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150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热烈的红色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手法,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融合,诞生了 美轮美奂 的国家体育场 “ 鸟巢 ”。 B东汉末年,刘关张情投意合,焚香礼拜, 三人成虎 ,结为兄弟,成就了我国历史上一段 “桃园三结义 ”的佳话。 C北京时间 2011年 3月 11日 13时 46分,电视里传来 耸人听闻 的消息:日本发生里氏 9.0级地震,财产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更是让全世界谈核色变。 D小张

2、年纪轻轻,却长得 脑满肠肥 ,连上下楼梯都很吃力,很多时候是走几步歇一气。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 2011年 1月 9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中国禁烟最大的问题在于烟民的理念和背后的利益链。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 10万左右的人死于二手烟。 B专家分析政府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黑客的青睐,原因是不少政府网站搞网上形象工程,摆花架子,甚至利用手中的信息权力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致使信息垄 断造成的。 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继 2008年 “从紧 ”和 2009年 “适度宽松 ”后,我国货币政策再次回归 “稳

3、健 ”。 D公众非常关注房市的走向,过高的房价会在下半年继续下降,还是会有反弹的空间,专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原中如此一景,荒坡中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 , 。 给高滔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给浮嚣以宁静,给急躁以清冽 世界才显精致 历史才有风貌 人生才见灵动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25分)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

4、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 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 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

5、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 “哪位吸? ”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 “痛 饮 酒 ,熟读 离骚 ,方得为真 名 士! ”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 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 “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

6、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 “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 “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

7、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 “为什么隔了一千多 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 ”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 “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 ”,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以 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 “狮子吼 ”。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

8、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 1946年 7月 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 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 7月 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 “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小题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闻一多的课堂氛围富有诗意,为了创造

9、意境,他可以把 时间改到晚上,映着灯光和月光给学生讲,课堂上的闻一多很有名士风度。 B闻一多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诗歌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C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认为这首诗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D闻一多也是美术家,他不仅善于鉴赏中外各种风格的画作,而且能将绘画意境和诗歌意境融为一体。 E、闻一多写的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这句话是在痛苦自己没有迸发出激情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题 2】第四段末引用何兆武的评价: “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

10、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6分) 【小题 3】从本文来看,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陈述。( 6分) 【小题 4】关于闻一多的牺牲,有人十分敬佩,有人十分惋惜。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 点,结合文章内容,阐明自己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1】 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 “美 ”的独特感悟,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 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对祖国、人民的

11、热爱才是人生之大美,他最后也将自己投身此大美之中。(每点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 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 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 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最后为国殉身。( 1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看法:敬佩又惋惜。 十分敬佩。闻一多先生是 “民族

12、的脊梁 ”,是最坚定热忱的爱国者。 十分惋惜。他的死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更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其实闻一多先生当时完全可以暂避风头。李公 朴被杀,说明当时的白色恐怖已经相当严重,闻一多先生可以选择在演讲完毕后撤离本地。既达到目的,又保存了自己。毕竟活着的他可以为国家再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 【小题 1】 B原文应为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C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认为 “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 ”的是本文作者。答对一项 3分,答对两项 5分 【小题 1】此题考查对引用

13、的句子的理解,抓住关键词 “对美有特别的感受 ”“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 ”“ 一生未曾改变过 ”。 【小题 1】结合第一段可概括出 “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 ”,结合第二段可得出 “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结合第六七段可知 “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 ”。 【小题 1】首先要确立观点:敬佩还是惋惜,还是既敬佩又惋惜,再阐明自己的看法。观点 2分,陈述每点 3分;就 1点作答,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酒 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

14、卖一种叫 “炮打 灯 ”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 “腾 ”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 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

15、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 “炮打灯 ”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 “噔 ”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 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

16、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 “炮打灯 ”倒进肚里 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 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

17、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 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小题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炮打灯 ”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 “直落 ”“好像倒进酒桶 ”等词语

