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0733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 9走向世界的中国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全面客观的认识我国的国情特点。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资源分布的一个突出特点, B描述有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资源现状, C描述有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生,存在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D描述有误;我国国土辽阔,居世界第三位,地

2、域辽阔且差异大,这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实际现状,故 A为正确选项。 考点: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我国国情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根据所学知识,掌握我国基本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特点。 外国人把当代中国称为( ) A东方的巨人 B东方腾飞的巨龙 C东方第一强国 D经济发达的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在世界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当代的中国被外国人成为 “东方腾飞的巨龙 ”,形象贴切的描述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势头, B符合题意。东方巨人,寓意本来就很强大,明显不符合中国是经历不断发展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日本是东亚地

3、区经济发达国家,从经济实力来说,我国并不具备优势, C不符合题意;我国属于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不是经济发达国家, D不符合题意。 考点:了解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国情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筛选词语寓意,正确认 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 “东方腾飞的巨龙 ”的国情特点。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是( ) A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B东部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发 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很高 D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太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 4,但随着人口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这是客观事实, A符

4、合题意;我国耕地东多西少,在西部地区有众多荒地未经开发, B描述错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自然条件的差异,部分地区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水平并不高, C描述有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我国农业生产部门中,种植业占有主导地位, D 描述有误。 考点:掌握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掌握我国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共有 55个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B我国的地域差异不太明显 C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不频繁 D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

5、样,人文环境丰富多彩。我国是一个由 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A描述有误;因我国地域面积广大,地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B描述有误;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描述有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的实际国情, D描述正确。 考点:掌握我国实际国情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掌握我国的国情特点。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直接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工程是( ) 南水北调工程 北煤南运工程 青藏铁路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很大差异

6、,众多不利因素阻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促进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国家实施了一些具有战略性意义,且利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南水北调,是弥补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现状的利民工程, 不符合题意;北煤南运,是弥补南方地区能源矿产不足的问题,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 不符合题意;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描述正确;西气东输,不仅使本地资源得 以开发利用,还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描述正确。根据选项组合, A、 B、 C

7、不符合题意,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掌握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认识我国利国利民的工程,掌握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 关于我国的地理国情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灾害少 B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 C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D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地域辽阔 ,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描述有误;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差异大, B描述有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但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C描述有误;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D描述正确。 考点:

8、掌握我国国情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正确掌握我国国情特点。 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 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丰富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 4位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国土辽阔,在自然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实际国情。在世界上我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 描述有误;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不足, 描述有误;我国耕地面积达 143.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 4位, 描述正确;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描述正确。根据选项组合, A、 B、 C不符合

9、题意,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掌握我国在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国情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我国国情特点,掌握我国在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经济发展实力等方面的实际国 情特点。 在国际组织上,我国是( ) A联合国的一般成员 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没有参加任何国际组织 D参加了所有世界组织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重要的 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故 A描述有误, B描述正确;为了加强合作与交流,我国积极参与了一些国际组织,比如:世贸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 C描述有误;但是世界组织中有部分属于地域性的组织,我国并不

10、参与其中,比如:欧盟、阿盟、非盟等组织, D描述有误。 考点:了解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 点 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了解我国参与的重要国际组织,掌握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区域组织。 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B流行病的防治 C资源的短缺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着世界各国的不断发展,全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是部分国家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并不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A不符合题意;流行病在某些国家地区流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不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B不符合题意;资源短缺也是某些国家的实际国情,不能代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11、, C不符合题意;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故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掌握当前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掌握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到 21世纪中叶,我国将( )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实际国情,在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积极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到 21世纪中叶,经过不断发展,努力由一个发展中国家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 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经过不断努力我国

12、在发展中国家中,水平不断得以提高,故 不符合题意;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故符合题意。根据选项组合, A、 C、 D不符合题意,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掌握在世界中发展中我国的近期目标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掌握我国近期达到的发展目标。 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这样做有利于( ) A促进世界的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 B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C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 D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强国际合作,融入世界经济领域,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我国积

13、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目的是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故 A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利于我国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B描述正确;我 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利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太显著,故 C、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理解我国经济方面的表现 点评:难度一般,通过认识经济全球化,理解我国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 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

14、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需求,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利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考虑,并合理改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A描述有误。区域持续性发展需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能只考虑经济不考虑生态环境,否则人类生存空间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C描述有误。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

15、我国发展 的目标,不仅需要对人口进行有效控制,还需从加强区域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等不同领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D描述不完整。区域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之间的联系,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B描述正确。 考点:掌握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内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掌握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内涵。 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 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 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地制宜发展

16、农业生产,需要充分考虑其自然条件。东北平原地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凭借地势平坦土层厚,土地肥沃耕地广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两大商品粮基地, A描述正确。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B不符合题意。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以及人口分布,自然环境不太优越,人口密度低,同样不适宜发展农业生产, C描述不符合题意;地势高峻,地表崎岖,不适宜农业生产, D描述不符合题意。 考点:掌握东北平原形成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点评:本 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掌握发展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关于我国的 “三北 ”防护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西北、华

17、北、东北,为了防洪减灾 B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促进区域的联系 C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D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风固沙 答案: D 试题分析: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风沙危害、干旱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对防洪减灾作用不明显, A不符合题意;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作用明显,对区域联系作用不大, B不符合题意;解决水土流失,关键在植草, C不符合题意;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严重,大型防护林的生态意义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D为正确选项。 考点

