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175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写好博士论文,李刚遍查文献。 寻章摘句 ,费尽了心思,最终使论文的观点新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 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汉奸李某在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 暗送秋波 ,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作了日寇的走狗。 D俗话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所以我们很难成为一个 金瓯无缺 的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寻章摘句,旧指读书人从

2、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2.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3.指搜寻 ,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B积羽沉舟,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 C暗送秋波,原指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也泛指暗中示意;暗通信息;献媚讨好。 D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比喻 国土完整。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 。

3、 。 。 。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最终也要落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 这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而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 然而,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离开了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 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应当追求经济效益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领起句, 是对 的阐释, 紧承 ,通过转折,从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引出 ,即 “重要目标 ”之外,还有

4、更重要的目标任务,最后 是“发展文化产业 ”措施的小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面对现实中一些部门预算公开的变味,公众期望预算法修正案在强调公开之外,以更有力的规范,确保公开的 “质量 ”,如此,才能使预算公开名至实归,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利。 B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C彩虹 -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查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 “捕食者 ”无人机

5、系统。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升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这让我们再一次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成分残缺 在 “既包括 ”前加 “这本书 ”或将 “创作了 ”改为 “创作的 ”; C句式杂糅 “具有。能力 ” 和 “在。方面 ”杂糅 ;D搭配不当 将 “提升 ”改为 “开拓 ”或 “拓展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江南作为地理名称在历史上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时期的江南所指的地域范围是不一样的。它的原始意义是 “长江之南 ”,在先秦至两汉时期一般是作泛称用的。

6、不过,那时候长江中游的南部地区比起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来较为发达,因此, “江南 ”一词,在大多数时候指的是长江中游的南部,即今湖北省的南部和湖南、江西一带;有时也指长江下游的南部,即今苏南及浙江一带,即这时候古书上常指的 “江东 ”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康为六朝的都城,故 “江南 ”指称以建康为中心的苏南、浙江一带的现象才逐渐增多。但在中唐以前,“江南 ”仍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的这些区域。中唐以后,用 “江南 “指称长江下游南岸地区的状况越来越多。两宋尤其是南宋以来,逐渐集中指称两浙路即今苏南、浙江一带。明清以来,更是特别指称环太湖流域的苏松常、杭嘉湖一带。这样, “江南 ”由泛称逐渐成为专

7、称。 在秦汉及以前,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心在黄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在中原人的眼里这里仍是一片广袤的蛮荒之地。秦汉以后,特别是晋室南渡以来,江南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开发,中原人在移居江南的同时发现了这里不同于中原的异样的美,于是江南的自然风貌、物产人情便成为作家们笔下常常吟咏的题材。 唐宋以 来,随着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它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为密切,北方作家在江南地区出仕、游历也更为便捷,在他们的眼中江南的山川风物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在文学作品中尽情地加以描画。而随着经济文化的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的本土作家也迅速成长起来,出于对家乡山川景物的自豪感,他们也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尽情地渲染

8、家乡的美好。而且,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唐宋时期也发展到了高峰,山水画、花鸟画等各种门类的绘画技艺均已成熟,江南的奇山异水、花鸟虫鱼同样成为画家们笔下情有独钟的题材。这样,文艺家们共同构筑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美好印象。 两宋以 来,由于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移到了长江下游的两浙地区,这里成了全国的财富重地、人文渊薮,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无论是就长江流域而言还是就全国而言,均居于优势地位。这样 “江南 ”作为地域范围,也就逐渐缩小为专指两浙地区即今苏南、浙江一带。而地处江南核心区域的浙西地区即通常所称的环太湖流域一带,也即现在的苏南、浙北和上海地区,更是成为财富、文化的重中之中,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近世以来,成

