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1688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 包身工练习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相 称 ( ) 施 与 ( y ) 着 力( ) 横 七竖八( h n g) B游 说 ( ) 福 分 ( )懒 散 ( )三 差 两错( ) C排 场 ( c h n g) 差 人( ) 盛 饭( ) 生杀 予 夺( y ) D大 抵 ( ) 淌 汗( ) 揩 油( )美味佳 肴 ( y o)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迭迭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 B殴打之外还有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等方法。 C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

2、了殴打这办法。 D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 答案: A 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 ,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B、 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C、包身工是一种 “罐装了的劳动力 ”,可以 “安全地 ”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D、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 “机器 ”。 答案: A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很多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 B瞧!还不是假病!好好地会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C一个有殖民地经验的

3、“温情主义者 ”,在一本著作的序文上说: “在这次斗争中,警察没有任何权威,在民众的结合力前面,什么权力都不中用了! ” D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 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课堂点击 【小题 1】作者是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时选取了哪几个场景,请具体说说? 【小题 2】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小题 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举出两种说说) 【小题 4】找出几个本文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小题 1】第一个场景是: “上午四点过一刻 ”, “鸽子笼一般 ”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

4、非人的生活。 第二个场景是: “四点半之后 ”,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 第三个场景是: “五点钟 ”,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在 “三大威胁 ”(音响、尘埃、湿气)和 “三大危险 ”(殴 打、罚工钱、停生意)威胁下的一天的工作。 【小题 1】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 【小题 1】( 1)对比。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是包身工与 “外头工人 ”的对比。包身工 “脏,乡下气,土头土脑 ”,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的工人则 “衣服多少地

5、整洁一点 ”,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好的工种。通过这种对比,真实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 2)比喻。比如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 ”。这段话里,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 3)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也就是变换词语感情色彩的手法。比如:

6、 “有几个 慈祥 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 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慈祥 ”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 “粥菜 ”,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 ”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 “佳肴 ”,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 ”这句中的 “爱 ”褒词贬用,揭露了带工老 板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

7、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 这句中的 “文明 ”“合理 ”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惩罚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 “文明 ”和 “合理 ”,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也不那么血腥而已。 “这些在东洋厂里有 脚路 的带工 去游说那些无力 饲养 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里的 “饲养 ”一词,贬词褒用,反映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再加上地主、商人 的层层盘剥,农民生活极为贫困,无力对自己亲生子女给予应有的抚养的悲惨景况。 另外,还

8、有夸张、排比等手法,不再一一说明。 【小题 1】描写是为了形象生动,议论是为了明辨是非,抒情是为了表现爱憎。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包身工的活动场景,具体写出即可。 【小题 2】此题考查学生对线索的理解,文章中有明显的时间标志,所以应该是以时间为线索。 【小题 3】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

9、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 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反问的作用 是加强语气 ,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 ,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

10、题 4】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 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选段在线(课文品读,瞄准重点、难点、常考点) 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来的,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这在 “管理 ”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 ”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界隔绝之外,将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带工老板。这要

11、,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她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他们就永远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 包身工是一种 “罐装了的劳动力 ”,可以 “安全地 ”保藏,自由地使用, 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小题 1】首句 “管理 ”一词的实际含义是( ) A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 B保管和料理 C照管并约束 D压迫和剥削 【小题 2】画线的句子中, “罐装了的劳动力 ”是什么说法?为什么说这种劳动可以 “安全地 保藏自由地使用 ”? 【小题 3】选出对第一句中 “饲养 ”一词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拟人 B拟物 C比喻 D双关 【小题 4】选出对本段议论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

12、确的一项( ) A通过类比说理,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B通过类比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 “船户 ”的残酷。 C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D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 “船户 ”的残酷。 【小题 5】 “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中的 “与 ”和下边哪个短语中的 “与 ”意思相同?( ) A与人为善 B与人方便 C与虎谋皮 D与世长辞 【小题 6】对文中 “饲养 ”一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揭露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罪行。 B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

13、,揭露包身工制度下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状况。 C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以牟取暴利。 D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说明包身工只有依靠资本家的剥削才能生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罐装了的劳动力 是比喻说法 些包身工永远没有和外人接触的机会 ,与社会完全隔绝 ,无从接受革命思想 ,可以供资本家 安全 地保藏 ,自由使用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 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得钱的

14、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拟物,把人当作物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并以此与船户 养墨鸭捕鱼类比,从而揭示出相似的结论。说明资本家将包身工当牲口,役使她们以牟取暴利。 【小题 1】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里,通过类比,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小题 1】 B 与,给; A 赞

15、许,赞助; C、 D介词,跟,同。 【小题 1】用去同辨异法,找出 “饲养 ”一词的基本意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文明得 “不好意思 ” 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那东方文化的好来。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 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 “民族自豪感 ”来。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识,却也要给他们讲解半天;要讲中国的许多哲学观念、生命意识、经验思想、艺术感受、认识方法等等,更是动辄追溯两千多年,让他们感叹不已。尤其费解的是,在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认

