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563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盘盘焉, ,蜂房水涡, 。 ( 2)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3)剑阁峥嵘而崔嵬, , 。 (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答案: 铮 n) 镅桑 h)不知乎几千万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 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调剂 /光风霁月缱绻 /卷土重来收拾 /拾级而上 B侮辱 /忤逆不孝斐然 /缠绵

2、悱恻估量 /量体裁衣 C宽宥 /杳无音讯病殁 /没齿难忘奢靡 /所向披靡 D碾坊 /辗转反侧诋毁 /W掌而谈滋蔓 /顺蔓摸瓜 答案: D( A .j/j qun/jun sh/sh B. w/w fi/fi ling/ling C. yu/ yo m/m m/m D. nin/zhn d/zh mn/ wn)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 村道旁、树荫下 , , ;长弄里、街梢头, , ;商邑中、闹市处, , 。 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 朱漆的井栏护卫着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 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 粗朴的麻石围起一

3、眼圆圆的土井 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 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 A B C D 答案: A 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 “和 ”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了奥运新理念,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C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D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

4、部队的一些医院 ,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答案: C(A项前面说 “是否 ”,后面只说一种情况,属 “搭配不当 ”,应在 “美国 ”后加 “能否 ”。 B项 “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杂糅,应该只保留 “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或 “群众的好评如潮 ”一说。 D项主谓不搭配, “医院奔赴灾区 ”不通,应把主语改为 “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梅兰芳作为陈凯歌的回归之作,虽然比起霸王别姬还稍有差距,但相较于前几年口碑极差的无极,媒体和大众给些过分的溢美之词还是可以理解的。 B他听着风入松林的美妙声音,听着林间

5、小鸟尽情地歌唱,心悦诚服,怎么也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了。 C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所谓 “中国威胁论 ”却甚嚣尘上。 D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 “大哥 ”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答案: C (A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与 “过分的 ”重复。 B 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C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 D指口头说说,不见行 动,或者指口头或理论的指导,而不必亲力亲为。 ) 现代文阅读 选考类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6、每组试题 3小题,共 15分。 微博正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 “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 ”8 月 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当他 8月 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鼓励。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以 “Kayne”为名发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仅 8月 9日一天,他就发了 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有媒体说: “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 ”现在,王凯微博上的 “粉丝 ”数量已经超过 1万人。 在舟曲泥石流发生

7、以前,王凯上微博多是为了娱乐消遣, “通过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观,很多人通过微博集结起来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还会留言给我。 ” “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 ”传播学专家闵大洪教授在微博研究文章中说道,尽管微博具有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但 “围观 ”现象并不少见,完全可以形成舆论。尽管微博具有 “去中心化 ”的特 点,但同样具有动员和组织作用。他举例,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网友通过微博发出 “超级急 ”的信息,告知首都机场一号航站楼北线货运站征集救灾物资,号召网友将灾区急需的物品送达。 4月 18日至 21日,由社会热心人士联系的海航包机连续4天运输网友捐赠的赈

8、灾物质,总量超过 20吨。 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91.6%的人不超过 40 岁 ), 92.4%的人上微博。 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 变自己的生活。调查显示, 87.3%的人会上微博了解大家对公共事件或突发事件的看法并发表意见; 62.5%的人参与过微博上发起的寻人、祈福等公益行动。 某外企职员陈松,觉得微博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两个小时,就会用手机上微博。遇上什么事,拍个照片就随手发上去了,特方便。在微博上关注

9、一些名人、明星、书籍等,也让我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 调查显示, 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 64.9%的人认为上 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 60.8%的人表示微博能随时随地记录,改变了表述和思维的习惯。 微博也有让陈松烦恼的时候。他 “关注 ”了 200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别多,蹦出来的东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有些网站推荐的话题会起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实没什么内容。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目前微博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还有欠缺, “微博是草根媒体,没有把关人,谁都可以发布消息

10、,难免真假难辨。所以,微博只能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 ”此外,很多名人开微博的目的是为了营销自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微博信息海量, 政府不太可能管控,网站的约束作用也不明显。他提醒广大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还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微博的可信度和网络的可信度是一样的。 ”北京某文化公司执行总编马中才认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断, “通过常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就不会太盲从。 ” 调查显示, 56.5%的人觉得微博上的信息 “基本可信 ”, 23.2%的人 “不确定 ”,20.3%的人觉得 “不太可信 ”。 69.1%的人表示对于微博传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别。 闵大洪表示

