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64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装 祯 ( zhn) 供 ( gng)应鞭 辟 ( p)入里怙恶不 悛 ( qun) B 剽 ( pio)窃 掮 ( jin)客 莞 ( wn)尔而笑 锥 ( chu)心泣血 C信 笺 ( jin)戏 谑 ( xu)未雨绸 缪 ( mu)胼手 胝 ( zh)足 D笑 魇 ( y)参 与 ( y)如 椽 ( yun)之笔心宽体 胖 ( pn)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A此次物价上涨来势汹汹,虽然相关部门对此

2、做出解释,但消费者对此 莫衷一是 ,普遍认为这是有关部门监管失职造成的。 B时间如 白驹过隙 ,匆匆从我们的眼前飘过,从我们的脚下溜走,让我们只能在模糊的记忆中,回顾那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C今年的圣诞狂欢即将到来,美国民众早早地等候在各大商场门口,商家促销活动刚刚开始,人们便 明火执仗 地肆意抢购。 D热带风暴 “天鹰 ”携带大量水汽,所到之处 呼风唤雨 ,最终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地区造成了近千人死亡的重大灾难。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 “f又欲充夫佩帏。 ”显然认为 f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

3、种恶草。 f,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的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登高、落帽、菊花、茱萸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本于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斐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 此可代也。 今

4、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重九的吟诗传统,大概是晋宋之间形成的。二谢戏马台登高赋诗,孟嘉落帽,陶潜咏菊,都是那时传下来的雅事。唯独茱萸一事似乎是例外。续齐谐记的作者是梁朝人吴均,而桓景和费长房相传是东汉时人。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饮菊花酒、带茱萸囊,这些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但其起源则在东汉。可是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一段,却说汉高祖宫人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此说如若可信,则重九的习俗应从东汉上推,以至汉初了。但无论我们相信西京杂记或是续齐谐记。最初佩戴茱萸的,似乎只是女人。不但如此,南北朝 的诗中,也绝少出现咏茱萸之作。 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

5、。茱萸不但成为男人的美饰,更为诗人所乐道。当时的女人仍佩此花,成为茱萸女。王维所谓 “遍插茱萸 ”,说明男子佩花之盛。杜甫所谓 “醉把茱萸 ”,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花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尽管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日 ”,说明此树的果实成熟后,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 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 “簪桂丹茱萸 ”,或如陆景初所谓 “萸房插缙绅 ”。至于李峤的 “萸房陈宝席 ”和杜甫的 “缀席茱萸好 ”

6、则是陈花之席,而李义的 “捧箧萸香遍 ”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 “悬其子于屋。辟鬼魅 ”,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性烈之意,正如西洋人迷信大蒜可以逐魔吧。郭震所谓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正是此意。不知这些功用和此物大盛于唐有没有关系?据说茱萸之为物,不但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 “浅酌茱萸杯 ”,恐怕正是这种 补酒。 (摘自余光中经典作品,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有关 “茱萸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原在离骚里说: “f又欲充夫佩帏。 ”认为 “f”是恶草,不配盛于香囊,不能

7、佩戴在君子身上。 B依据西京杂记续齐谐记等记载,重九佩戴茱萸的习俗出自西汉时期,最初很少有男人佩戴茱萸。 C到唐朝,茱萸才成了男人们的美饰,虽然在唐诗中的地位比不上菊花,但它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 D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此水,得免瘟疫,茱萸能够辟邪是其盛行唐朝的主要原因。 【小题 2】下列对原文中引文作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 段,引续齐谐记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茱萸是常常进入诗歌的形象。 B第 段,引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是要确切地说明佩茱萸的习俗出自汉初。 C第 段引李白、赵彦伯、陆景初的诗句,是要说明唐人佩戴茱萸的方式不一而足。 D第 段引 “辟恶茱萸囊

