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 “同胞 ”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所谓 拔出萝卜带出泥 ,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B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 相濡以沫 ,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C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总是 如期而至 ,该项计划被迫取消。 D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 一诺千金 ,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
2、福百姓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 “忽悠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感情色彩不当,拔出萝卜带出泥,为贬义词,一、比喻事情办得不圆满,引起别的麻烦。二、贬义,常用来比喻调查先落网的案犯,引出另外的案犯的暴露。 B项对象不对。相濡以沫,比喻一家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延续生命。 C项,不合语境,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 D项,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考点: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 E级。 点评:要正确使用成语,需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成语的感情色彩、或适用范围与对象、语法功能、成语出处等相关内
3、容。在复习成语时,最好将成语分成这几个方面去识记,并且在练习后的整理中不断地丰富这些成语。解答题目时,要吃透语句以及成语两个方面的含义。 依次填入下面带编号的文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妈妈说: “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 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 妈妈还告诉我, , , 。 ,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 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 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
4、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 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中的语段衔接,因此,要首先关注语段前后的语言环境。然后再关注所给句子的特点,特别是句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 句中的“这 ”,要知道其指代的内容, “这 ”指代横线前的句子, 句应排在首,答案:就排除了 BD,应在 AC 中选。再如 句中的 “此后 ”、 句中的 “有时候 ”、 句中的 “因为 ”等,可例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5、 点评: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出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解答此类题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另外,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由于通货膨胀,低 效率的资金运转、屡见报端的贪腐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资金不足,使得地方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
6、庞大的养老金。 C苹果手机的销量最近开始下降,以前每天能卖上百台,现在只卖出两三台,有消息说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央视 “3 15”曝光所造成的。 D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多年的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把 “虽然 ”放在 “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 ”前; 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 “由于 ”或 “使得 ”; C项句式杂糅, “主要原因 ”“是因为 所造成的 ”不能混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把握句子中的一些标志性的词
7、语,是辨析病句的一条有效途径。句首出现了介词,就要看句子是否缺少主语,如 A句,句中出现的关联词语,首先考虑关联词的位置对不对,其次考虑逻辑关系; B句,句首出现了介词 “由于 ”,就要看句子是否缺少主语。主句有了谓语动词,就要找主句的宾语,如果主句又出现的谓语动词,那就是句子杂糅,如 C句。句中的这些标志性的词语还有关联词、禁忌词、两面词、数量词等。 现代文阅读 儒墨之争给儒学带来了什么 孔德立 早期儒学的传承创新既是早期儒家自身传承的结果,又是排拒与融合其他学说的结晶。墨子 “非儒 ”与孟子 “辟墨 ”是儒、墨两家争鸣的重头戏,对儒、墨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凸显出早期儒学的传承与创
8、新路径。 孟子 “学于子思之门人 ”,是孔子、曾子、子思这一系早期儒家谱系的传人。孟子时代,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面对咄咄逼人的墨家,孟子以 “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的 “浩然之气 ”,毅然起而 “辟墨 ”。 “仁爱 ”与 “兼爱 ”是儒墨之争的核心问题。要击退墨家的进攻, 必须彻底揭露兼爱的危害。恰好,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举动暴露了墨家的理论缺陷。墨家赞同薄葬,批评儒家的厚葬主张,而墨者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正违反了自家学说。当孟子批评夷之时,夷之却以儒家主张的 “若保赤子 ”为借口,辩解说 “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亦为儒家所赞同。孟子对夷之的论调予以坚决的反击,
