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542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5分) 【小题 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小题 2】 _, 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_, _。(苏洵六国论 答案: 【小题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使我不得开心颜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 1】青

2、青子衿 悠悠我心 流水落花春去也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选择题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履行 联袂 耳根清静 勇冠三军 B祥和 陷井 两全其美 计日程功 C奠定 凋敝 绿草如茵 并行不悖 D黯淡 座落 真知灼见 量体裁衣 答案: C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A原本人 们认为,首回合 3: 1的比分让次回合较量成了例行公事。但 “红军 ”上下半时两次逼近创造奇迹,使得这场比赛变成希区柯克式的大片。 B 法新社报道,法国 10 日宣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 “无核武世界 ”很久以前,法国就已开始削减其核武器。巴黎对奥巴马的讲话不屑一顾。 C潜伏的小说作者龙一说:谢若林之所以会死 ,是

3、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危险的职业 ,他在火中取栗 ,两边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 ,他就是危险的了。 D渤海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张蕊没想到找工作这么难, 2个多月内先后在网上和招聘会上投递不下百份简历,多数都石沉大海。 答案: C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说: “这向世界表明,在困难面前,中华民族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就像我们的国歌所唱的那样: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 B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 “始祖山 ”)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一直绵延至今。 C金圣叹曾说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 ,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

4、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 ,定做得事业来 ,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 D国际汽联裁定 “争议扩散器 ”合法,不禁让许多记者猜测 2009年赛季 F1争冠的悬念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呢? 答案: B 下面句子没有语句的一项是() A据有关资料表明,全球变暖使日本建筑物、农作物等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最多可达 8.7万亿日元以上。 B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耐用品购买预期指数为 86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达 24点。 C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近年来 “两会 ”中最热门的议题之一。今年人们希望在 “两会 ”上听到更多惠民的新政策、新措施。 D迄今已有多艘中国商船遭到索马里海盗的劫持或

5、袭击。中国是否也应该派遣军舰赴东非索马里附近海域护航,以此来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船只安全呢?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 ”,是哪些 “国 ”与 “学 ”(节选) 国学是相对于 “西学 ”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 “天下 ”中,不知有 “西学 ”,也就不会说 “国学 ”。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 待到 1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 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

6、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 “旧学为体,西学为用 ”。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广为流传。 不过,推测起来, “旧学 ”“中学 ”与 “国学 ”,还是大为不同的。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地域性、时间性,西学是西方的、先进的,中学是中土固有的,不那么时髦。 “国学 ”一词凸显了 “国族 ”(nation)意识。应当说, “国学 ”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 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

7、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 “国 ”与 “学 ”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 :“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 ”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 ,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 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 “国学 ”,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

8、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 ”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小题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 ”与 “西学 ”是相对的。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 “西学 ”才相应地有了 “国学 ”之称的。 B晚清之前,中国是没有 “西学 ”一词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士大夫自以为天下之学尽在中国,别处怎么可能有 “学 ”呢。 C“国学 ”概念的兴起从某种程度

9、上体现了中国人对 “国族 ”文化意识的重视。 D 梁启超、陈寅恪都曾对 “国学 ”作过精辟的议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 “国学 ”应该兼容并包的重要性。 【小题 2】与 “国 ”与 “学 ”发生关系无关的一项是()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 体制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 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 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则不然。 D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学问。 【小题 3】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国学 ”一词出现的背后,其实还隐

10、藏着中华民族深深的屈辱感与刺痛感,以及当时人们意欲自强的使命感。 B现代中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国学搞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那就真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C美国总统林肯就曾 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学应该是对中国有意义有好处的学问。 D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中,现代中国的学人应积极接纳外来的优秀成果,同时不忘原有知识传统,才能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答案: 【小题 1】 【小题 1】 B 【小题 1】 C(那不是林肯的话,是作者套用林肯的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山昙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

11、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 ”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 “满山昙花都开了 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 ”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 ,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着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

12、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 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棵间忽然幽阒如墓地, 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 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 “习惯 ”了, 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王羲之的兰亭雅集 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

13、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 .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像,想一周前 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像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像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像去弥补假设。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

14、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小题 1】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说自己老是听到 “你们来晚了! ”这句话?( 4分) 答: 【小题 2】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 6分) ( 1)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 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答: ( 2)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答: 【小题 3】作者经常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他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阐述其心态的变化过程。( 6分) 答: 【小题 4】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请你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替作者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这