9、了最狭义的、特指的 “江南 ”了。 宋元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两浙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的吴中、浙西地区一带,凭借着经济、文化方面的绝对优势地 位,在科举、文化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在江南地区大量涌现,赞美、描绘江南的诗词作品不胜枚举,而且他们往往结成社团,形成流派,互相唱和诗词,观摩画作。如江南春词集和相关的江南春书画之作,就是以吴中文人为主体的环太湖流域文人的群体性行为。江南春词作和画卷对江南春天美好景象的描写和刻画,扩大和强化了以环太湖流域地区为中心的江南在全国的影响力,使得人们提到江南,便会想到是在这一地区,而想不到长江以南的其他地区其实也是江南,也可以称

10、为江南。 地域范围处于不断向东缩小过程中 的 “江南 ”,在明清时期最终定位在了苏南、浙江一带,除了经济、文化等因素外,文学艺术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经济、文化的因素造成了 “江南 ”这一地理名称在地域上的迁移,那么文学艺术则赋予了这一地域以风格神韵,并固化为人们头脑中对这一地域的某种特定的印象。 【小题 1】下列有关 “江南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至两汉时期的 “江南 ”有时也指长江下游的南部,这一区域在当时的古书上也被称为 “江东 ”。 B作为一个地理名称, “江南 ”在历史上由对长江以南地区的泛称,逐渐成为对苏南、浙江一带尤其是环太湖 流域的苏松常、杭嘉湖一

11、带的专称。 C在中原人眼里,江南曾经是一片广袤的蛮荒之地,但后来其自然风貌、特产人情却又成为诗人画家经常吟咏描绘的对象。 D明清以来,环太湖流域的苏松常、杭嘉湖就是指 “江南 ”,实际上, “江南 ”在两宋尤其是南宋以来就已经成为专称了。 【小题 2】结合全文看,下列不属于 “文艺家们共同构筑起了人们对江南的美好印象 ”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秦汉以后,迥异于中原的江南自然风貌、物产人情,就已经成为作家笔下吟咏的题材。到了唐宋,在江南地区出仕、游历的北方作家更是尽情地描画江南山川风物 的诗情画意。 B山水画、花鸟画等绘画技艺在唐宋时期均已成熟,中国绘画艺术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高峰, C江南

12、地区的本土作家对家乡山川景物充满自豪,在文学作品中尽情渲染江南的美好。 D明清时期,赞美、描绘江南的作品大量涌现,江南春词作和与之相关的画卷描写和刻画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象。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两汉时期, “江南 ”究竟指长江中游的南部地区,还是指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主要取决于哪个地区更发达。 B建康成为六朝都城后, “江南 ”指称以建康为 中心的苏南、浙江一带的现象才逐渐增多,可见政治中心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江南所指范围的变化。 C明清时期, “江南 ”最终定位在苏南、浙江一带,因此才促使这一地区出现了诗文、书画人才荟萃、作品众多的

13、繁荣局面。 D一些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的作品赋予江南这一地域以风格神韵,使人们头脑中对这一地域的某种特定印象更加稳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原文是说 “明清以来,更是特别指称环太湖流域的苏松常、杭嘉湖一带。这样, 江南 由泛称逐渐成为专称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没有说明绘画艺术与人们对江南的美好间有何联系,只表明中国绘画艺术本身的成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因果倒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

14、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25分) “玩物 ”大家王世襄 王世襄出生于书香门第,长在官宦之家,他的高祖、祖父、父亲均在朝中做官。其父毕业于南洋公学,后去法国求学,曾出任驻墨西哥使馆公使,兼理古巴事务。归国后曾在北洋政府担任过国务院秘书长,工作之余喜欢逛古玩店,买些残缺的古瓷标本。母亲金章是著名画家。 王世襄 1914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受教于私塾,学习古汉语、经、史和诗词;1924年时父亲将他送到位于北京干面胡同美国人办的学校去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天性所致,再加上优越的生活环境,王世襄自小就非常好玩。他 8岁就能 “飞檐走壁 ”,爬墙放鸽子