9、他指出,丧礼的真正内涵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而是源于子女发自内心对父母的真爱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体验由血缘关系决定,而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依靠推论方式获得。但墨家既承认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爱,又认为这种爱可以用语言与推论方式施于他 人。墨子津津乐道的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的兼爱精神,实际上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孟子认为,墨家把他人之父视为己之父,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仁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墨在仁爱与兼爱问题上有着不可弥合的分歧,因此,孟子才尖锐地批判墨家的 兼爱 ”学说是使人成为无异于 “禽兽 ”的 “无父 ”之学。 传统说法认为,孟子辱骂墨子为 “
10、禽兽 ”,遂以为孟子与墨子的学说是对立的。但如果把墨学置于孔孟之间加以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在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亦悄然对墨学进行了吸收。性 善论与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儒学的新贡献,但如果我们只注重孟子对儒学的传承的一面,很容易忽略墨学对孟子的影响。简帛五行篇出土后,我们从子思五行说中发现了性善论的直接来源。但是,子思与孟子对 “仁、义、礼、智 ”的论述尚有一定距离。子思的仁、义、礼、智既重外在之行,又重内心之德,德行并重。而孟子已经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人性之善。子思并没有把人性与善画等号,而孟子直接说人无仁义礼智则 “非人 ”。可见,善性已经成为做人的必然条件
11、。那么,孟子性善论的至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考虑到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不难发现,墨子对 “天 ”与 “善 ”的论述正被孟子悄然吸收了。墨子书中 “天民 ”一词出现 2次,孟子书中出现了 3次。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词却不见于其他早期儒墨两家著作。墨子把至善之天与民连接以来,为人性找到了至善之源。 “爱人利人以得福 ”,扶危救困、爱人利人之人,获得天佑而得福,墨子虽未明言人性善,但推行兼爱之人必定以人之善性为前提。墨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贼 ”的主张,从 “农与工肆 ”选拔官吏的提议,均是墨子提升民众地位的举措。经过墨家的宣传及实践,墨子的这些主张已经唤醒了民众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意识。在风起
12、云涌的墨家 “革命 ”之后,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也就顺理成章了。此外,孟子 “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 ”的论述,既坚持了儒家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又受到了墨子 “行天下大义 ”的影响。墨子 “非乐 ”,孟子则劝导统治者 “与民同乐 ”,把墨子认为贵族专享的乐舞文化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选自光明日报 2012年 3月 26日,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墨家影响力十分巨大,以至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 B面对墨家强 大的势力,孟子作为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自觉担负起与
13、墨家争鸣以捍卫儒家仁学核心价值的使命。 C “兼爱 ”属于墨家的核心思想,与儒家 “仁爱 ”说相比,虽然都有 “爱 ”,但是两种学说却风马牛不相及。 D孟子挞伐墨家,是很善于选择突破口的,如他抓住墨家夷之厚葬其亲的做法,来攻击墨家自身的理论缺陷。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孟子的攻伐,夷之运用求同思维方法用自认为是儒墨公认的主张来为自己辩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B孟子认为, “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不是从物质财富的多寡层面上讲的 ,而是从子女对父母的真情方面而言的。 C儒家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真爱情感体验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绝不可能来自外部,也不可能由推论的方式获得
14、。 D儒家认为墨家的 “兼爱 ”思想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庸俗化了,容易模糊人与禽兽的区别,也使墨家沦为 “无父 ”之学。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孟子认为墨家的 “兼爱 ”思想消弭了父亲的特定内涵,这触及儒家的核心价值,因而遭到孟子的尖锐批判。 B孟子在对 “仁、义、礼、智 ”的理解上,融合了墨家的思想,他把仁、义、礼、智完全转化为内心之德、 人性之善。 C墨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的主张、从 “农与工肆 ”选拔官吏的提议等提升民众地位的思想,也促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建立。 D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墨子主张 “非乐 ”,孟子却倡导 “与民同乐
15、”,将其转化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风马牛不相及 ”说法有误,两种学说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题 2】试题分析:偷换概念,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错,文中说的是把特定的情感庸俗化了。 【小题 3】试题分析: “孟子对墨学的借鉴是反其道而行之 ”理解有误 ,原文中说孟子的仁义思想受到了墨子 “行天下大义 ”的思想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级。 点评:社科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通常用以选择题的形式。社会科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并不难,方法一般分三步: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
16、点(读) 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 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 “比 ”,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要在比较中作出准 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错项的一些规律,并对社会科学作品阅读客观题的错项进行分类,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在解答选择题时,面对命题人设置的作为干扰和迷惑的 “虚假信息 ”,要排除干扰,不为所惑,就要注意命题人是如何设置选项的。那些包含 “虚假信息 ”的干扰项往往具有某一方面的逻辑错误,了解它们有助于对选项的辨别和筛选。 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 陆 安 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
