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155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2月模拟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福建省龙海浮宫中学高三 2月模拟语文卷 其他 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青,取之于蓝, 。(荀子 劝学) ,池鱼思故渊。(陶潜归园田居) 【小题 2】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小题 3】臣生当陨首, 。(李密陈情表)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答案: 【小题 1】而青于蓝 、羁鸟恋旧林 【小题 1】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边落木萧萧下 【小题 1】死当结草、舞幽壑之潜蛟 ( 6分,每处 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非常张五常

2、李功耀 张五常经历独特,机遇奇佳,屡逢名师,曾师从阿尔奇安、赫希莱,并与科斯、弗里德曼、阿诺德、哈伯格等经济学巨匠亦师亦友。 1966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张五常,博士论文刚完成一半,就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通知,学校给了他一个博士后奖金。 1967 年秋天,张五常到芝加哥大学任职,并在开学后几天就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拜访了经济学家科斯。过去张五常与科斯素未谋面。 他一到科斯的办公室就战战兢兢地自我介绍说: “我是史蒂芬 阿尔钦的学生,曾经花过三年的时间读你的社会成本问题。 ”张五常才打量科斯,只见科斯头发斑白,戴着眼睛,正在桌子前阅读。科斯听了张五常那样说,好奇地抬起头来,问:

3、“我那篇文章是说什么呀? ”张五常一时无言以对,不知从何说起,过了一阵子,勉强地答了一句: “你那篇文章是说合约的局限条件。 ”科斯立即站起来,高兴地说: “终于有人明白我了! ” 从此,张五常和科斯成了好朋友。正如张五常所说的,尽管他与科斯没有师生之名,但倒有师生之实。 1969年张五常到华盛顿大学任职时,经常会接到一些不相熟的经济学者的长 途电话和来信,说科斯要他们来问张五常,关于科斯的某篇文章是怎么解释的。 20世纪 80年代张五常到了香港,一位教授路过香港,告诉张五常一个故事。科斯到他们大学演讲,听众济济一堂。在演讲中,科斯直截了当地说,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不对。到了个人提问时,一

4、位听众问道: “当今之世,有没有一个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对了的? ”科斯回答说: “只有张五常。 ” 被美国经济学大师如此看重的张五常在香港受挫,被评为 “最差的教授 ”,对这个结果,他倒不以为意。每次上课,只要铃声一响,张五常进入教室,整个教室顿时会鸦雀无声。只见张五常 往黑板前的椅子上一坐,把一双腿往讲台上一搁,就有声有色地讲起来。在课堂上,学生们或是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听讲,张五常思维快如闪电,稍不留意,其精妙之处就会失之交臂;或是会哄然大笑;或是激烈争论,谁有疑问随时可以举手与张教授讨论,而正是这样的讨论,又会引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张五常无论是开大课,还是开

5、小课,每堂课都会爆满。香港大学有一个可以容纳 350 人的大教室,张五常在这个大教室开课已有多年,但是每次开课都有后来者席地而坐,对于学生迟到早退,他都 “悉听尊便 ”。 张五常讲课,从来不 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依书本讲授,只会限制自己思想的表达和灵感的迸发。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张五常教书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一本教科书。因为,在他看来,书中有的东西是不需要老师多说的,任何一个国际上有分量的教授从来不会依书而教的。而老师在上课时讲过的东西,学生必须在课堂内,尤其是在课堂外,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消化,这样学生才能

6、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张五常上课,重点在于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启发,教给学生的重点不是经济学的知识,而 是如何利用经济学的推理、方法及假设去思考问题、解释现实的经济生活。 (节选自乐龄时尚 2008年第 9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张五常博士论文刚完成一半,就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奖金。这是由于他去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得到了科斯的器重。 B张五常花三年的时间读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终于理解了文章说的是合约的局限条件。他是唯一理解科斯学说的人。 C美国经济学大师看重张五常,可是他在香港却被评为 “最差的教授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

