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155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 2)其西南诸峰, 。 ,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3) ,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郦道元三峡)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 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行贿者越来越多,而且在把官员送进犯罪深渊后,行贿者也往往落荒而逃,从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B 国庆晚会上,人民性仍然是经典主旋律最重要的特征,它质朴、直接、草根和优美,既信手拈来,又浑然

2、一体,完全源于创作者的一颗真心。 C 谈中国诗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D 一边白发苍苍,一边风华正茂。吸引两者走到一起的,是经久不息的老西藏精神。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文化是一个由表意符号组成的世界,它非常容易在不同系统中传播。 。 , 。 , 。 。 ( 1) 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样两 个过程中形成的 ( 2) 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而历时性演进的过程 ( 3) 但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存在的 ( 4) 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

3、对话而共时性交融的过程 ( 5) 它体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 6) 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A( 5)( 6)( 1) (2) (4) (3) B (5)( 3) (6) (4) (2) (1) C (3) (5) (6) (2) (4) (1) D (3) (6) (1) (5) (4) (2)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的一句是( )( 3分) A 在校同学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防止盗窃、抢劫、诈骗等事情的发生。外出时要关好宿舍门窗,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和随身携带物品。 B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绝非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样一个

4、简单的百分比,而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C 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大连将做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先进和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大连会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 D 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引导人。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咏花诗词的鉴赏 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

5、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 ,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词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 “物境 ”(用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 “巧构形似 ”,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 “日射血珠

6、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 人。 ”真是 “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可谓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 “似 ”,还仅仅处于 “形似 ”的境界。苏轼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 “传神 ”地再现自然的

7、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 ”。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 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小题

8、 1】对 “趣味 ”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小题 2】从文中看,对 “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 ”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B我们欣赏这样的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D诗人通过 “巧构形似 ”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

9、乐。 【小题 3】不属于获得 “传神 ”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 ”的一项是( )( 3分)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 “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 成大霜天晓角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是舍其形而摹其神。 D戴叔伦的 “诗家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 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

10、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 70 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二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 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 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 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 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

11、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四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 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 。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 “规律 ”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小题 1】下列对文章 的赏

12、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是说汪曾祺和王维一样,具有洞穿尘世的能力。 B “没有患风泪眼 ”,比喻汪曾祺在创作中坚守自我不被外界迷惑的人格。 C “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是说汪曾祺的创作题材与水有关,创作风格清纯明净。 D本文赞美了汪曾祺清丽纯净的文风和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原则的高尚人格。 E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式的描绘了汪曾祺的 “侧影 ”和 “眼睛 ”,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小题 2】文章开头说 “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 “奇异气质 ”是什么 仔细阅读一、二部分回答。( 3分)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特点 阅

13、读三、四部分回答。( 3分) 【小题 3】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6分) (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3分) ( 2)上了岸的水族。( 3分) 【小题 4】人是风景的欣赏者或构成者,联系实际 ,谈谈对文章标题中 “风景 ”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饱经风霜后的宁静、宽容、清纯。( 3分)认真思索,精益求精,力求唯美,坚守自我,不媚时俗,尽抒性情。( 3分)每点 1分 【小题 3】( 1)形象地勾勒了 当今世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与宁静淡泊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3分)( 2)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违背文学道德丧失自我的

14、作家形象。( 3分) 【小题 4】 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3分) 风景的作用 :将汪曾祺的人性美比作风景,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宁静、淡泊、宽容、清纯构成了精彩的人生风景,为人们所景仰。( 5分) 【小题 1】( A“是说汪曾祺和王维一样 ”理解错误。应该是 “他的眼睛很诗意。明澈、清纯 ”。 C“说汪曾祺的创作题材与水有关 ”分析理解错误,应该是明澈、清纯 E“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式地描绘了汪曾祺的 “侧影 ”和 “眼睛 ”理解 赏析错误。应该是白描式、蜻蜓点水式的手法,简捷洗练)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

15、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 “敬惜字纸 ”。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 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

16、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 “文昌帝君之神位 ”。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 “帝君 ”。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 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

17、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 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 (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 ),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 (他

18、是识字的 )。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 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 (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 )。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

19、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 A因为生活所迫,老白只能靠看文昌阁和收字纸为生,尽管生活清贫,但他无怨无悔,甘于寂寞,悠然自得。 B “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一句,体现了汪曾祺作品语言干净利索、淡而有味的特点。 C老白收到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习题的字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步伐,但老白对此并不大理解。 D “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一句,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带有悲剧意味。 E这篇作品写了一个收字纸的

20、老人的晚年生活,叙事平实,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也不重视高潮的 设置。 【小题 2】文中描写了不少的乡土风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汪老曾说: “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在文中 “和谐 ”体现在哪里? (6分 ) 【小题 4】阅读全文,谈谈 “老人 ”的形象,并探究描绘老人形象的社会意义。( 8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形象: 老白对自己清贫生活现状坦然面对,平静地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达观安命,尽心尽责,呈现出一种超然而又实在人生态度。 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顺融洽的普普通通的社会底层百姓。(每

21、点 2分 ) 社会意义: 塑造老白的形象是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关注民生。 弘扬普通人积极地面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的淳朴的生活态度和精神。 【小题 1】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 19分)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褚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褚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 “可密藏 之,勿使人见。 ”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

22、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褚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 ”褚彦回曰: “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 而去。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褚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褚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 蛔 隰幼 诙 驹唬骸耙晕蘩壑 瘢 嫌械乐 鳎 豢傻靡选! br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23、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 “卿痴不足与议事。 ”褚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 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褚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 列传第十八)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

24、美令:美好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褚彦回 “有器度 ”的一组 ( )( 3分)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帝与褚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褚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 蛔 母叨仍扪铮 馑得黢已寤鼐哂 泻芨叩囊衾中扪 C明帝在遗诏中

25、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 2)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小题 1】略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

26、子里挟带饼黄金 ,于是请求想见,然后使出黄金给他看,说 “没有人知道。 ”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褚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 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分) (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

27、析。( 5分) 答案: ( 1)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像结合的手法。( 2分,如答直抒胸臆也可),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 1分)五更愁,点明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之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 1 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 2分) ( 2) 语言表达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 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大白话。 我却知道,有不少人, 很多人并非为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去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 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 成为他们生活的另一部分。 答案: 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6分)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认为,孔子 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 , 。 , ; , 。 答案: 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棵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