17、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他就是边疆教育的先驱寸树声。 寸树声( 18961978 ),字雨洲,云南腾冲县和顺乡人。 1911年,寸树声考入大理中学, 1915年毕业回乡执教小学堂, 1918年赴日本留学,一待就是 10多年。 1931年 “九 一八 ”事变后,寸树声回国,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执教。他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分析研究时局,力主抗日。后来,又与马叙伦、张友渔、齐燕铭等发起组织 “北平文化界救国会 ”,宣传救亡。 关心地处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一直是他始终不渝的情怀。他的家乡有建于1928年、占地 1392平方
18、米、藏书 7万余册、被誉为 “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由胡 适题写牌匾的和顺图书馆。这座气势非凡的乡村图书馆,是寸树声心仪之地,也是他心中的灯塔。 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这座图书馆: “我心焦的是图书馆所有的书籍虽然增加,而阅者不增加, 图书馆决不可成为一种 独善其身 的建筑物,应当利用种种方法引诱乡人来阅览,养成乡人一种进图书馆犹如进茶馆、上烟馆一般踊跃的习惯,只要进图书馆的人增多,那么我们的目的在无形中就算达到了。 ”这些话,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振聋发聩之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寸树声化 装逃往西安,先后
19、在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任教。 1940年,寸树声回到家乡,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侨学校 益群中学,同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及和顺图书馆馆长。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并委托好友吴晗、曹靖华从昆明等地延聘来一大批学有专长、教书育人的名家,深入这座边陲学校,执掌教鞭,培育人才。 在他的心目中, “乡村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 ”, “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有优秀知识的学习者,而出了教室、图书馆又是优秀的生产者 一种新型的人才 ”。今天人们一 再倡导的 “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藩篱 ”的理念,当时的益群中学已经身体力行了。他十分欣赏斯巴达式的严格训练,
20、认为, “以斯巴达的严格训练对背负着几千年因袭的中国青年是必要的,有益的。 ”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 就在日军铁蹄声声,逼近腾冲之际,寸树声在他一手缔造的学校里,上了那令人难忘的 “最后一课 ”。学校中依然高扬着中国的国旗,飘逸出琅琅读书之声。一袭素色西装的先生,站在学校礼堂的台子上,神色凝重地给全校同学上了 “最后一课 ”。那永远定格在史册上的 “最后一课 ”,对于寸树声来说 ,更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他在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中这样描述: “ 讲完后,我呆站在讲台上,只觉得鼻酸喉哽,不能再继续下去。台下的女生们已经欷 地在哭泣着,男生都低垂着头,直立
21、不动。似乎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我鼓着勇气说了一声:同学们,再见吧! 就踉跄地走下台来了。 ” 然而, 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 腾冲沦陷后,寸树声先后流亡到昆明和重庆。即使在颠沛流离、极为困厄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学生,在昆明组织成立了 “益群校友会 ”,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 1943年 5月,他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一书 ,总结了乡村建设尤其是创办益群中学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其挚友徐家瑞评价此书, “情至文生,哀感顽艳,教育理论,以文艺之笔写出,更为动人。 ” 抗战胜利后,寸树声返回故乡,重新竖起益群中学的金字招牌,益群中学红红火火坚持办了下来。
22、 “文革 ”中,寸树声未能幸免,惨遭迫害, 1978年因病在昆明溘然长逝。一代教育家寸树声的名字和业绩与故乡的山河同在,永远载入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册之中。 (选自文史春秋 2012年 11期,有删改) 【小题 1】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 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这篇文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寸树声求学、教学、办学的经历,真切的体现了作为边疆教育先驱者的风采。 B寸树声关心家乡文化的建设,支持边区教育。 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捐款并提笔给家乡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C寸树声留日归来后,先执教于北
23、平大学法商学院,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执教于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 D寸树声在求学期间,力主抗日。他先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后来 ,又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 “北平文化界救国会 ”,宣传救亡。 抗日战争时期,寸树声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学校 益群中学,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 【小题 2】文中对 “最后一课 ”的描述,用了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这些细节描写的好处?( 6分) 【小题 3】 1934年寸树声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图书馆,简要分析这个举动的作用?( 6分) 【小题 4】作为边疆教育先驱, “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 ”体
