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541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 (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 ( 2)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 _。 ( 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_ _,走尽这雨巷。 ( 5) 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阻遏 船舸 g 颓圮 p 漫溯 su B.长篙 ho 河畔 pn 虱子 sh 叱骂 ch C.忸怩 ni 淬火 cu 倚柱 y 团箕 j C.忤视 w 创伤 c hung 满载 zi 变徵 zh 答案: C 阅读北

2、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 “哨音 ”象征 天使般的召唤, “森林 ”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 “蒲公英 ”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 “湖泊 ”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中美好的理想。 D “你 ”、 “眼睛 ”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 D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A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

3、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此即古今诗人之所以悲秋也。 B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 “霜齿 ”之喻。 C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 “血掌 ”之喻。 D末句 “咬出一掌血 ”,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 答案: D 选出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 ) A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秦国的土地减少了而晋国却有利可图,您一定要考虑这件事。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译文:事情没有办成功,于是就想

4、生擒你。 答案: C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是寡人之过也 以其无礼于晋 夫晋,何厌之有? 秦王购之千金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我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见燕使者咸阳宫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 C 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 D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 D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晋军函陵 进兵北略地 樊淤期乃前曰 其

5、人居远未来 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太子迟之 使使以闻大王 群臣怪之 乃朝服,设 九宾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B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使 成为疆界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拊心:怀恨在心 D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答案: C 下列文言文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荆轲奉樊淤期头函 D图穷而匕首见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独坐 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

6、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 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 “光棍好过 ”,也听而不问了 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心想事成 ”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祝辞,它不仅普遍用于节日,而且被广泛用在书信里,还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了一种 “廉价礼品 ”。 B这个学院根据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分流教育法,保证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安置工作,使学生无后顾之忧。 C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

7、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于劳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 D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道路交通的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百姓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巷是戴望舒的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发表于小说月报。 B.生日宴会上,老人的子女、亲戚和朋友欢聚一堂,天伦叙乐,这是老人的八十岁的生日宴会。 B.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胡书记倡 导的 “八荣八耻 ”,激浊扬清,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新标杆。 C.在上海召开的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组织者数典忘祖,拒绝使用汉语,从论文汇编到演讲、提问,

8、乃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 答案: B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狗尾续貂 沽名钓誉 故步自封 和中共济 B各行其是 炙手可热 毫厘不爽 屈指可数 C急流勇退 卷帙浩繁 坚苦卓绝 免为其难 D融汇贯通 学以致用 出类拔萃 成人之美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辗转目眩凌侮箫瑟色彩斑斓 B寥廓挑衅拜谒惆怅一愁莫展 C蹲踞慷概凄婉沧桑峥嵘岁月 D苔藓辉煌逶迤树阴瞠目结舌 答案: D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叨( to)扰证券( qun)戏谑( xu)数( shu)见不鲜 B嬗( tn)变诤( zhng)友偏裨( p)怙恶不

9、悛( qun) C折( sh)耗殷( yn)红蓦( m)然危如累( li)卵 D血泊( p)蹊( q)跷解( ji)送勾心斗角( jio)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 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 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 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

10、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 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 ”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

11、到一点希望,而真正 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 “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 ”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 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小题 1】从原文

12、看,下列不属于 “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 ”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小题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 B所谓 “去资源化 ”,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

13、中有油盐酱醋和一 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 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够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

14、,已是长夏天 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

15、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 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 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 朵放在养石子的水

16、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命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 “领取而今现在 ”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 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小题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

17、看见玉簪花开, “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 4分) (1)作者为什么吃惊? 因为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因为 【小题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分) (不超过 12字 )。 【小题 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六个 “便 ”宇和五个 “领取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 8分) (1)反复用 “便 ”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 26字 ) (2)反复使用 “领取 ”的好处 是: (不超过 26字 ) 【小题 4】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6分 )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

18、,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 “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 ”的 玉簪花精神。 G作者对 “领取而今现在 ”一句的吟哦让人们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 “领取自己那一份 ”,是劝慰人们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它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 的绿叶描写为 “绿波 ”,使人们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答案: 【小题 1】 (1)投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 【小题 2】反衬玉簪花生命 力 之强。 【小题 3】 (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

19、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本文主旨起强化作用。 【小题 4】 ACE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

20、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王 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国语 周语)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矣堪:能忍受 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逆 C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阜:丰富 D三年,乃流王于彘流:流放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之 ”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告,则杀之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C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D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小题 3】下列各句括