8、,延年菊花酒 ”的诗句,是为了印证茱萸有辟恶逐魔作用。 【小题 3】下列对文中观点的归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朝人重阳节时喜欢佩戴茱萸,也会把它陈列在宴席上,甚至会把它制成酒,这些在唐诗中都有所表现。 B茱萸因为其味辛性烈,常被作为 “辟鬼魅 ”的迷信道具,所以在屈原一斥之后,很少有诗人特别来捧场。 C茱萸与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节日 重九紧密联系,同登高、落帽、咏菊等一起,经常被写入诗歌中。 D唐朝以前,诗中少有咏茱萸之作,唐时茱萸才为众多诗人所乐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歌咏它的诗作。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

9、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 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核。 “茱萸能够辟邪是其盛行唐朝的主要原因 ”属于无中生有。 【小题 2】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和 “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核。 A 项第 段,引续齐谐记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登高是常常进入诗歌的形象; B项第 段,引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是要确切地说明佩茱萸的习俗似乎只是女人; D 项第 段引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的诗句,是为了印证茱萸其味辛性烈。 【小题 3】本题考查 “概括中心意思 ”和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考生

10、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 B项属于乱加因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老去的苦枣树 最后一次见到家乡门口的那棵苦枣树,是去年的八月份。那天回家处理父亲后事,刚到村口,就见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拉着板锯,大汗淋淋地切割只剩下一个木墩的苦枣树。一会儿工夫,被雨水腐蚀得发绵的苦枣树根拔了出来,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亲吻着养育它一生的泥土 ;父亲也老了,老去的是曾经风华正茂的躯体。 父亲说,苦枣树很老,他小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那时是最旺盛的时期,像娃娃一天一个模样似的在长。到 我们小时候,苦枣树长得要三个成年人才抱得住,足足有二十米高,遮阳面积有七八十平方米。苦枣树正好长在家门

11、口的十字路中间,南来北往的人经过时,都会在它怀里小憩一会儿,退却一身的疲惫和燥热,继续上路。 我们记事时的苦枣树已是晚年了,树皮斑驳陆离,表面那层枯裂。但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仍然焕发顽强的生命力。在吐苞献蕾的季节,苦枣树不甘拜下风,沐浴亮丽的春霞增枝拔节,枝头没有绿叶的空白。 春夏,苦枣树是鸟儿的天堂,也是我们的乐园。麻雀在树枝上,向着刚露小脸的太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们几个小孩就爬下滑下,吊在树枝上 翻跟头,躲在树叶里做迷藏,象猴子似的,从这根树枝翻腾到另一树枝。或许是因为有一次从树上掉下来,摔伤了我手臂,或许是因为苦枣树的开花,散落满地的苦苦花蕊,熏得人发晕,每次我们玩得尽兴时,父亲不知

12、不觉就突然出现树底下,拿着竹鞭子,催赶我们下来。看着父亲手里长长的鞭子,听到父亲的怒斥声,我们不敢下来,钻到密密的树叶里,使劲往树顶上爬。父亲也曾几次想爬上树,捉我们下来,可他毕竟上了年纪,腿脚没有我们灵活,蹬了几脚就滑了下来,喘着气,在树底下好言劝我们下来。我也是每次忘记了父亲的美丽谎言,乖乖地一忽悠地溜到了地下,父 亲趁机一把抓住我,抽几鞭我小屁股,告诫我要记得栽跟头的教训。 秋冬,苦枣树是过冬鸟的避风港,也是我们嬉戏的打闹场。苦枣树是一种季节性非常明显的树。带着少许燥热的秋风刚起,树叶似乎忽如秋风一夜黄。那时我和几个顽皮的小孩坐树杈间,审视树底下,一见有行人过来,就比赛似的猛摇树枝,如秋