24、现在全文的很多方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上最后一课时寸树声衣着整齐、神态凝重的形象特点; 写出了学生听课时候痛苦悲伤的情形;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寸树声对最后一课难忘的情感。(每点 2分,共 6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3】 表明自己对图书馆作用的看法,强调建图书馆目的就是让乡人阅读; 表达了对家乡的人进图书馆读书的渴望; 体现了寸树声关心边疆家乡文化建设的精神。(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4】第一个方面,对边疆教育的关心方面, 在大学执教时,写信给家乡,关心家乡教育, 流亡到昆明期间,组织成立了 “益群校友会 ”
25、,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 第二个方面,边疆教育的实践方面 , 创办中学,筹备资金, 聘请名师、亲自执教; 抗战胜利后重建学校。 第三个方面,边疆教育的理念、思想方面, 创办学校的同时,他总结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训练形式和意义; 后来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 (写出两个方面并分析准确的即可得满分,每点得 4分,共 8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以议为主 ”不太恰当,应该是以叙为主; B“寸树声立即捐款 ”无中生有, D“在求学期间 ”表述错误,求学期间,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 【小题 2】试题分析:细 节描写的目的往往用来突出事物的特征。本文是人
26、物特写,主要表现了寸树声作为边疆教育先驱者的风采。因此文中的细节描写,就是用来突出寸树声的形象特点的。至于具体的内容,需知细节的具体内容。 【小题 3】试题分析: 1934年寸树声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图书馆,从文中可知其背景是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从信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两点内容,图书馆的作用,对家乡图书馆的建议。所以寸树声给家乡图书馆的信,既表现上述内容,又是通过此来表现寸树声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精神。 【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筛选的对 象是寸树声 “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 ”,然后在全文中找出能体现出这种情怀的信息。难点是,题目要求是答出其体现在
27、哪些方面,这样就要对找出的信息进行概括分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C级。 点评:本文是人物传记,四个小题,分涉传主的精神和表现手法。紧紧围绕人物传记体裁特点来设题。阅读时最要紧的是: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因为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传记中的 “评 ”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阅读这类文
28、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阅读传记需 要注意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心与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 BM 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
29、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 “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 ”他笑着说, “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 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 “手镯 ”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
30、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 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 7年徒刑。 ” “噢, ”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 “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 ”埃斯顿平静地说道, “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
31、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人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 “大使, ”姑娘兴奋地说道, “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 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 ”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 “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 ”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 ”埃
32、斯顿回答, “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 “我喜爱西部, ”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 “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 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于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 “我说警长先生, ”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 “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 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 我真想过过瘾。 ”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 ”他轻声说, “这是一位