11、,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并对社会有益,归根结底要依赖传播节点上的人,依赖他们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人民网 本文有删改) 注:微博,即微型博客,以 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小题 1】如何理解 “如果后续环节充分,一条微博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小题 2】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微博的调查数据,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分) 【小题 3】结合全文,说说如何发挥微博的积极效应?(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微博的内容如果有连续性,就能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形成舆论,从而具有了动员和组织作用,就可以对社会事件产

12、生影响力。(每一个划线处为 2分,注意要解读 “后续环节充分 ”“核裂变式 ”“围观 ”的内在含义) 【小题 2】( 5分) 使文章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准确性( 2分), 科学地反映了微博在中国青年中引起了广发的关注的真实现状( 1分),说明他们许多人利用微博参与社会生活,改变生活和思维方式,而且大部分人对微博保持了理性的态度( 2分)。 【小题 3】( 6分)微博的作者和关注者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 2分) 一方面微博作者不要局限于娱乐消遣,要抛弃功利性,传播的内容要真实可靠,要通过微博团结网友,为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共同作出积极的贡献。( 2分) 另一方面,网友不可以盲

13、从微博,要理性分析判断(或要运用常识去判断),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2分) 选考类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组试题 3小题,共 15分。 炊烟 阿城 老张得了一个闺女。老张说,挺好,就是大了别长得像我,那可嫁不出去了。因此,女儿名美丽,自然姓张。 老张的大学同学都说,叫个美丽,没什么不好,就是俗了点。老张你也是读过书的 人,怎么不能想个雅点儿的呢? 老张说,俗有什么不好?实惠。这年头你还想怎么着?结结实实的吧。 老张的同学说,结实?那叫矿石好了,叫火成岩,水成岩也成。咱们这行就是学了个结实。 老张在大学读的地质。 老张疼闺女。 老张抽烟。老张的老婆说,你要想要孩子

14、,就把烟忌了,书上说,大人抽烟,会影响胎儿的基因。老张正抽到了一半儿,马上扔掉,用脚碾灭,戒了。美丽生出来了,老张买了一包烟。老张的老婆说,你叫美丽从小肺就是黑的吗?老张凄凄的样子。老张的老婆说,你抽吧,别在美丽的旁边儿抽。 美丽是冬天生的 。春天了,老张的老婆抱着美丽出来晒太阳。起风了,老张说,还不回去,看吹着。老张的老婆说,不晒太阳,美丽吃的钙根本就吸收不了。老张说,那就屋里窗户边儿上晒嘛。老张的老婆说,紫外线透不过玻璃,人体吸收钙,靠的就是个紫外线,隔着玻璃,还不是白晒。老张说,那就等风停了。 老张瞧着老婆给美丽喂奶。老张的老婆书也念得不少,瞧老张老盯着,说,还没瞧够呀,又不是没瞧过。老

15、张说,谁瞧你了,我是怕美丽吃不饱。俩人都笑了,美丽换过一口气,也笑了。 秋天了,美丽大了点儿,手会指东西,指妈妈,指爸爸,还会抓耳朵,抓妈妈的头发 ,抓爸爸的鼻子。 有一天,老张的老婆抱着美丽,老张在旁边挤眉弄眼,逗得美丽嘎嘎乐,两只小手儿 L着。老张的老婆把美丽凑到老张的脸前,美丽的手就伸进爸爸的嘴里。 说时迟,那时快,老张抬手就是一掌,把母女两个打了个趔趄。老张在地质队,天天握探锤打石头,手上总有百来斤的力气。老张的老婆没有提防,就跌到了。到底是母亲,着地的关头,一扭身仰着将美丽抓在胸口。 美丽大哭。老张的老婆脑后淌出血来,从来没有骂过人的人,骂人了,老张的老婆骂老张。 老张呆了,浑身哆嗦

16、着,喘不出气来,汗从头上淌进领子里。 老 张进了医院,两天一夜,才说出话来 六零年,闹饥荒,饿死人,全国都闹,除了云南。那年,我毕业实习,进山找矿。 后来,我迷路了。有指南针,没用。我饿,我饿呀。慌,心慌,一慌就急。本来还会想,这下完了。一直就吃不够,体力差,肝里的糖说耗完就耗完。后来就出汗,后来汗也不出了。什么也不敢想,用脑子最消耗热量了。躺着。胃里冒酸水儿,杀得牙软。 后来,从肚子开始发热,脚心,脖子,指头尖儿,越来越烫。安徒生不是写过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吗?这个丹麦的老东西,他写得对。人饿死前,就是发热,热过了,就是死。 我 没死。死了怎么还能跟你结婚?怎么还能有美丽? 我醒的时候,好半天