15、。晚年的王 世襄曾自嘲: “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 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 ”可是我从来不抽烟、喝酒、赌钱,这些坏习气我一概不沾。 他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曾有臂上架着大鹰或怀里揣着蝈蝈到学校上课的惊人之举。他的玩家派头被同学视为荒诞不经,邓之诚是当时燕大的名教授,老先生讲中国历史正兴致勃勃时,忽听一阵 “嘟嘟 ”的蝈蝈声,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是王世襄揣着蝈蝈葫芦进了教室,惹得邓先生恼怒起来,把他 “请 ”出了教室。 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许多被人看做是玩的

16、东西,在王世襄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他玩的东西多半属于民俗,但大俗的东西到了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他边玩边用文字记载心得。画家黄苗子曾评价王世襄是 “玩物成家 ”,启功生前则评价他为 “研物立志 ”。 出版过王世襄著作的三联书店副总经理汪家明说,王世襄研究的基础是兴趣,他的专业水准是在不断的赏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我印象中,王世襄先生整天都笑嘻嘻的,虽被称为 京城第一玩家 ,但他做事非常认真严谨。他可不是个老玩童 。 ” 1939年,王世襄母亲的去世犹如晴 天霹雳,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王世襄在他的回忆中动情地说道: “1939年母亲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觉得家里这么重视我的学习,我愧对他

17、们。于是我开始研究画论。燕京大学没有美术系,我在文学院做的算是跨学科题目,学校同意了。 ” 立志苦读后,王世襄选择了受母亲影响而感兴趣的中国古代绘画为研究方向,从中确定了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代)的题目,在哲学、历史、艺术等诸多学科中博采众长,潜心研究,最终以此论文获得燕京大学文学硕士的学位。 1941年王世襄研究生毕业时,中国画论研究还未完成。离开学校后,王世襄的父 亲鼓励他,要他将书写完。这之后,靠父亲的支持, 1943年王世襄完成了全书的写作。 罗哲文与王世襄有着 70年的交情,他说: “王世襄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提笼架鸟、竟日优游的八旗子弟,他的生活很朴实,看起来和大街上的老头儿没有任何

18、差别,但他对于中国的文物保护贡献是非常多面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作为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在京津追还被劫夺的文物,追回了被德国人盗走的青铜器、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私藏的文物和美军非法接收的日本瓷器。他还曾去日本交涉被劫掠的善本图书 106箱。这些国宝现在都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 “文革 ”期间,邻居们时常见王世襄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搜集旧家具,早年在搜集过程中,他的足迹遍至北京方圆几百里。大年三十,为了或许能从农家到一件旧家具,他放弃全家吃年夜饭的欢乐,而在乡下睡冷炕,用脱下来的鞋垫在炕沿上做枕头,度过了除夕之夜。 形态各异的明清家具塞满了狭小的空间,人反倒没有地方睡,于是两个明代的柜

19、子被王世襄拼在了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 少有所好,老有所用,用有所成。王世襄后来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关古代家具的专著明代家具珍赏,填补了我国工艺史上一段长时间的空白,更为收藏家或研究者提供了一本 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小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王世襄出生于书香门第,长在官宦之家,这样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也让他从小学 “玩 ”到大学,促成了他后来的 “玩物成家 ”和 “研物立志 ”。 B王世襄在晚年曾经反省自己自幼年至壮年的玩物丧志、业荒于嬉,庆幸自己从来没有沾染抽烟、喝酒、赌钱这些坏习气。 C王世襄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教授邓之诚曾被他臂上架着大

20、鹰、怀里揣着蝈蝈进教室听课的荒诞不经的举动所惹恼,故把他 “请 ”出了教室。 D受母亲的影响,王世襄选择中国古代绘画作为 研究方向,立志苦读并潜心研究,最终获得了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E王世襄追求生活的情趣,在平凡物事中寻找丰富的蕴含,即便是一些大俗的东西他也能潜心玩赏并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甚至使之升格,一变而成为了文化。 【小题 2】文章是怎样塑造传主王世襄的形象的?请简要进行分析。( 6分) 答: 【小题 3】王世襄这个 “玩家 ”在 “玩物 ”上有哪些表现?请紧扣 “玩 ”字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条进行归纳概括。( 6分) 答: 【小题 4】现代汉语词典把 “玩物丧志 ”解释为 “