13、风扫落叶,飘洒一地黄叶,落满行人肩头。父亲也同时收到了不少关于要好好教育我的投诉。串串的苦枣,没有绿叶的衬托,有点发黄了。我们随地取材,折一支树杈,一边套上一根象皮筋,系上一小块帆布,就做好了一把弹鸟的皮射雕,捋下一串串的苦枣,作为 射击子弹。对准树枝上还没来得及封顶的鸟巢,几个小孩枪林弹雨般扫射一番,惊得小鸟可怒又无奈,叽叽叫地盘旋在我们的头顶,等待机会重新修建过冬的家园。苦枣树如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了,有些怕冷。当凛冽的寒风刮起时,时常是一层层的树皮剥落。父亲每年冬天,都会弄些黄泥浆,裹糊着冻得张裂的树杆,尽量保持苦枣树不失去水份。小时不理解父亲的那片苦心,偷偷用树枝扒开泥巴,撕毁枯死的树皮

14、,放在小提炉里作取暖的柴火来烧。父亲心痛的同时,也会狠狠的教训我一顿,罚我在寒冷的冬天,去水沟里捞些泥浆补好。 小学毕业后,告别了家乡,也告别了 苦枣树,一直在异乡求、工作。每次回家乡,都会去看看苦枣树,亲抚被岁月浸蚀得剥落的老树皮,聆听树梢上的教诲。前年,听说父亲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苦枣树被雷电击中了主干,就一直没有康复过来。那两年父亲也一直拖病在身,与苦枣树相扶相守, 两位病魔缠身的老人,苦苦撑了两年,终于无能吐出一枝绿芽,消失在他们眷恋的土地上 。 如今,苦枣树老去了,没有带走一捧它眷恋的泥土;如今,父亲老去了,没有带走一片他烧制的瓦片。在人与自然轨迹上,他们划下了一个完美的生命轮回。

15、生者犹可追 ,死者长已矣。拾起行馕,尘封苦枣树的那段童年生活, 收起苦枣树下的父亲教诲,我继续上路求索。 【小题 1】依据上下文及画线句子的句式,在第 段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 4分) 【小题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 段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 6分) 两位病魔缠身的老人,苦苦撑了两年,终于没能吐出一枝绿芽,消失在他们眷恋的土地上。 【小题 3】文章结尾,作者要 “收起苦枣树下的父亲教诲 ”。联系全文,概括 “父亲教诲 ”的内容并作简要分析。( 8分) 【小题 4】双线结构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技法,文章设置的两条线索彼此映照、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两条线索是怎样映

16、照的?两条线索最终完全重叠交合,它们的 “重合点 ”在哪里? 答案: 【小题 1】( 4分)示例:苦枣树老了,老去的是曾经枝繁叶茂的枝干。 【小题 2】 6分) 将苦枣树比作 “老人 ”, “撑 ”“眷恋 ”生动地写出了苦枣树对生命的留恋和抗争,走完生命的过程( 2分); 将父亲比作树,用 “没能吐出一枝绿芽 ”来形象地表达他生命的消失( 2 分); 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枣树与父亲糅合到一起来写,写出了老 枣树和父亲对生命的眷恋与热爱( 2分)。 【小题 3】( 8分) 戒顽劣( 2分)。少小的我十分顽皮,爬树打鸟,父亲用鞭子抽打我要记住栽跟头的教训( 2分)。 爱生命( 2分)。

17、当我剥开父亲裹住树干的泥巴时,父亲会心痛,教训我,罚我在寒冷的冬天,去水沟里捞些泥浆补好( 2分)。 【小题 4】写树,是在写人;写人,也在写树。树与人(父亲)互相映照。( 4分)重合点:在人与自然轨迹上,他们划下了一个完美的生命句号。( 3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仿用句式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表达应用 ”能力的考查。结构上保留 “ 老了,老去的 是 。 ”内容上依据上下文,话题应该是“苦枣树 ”。 【小题 2】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和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表达应用 ”能力的考查。先确定修辞手法,后结合语句环境赏析其作用。本