33、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 ”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 ”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 “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 “是的, ”埃斯顿回答, “我要去内森维茨。 ”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 “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 ”另一个问道。 “年轻 !”第一个人大叫道, “为什么 噢 !你真地看准了吗 我是说 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 【小题 1】下列选项中符合
34、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的情节并不复杂,以小说常有的 “误会法 ”引起,即从年轻女子看出埃斯顿是警长而展开以后的一系列情节。 B年轻女子在本故事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她与埃斯顿见面时埃斯顿只能用左手握住她的手而形成的尴尬局面,是表现真正的警长性格的关键情节。 C “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这句话点明了警长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取悦姑娘。 D年轻女子的 “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 一句,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E小说结尾用坐在一 旁的一位旅客的话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 ”对警长加以表扬,
35、并点明了人物的身份。 【小题 2】小说中写道: “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你认为警长 “棒 ”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结尾处点出埃斯顿是罪犯,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对这一结局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以 “心与手 ”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 “棒 ”在心地善良。为了使两个见面的朋友不至于尴尬而介绍自己抓的犯人是警长。 “棒 ”在目光锐利言行机敏。能够从姑娘的表情上看出她的心情,并恰到好处地使用误会法缓解这种尴尬局面;同样在姑娘谈到金钱常使人们出差错
36、时,及时请求出去吸烟,再次使二人摆脱将会陷入的尴尬局面。 【小题 3】符合情节发展,因为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这个人物的身份。例如: 埃斯顿见到女子时 “强烈地一怔 ”, “显得局促不安 ”,这从表情上暗示了人物身份。 “用左手握住她的手 ”,则是从动作上暗示。而右手被铐更是被明眼人揭示出他身份的关键。 在女子问及的回答中也有暗示。在描写两个男人站起来要去抽烟时的表情也有所暗示。 【小题 4】示例: 从人物塑造上, “手 ”体现了警长执法的严格, “心 ”体现了警长心地的善良。把自己同罪犯铐在一起且脸色阴沉,可看出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及对罪犯的严厉。但他没有歧视罪犯,在罪犯遇到熟人
37、时,能主动保护罪犯的自尊。读者透过警长无情的 “手 ”可以看到那颗善良的 “心 ”,可感受到他悲悯的情怀。 从主题上,小说通过 “手 ”与 “心 ”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小说通过写警长既严格执法,又能保护犯人的自尊,主动帮他解除尴尬局面的义举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被感动的不只是读者,犯人也会深受触动,很可能由此改恶从善,痛改前非, 起到刑罚或许无法达到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人格的巨大魅力。 【小题 1】试题分析: A“年轻女子看出埃斯顿是警长 ”理解不准确; C项 “警长的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取悦姑娘 ”理解错误。 E项理解错误,说这句话的人误认埃斯顿是警长。 【小题 2】试题分析: “那个警长真是
38、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是车上的一位旅客说的,出现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而要真正地理解这一点,要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小说的相关情节来认识。为了使两个见面的朋友不至于尴尬而介绍自己抓的犯人是警长,可见其心地善良,而这需从结尾中看出。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理解小说结尾处点出埃斯顿是罪犯这一情节的合理性,实际上就是借此来理解认识小说伏笔暗示的手法。对此,要抓住小说的这一结尾情节,去梳理前文情节的关联性:埃斯顿见到女子时 “强烈地一怔 ”,“显得局促不安 ”,这从表情上暗示了人物身份。 “用左手握住她的手 ”,则是从动作上暗示。而右手被铐更是被明眼人揭示出他身份的关键。有了这样一些情节作
39、伏笔暗示,结尾的点出也就具有了合理性、艺术性。 【小题 4】试题分析:小说以 “心与手 ”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实际上就是小说以 “心与手 ”为题有什么作用?这类题的基本解 答,就是内容与结构这两个方面。内容上就小说而言,表现为人物与作品主题;结构上主要是情节安排。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D级。 点评:不管是哪类阅读,首先要知道所阅读的文章是何种体裁,因为每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固有特点,知道这些有助于对作品的阅读理解。本文从体裁看是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小
40、说阅读应从了解、熟悉小说故事情节人手。因为小说主要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中心思想的。小说阅读理解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因为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才能表现文章的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的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作者精心刻画的主要人物,抓住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认真剖析。我们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欣赏小说,熟悉情节是基础,剖析人物形象是重点,体味小说环境是帮手。 文言文阅读 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公谨之孙也。父擅,武功令。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历象