18、:掌握 “三北 ”防护林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 “三北 ”防护林的重 要作用,理解我国建设生态工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第一位的任务是( ) A提高粮食总产量 B调整产业结构 C发展 D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仍然是第一位的, C 为正确选项。我国的粮食产量现状,目前不仅能自给,且部分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A不符合题意。调整农业结构是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不是我国首要任务, B符合题意

19、 。国家发展需要对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改进,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掌握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我国国情现状,掌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 ) A没有竞争的世界 B使用统一货币的世界 C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 D和平安定,没有战争的世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随着世界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出现, 21实际的世界面临众多的挑战和考验。在世界舞台上,各国争相发展,彼此竞争, A描述有误;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加强经贸联系,但货币并不统一, B描述有误;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呈现经济全球化, C 描述正确;世界各国因资源、领土、经贸

20、等问题,经常发生矛盾冲突,世界并不和平安定,战争也会随时爆发,故 D描述错误。 考点:了解 21实际世界发展现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了解 21世纪的世界发展现状。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各领域都有突出表现。我国历史悠久,在科学、建筑、等众多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描述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1、但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 , 描述错误;我国虽然综合国力增强,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较低, 描述错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描述正确。根据选项组合, A、 B、 C描述有误,D为正确选项。 考点: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 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B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 C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D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需要加强密切合作。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不能体

22、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A描述不符合题意;由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的特点, B描述正确。各国加强经济合作,是根据自己实际国情特点,采取的积极措施,但合作方式并不相同, C 不符合题意;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经济得以可持续性发展是各国都在努力的方向,但现实存在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D描述有误。 考点: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逐一筛选,掌握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综合题 请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42分) 【小题 1】 A是 _工程。将滦河水跨流域引入 _水系,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 【小

23、题 2】 B是 _工程,引黄河中游的水进入 _上游和大同,以解决山西省缺水问题。 【小题 3】 C是 _工程,引黄河下游的水入 _市,解决了旅游城市常年缺水的问题。 【小题 4】 D是 _工程,引滦河上游的水进入 _市,解决了工业城市缺水的问题。 【小题 5】南水北调工程有 3条计划路线: E是 _。在江苏 _市计划把长江水抽进 _,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 _后,向北自流,沿途供 水,直达 _市。 F是 _,首先把 _水库的水引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 _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入汉江。 G 是 _,计划提高 _、 _、_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 _上游,补

24、充西北地区的水源。 答案: 【小题 1】引滦入津 海河 【小题 2】引黄入晋 汾河 【小题 3】引黄济青 青岛 【小题 4】引滦入唐 唐山 【小题 5】东线方案 扬州 京杭运 河 黄河 天津;中线方案 丹江口 长江三峡;西线方案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河流补给线路, A工程是将滦河的河水,就近引入天津境内的海河水域,结束天津人民饮水问题,该工程是引滦入津工程。 考点:通过读图,掌握引滦入津水利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读图,从图中的输水线路掌握引滦入津水利工程。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题 2】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河流补给线路,

25、 B工程是将黄河的河水,就近引入支流汾河上游地区,解决输水线路途中山西省缺水的问题,该工程是引黄入晋工程。 考点:通过读图,掌握引黄入晋水利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读图,从图中的输水线路掌握引黄入晋水利工程。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河流补给线路, C工程是将黄河的河水,就近引入下游缺水的青岛市,解决该旅游城市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引黄济青工程。 考点:通过读图,掌握引黄济青水利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读图,从图中的输水线路中指示的青岛市,掌握引黄济青水利工程。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箭头河流

26、补给线路 , D 工程中是将滦河的河水,就近引入唐山,解决该工业城市缺水的问题,该工程是引滦入唐工程。 考点:通过读图,掌握引滦入唐水利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读图,从图中的输水线路中指示的唐山市,掌握引滦入唐水利工程。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题 5】试题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这项工程有 3条输水线路,从位置上可以明显看出, E是东线方案,根据图中所示,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入京杭运河河道,采用水利枢纽的调控作用,跨过黄河,向自北流沿途 供水,直达华北缺水地区的天津市。 F是中线方案,通过图中所示,是将

27、丹江口水库的谁引到华北地区,然后再利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调控作用,补给汉江。 G是西线方案,将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的河水引入黄河上游地区,补给西北地区。 考点:掌握我国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通过读图,提取图中信息。根据图中输水线路,掌握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输水线路及补给地区。重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找资料,完成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 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28、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请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问题:( 10分) 【小题 1】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电,输送到 _地区、_地区、 _地区。 【小题 2】实施西电东送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小题 1】华北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小题 2】充分开发西部地区的能源,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 【小题 1】试题分析: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根据图中京津唐、华东

29、、广东三个箭头的输送方向及指示地区,明确表明电力的输送地区是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 考点:读图掌握西电东送的三个地区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通过读图,掌握西电东送的输送地区。了解造成东部三个地区用电紧张的原因。 【小题 2】试题分析:实施 西电东送是开发西部,实现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我国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缺乏开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缺乏能源。充分开发西部地区的能源,不仅可使西部资源得以有效开发,还可以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对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考点:掌握西电东送的重要目的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通过分析我国东、西地区的资源利用及经济发展需求差异,掌握西电东送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