7、 写法。 D张五常进教室,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无论是开大课还是开小说,每堂课都会爆满。这是从侧面表现他的课非常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 E、张五常教书几十年,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写一本教科书,他认为依书而教只会使自己受到束缚。 【小题 2】 “非常张五常 ”有哪些 “非常 ”之处,请根据文本分点概括。( 4分) 【小题 3】对于张五常在香港被评为 “最差的教授 ”,你有什么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C。( A项: “这是由于他去拜访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得到了科斯的器重 ”有误。张五常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后奖金在前, 拜访科斯在后,二者之间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

8、法 ”有误)(答对 1项给 3分,答对 2项给 5分 ) 【小题 1】 经历独特,机遇奇佳,屡逢名师。 讲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对教育教学的见解独特。 教学方法与众不同。(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4分) 【小题 1】张五常的 “最差 ”和 “非常 ”是相对应的。( 2分) “最差 ”是因为他教学不遵循常规,不按部就班,这正是他最有见解,最有个性,最有才学,最有亮点的 “非常 ”之处。( 3分)他因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的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精神的人才。( 1分)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面鸟 高军 怎么就越来越多呢?他常衔一柄竹杆的黄铜烟袋锅,在

9、夕阳滑下山去的意境里,吧哒几口,嘟囔几句。烟末燃尽,在鞋底下使劲地磕几下,复装上旱烟末,又点上。在脸前的悠悠青烟里,向山下猛盯。 山下,干农活的人正陆续收工回家,悠悠的。 偶尔有羊群过去,牧羊人来到他身边,见他迷迷怔怔的,站定,问,张老三,什么越来越多? 过半天,见他似未听见,拔腿走去,也自语道,这人看山 看傻了。 从年轻时就过上了看山的日子,不知不觉中, 40多年过去了,竟因此也未找上个女人过生活。以前,山林茂密,野兽出没,飞鸟不时地掠过蓝蓝的天空。眼下,除了山下的人多了以外,树、兽、鸟越来越少了,稀了。 在山下,一遇见人,他就问,人怎么就越来越多了呢? 看好你的山就行啦,别瞎操心了。人多了

10、好啊,人眼旺盛啊。人说。 好 好?他睁着大眼,直直的,愣愣的,癔症着。 不好你别做人啊,不就少一个啦。人话里的刺亮起来,利起来。 他问,不做人做什么? 做狗做猪,做牛做马。人用手向周围一划拉。爱鸟做啥就做啥呗。 他瑟缩着 躲向一边。不,不好。 人皆轰堂大笑起来。 是的,人是太多了,是不能再做人了。他紧紧地皱着眉头,心里认可。好似根本未看见人的反应。 头一点一点,上半身向前一倾一倾,腚撅得老长,上山去了。 沉默了几天,抽出了一大堆烟灰后,他觉得还是做一只鸟好。 谁知这么一想,他真的化作了一只鸟,飞上了天空。他很奇怪,怎么说飞就飞起来了。扭头一看,两个胳膊变成了两只翅膀,上面长出了长长的羽毛;两条

11、腿也变成了鸟腿,细多了;且长出了尾羽。 他一边飞翔,一边想,这样也太好了,太好了,地上这么多人,如果人像我一样化作鸟,人不就少了。这样 ,鸟不就多了。 他感到年轻了许多,心里又朦朦胧胧的有了想找老伴的欲念。发现鸟类,他就飞去合群。但他一降临,鸟们就呼的一声,飞走了。他的高兴化作了苦恼。 这日,微风和煦,艳阳高照,他正在树林上空飞翔,猛听嘭的一声枪响,一缕青烟在不远处升起, “呱 ”一声凄利重重的摔在地上,美丽的鸟儿在地上抽搐,血正往地上渗,一片殷红。 他快速地向下飞去,想赶快帮帮这只受伤的鸟儿。 你、你 受伤的鸟惊恐地张大眼睛,里面满是恐惧。 别怕,我们是同类,我只想救你。他说。我是来救你的啊

12、。 你怎么长了一张人脸?你是人装的。求求你快走 开,别再伤害我啦。我不指望你救我。正是你们人类刚刚用枪打伤了我。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怎么还是人啊,我不能要这张脸了。 你快走啊。受伤的鸟儿浑身哆嗦着,歇斯底里地吼了一声。 他只好飞了起来。 他发现,下面几个扛猎枪的人正在快速地向四处搜寻。一个人突然发现了他,你们快看,天上飞的是什么?一齐抬头,啊,鸟,稀奇,人面的,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玩意儿。 几管猎枪同时举了起来。 他看到,几只黑洞洞的枪口跟着他慢慢移动 ( 2009年第 3期山东文学)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张老三看山看了四十多年,他喜爱茂密