21、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请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对 “玩物未必丧志 ”的看法。(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答 A3 分,答 E2 分,答 C1分。 【小题 2】 正面描写,从出身、成长、求学、写书、收藏等多方面生动记叙王世襄 “玩物成家 ”的人生经历趣事,紧扣主题,叙述紧凑,内容丰富。 2分 侧写描写,通过别人的评价,从侧面表现了王世襄的精神、成就、贡献以及影响。2分 细节刻画, “在乡下睡冷炕,用鞋垫做枕头 ”, “家里塞满了家具,他便和老伴睡在明代的柜子 ”这些细节都传神地表现了他 “玩物 ”的痴迷与执著。 2分。 【小题 3】 自小好 “玩 ”,乐此不疲。 研

22、物立志,玩物成家 。将大俗玩成大雅,视 “玩物 ”为艰苦的学问,边玩边以文字记载心得,在玩赏中积累专业水准 “玩 ”有所专, “玩 ”有所长。 “玩 ”以致用,贡献良多。 “玩物 ”成疾,老有所为。(任选三条即可) 【小题 4】玩物未必丧志。 “玩 ”中其实有着可贵的热情与志趣,有着观察赏析、探索发现的价值与意义。王世襄 “玩物 ”成痴,其内在便是一种对民俗文化的昂扬志趣与执著求索。玩物贵在有志。有志者玩物,琴棋书画无不怡情养性;而丧志者玩物,只能是庸碌可鄙。只要 “玩 ”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 “悠游嬉戏 ”的人生就能有所成就。 【小题 1】试题分析: B项王世襄有自嘲,并非 “反省 ”

23、。 C项,王世襄被请出教室,是因为蝈蝈叫。 D项,王世襄是研究 “受母亲影响而感兴趣的中国古代绘画 ”,母亲并未直接影响他选择。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人物传记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面描写,一种是侧面烘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找到相关段落,对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如本文的前几段,写了 往事小时候的顽皮行径。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4、【小题 4】 试题分析:这个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回答此类题目时,应该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要清晰、简明、连贯、得体,要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以下小题。 鸳鸯笑道 :“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 , 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 ,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 ,也笑说道 :“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 :“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 ,又不是个小孩儿 ,还这么淘气 ,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

25、笑道 :“很不与你相干 ,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 ,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 ,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 :“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 ,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 ,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 ,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 ,又说 :“这是我们家 的规矩 ,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 ,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 ,不吃 ,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 ,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 ,皆有小丫鬟在旁边 ,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26、。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 ,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 ,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 ,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 :“别忘了。 ”刘姥姥道 :“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 ,拿起箸来 ,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 ,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 ,说道 :“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 ,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 ,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 ,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 “ 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 ,高声说道 :“老刘 ,老刘 ,食量大似

27、牛 ,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 ,后来一听 ,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林黛玉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 “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只说不 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 ,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 ,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 ,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 , 只觉不听使 ,又说道 :“这里的鸡儿也俊 ,下的这蛋也小巧 ,怪俊的我

28、且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 ,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 ,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 :“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 ,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 ,要攮一个 , 凤姐儿笑道 :“一两银子一个呢 ,你 快尝尝罢 ,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 ,那里夹的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 ,好容易撮起一个来 ,才伸着脖子要吃 ,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 ,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 : “一两银子 ,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 ,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 :“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 ,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 ,还不换了呢。

29、 ”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 ,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 ,听如此说 ,忙收了过去 ,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 :“去了金的 ,又是银的 ,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 儿道 :菜里若有毒 ,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 :“这个菜里若有毒 ,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 ,吃的又香甜 ,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 ,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注】 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 “篾片 ”,也叫 “清客 ”。 汗懒俊 趟恪 遄玫囊馑肌 br【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30、分)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成 “女篾片 ”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 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 “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了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在刻画众人大笑的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将湘云、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D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场景就完整了, “撑着 ”二字极其符合她们俩此时所扮演的 “导演 ”角色。 E本段文字虽然