17、才看得清东西。我瞧见远处有烟。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儿,烧饭才会有烟。爬吧。 就别说怎么才爬到了吧。到了,是个人家。我趴在门口说,救个命吧,给口吃的吧。没人应。对,可能我的声音太小。我进去了。 灶前头靠着个人瘦得牙龇着,眼睛亮得吓人。我说,给口吃的。那人半天才摇摇头。我说,你就是我爷爷,祖宗,给口吃的吧。那人还是摇头。我说,你是说没有吗?那你这灶上烧的什么?喝口热水也行啊。那人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不管了,伸手就把锅盖揭了。水气散了,我 看见了,锅里煮着个小孩儿的手。 【小题 1】综观全文, “老张疼闺女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小题 2】试分析老张 “抬手就是一掌

18、 ”这一细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5分) 【小题 3】结合文本探讨小说为什么要以 “炊烟 ”为标题。(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给女儿起名字 为了女儿戒烟 关心女儿晒太阳别吹风受凉 逗女儿玩儿 看到母女俩被自己打倒时,浑身哆嗦(能答到其中四点即可给满分,每点 1分) 【小题 2】( 5分)结构上,它使小说突生波澜(起伏、转折)( 1分),由现实转入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2分)。内容上,它是老张下意识的动作,表现了惨痛的经历给老张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1分),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1分),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分)。 【小题 3】( 6分) 有写实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

19、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 有象征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 有启发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炊烟的不同含义,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每点 2分,共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 “钟声 ”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 “晨钟云外湿 ”、张继的 “夜半钟声到客船 ”等。在这些诗句中, “钟声 ”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 “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

20、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 ” 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 关雎中的 “钟鼓乐之 ”。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 “钟声 ”意

21、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 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 “丧钟 ”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 “精神时间 ”。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 “空 ”的观念

22、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 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 “我们向何处去 ”或 “何处是归程 ”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 “钟声 ”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 “诗 ”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 “隐去 ”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 “说出 ”(蕴含) “精神能量 ”。这蕴含的精神能

23、量,被他比喻为 “沉默的钟声 ”。他要求诗人用这 “钟声 ”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 “沉寂的钟声 ”,最终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 “沉寂的钟声 ”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 “钟声 ”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 “精神能量 ”与海德格尔 “沉寂 的钟声 ”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

24、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 “空寂 ”,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因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钟声 ”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 2003年第 2期,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 B在中外文化中,钟

25、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表示庆典的气氛。 C中国 “钟声 ”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钟声 ”常用来表达一种生命超越的情感。 E在真正悟出 “沉寂的钟声 ”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F “钟声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小题 2】下列诗句中的 “钟声 ”,与 “精神时间 ”无关的是( 3分)( )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 3】 “钟声 ”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分) 【小题 4】中国古典诗学中的 “钟声 ”具有哪些文化内

26、涵?( 4分) 答案: 【小题 1】 A D( A “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 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町见西方的钟声最初就是一种宗教信号。而在中国古代,钟声的其中一种就用于 “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 ”,可见也是一种宗教信号。 D钟声将人 “引人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 “召唤人们皈依 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 ”,这说的就是 “生命的超越 ”。 B。 “表达庆典气氛 ”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 C。中国 “钟声 ”的审美属性不是与宗教属性同时产生的,而是后来逐渐形成的。 E。文本仅指出 “中国人真正悟出 首推唐代诗佛王维 ”,究竟谁更早真正悟出 “沉寂钟声 ”的意味,文本中并无提及。 F原

27、文只是说钟声 “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 ”,并不是说钟声仅存审美属性。) 【小题 2】 A(这是用以表示喜庆的钟声,与 “精神时间 ”的内涵无关。其他三项都是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或超越,都与 “精神时间 ”内涵有关。) 【小题 3】在西方, “钟声 ”自始至终只是传递宗教情感;而在中国, “钟声 ”除传递宗教情感外,还常用来表达庆典的气氛等。 (每点 2分,共 4分 ) 【小题 4】 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感。 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喜庆气氛。 是 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是人类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或:表达一种要求超越生命的情感。) (每点 1分,答到其中 3