13、的山林和山上的鸟兽,面对人越来越多了的现实,他感到困惑不解。 B本文用了对比的写法,张老三对人越来越多的操心体现了他与其他村民的不同,他思想觉悟高,其他村民却麻木迟钝。 C张老三变成了鸟,却不能被鸟所接纳,是因为他长了一张人脸,鸟儿害怕再一次受到人类的伤害。 D文章结尾意味深长, “黑洞洞的枪口 ”象征着人类还在通过不断地残杀异类而获得自己的生存,使自我不断膨胀。 E、这篇小说亦真亦幻,虚实结合,表现了对社会人满为患、生态失衡的忧虑。 【小题 2】 “人怎么就越来越多了呢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我怎么还是人啊,我不能要这张脸了 ”这句话的理解

14、。( 6分) 答案: 【小题 1】 B、 D。( B项 “他思想觉悟高 ”有误,张老三对人越来越多的焦虑是出自一种本能的、淳朴的意识。 D项 “象征 ”的说法不当,只是一种暗喻。)(答对 1项给 3分,答对 2项给 5分 ) 【小题 1】从结构上看,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它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引发下文的作用。 (2分 )从内容上看,它点明和强化了文章的中心,引发人们对人越来越多问题的思考。 (2分 ) 【小题 1】这句话是 “我 ”因为自己是人却对受伤的鸟拒绝救助而发出的感慨。 (2分 )从鸟类对人类的敌视中, “我 ”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为人类破坏环境、残杀异类而感到羞愧,甚至厌恶自己是

15、 “人 ”。 (3分 )因此 “我 ”不愿也不能再做人了。(1分 )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它虽然也是环境美学肯定的,却又是环境保护学、环境生态学所共同的,并不是环境美学的特殊性所在。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明显地在利用环境,而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 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人与环境命运相共,真所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情感性,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只有乐居,才重在情感,而众

16、所周知,情感是人之为人的最为深刻的心理因素,是人之为人之根本。文化性,说明乐居是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的,它建立在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而且它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某种意义上,乐居这一概念是与幸福概念相通的,而且它就是幸福的代名词。环境美学将乐居 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实际上它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 人性化,或者说以人为本,在环境建设上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就要落实在乐居这一层面上。宜居、利居,均也是以人为本的,但不是最高层面,因为在宜居和利居的层面上,人性没有充分地肯定,只有到达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地肯定。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才得以满足。 从以人为本的维度来看环境建

17、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最能满足人性的,而且也是最能令人乐居的。 山水园林城市,首先是是自然较一般城市多,它有山,有水,能充分满足人对自然的需要,人本来自自然,然当人们 为了功利的需要,涌进城市以后,这城市为了满足人对功利的贪欲,不得不削山填水,城市是原有的青山没有了,碧水没有了,有的只是成片的钢筋水泥森林。生活这样的森林里,人的内心是极度恐慌的。山水园林城市,将已经被人们赶出的自然请了回来,这就满足了人的亲和自然的本性。山水园林城市虽然自然山水多,但是它并不缺少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不是原生态的山水,而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由于山水园林城市全面满

18、足人对自然、对文明的需求,因此,它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生活场所,是乐居的首选之地。(选自学术 月刊 2010年第 7期,删减) 【小题 1】下面有关 “宜居、利居、乐居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宜居重在环境保护,利居重在环境开发,乐居强调人与环境是和谐的。 B宜居、利居、乐居都是以人为本的,三者同处在一个平面上。 C宜居关乎人的生存,利居关乎人的发展,乐居关乎人的生活质量。 D宜居重在生态,利居重在功利,乐居重在情感。 【小题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把环境作为资源来看,就会去利用环境,于是造成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和谐。 B人

