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57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文学常识与古诗文填空。( 6分) ( 1)从自然中体会人生,从生活中领悟哲理,是古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和关照。屈原从时光的流逝中,看到了 “惟草木之零落兮, _”的时不我待;李白从黄河水的汹涌奔腾里,体会到了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的岁月匆匆;杜甫面对滚滚长江,感受到了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落寞悲壮;苏轼通过游赤壁,抒发了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_ ”的欣喜。 (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_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3)雨果是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

2、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等。 答案:( 1)恐美人之迟暮 朝如青丝暮成雪 无边落木萧萧下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编年体 ( 4)悲惨世界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辐辏( zu)僭越( jin)濒临( bn)奴颜婢膝 (b) B谲诈( ju)忖度 (cn)棠棣 (l)铄石流金 (shu) C圈养 (jun)书札 (zh)龟 d)觥筹交错 (gng) D玉琮 (cng)攒集 (cun)采撷( xi)称体裁衣 (chng) 答案: C( A辐辏 cu B棠棣 dD称体裁衣 chn)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分 渡难关 长治久安 万事俱

3、备 B伏法 大姆指 貌合神离 顾名思义 C博弈 候车室 出其不意 精兵减政 D通谍 抄近路 和颜悦色 艰苦备尝 答案: A(B姆 拇 C减 简 D谍 牒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子十米台双人项目,中国队今年频频出战的是张雁全 /曹缘,国际大奖赛系列赛,他俩几乎每战必胜,世界杯赛也染指金牌。 B虽然日本政府一再宣布降雨不会对人体造成核辐射,但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对东京电力公司控制核泄露的能力失去信心。 C 3月 1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通过以后,法国成了国际社会最先进行军事干涉的政治力量。 D有关福岛核电危机的种种传言更是耸人听闻,连日来,媒体的各种

4、报道铺天盖地。 答案: D( A染指,贬义 B“泄露 ”应为 “泄漏 ” C“干涉 ”应为 “干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搜狐微博发起了 “世界水日关注 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计划 ”,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非独立,而是彼此环环相 扣,人类仅是该复杂系统中一个环节而已。 C国际消费者对中国商品品牌的认知,是随着众多中国企业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而完成的,那么是否能形成一个世界级的品牌集群将影响企业的成功、国家的富强。 D俄罗斯总理普京谴责多国部队

5、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指出安理会决议 “存在缺陷和不足 ”,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利国内政治冲突。 答案: D A搭配不当, “发起 ”不能与 “计划 ”搭配。 B主语残缺,应为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 ”。 C两面对一面,去掉 “是否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在今年春季的 “森林重庆 ”建设中,长江沿岸要植树造林 130万亩, “这是一场硬仗, ”市委书记薄熙来说, “但我们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 B家是什么 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更是一份惦念,更是一份牵挂。 C据新华网报道,随着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核辐射应急救治与防护培

6、训班于 3月 23日在北京急救医疗中心开班。 D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 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答案: B(A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C书名号应改为引号。D “QQ”后面用句号。冒号不能管到句末,最后两句是对 “休闲方式 ”的总结和评价。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因此,我以为,不能把 “中庸 ”看做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大的飞跃 “中庸 ”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超过了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

7、演进而改变的 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 有些事情,确实如此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 “文化强省 ”,其中的 “给力 ”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 这让我联想到日前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份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流行语所代表的语言现象不过是一时的时髦,会破坏语言的 “纯洁 ”和 “规范 ”。 这种失之狭隘的观点 反复申说了好 多年 年年有流行语

8、新冒出来,年年就有人老生常谈。其实语言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变化 ,而在语言三要素中,又以词汇对上述变化的反映最为迅速、最为活跃。因此,流行语蕴含着超乎语言本身的意义,值得关注也值得研究。 流行语记录着社会变化。早在上世纪 60年代,美国有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著名的 “语言与社会共变 ”理论,指出:语言对社会有依附性,即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比如 1977到1980 年间我国集中出现的流行语 “拨乱反正 ”、 “党纪国法 ”、 “平反 ”、 “冤假错案 ”等等,就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之后经济改革启动, “市场调节 ”

9、、“关停并转 ”、 “个体户 ”、 “中外合资 ”等一系列流行语又扑面而来。流行语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是极为突出的。 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有时,人们对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会因立足点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但是这并不会削弱它,反而能增加这些词语的张力。比如 “山寨 ”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产品,是 “不正宗 ”、 “不正统 ”的意思,最先进入公众视线的 “山寨 ”是 “山寨手机 ”,之后出现了 “山寨建筑 ”、 “山寨春晚 ”等系列衍生品,人们也渐渐把 “山寨 ”等同于 “盗版 ”和“侵权 ”,但同时有人解释 “山寨 ”为一种奢侈品趋向的妥协,是 追慕的表现