28、分即可给 4分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赵韩王普 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 ,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不能寐,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

29、,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

30、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 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 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 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31、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 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宋乾德二年( 964 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艺祖:指一朝 开国的帝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意正如此, 特 试卿尔特: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 道 如何?道:道理 C惟 稍 夺其权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 与 与:赞成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 而 下君子博学 而 参省乎己 B 则 论语

32、二十篇也于其身, 则 耻师焉 C岂得 以 喜怒专之百姓皆 以 王为爱也 D上 因 晚朝请以剑舞, 因 击沛公于坐 【小题 3】续资治通鉴 宋纪中评价赵普 “以天下事为己任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

33、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小题 5】翻译和断句。( 10分) ( 1)用 “/”为下列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 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7分)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 4

34、分) 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3分) 答案: 【小题 1】 B 道,方法。 【小题 2】 D因,介词,趁机。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B.连词,表因果,原来是;连词,表转折,却。 C.介词,凭;动词,认为。 【小题 3】 D 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 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小题 4】 A 错在 “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应为 “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 【小题 5】( 1)断句: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每错误 3处扣 1分) ( 2)翻译: (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 “

35、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再、及此、生死肉骨各 1分,句意 1分) 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颜色自若、徐各 1分,句意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 采桑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 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小题 1】请指出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4分) 【小题 2】请结合全词,简要

36、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3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了比喻手法, (1分 )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 (1分 )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心境 (1分 ),这样写更形象生动、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1分 ) 【小题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 (1分 )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 。 (1分 )(意思对即可,同时能结合诗句分析再给 1分,共 3分 ) 语言表达 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适当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 6分) 你见过古代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铜钱的形状 “ 外圆内方 ”,正如做人一样。方,就是做人要有正气,有原则;圆,就是

37、 。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方正,就会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不易与人相处;而如果一个人过于圆滑, ,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喜爱。 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不超过 15字的标题。 (6分 ) 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我国负责研制的 “萤火一号 ”火星探测器,将于今年年底前由俄 “天顶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往火星,执行我国首个火星探测计划。目前, “萤火一号 ”正样星已启运赴俄,将开展一系列相关测试工作。 “萤火一号 ”重量只有 110公斤左右,是一颗微小卫星。它有一个双向平衡展开的太阳电池帜板,用来获取能源。 “萤火一号 ”主要是开展对火星高层大气和空间环境的探测,包括对火星空间磁场、电离

38、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地形地貌和沙尘暴、火星赤道区重力场等的探测。 据报道,对火星的高空大气和电离层以及大气与太阳风 相互作用的区域实施全面探测,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答案: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年内升空 /我 “萤火一号 ”探测器年内首探火星 (6分。关键点是 “我国 ”、 “萤火一号 ”“年内 ”“首次 ”) 作文 作文 (60分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思悟网 ”论坛,主题:关于 “未知 ”。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 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 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 “未知 ”啊。 “未知 ”,不等于 “无

39、知 ”,也不等于 “不可知 ”。 丙:是的, “未知 ”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 “未知 ”。 戊:让我们将 “未知 ”变为 “已知 ”!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 “知道 ”才有意思吗? 你对 “未知 ”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作文 :“ ”的联想 “ ”像那科学天空的北斗七星, “ ”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 ”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未知的东西就是那一个个 “? ”,它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 ”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 息,为获得答案:而冥

40、思苦想。 “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身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对地心说大胆地提出了怀疑,终于成为日心地动学说的创始人,沉重地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提出疑问,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传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爱因斯坦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正是这样大胆质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长足发展。 “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对世界的思考。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一个 小女孩面对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的问题开始了对生命对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马斯 莫尔面对羊吃人的社会现

41、象,思量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乌托邦。马克思更是无数次地问自己: “资本主义制度怎样才能灭亡 ”通过对大量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他终于使 “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盘旋 ”。正是一个又一个问号盘旋在哲学家的心中,使人类智慧的花园里百花竞放,争奇斗妍。 “ ”能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到称霸中原成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从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到毛泽东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到张海迪的生命的追问,古今中外的人们通过小小的 “ ”表达了无限的意念、无穷的思绪。 “ ”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无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它,它又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对于 “ ”代表着的未知的无穷魅力,您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问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