19、与环境的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其中情感性是第一位的。 C令人乐居的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因为它满足了人亲和自然的本性。 D山水园林城市中的山水是按照艺术原则加工过、建设过的山水,是乐居的首选之地。 【小题 3】请结合文本,简述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要求。( 3分) 答案: 【小题 1】 B。(宜居、利居不是最高层面,因为人性没有被充分肯定,只有到了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肯定。)( 3分) 【小题 1】 B。(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三者是并列的。)( 3分) 【小题 1】示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是和谐的,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只有到了乐居层面,人性才获得充分肯定,环境美学

20、将乐居作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 2分)所以乐居是人类对环境的最高追求。( 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佛 (B)(x)召,子欲往。子路曰: “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 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 “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注】 佛 :音 bx 人名。春秋末 年晋大夫范氏 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 (mu)的县宰。 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补充注释】 “由 ”,子路字,即子路自称。 “诸 ”,之于。 “之 ”指孔子下面说的话。 “不入

21、 ”,不进入,不加入。 “畔 ”,通 “叛 ”。 “磷 ”,音 ln,薄;损伤。“涅 ”,音 ni,矿物名,古人用来作为黑色染料。 “淄 ”,音 z,通 “缁 ”,黑色。“匏瓜 ”,葫芦的变种,俗称 “瓢葫芦 ”。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开制成瓢。 “匏 ”,音 po。 “焉 ”,哪,怎么。“系 ”,挂, 结,扣,拴缚。(本节见论语 阳货) 【小题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路阻止孔子前往,是因为他鄙视佛 的为人。 B孔子是把自己放在和子路平等的位置上来共同探讨讨问题的。 C孔子认为佛 “坚而白 ”,值得信任。 D孔

22、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像 “匏瓜 ”,中看不中用。 【小题 2】孟子曾说过: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结合上述论语选段,谈谈孔孟思想的共同点。( 3分) 答案: 【小题 1】 C( 3分) 【小题 1】积极参加社会变革,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 1分)强烈的自信心,( 1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气概。( 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 ,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 _ ,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

23、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晏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 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

24、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 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 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 监筠州盐酒税 市场管理的小官

25、。 蔑 无,没有。这里指淹没。 _( chn 唇):水边。 劫 佛教名词。梵文 kalpa 的音译 “劫波 ”的略写。古印度传说世界经过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开始。这一周期,叫做一 “劫 ”。遭 “劫 ”时,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后人引为 “天灾人祸 ”。 环堵:四面为墙,内室皆空者为环堵,泛指简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败刺史府门败:坏,冲坏 B假部使者府以居假:借 C而不害于学害:害怕 D治先人之敝庐敝:破旧 【小题 2】下列不是写苏辙坐市忙碌公务的一项是( 3分) A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 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C旦则

26、复出营职 D治先人之敝庐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记叙开辟 “东轩 ”,坐市区,公务繁忙的全天生活,简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 “哑然自笑 ”的无奈心情。 B第二段,从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苦学生活;表达作者对颜回 “箪食瓢饮 ”之乐的不理解,抒发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旷达心情。 C第三段,由颜回的安贫乐道,联想到将来 “归休田里 ”,抒发了他 “追求颜氏之乐 ”的超然情怀。 D全文通过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叙,借题发挥,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小题 4】断句及翻译( 6分) ( 1)用斜线(

27、/)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2分) 每 旦 莫 出 入 其 旁 顾 之 未 尝 不 哑 然 自 笑 也。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害:妨碍 ,伤害 ) ( 3分) 【小题 1】 D。 (写苏辙想归去后管理先辈留下的旧房舍产业 ) ( 3分) 【小题 1】 B。( “表达作者 对颜回 “箪食瓢饮 ”之乐的不理解 ”错 , 作者是借颜回“箪食瓢饮 ”之乐,追求一种 “安贫乐道 ”精神 )) ( 3分) 【小题 1】 ( 1)每旦莫出入其旁 /顾之 /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28、 2分) ( 2)参考答案: 1: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 ! ( “然 ”“禄 ”“于 ”各 1分,句式 1分) 参考答案: 2:这样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是他不肯为了求得一点点俸禄而供给自己过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对学习有妨碍的原故。(采分点: “然后 ”1 分, “所 以 ”1 分, “以 ”1 分, “害于学 ”1 分。) 译文:我因乌台诗案牵连罪被贬任筠州监盐酒税职。还未到达住所,天就下起大雨。筠河泛滥,毁坏了州的南城,河水爬上了北岸,刺史府门也被冲坏。盐酒税机关房舍正好俯临锦江之滨,