10、形式,还有人认为 “山寨 ”闪耀着草根阶层的智慧 众多对 “山寨 ”的解读,使得这个词的意义在使用中丰富起来, “山寨文化 ”, “山寨现象 ”甚至成了颇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命题。 与一般的新词语不同,流行语是一种语言时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频率很高且被广泛传播。它们丰富着汉语的表现力。在形式上,流行语可以是一个词素,如 “裸 ”(如裸婚、裸官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前者如 “隐婚 ”,后者如 “食品安全 ”等;还可以是句子或格式,前者如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后者如“今天你 了没有? ”等等。在含义上,流行语相当丰 富,比如,这几年流行的 “晒 ”字,其含义已明显不同于传统的 “晒 ”

11、。 这个 “晒 ”来源于英语的 “share”,是 “分享 ”的意思,最早是一名英国的旅游爱好者将自己的旅行趣闻发在网上与人 “share”,引来众多网友跟帖, “share”就此开始蔚然成风。在我国,北大一名副教授于 2006年 9月在其博客上公布月收入 4786元的工资条后,网友们纷纷学样 “晒工资 ”、 “晒奖金 ”等,有了新含义的汉字 “晒 ”也因此步入了流行语的行列, “晒 ”的内容则不断推陈出新,被 “晒 ”的事物种类越来越多,从有形的收入、固定资产,到无形的回忆、新年打算 ,甚至伊朗政府公布拥有核技术,也被网民表述成 “晒 核 ”。仔细想想,我们实在很难在汉语中找出另一 个词汇来

12、替代这个鲜活的 “晒 ”。流行语对汉语现有语汇的贡献可见一斑。 当然,流行语的影响也并不总是积极的、正面的,个别流行语失之粗俗,有些过于怪诞的流行语的使用给交流带来了障碍。但是,如果 “一刀切 ”地把流行语视作语言 “纯洁 ”和 “规范 ”的破坏者,在学理上说不通,在实践中恐怕也没几个人会响应。 【小题 1】符合本文第 段中 “这种失之狭隘的观点 ”的一项是 A “给力 ”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 起争议。 B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 C流行语会破坏语言的 “纯洁 ”和 “规范 ”

13、。 D个别流行语失之粗俗,有些过于怪诞的流行语的使用给交流带来了障碍。 【小题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给力 ”一般理解为 “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的意思。 B在语言三要素中,语音和语法要比词汇相对稳定一些。 C “盗版 ”和 “侵权 ”不是 “山寨 ”的本义,而是引申义。 D这几年流行的 “晒 ”字,说明流行语在形式上相当丰富。 【小题 3】从全文看,流行语的魅力与活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答案: 【小题 1】 C(A、 B陈述的是事实; D是作者的观点。 ) 【小题 2】 D (应为:这几年流行的 “晒 ”字,说明流行语在含义上相当丰富。 ) 【小题 3】 流行语记

14、录着社会变化。 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 流行语在形式和含义上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 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 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她的背鳍、腹鳍和臀鳍便化为了四足。在炙热的阳 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着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那里曾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

15、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 本领。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里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红鲤家族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

16、。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其 实老黑早就风闻着垂涎着红鲤的美丽。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老黑将红鲤俘获到他的洞穴。红鲤身上满布齿痕和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红鲤忍受着、煎熬着,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最为倦怠的时刻。为逃避渔人 的捕杀,老黑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挣开老黑粗硬的尾巴和长须的缠绕,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红鲤急中生 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

17、部。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雨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画一个圈,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主题。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白鲢将红鲤拖进了荷花淀。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红鲤便复苏在白鲢的绵绵柔情里。 荷花淀里多了一对亲密的俪影。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 叶如盖。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旋,享鱼水之欢。白鲢对红鲤说: “天空的鸟自由,也比

18、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 !”红鲤提醒说: “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支又一支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汊间。这时一只嗒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 ,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红鲤亲眼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

19、经过。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暴雨入注,水面一片苍茫。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 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 (选自蔡楠文集行走在岸上的鱼) 【小题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一篇童话式的小说。作者巧用比拟手法,赋予红鲤人的思想和行为,让

20、鱼在岸上行走,充满了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生活图景。 B小说选取的背景是在白洋淀一片荷花绽放的环境中。作者以唯美的笔调描写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鱼一样的鸟儿,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使作品弥漫着诗一般的雅致 韵味。 C作品描述了红鲤坎坷的经历,并巧妙设置了红鲤的爱情故事。文中红鲤与爱人白鲢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的相亲相爱,展示了荷花淀温情美丽的一面。 D红鲤为了生存毅然行走在岸上是社会的进步,符合达尔文进化论原则,既然水中无立足之地,行走岸上是明智之举,作者对此予以了褒扬。 【小题 2】红鲤为什么 会在岸上行走?请结合全文分点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 6个字)( 4分) 【小