31、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小 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多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小题 2】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 6分) 答: 【小题 3】文段后面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 “乌木镶银 ”的筷子,有何作用?( 6分) 答: 【小题 4】清代点评价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 思之之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 忽而痴人说梦,忽而嬉笑怒骂, 无不会如人意。 视凤姐辈真儿戏也。 ”你同意他的这一评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3分 ), C( 2分), E( 1分)。

32、【小题 2】 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语言、动作对刘姥姥进行直接刻画。( 2分)结合文章举例( 2分) 侧面描写( 1分):结合文章举例分析,如听到刘姥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后众人的表现。( 1分) 【小题 3】 与前文鸳鸯、凤姐 “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相照应。 贾府就连吃饭用的筷子都如此讲究,以小见大,凸显了贾府的奢华。 引出下文刘姥姥的评价, “不伏手 ”写出了刘姥姥的农人本色。 进一步引出凤姐 “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得出来 ”一席话,表现 了贾府众人表面彬彬有礼而实际上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生活环境。(每点 2分,大堆 3点得 6分)

33、【小题 4】同意。( 1分)刘姥姥是憨厚又不失睿智的封建农妇形象。 她任由鸳鸯、凤姐取笑、捉弄却毫不介意,并且十分配合,可见她宽容、忠厚的一面。( 2分) 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深通人情世故,到贾府来,她需要得到阖府人的欢心;多年生活阅历是她能够把握别人的心理,当被取笑她,也能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故意显示出没见过是世面,以迎合贾府人的心意。( 3分) 所以,表面上看是凤姐等在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在牵着她们 的鼻子往前走,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主角。( 2分)(如果不赞同,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表现了她们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34、。 ”错。 B文中有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的铺垫,正确。 C分析基本准确。参看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 ”。 D 插叙错。 E“语言华美考究 ”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正面描写有语言、动作 、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情节的作用须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结构方面这个细节和

35、前文、后文都有联系,形成照应关系。内容方面当然是和贾府的奢华有关系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个题开放性较强。回答时,要做到观点明确,不可骑墙。可以同意,也可不同意。但是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言之成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

36、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 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 “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 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 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 “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

37、日为战守之备。 ” 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 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 “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 ”固山寨兵 ,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 ,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曰: “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 注: 裰,

38、读 j ,信鬼神。 瘗,读 y ,掩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嫌 以师自居嫌:厌恶 B犹可以 纾 一时之急纾:缓解 C瘗藏野 殍 ,不可胜数。殍:饿死的人 D会郡都试捕而 鞫 之,无一逸去。鞫:关押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 “表里洞达 ”的一组是( ) (3分 ) 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 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 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39、一项是( ) (3分 )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 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宽容。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

40、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 5分) (2)狱具 ,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 1)即使只求得短时间的安全,还要担心倾覆颓败,竟然想侥幸图谋古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我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 2)案件全部审理清楚, (傅伯成 )请求 (朝廷 )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做仆役。 【小题 1】试题分析:审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说被排挤, 是说救灾, 是说他的担当。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傅伯

41、成认为吕祖俭不应该因为上书的事遭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 1)试题分析:得分点: “苟 ”“乃 ”、 “所难 ”、 “未之知 ”各 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2)试题分析:得分点: “狱 ”、 “贷 ”、 “黥 ”、 “隶 ”各 1 分,句意基本正确 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傅伯成,字景初。年少时跟从朱熹学习。被授予明州教授之职。因为年少,不喜欢以老师自居,他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改任连江知县修