41、、阴阳 、五行之学。时道士尹崇博学先达,素多坟籍。一行诣崇,借扬雄太玄经,将归读之。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 “此书意指稍深, 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一行曰: “究其义矣。 ”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决一卷以示崇。崇大惊,因与一行谈其奥赜,甚嗟伏之。谓人曰: “此后生颜子也。 ”一行由是大知名。 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 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开元五年,玄宗令其 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起之。一行至京,置于光太殿,数就之,访以安国
42、抚人之道,言皆切直,无有所隐。开元十年,永穆公主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太平公主故事。一行以为高宗末年,唯有一女,所以特加其礼。又太平骄僭,竟以得罪,不应引以为例。上纳其言,遽追敕不行,但依常礼。其谏诤皆此类也。 一行尤明著述,撰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及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时麟德历经推步渐疏,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又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创造黄道游仪,以考七曜行度,互相证明。于是 一行推周易大衍之数,立衍以应之,改撰开元大衍历经。至十五年卒,年四十五,赐谥曰 “大慧禅师 ”。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
43、多 坟籍 坟籍:典籍 B玄宗令其族叔礼部郎中洽赍敕书就荆州强 起 之起:起用 C 访 以安国抚人之道访:拜访 D竟以 得罪 得罪:获罪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僧一行 “聪明 ”和 “切直 ”的一组是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 “遂 ”,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 B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与一行谈论太玄经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C一行曾直言规劝唐玄宗,玄宗采纳了他的话,于是追加命令永穆公主出嫁不按照太平公主的规模,只依照平常的礼数。 D皇帝命令一行考查前代诸家历法,重新撰写
44、新历法,又命令率府长史梁令瓒等与工人制作黄道游仪,用以考察七曜(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运行的度数,互相证明。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1)吾寻之积年,尚不能晓, 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见还也?( 5分) ( 2)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1)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 ( 2)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 【小题 1】试题分析:访:咨询
45、。 【小题 2】试题分析: A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 C项首句没有表现聪明, D项次句没有表现切直。 【小题 3】试题分析:是尹崇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 【小题 4】试题分析:句子的翻译,一是理解,二是翻译。也就是先理解句子,包括一些关键词和句式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翻译句子。( 1)句,积年,很多年; “何遽见还也 ”是宾语前置句,见,作第一人称代词,我;遽,立即,很快;何遽见还也,即何遽还见也,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 2)句, “一行固辞以疾 ”是状语后置句,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固,坚决;敕,皇上命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理解和阅读分析的能力,能
46、力层次为、级。 点评:文言文的阅 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是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常用实词理解,是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常用的文言虚词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 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
47、词的用法及意义。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是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理解词义及文言句式,需掌握关键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着眼点放在对课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其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式的理解及翻译上。 【文言参考译文】 僧一行,姓张,之前的名字是 “遂 ”,魏州昌乐人,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张擅,是武功县县令。一行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经史, 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当时道士尹崇是博学、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向来有很多典籍。一行拜访尹崇,借了扬雄太玄经回去读。数日后,再
48、来拜访尹崇,归还他的书。尹崇说: “这本书意思较为深奥,我探求了很多年,尚且不能通晓,您应该试着多加钻研,为什么这么快就还给我呢? ”一行说: “我已明白它的义理了。 ”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尹崇大惊,于是与一行谈论其中精微的义蕴,十分嗟叹佩服一行。对人说: “这个后生是颜渊啊(颜渊,孔子最杰出的弟子)。 ”一行由此大大地闻名于世。 武三思钦慕他的 学识品行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 开元五年,唐玄宗命令他的族叔(堂叔之类),礼部郎中张洽赍,拿着皇帝的文书到荆州强行起用他。一行到长安,被安置在光太殿,(玄宗)数次来拜访他,咨询安定国家抚育人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