18、句运用的是比拟和比喻。 【小题 3】题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 C,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首先确定有关 “父亲教诲 ”的答题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综合。意思对,即可得满分,如果达到 “求完美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 4】本题考查 “分析作品结构 ”和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分别为 C和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本题重在赏析作品的双线结构,写苦枣树与写父亲相结合。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32分)。 王安石以新法佐宋神宗治天下,而是非相乘,卒至于乱。说者谓靖康、建炎之

19、祸,皆由所为,故追论之,若其奸有浮于章 叹 摺 饲 恐 垡病 br说者曰:祖宗之法,不当变也。夫祖宗之法,诚不当变。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 以三代之法,不能无弊,而有忠、质、文之变。宋之祖宗,岂有万世不变之法哉?且庆历之初,杜、范诸 公已有欲变之者矣。后此又数十年,弊当更甚。当时如吕正献、苏文忠辈,亦尝欲变之矣。 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图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 ,有功则已不尸,无功则又集天下之公议,精思而熟讲之,安见变法之非至理哉?而惜其不能待,故无成也。呜呼,成败岂足论人哉! 说者又曰:志太高也。夫以汉文帝、唐太宗为不足法,而望其君为尧、舜,诚高矣。夫人臣事君而不

20、举其至高者以为责,岂忠乎 且尧、舜之政,亦未尝不可行也。天地所留,方策所布,神而明之责在后人。向使诸君子不以天下马安石一人之天下,而虚衷和气,相与于成,尧 舜岂不可复见哉?乃安石以躁成其愤,而诸君子亦以愤成其偏。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而诸君子亦不能告无过于安石也。 说者又曰:听用非人也。夫以当世元臣故老、正士贤人,皆环向而立,而无一人之助,小人遂乘其孤而阴用之,岂安石之心哉?程子曰: “新法之行,我辈有以激之。 ”洵定论也。 然则宜何等乎?曰:安石有治天下之才,而未知治天下之道;虽有乱天下之迹,而实无乱天下之心。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得君之专,而史意气高远,议论谲肆,虽竭天下之才智以攻之而不能摧

21、,辩之而不能屈,故积其攻之辩之之气以出于正,而元祜之诛求;又积其不能摧不 能屈之气以出于邪,而为绍圣之报复:宋之为宋不支矣。呜呼!此岂一人之罪哉! 吾常见范增之事项籍,不用而愤惋以死,谓其弊在居家好奇计耳。霍光之受天任也,不学无术,后世讥之。夫计与术,皆不得已而用之者也。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术者,亦必本乎学也。苟无其学,斯无其术。安石虽非不学之流,而实有好奇之志,故亦适成其无术耳。 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 叹 酥 龋 衿渎自 /u? 吾不忍以安石之贤而见诬如此,故为一言。 (清 方孝标王安石论,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

22、3分 ) A是非相乘,卒至于乱卒:最终。 B有功则己不尸尸:占据。 C小人遂乘其孤乘:趁着。 D术者,亦必本乎学也本:根本。 【小题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 然宋之祖宗,与三代之君何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安石诚有罪于诸君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诸君子特以其据位之久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逆秦邪 D 人以为奇,我以为常,乃善耳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项是 ( )。 ( 3分) A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作者认为,宋朝的法度也不应该是万世不变韵,只是王安石操之过急,才导致失败,不是变法本身的错

23、。 B有人批评王安石志向太高,作者认为,如果反对者能抛弃偏狭,与正安石和衷共济,相互支持,即使是尧舜之政也有可能实现。 C作者认为王安石有治天下的才能,无乱天下的本心,但由于不通治国之道,用人不当,陷入党争之中,终于导致宋王朝的大乱。 D作者认为计谋与权术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的,王安石虽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但追求奇功、治国无术也是不争的事实。 【小题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 向使安石能待其学之既成,而后出国天下之事,视其可变者变之,不可变者因之。( 5分) 译文: 然则安石者,乃范增,霍光之等也,若章 叹 酥 龋 衿渎自眨 5分 )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4、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假使王安石能等到他学识完成,然后出来谋划天下大事,看那些可以改变的地方就去改变,而不能改变的地方就加以继承。 (5分 ) 虽然如此,王安石依然是范增、霍光一类的历史人物,像章 叹 鳎 皇切 酥谢档郊 愕娜耍 趺椿崾峭醢彩 耐 嗄兀浚 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核。本:本来。 【小题 2】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核。 C项,以:均为 “因为 ”之意,连词; A项,之:结构助词,的 /宾语前置标志,不翻译; B