21、题 3】试概括分析红鲤的形象特点并探究其意义。( 6分) 【小题 4】本文情节有张有弛,行文波澜起伏。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家园受灾 黑鱼迫害 爱情被毁 人类追杀 【小题 3】形象特点:美丽多情,倔强执著,追求自由,富有智慧。形象意义:红鲤的遭遇是对倚强凌弱的社会现象的批判,是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警示。 【小题 4】本文围绕红鲤的曲折经历展开矛盾冲突。其中,描写红鲤在家乡的幸福生活、红鲤与白鲢浪漫爱情是 “弛 ”是 “伏 ”,而描写红鲤被黑鱼猎获而逃出魔窟、白鲢被害爱情破灭是 “张 ”是 “起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2、( 9分 每小题 3分) 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 玉藻云: “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 听

23、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 、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 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

24、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 ,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 ,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 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

25、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注】 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小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特:只是,只不过 B退适路寝听政适:恰好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恨:遗憾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 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 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A B C

26、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中叶 ,皇帝不过问政事 ,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

27、上下 不通气的现状。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4分) 译文: 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3分) 译文: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适:前往) 【小题 2】 A( 是作者的观点; 是孝宗去世留下的遗憾; 是作者的建议。) 【小题 3】 B(不是 “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 ”,而是内朝制度没有恢复,从文中“岂非内朝之遗制乎 ”“今内朝未复 ”可知。) 【小题 4】 (1) 上下通气就平安,上下阻隔就不好,自古以

28、来都是这样。但上下不通气的弊病,没有象近代这样厉害的了。( “交 ”“泰 ”“否 ”“甚 ”各 1分) (2) 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地位权势悬殊,正是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天子比万里还远,即使想进言,也无从说起啊。( “无他 ”“地势 ”“无由言 ”各 1分) (3) 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近的学习孝宗,完全铲除近代的阻塞隔膜的弊病。( “惟 ”“法 ”“壅隔 ”各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 清 王士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 ,沉沉 大泽乡。颍川汤沐 尽,空羡夥颐王 。 【注】 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

29、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 “赐死 ”。 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 沉沉:茂盛。 汤沐:即 “汤沐邑 ”,借指封地。 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小题 1】简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 【小题 2】赏析颈联中 “寂寂 ”“沉沉 ”二词的巧妙之处。 (4分 ) 答案: 【小题 1】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1分 ),颔联 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 (1分 ),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2分 )。 【小题 2】 “寂寂

30、 ”为 “寂寥、冷清 ”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 “寂寂 ”无闻,冷冷清清 (1分 ), “沉沉 ”为 “茂盛 ”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 (1分 ),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 (1分 ),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冤屈可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1分 )。 语言表达 2010年 12月 31日,著名作者史铁生因病去世。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坚持着精神的 高度, 坚守着心灵的高贵和生命的尊严,坚持着文学的崇高信念。在我们送别史铁生之际,请参照所给出的语句,续写出自己对史铁生的理解。( 4分)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经历到的是 ,

31、带给我们的却是 ;他体验到是 ,表达出的却是 。 答案:他经历的是生存的窄缝里的艰难,带给我们的却是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换句话说 ”是文章中作者的思维角度基于逻辑的合理转换的标志,理解它,同样需要智慧。请根据语境,在下文 “换句话说 ”后补上合理的话。( 4分) 有人曾说, “日本地震,国人心震 ”。日本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回到唐山、汶川、玉树、乃至最近云南地震的感受,国人心震,更多是因为日本地震后良好的社会秩序,正面而积极的国民素养,井然有序的救灾工作。要了解日本人,先要了解日本人的精神,由是你才能理解日本人对于大灾的集体平静。正是日

32、本人的危机意识与精神特性,形成了日本人的集团心理。换句话说, ,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尽管有些部件受损了,但整个机器却不会因此停下来,整个机器仍会按固有的程式进行运转,直至整个机器都被毁掉。 答案:整个日本像是一部机器,每个日本人不过 是这个机器的某个部件 艾佛山昨天发了一条关于 “幸福 ”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会吗?请你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要求:( 1)字数不得少于 60字;( 2)要求 有细节;( 3)至少

33、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4分) 答案:一位三十左右的少妇,静静地坐在草坪上织毛衣。线和针在她纤细白嫩的手指间欢快穿梭。这种穿梭,明显不同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者首尾相继的车队所形成的那种。 作文 作文 (6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当飞机替我们化解了千山万水的障碍,机毁人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当核电站为我们带来光明,核泄漏却成为骇人听闻的话题;当科学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有人却在憧憬先祖原始的生活。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 “科学与原始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