29、洪水灾害更为严重。我一到达住所,只见房舍破旧不堪,无法安身。为此,我向州府呈上报告,想借部使者府宅居住。郡守同情我无家可归,答应借给我住。当年十二月,就撑起倾斜的墙体,把塌了的地方补好,还将听事堂东面的一线长廊辟成房舍,种上两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用作闲休的地方。可是,监盐酒税的工作过去有三名小吏一起做事 ,我到达筠州后,其中两人正好都被免职离开了,所有事务全托付给我一人了。白天,我就在市场上处理买卖盐酒猪肉征收税务一类的事务,同市人一道评论细小事物,为他人出点力;晚上归来,我已精疲力竭,常常昏昏沉沉地入睡,不知不觉黎明已经到来。到了白天,再去市场履行本职工作,一天到晚不能在所谓 “东轩 ”里面

30、安闲度过时光。每天早出晚归在东轩旁边穿来穿去,回首望它,我未尝不发出 “哑然 ”的笑声。 我年少读书时,曾暗暗奇怪: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等到我来了筠州,在管理盐米事务之间勤来苦去,没有一天的休息。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自由放任于道佛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 !可

31、叹啊 !有些士大夫 ,当他们还不懂得高深的道理时 ,只会沉醉于酒肉 ,拜倒于财富、权势之下,以财富、子女为重,自以为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快乐。等他遵循 规律以求人生之路,才明白花落之后才能收获果实的道理,从从容容地自我享受,全然不管宇宙有多大,以及人生有多大变化,更何况比起那些居于底层的平民百姓呢!所以他们的这种快乐,足以不在乎贫穷饥饿而没有怨恨,即使是王侯公卿的快乐也不能超过它,所以没有德行的人是不能享受的。我正想尽力清除身上的污垢,努力向圣贤学习,自觉有所不足,而想有与颜回差不多的福气,似乎是不可能得到的啊 !孔子周游列国,位高时当了鲁司寇,位低时则做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没有不可以

32、当的。他所做的都是 “达者 ”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企望的。 我 既然因罪被贬来到筠州,虽然懂得人身不自由之痛苦,但是监筠州盐酒税之职辞不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人或许同情我,可怜我,让我回归乡间,去管理先辈的旧房舍产业,即使家徒四壁,我也安心居住下去。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再来追寻颜回箪食瓢饮之乐,怀念东轩的生活,优哉游哉地度日,从而忘掉了人生衰老,然而这不是我现在所能奢望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苏辙作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 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

33、清芬。 【注释】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补充注释】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卧松云:隐居。 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的意思。 清芬:意为高风亮节。 【小题 1】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3分) 【小题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做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 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之情;( 1分)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酒月中,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34、,揭示出 “可爱 ”之处;( 1分)尾联归结到对孟浩然的 “敬爱 ”,把他的高雅比为巍峨峻拔的山峰,令人仰止。( 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小题 1】对比、用典。(或指出一种即可)( 1分)如 “对比 ”中的 “红颜 ”对“白首 ”,概括了孟浩然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 1分)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 节。( 1分) 或:对比、用典。(或指出一种即可)( 1 分)如诗中的 “高山 ”一句用了诗经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典故,让人产生联想,( 1分)突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孟浩然的

35、高大形象。(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亦可) 诗歌赏析: 韵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 描写 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

36、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 “当路无人 ”,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 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 淮徒鸱呕埂娜罚 镣鹾睿 攴牌 唬 闳挥谐 乐 模 獗闶橇轿恢 顺晌 坏母 驹 颉馐资 褪嵌 擞岩甑募 br首联即揭出 “吾爱 ”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 “孟夫子 ”,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