25、 项,于:连词,与、跟、同 /介词,对于;D项,乃:介词,才 /副词,竟然。 【小题 3】本题 “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核。 “用人不当,陷入党争之中 ”错。 【小题 4】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核。 “向使 ”“图 ”“因 ”各 1分,整句内容准确,语句通顺 2分。 “等 ”“尤 ”“伦 ”各 1分,判断句式 1分,整句内容准确,语句通顺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露滋晚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

26、慰远客? 注 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期间。 【小题 1】诗的第三联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3分) 【小题 2】结合全诗内容,清简要赏析 “早梅 ”这一形象。( 5分) 答案: 【小题 1】 诗歌第二联,用 “朔吹 ”“繁露 ”来写早梅生长的恶劣环境( 1分),反衬出早梅不畏严寒,坚守 “香、白 ”的品质( 2分)。 【小题 2】( 5 分)( 1)早梅具有 “香、白 ”的特点。( 1 分)( 2)以早梅自比,写出诗人虽遭贬而不屈的性格( 2分);也写出自己落寞、孤寂、思念亲朋的情绪( 2分)。(意思对,可以得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

27、,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核。表达技巧 “衬托 ”题干中已经点明,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即可。 【小题 2】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 价 ”能力的考核。知人论诗,本题一定要结合写作背景。 语言表达 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物权法一出台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加快了人们对个人财产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个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针对当前医药市场价格混乱,近日国家卫生部门与商业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药品限价通知,要求各药品生产厂家与销售商家共同遵守。 日前,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这家建筑公

28、司的农民工终于拿到了工资和补助金 4万多元,高高兴兴地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 上海世 博会刚刚落幕,华特 迪斯尼公司就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 在刚刚召开的农村工 ,t会议上,市政府明确提出要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要努力做到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序号 修 改 答案: 序号 修改后内容 把句中 “加快 ”改为 “强化 ”。 在 “价格混乱 ”后加上 “的现象 ”或 “的局面 ”。 把 “工资和补助金 4万多元 ”改为 “工资和补助金共 4万多元 ”。 把句中 “努力 ”改为 “实现 ”。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列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寓意。

29、( 5分)答案:示例:图左提供售后服务的商家对消费者的诉求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丑恶嘴脸;图右是消费者无法得到售后服务时的痛苦诉求;图中间是一条鸿沟,上有一架梯子,但梯子已损坏。( 3分)此漫画意在讽刺商家在销售时所承诺的售后服务图有虚名,不讲诚信。( 2分) 请从下面的词语或短语中任选 4个,写一段话。要求:中心明确,合乎情理,语句连贯,表达得体, 50字左右。( 6分) 蚁族 浮云 穿越 潜水 重塑 杯水车薪 答案:示例: “蚁族 ”,不可妄自菲薄,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穿越世 俗的浮云阴霾,在时代的浪潮中重塑自我,创造未来。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 5分) 【

30、小题 1】子曰: “,可以为师矣。 ” (论语 为政) 【小题 2】,依依墟里烟。 (陶潜归园田居) 【小题 3】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小题 4】,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5】,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 6】,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小题 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_。 (苏轼赤壁赋) 【小 题 8】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强北固事怀古) 答案: 【小题 1】温故而知新 【小题 2】 暧暧远人村 【小题 3】江春入旧年 【小题 4】落霞与孤鹜齐飞 【小题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小题 7】 虽一毫而莫取 【小题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作文 请以 “我心中,你最重 ”为题,写一篇不少手 800字文章。 ( 60分) 【注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