42、筑了三百尺石堤,百姓蒙受其好处。 庆元初年,被征召任将作监,提升为太 府寺丞。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该因为上书的事遭贬。又对御史说,朱熹是大儒,不可以按伪学来看待。又说到朋党勾结的弊端,因于皇上喜好厌恶上的偏差。因此不合于朝廷,离京到漳州任职,把严格要求自己爱护百姓作为为政的根本。推崇朱熹的遗志并遵照实行,创办惠民局,接济百姓的疾苦,用来革除当地百姓相信鬼神的风俗。 晋升为工部侍郎。当时权臣正酝酿开拓边疆。伯成说: “天下之势,就好像乘船,(本朝 )中兴近八十年,从外面看来,船好像还坚固紧密,岁月久了以后,缝隙和漏洞渐渐多了, 即使只求得短时间的安全,还要担心倾覆颓败,竟然想侥幸图 谋古人都难以

43、做到的事,我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被提升为右司郎官,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离京担任湖、广总领。朝廷官员议论准备接收叛逃来投降的金人,伯说不应该轻易背弃约定,请求告诫将帅不要生事。 嘉定元年,被朝廷征召应对,当面对皇帝说: “以前在与金人交战上犯了错误,现在在议和上又出现了过失。金国的使者虽然回去了,但提的要求还很多。陛下没有使自己获利,全部依从对方。假如和议成功,还可以舒缓一时的危急;如果和议不成就是掏空国库来资助敌人,驱赶投降依附的人阻绝了后来的人,这不是 好的对策。现在的策略虽然是以和为主,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交战和防守的准备。 ” 任镇江知府。保全救

44、活性命的饥民,埋葬饿死在野外的人,无法计算。制置司打算把焦山防江军调往圈山石牌,伯成说: “使这里空虚去充实那里,利害相等。包港处于焦、圈之间,不如两地的军队交替防守那里。 ”圃山寨兵,平素和海盗有勾连,伯成查访获知他们的姓名,会同郡都试把他们逮捕并审问,没有一个逃跑的。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做仆役。 宝庆元年,加封为宝文阁学士。虽然极力以年老有病来推辞,但爱君忧国的念头一点 也没有减弱。听说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皱着眉头对亲近的人说: “以前吕祖俭遭贬谪,我是小臣,还曾犯上直言。如今蒙受朝廷的恩典,我虽然才不胜任但据此职位,如果不说一句话

45、,那还有谁应当来说呢。 ”于是上疏抗言。 伯成纯朴敦实不胡乱说话,洞明世事的表象和内里,每当称赞他人的长处,超过称赞自己的孩子,谈到奸人误国,坏人残害正直之人,声色俱厉,毫不宽容。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小题 1】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 “朝云 ”“车声 ”两个的意象的妙处。(

46、 5分) 答: 【小题 2】有人说 “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 ”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朝云横渡 ”既交代了作者被虏途中阴云横飞密布,十分恶劣的天气,又暗喻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还表达了作者被虏背井离乡的痛苦心情。 “辘辘车声如水 去 ”既写出了作者乘敌囚车离乡北去,不知所往的伤感,又以 “如水去 ”的生动比喻,写出了此行永不能回返的悲痛心情。 【小题 2】上片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不仅描绘了敌区北国战乱的荒凉景况,更流露出作者对人民、对国家前途担忧的悲苦心情,体现出女词人的爱国情怀。 2 分。下片 “百结愁肠,既有父母兄长之亡丧的愁,

47、也有国破愁。 “2 分。回首乡关归路难 ”乡关,乃亲人、祖国之所在,家之国破,身为敌虏,充满了家国破亡之悲,也写出了难以再见家园,再回故国的痛苦,充溢着爱国之情。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 北方出发时的情景。 “朝 ”,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 “云 ”,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 “横度 ”,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一个 “横 ”字,把作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殊感受强调了出来。因此,次句 “辘辘车声如水去 ”就直道其事了。“辘辘 ”,象声词,形容车轮声。杜牧阿房宫赋有 “

48、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 “如水去 ”,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 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以最后一句为例分析。 “渐近燕山 ”,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 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 “回首乡关归路难 ”。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作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 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