16、识上,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那种 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 。一首小诗就 让他们迷惑不解:怎见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又何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们只会觉得中国人的感情如此麻烦,喝酒便喝酒,高兴便高兴,怎么会又问天又问地,生出如许烦忧愁闷? 有历史和没有历史,历史长和历史短就是不一样。给他们讲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首先要追溯到我们古代的历史小说,讲一点小说中的历史传统和传统小说中的历史观。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却又生出许多枝节。就说水浒传开篇的那首词,过去读书时都是偷懒略过去的,这次一读却让自己大吃一惊。这小说家虽属 “非专业 ”词人,却也作得这般好词 。给金发碧眼的

17、孩子们解释一番“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让他们体味 “书林隐处 ”的 “几多俊逸儒流 ”,感验诗人面对历史发出的追念感慨,那感觉真是得意洋洋。 和西方的诗人相比,中国的诗人便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 “诗人中的诗人 ”。他们在消逝的滚滚长河与想像的虚白中追忆往昔的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自己曾惊讶先人 “求鱼缘木 ”,而自己竟又若 “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 ”。这种心境,不免让人感叹盈泪!我对学生们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从历史的追问起,以人生的认识终,出儒入道,乃 真历史主义者也,否则那追寻的扣问,那上下的求索有何意义?而西方的诗人中,能够有

18、这样的人生感受方式的,真是凤毛麟角。过去读欧洲诗人如拜伦、雪莱、普希金时的那种景仰之情现在几乎荡然无存了。便是那位曾隐居海德堡的诗哲荷尔德林,虽能够与中国的诗哲比肩而立,但在时间上也晚了不少辈份。想到这些,便不免有些得意。 但这得意不过是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面对另一种情境时,则又免不了尴尬与羞愧。虽说人家的 “历史短 ”,可看人家明净如洗的天空、绵延不绝的森林,如画的乡村、高度现代化又不失传统神韵的城市,再看人家的教育程度、道德素质 ,又不免常常使我这自豪的民族主义者无言以对。某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句颇为幽默、堪称 “经典 ”的解嘲之语,便与德国友人开起玩笑来。那句话是王朔小说中的 “文痞 ”

19、与外国人逗乐时说的: “有什么呀,不就才过了两百年好日子吗。我们都文明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 ”捧腹大笑一番,直到眼里噙了泪才作罢。 不久,打开电脑在网上搜寻国内新闻,看到一条 “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我国夏商断代工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确切历史纪年又前推 1200年 ”的新闻,遂告知德国友人,说我们中国的文明史已经不止四千年了,现在已经是五千二百年了。谁 知他们竟也来得快,幽了我一默,说: “那你们就更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啦! ”让我翻了白眼,不知如何回对。 【小题 1】简要回答。第二段中, “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 ”是指 【小题 2】第三段中, “诗人中的诗人 ”是指 【小题 3

20、】结合全文意思,如何理解文章标题 “文明得 不好意思 ”?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林语堂处身不同文明环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方式也不同;作者在经历国外教学生活之后,对此表示理解和认同。 B水浒传开篇词作表达了水浒传作者对历史的追念感怀,显示出中国诗歌常有的厚重历史感,作者对此感到吃惊。 C作者认为,在感受人生的方式上,对比西方其他诗人,荷尔德林和中国诗哲相通之处更多,只是他生活的时代相对要晚得多。 D最后一段文字中,作者补充说明国内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意在鼓励国人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发扬文明传统,创造新的文明高度。 E作者以中西文学比较发端,于中西文明

21、比较处落脚;又借解嘲之语勾勒了中国现代文明的实际状态,含蓄地提出了自己的反省与思考。 答案: 【小题 1】 “中国特有的感伤 与玄奥 ”,是指:中国人把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与对日常生活的把握以及对天地一类永恒事物的思考紧紧联系在一起,体味到个体生命的伤感,情感细腻而又有一些不可捉摸。(意思对即可)或者:中国人把有限的人生与无限深远的生命历史联系,由此而产生一种感伤的情绪,情感细腻而又有一些不可捉摸。(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诗人中的诗人 ”是指诗人中对历史有深刻追问、对人生有深入体验和认识的大智慧者(或哲学家)。 【小题 1】 “文明得 不好意思 ”,在文章中包含有三层意思:( 1)自得,

22、表达的是作者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崇敬与赞叹;( 2)自责( 自嘲),表达的是作者对中国现实文明状态的尴尬与羞愧;( 3)自省(自励),在现实与历史的融合中的反省与思考,期望中国文明在将来的振奋与发展。(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BD 语言表达 褒词贬用,是常见的变换词语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请参照例句仿写一个褒词贬用的句子 有几个 慈祥 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仿句: 答案:示例 ; 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居然 从容不迫 地抹桌子,揩椅子,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从容不迫 ”就是褒词贬用。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极了 ”是褒词贬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