37、以才以 “夫子 ”相称。 “夫子 ”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 “风流天下闻 ”。 接下来二联,作者集中笔墨刻 画这位儒雅悠闲的 “孟夫子 ”形象: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红颜 ”对 “白首 ”,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 “轩冕 ”对“松云 ”,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孟浩然不同。他 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自少至老,心志如一。这里,一“弃 ”,一 “卧 ”,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其欲摆脱世俗羁

38、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一联写孟浩然闲居无事 ,日以饮酒赏花为乐。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谢榛四溟诗话曾谓, “红颜 ”句与 “迷花 ”句, “两联意颇相似 ”。其实,李白的描写是各有侧重的。醉酒迷花,亦是李白乐为之事。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以 “高山 ”喻对方,流露无限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 “安可仰 ”,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这就自然逼出结句 对孟夫子,

39、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这是礼 赞,这是天性率真的诗人向自己爱慕的人坦露出的赤诚。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 3 分) 诗人说: “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因为, 每汪水潭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答案: 示例一:每一棵绿树都有森林的苍翠,每一片白云都有天空的回忆。 示例二:每一片花瓣都有百花的芳香,每一个雨滴都有云朵的味道。 示例三:每一颗砂砾都有大地的性格,每一颗星星都有宇宙的奥秘。(写一句只能得 1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某社区办公室大门贴 出这样一则告示:第六次全国人

40、口普查工作即将开始,希望本社区各住户密切配合工作人员开展这项工作,否则,责任自负。 材料二:该项工作开展后,不少媒体都在报道人口普查遭遇入户难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认为其中一个问题可能就出在此类的告示上。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小题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7分) 答案: 【小题 1】人口普查工作遭遇入户难事出有因。(意思对即可)( 3分) 【小题 1】示例:人口普查遭遇入户难的问题是难免的,其中有些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诸如有人住多套房、出外谋生、旅游、出差、工作忙等等,但绝不能排除 “否则,责任自负 ”这类威胁性语言种下

41、的恶果。可能有些当事人因反感而产生抵触,故意不予配合。如把这类语言改成 “多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全家快乐! ”等用语,人们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乐于配合的。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7分) 名著导读 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 字左右) ( 5 分) 【小题 1】简述 红楼梦 中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的故事。 【小题 2】歇后语 “甘露寺招亲 弄假成真 ”说的是发生在三国时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三国演义) ( ) 答案: 【小题 1】香菱拜黛玉为师,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并有所感悟;然后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创作咏月诗。( 2分)香菱作诗时非常专注,但她写的第一首诗措辞

42、不雅,第二首诗过于穿凿;( 2分)最后,她在梦中得到一首新巧有意趣的好诗。( 1分) 【小题 1】周瑜设计在甘露寺招亲,试图软禁刘备。 (1分 )吴国太起初对孙权行美人计不满,但见了刘备后大喜,赞赏不已。 (2分 )但孙权一意孤行,刘备哀求乔国老,乔国老为刘 备禀告吴国太,令作护持,因此刘备和孙夫人得以在甘露寺完婚。 (2分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葛朗台患了疯瘫症,便坐在转椅里亲自指挥女儿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堆好,当女儿将储金室的房门钥匙交还他时,他把它藏在背心口袋里,不时用手抚摸着,他瘫在转椅上,就叫女儿整天推着他在密室与卧房之间转来转去,生怕

43、有人来偷。(欧也妮 葛朗台) B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提出要与玛丝洛娃一起流放来赎罪,受到她的怒斥和谴责后,他展开了 “沉重而痛苦 ”的内心斗争,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关 键。从此,他才真正地开始反省,进而否定了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走上了精神复活的道路。(复活) C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乞丐王国,按照 “奇迹法庭 ”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歃血为盟,婚期四年。(巴黎圣母院) D黛玉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已成婚的消息后,急为攻心,吐出血来。她还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万念俱

44、灰,只求速死。(红楼梦) E、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自告奋勇率 两万五千精兵前去镇守街亭。到街亭后,他违背诸葛亮叮嘱,拒绝副将王平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司马懿到后命令大军围山,断绝汲道,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自乱,于是街亭失守。(三国演义) 答案: A E。 作文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人 ”这个字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 “功名利禄 ”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 “人 ”字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请根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 1、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不少于 800字。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