21、号中列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召公告(厉王)曰: “民不堪命矣 ! ” B王怒,得 卫巫,使(之)监谤者,以(之)告,(王)则杀之。 C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厉王)成而行之。 D吾能弭(国人)谤矣,(国人)乃不敢言。 【小题 4】全都表明天子听取谏言重要性的一项是(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为民者宣之使言 是以事行而不悖 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三年,乃流王于彘 A B C D 【小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 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对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2、。 B在如何对待百姓公开议论朝政的问题上,厉王没有听取召公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卫巫的主张,对百姓采取 “弭 ”的态度,予以镇压,施行暴政。 C厉王对自己 “弭谤 ”的做法沾沾自喜,而召公以 “川壅而溃 ”设喻,劝说厉王对待百姓的议论应该采用 “导 ”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使国家昌盛。 D厉王没有听从召公的劝谏,把老百姓都流放到彘这个地方,使他们再也无法议论朝政。 【小题 6】 翻译上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_ (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_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C

23、【小题 5】 C 【小题 6】( 1)国人没有谁敢说话了,只在道路上用眼睛示意。 ( 2)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该疏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 【小题 1】 “阜 ”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 “使 丰富 ”“增多 ”的意思。 【小题 2】 A、 C、 D项 “之 ”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B项 “之 ”是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 【小题 3】 “成而行之 ”的主语承上一句的 “民 ”省略,不是 “厉王 ”。 【小题 4】 都是说话、进谏行为本身,不属于 “重要性 ”的范畴,排除。 【小题 5】 A不包括战国时期 B“听从了卫巫的主张 ”主观添加 D国人把厉王流放到彘这个地

24、方。 【小题 6】( 1) 4分 ( 2) 6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雨 后 池 上 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 更作荷心万点声。 【小题 1】简析这首诗是怎能样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的。( 4分) _ 【小题 2】试从 “静 ”“动 ”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6分) _ 答案: 【小题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小题 2】一、二两句以 “水面平 ”、 “明镜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 “忽起 ”、 “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

25、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思 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 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978年 ) 【小题 1】思念是抽象的思维,是无法具体把握的情感,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 “思念 ”的 “思念 ”在作者笔下具有怎样的意蕴 ( 4分) 【小题

26、2】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两句诗在诗中有何含义 ( 4分) 答案: 【小题 1】诗人营造了 “挂图 ”、 “代数 ”、 “琴 ”、 “桨橹 ”四个 意象来形容思念,表达思念;诗人笔下的 “思念 ”让读者体味到了执着、焦灼、惆怅、失意等情思 (意蕴 )。 【小题 2】通过两个比喻写出了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表现了“思念 ”的那种焦灼、迫切和遥不可及的怅惘。 (意思对即可 ) 语言表达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和上文构成排比句。( 8分) 幸福是一件伴生物。 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踟蹰过的人,不会感到暖室轻衾的舒坦; _ _ 答案:没有在饥寒中煎熬过的人

27、,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中挣扎过的人,不会体味到身康体健的美好。 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两个事物,为它们各写一句 “真情告白 ”( 8分) 小溪 我们的流量是有限的,汇入大海,却能托起万吨巨轮。 _ _ 答案: 蜡烛 -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 ,燃烧自己 ,却能照亮每个角落 种子 -我们的身体是娇小的 ,推开泥土 ,却能装点整个春天 阳光 -我们的颜色是透明的 ,冲出乌云 ,却能折射缤纷彩虹 树根 -我们的外表是丑陋的 ,抓住大地 ,却能撑起苍天大树 画外音,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它可以描述心理活动 ,也可以对画面的背景、叙写对象、事件直接议论抒情。请任选一个角度,根据下图内容及情景提示,写一段画外音。 (50字左右 )(10分 ) 情景:一只燕子徘徊于死去的同伴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画外音: _ _ _ _ _ _ _ _ 答案: 示例一:小鸟也许弱小得微不足道,却也有着令人类都肃然起敬的真挚情感,小燕子对逝去伙伴的悲唤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处处都有爱! 示例二:生者的呼喊能唤醒永远沉睡的伙伴吗?一个小小生命的逝去却是另一个生命无尽的痛苦。 示例三:说好比翼齐飞的!说好不离不弃的!你说北方的桃花很灿烂,你说冬天的南方很温暖,醒来吧,我们去看桃花!我们一起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