15、句话为后文写自己错过了许多好事的部分作铺垫,同时引起后文一个人是否能占尽所有好事情这样的思考。 【小题 1】 ( 1)众花凋谢之后,人们只能从它们残留下来的形态中去 想象它们生命的辉煌。 ( 2)世间中的美好事物很多,人不可能每一种美好都能拥有。 【小题 1】作者开始时,会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之,就认了,知道人不可能占尽生活之美;最后,作者感悟到了,虽然错过了许多美好,但我们通过想象所获得的美,反面更有价值。 【小题 1】有时候,人们赶上或占有着某种美好的事物,是一种拥有,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错过一些美好事物,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无穷的想象力,去弥补这种缺憾,获得更加长久的精神上的拥有。 文言文

16、阅读 (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 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 “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 公孙 使豫守东州令, 将王门叛 ,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众惧欲降。豫登城谓门曰: “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门惭而退。 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豫谓辅曰: “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 用受封宠

17、。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 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

18、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拜太中大夫,食卿禄。年八十二薨。 【小题 1】下面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 一项是() A恨不与君共成大事 恨:悔恨 B除颖阴、朗陵令 除:解除 C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 次:驻扎 D一时破械遣之 遣:派遣 【小题 2】 下列句子,能表现田豫军事才能的

19、一项是( ) 1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2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3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 4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5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6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A B C D 【小题 3】下面对文章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豫最初曾跟从过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在他以母亲年老为由向刘备辞行时,刘备表现得非常惋惜。 B当叛将王门来攻打东州时,众人看到敌军势大,非常害怕,想要投降,但田豫一番说辞,说之以大义,令王门非常惭愧,不战而退。 C公孙瓒败亡之后,鲜于辅执掌了太守之位,后来听从

20、了田豫的话,归附了曹操,田豫也因此而得到曹操的重用与封官。 D田豫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人物之一,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华,在治理社会方面也非常有才能,颇受器重。 【小题 4】将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 2)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答案: 【小题 1】 C( A应为 “遗憾 ”B应为 “授予官职 ”D应为 “释放 ”) 【小题 1】 B( 均为正面表现, 以众将的角度来侧面表现) 【小题 1】 C.(是鲜于辅受到曹操的重用与封官) 【小题 1】 ( 1)你受到公

21、孙将军优厚对待,却离开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却回来为敌,这才知道你是个犯上作乱的人 (为 所,表被动;厚,优厚对待;还作贼,回来为敌;及,才;乱人,犯上作乱的人) ( 2)正值吴国派使臣与公孙渊相勾结,明帝因为贼人众多,又要渡海,诏令四豫停止出兵 (会,正值;相结,互相勾结;以,表原因;诏,名作动,下诏;使罢军,让田豫停止出兵)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唐玄宗天宝十载( 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

22、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 ( 1)诗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写老人沽酒的情景的?有何作用?( 4分) 答: ( 2)诗中第三、四句写得非常有情趣,请简析之( 4分) 答: 答案: ( 1)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 “戏问 ”的诗题作了铺垫 ( 2)作者把眼前的榆荚想像成 “钱 ”,要去向老翁沽现实中的酒,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语言表达 下面是陈毅在纪念鲁迅逝世 14周年茶话会上写的 一副挽联,请将

23、中间四句的正确序号排列出来( 4分) 要打叭儿落水狗, , ,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 , ,不愧思想权威 敢于嘻笑怒骂 懂得进退攻守 临死也不宽恕 一生最恨帮闲 答案: 阅读这则寓言,请仿照已提供的两句话再写三句,使之寓意更丰富。( 6 分) 铅笔的原则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 “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 住; 2 ; 3 ; 4 ; 5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

24、。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答案: ( 2)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 3)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 4)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能扣紧铅笔特性,并且有一定的哲理性即可。 将下面一句话扩写成一段不少于 80字的文段,至少要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5分) 读书是孤独的,但又并不孤独 答案: 答案:要点,一要用两种以上的修辞,二注意字数,三看语言是否通顺有文采。 示例:读书是孤独的,常常只是一盏孤灯,一杯香茗相伴左右,就像独自旅行一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读书

25、又并不独孤,因为你看到孙悟空腾云驾雾,感慨梁山好汉义薄云天为民除害,赞叹诸葛亮机智多谋胸怀宽广,悲叹宝黛爱情无奈结局。 作文 ( 6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推出 “2010中国影响力人物 ”,一位德国青年的名字赫然列入其间:卢安克。其实,他对中国的影响力岂止于 2010年,已有十多年了。然而,卢安克已于 2010年年底离开了中国。自从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后,卢安克顿时成为舆论的 “焦点人物 ”,或褒扬,或质疑,或讥讽,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抱着不同的心态跑到他所在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卢安克原本安静有序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有媒体报道称 “因为中国媒体和社会的过度持续关注,卢安克备感压力,决定离开中国 ”。卢安克自称: “我仅仅是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 ”, “我做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事 ”,他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这是因为 “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对我失望 ”。 读了让面这段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