18、,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 “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 ”,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个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 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 “哀其不幸,怒其个争 ”的深刻主题。 【小题 2】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6分) 【小题 3】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 “好看 ”?( 6分) 【小题 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为什么几

19、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1】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 “没有知道她叫什么 ”等,说明她一个穷困、地位卑微的人。( 2分)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 2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2分) 【小题 1】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 “好看 ”,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 ”、 “潇洒 ”与醉前的 “黯 ”、 “寒伧 ”形成对比,( 3分)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 “洒脱 ”,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3

20、分) 【小题 1】( 1)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 生活,以 “首善 ”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4分) ( 2)用人们对 “假酒 ”的习惯,表明 “假 ”“骗 ”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 对社会中 “假 ”与 “骗 ”的揭示与批判。( 4分) 【小题 1】 A项 “炮打灯 ”不是物美价廉的酒, “洒脱放纵 ”与原文说 “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 ”意义不同。 D、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 E、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 “习惯于作假 ”的社会现象,不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21、。 【小题 1】对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的考查,要注意 “分析 ”二字,结合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 【小题 1】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 “好看 ”,可从结构上,即为了使其醉后的 “乐 ”、 “潇洒 ”与醉前的 “黯 ”、 “寒伧 ”形成对比,从内容上增加小说的悲剧意味。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理解此句,注意关键词 “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 ”“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可判断出反讽,对社会中 “假 ”与 “骗 ”的揭示与批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散文中的闲话笔调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

22、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 “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 小品散文 。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 美文不能用白话 的迷信了。 ”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或者说用谈话方式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特点。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 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

23、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 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

24、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个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 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累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

25、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 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 “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 ”换言之,重个性,这才

26、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则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 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阅读与写作 2008年 8期 【小题 1】下列关于 “闲话笔调 ”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 )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郁达夫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 D闲话笔调是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

27、,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小题 2】以下关 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 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 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

28、文篇幅往往都很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A.缺点无中生有; C.“胡适、郁达夫提倡 ”无依据; D.题材并没有限定 【小题 1】是有可能落入油滑。 【小题 1】 A.不是所有的现代散文; C.“篇幅往往都很长 ”无中生有; D.不能完全转为言志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 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

29、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 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 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 “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 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乃谓奕辈曰: “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奕辈怒曰: “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 ”曰: “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

30、哉? ”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 “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金亡,微 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 “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 列传第六十四 王若虚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

31、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虚自 分 必死节 分:料想 B好问、张信之 喻 以立碑事喻:告诉 C不意晚年乃 造 仙府造:制造 D 诚 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诚: 如果 【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珍视名节、不苟趋附的一组是 ( ) 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 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解的一项是 ( ) A王若虚任县令期满的时候,百姓都来为他送行,致使他几天后才能动身出发,可见他执政时能够体恤、爱护民众。 B他在

32、辞令方面很擅长,在翟奕召见他让他为丞相撰写碑文时,他慷慨激昂地辩解,反映了性格中有机警善辩的一面。 C在文中王若虚是一个重视名节、轻视权贵、血肉丰满、令人敬仰的文人形象;他曾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名节,但是由于形势所迫,最后还是无奈屈从了。 D在翟奕、元好问的不断催促下,刘祁虽然草拟了碑文,但实际上他不认为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的行为是值得赞颂的,也不主张为他立建功德碑。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立见屠灭。 (5分 ) (2)众议属二君 ,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5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33、 1】 C 【小题 1】 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稍稍顶撞他们就立即被杀害。 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 (崔立 )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辞。 【小题 1】造:造访,到 去; 【小题 1】 说明他为政爱民,老百姓爱戴他; 说明没有立建功德碑的客观原因; 【小题 1】 “最后还是屈从了 ”有误。 “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 ”可见在本质上并没有为丞相歌功颂德。 【小题 1】( 1)辈:一类人;少,稍稍、略微;忤,违逆、顶撞;见,被动句式。每点各 1分,句意通顺 1分。( 2)属:请,邀请;白,报告;其,祈使语气,表希望;让,推辞。每点各 1分,句意通顺

