却又无法忘怀恢复中原大业的志愿,在心态上始终矛盾地处于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之中,大部分时间过着归隐的生活。 答: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答案: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使得南归 以来大部分时间过着归隐的生活的辛

36、弃疾在心态上矛盾重重:他渴望积极用世,却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想要退出江湖,却又无法忘怀恢复中原大业的志愿。 1月 10日,东方中学建校 60周年,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校学生会拟在高二年级招募学生志愿者和校园小记者,如果你打算应征,请分别从 “学生志愿者 ”和 “校园小记者 ”的要求上介绍自己的优势。(每句不超过 30 字)( 6 分) ( 1)应征志愿者: ( 2)应征小记者: 答案:( 1)应征志愿者突出自己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礼仪形象和应变能力(或有志愿者经验)等。 ( 2)应征小记者要 突出自己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爱好摄影)等。 默写 补写出

37、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分)( 6分) 夕阳西下几时回? ,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答案: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文 作文 (6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没有学习,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就没有文明的传播

38、。在当今,学习对于我们有一种更加空前重要的意义。每时每刻所面临的挑战,都需要靠学习去充实自己。 请以 “学习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 要求: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字。 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入手。但这也正是题目的难处所在,令考生觉得无从下手。 这里就要考查考生小中见大的能力,即从一个侧面下手,小切口,深分析,反映出深刻的思想。 可以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即学习所应抱有的态度和精神。先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段时光或遇到的一个困难,着重当时的精神状态和经验体会,最后明确总结出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可以用正反对

39、比的手法,写出苦乐交织中所蕴含的学习真谛。先写学习之苦。举出大家熟知的事实为例,极言其苦 ;再写学有所成时的种种乐处,极言其甜。用身边之事进行鲜明对比。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学习的真味就蕴含其中。 宋朝大思想家朱熹说 : “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 ”书店里成人高考的辅导材料销售情况异常火爆,一位准备参加考试的中年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终生学习是每个人经营生命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学校里毕业,但是只要活着,就不能从人生的学校中毕业。 这个题目给了考生极大的空间,不仅在内容上可以多向展开,在体裁上也可以进行创新。比如考生可以写一个故事,用寓言的形式来反映学习的内涵,制造含蓄悠长的回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