34、1分。 【参考译文】 王若虚字从之,是槁城人。从小聪颖慧悟,好像老早就跟文学打交道似的。承安二年中经义科进士,调任 州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县令,都有爱民的政绩。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因人推荐,被召入朝廷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应奉翰林文字。奉命出使夏国,还朝后被任命为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下来担任著作佐郎。正大初年, 宣宗实录编撰完成,升为平凉府判官。不久,召入朝任左司谏,后来又调为延州刺史,入朝担任直学士。 天兴元年,金哀宗逃到归德。第二年春天,崔立之变发生。小人们都附和他,请求为他建功德碑,翟奕假借尚书省的命令召王若虚作碑文。当时翟奕一类人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有人

35、稍稍顶撞他们,就立即被杀害。王若虚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私下对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说: “现在召我作碑文,我不顺从就会被杀害,作了就会败坏名节,声誉扫地,不如一死为好。虽然如此,我还是姑且用道理说服他们。 ”于是告诉翟奕等人说: “丞相功德碑应当把什么事写进去? ”翟奕等愤怒地说: “丞相以京城归降大元,使上百万的百姓得以活命,这不是功德吗? ”王若虚说: “学士的职责是代王立言,把撰写功德碑称作是代王立言,可以吗?况且丞相既然以京城归降,那么朝廷百官就都是丞相门下的人。自古以来,难道有门下之人为主帅歌颂功德,而能使后代人相信的吗? ”翟奕等人不能强制他,于是召太学生刘祁、麻革等赶到尚书省,元好问、

36、张信之将立碑的事告诉他们,说: “大家的意见是请你们二位撰写碑文,而且已经报告给郑王 (崔立 )了,希望二位不要推辞。 ”刘祁等坚决推辞离去。以后几天,不断催促,刘祁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好 问。元好问看后觉得不满意,于是自己撰写,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定几个字,但只是直接叙述事件经过罢了。后来元军入城,功德碑最终没有建立。 金国灭亡后,若虚改穿民间装束北行到了镇阳,后来又与浑源人刘郁东行游历泰山,抵达黄岘峰,在萃美亭歇息,他环视同游的人说: “我在尘世间沦落一生,没料到晚年竟能到此仙府,果真能在此山终老,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于是他就叫儿子王忠先回去,派儿子王恕继续前行,探察山路险易,自

37、己就垂足坐在大石上,坐了许久,就闭目而死了,终年七十岁。所著文章称作慵夫集滹南遗老集,各有若干卷,流 传于世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11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 1】词的题目为 “早行 ”,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 “早 ”的?请作具体说明。( 5分) 【小题 2】词的下阕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 1】诗人用 “霁霞 ”“晓月 ”“残星 ”、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来表现早。(

38、 3分) “啼鸟两三声 ”以动衬静,用环境的寂静来表现行之早。( 2分) 【小题 1】通过 “心共马蹄轻 ”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的拟人手法(用乐景写乐情或借景抒情)和 “霜华重 ”“驼裘冷 ”与后文的对比手法,来表现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小题 1】 “早行 ”中的 “早 ” 具体表现在意象 “霁霞 ”“晓月 ”“残星 ”、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 【小题 1】此题考查手法,本题用了拟人、借景抒情、对比,再结合诗句 “简要赏析 ”,手法 2分,结合例句分析 2分,心境 2分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 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 5分)

39、【示例】沙: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宝贵的金子就在它的里面。 答案:空气:世上好像只有空气最廉价,然而,人们赖以生存的氧就在它的里面。 苦难:世上好像只有苦难最烦心,然而,坚韧的品质就由它磨砺而出。 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 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6分)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 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 他们能 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答案:尽管、既然、因而(每处 2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40、【小题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2】 ,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答案: 【小题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小题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小题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小诗秋实,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