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767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 A专 横 ( hng)挑 剔 ( t)叱 咤 风云( zh) 啜 菽饮水 (chu) B 猗 郁( y)拨 弄 ( lng)不可估 量 (ling)一鳞半 爪 ( zho) C低 徊 ( hu) 挣 脱( zhng) 载 歌载舞 (zi)叨 陪鲤对( do) D 间 或( jin) 说 客( shu)博闻强 识 ( zh )扣 舷 而歌( xun)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B、弄: nng C、挣: zhng 叨: to D、舷: xi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

2、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像这样类似的错音还有很多,都可以分类进行记忆,最好贯穿到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著名作家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 原出版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给他带来许多 不虞之誉 。 B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 安堵如故 ,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C由于网

3、络媒体的出现和网络评论的活跃,传统的文艺评论杂志和报纸的发行量日渐下降,对普通大众的影响力已经 微乎其微 了。 D不切实际的承诺固然可以赢得选票,但因为与欧元区的改革方向 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这些承诺将会给欧元区的经济带来动荡。 答案: B 试题分析: B(望文生义。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A、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 C、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D、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

4、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由于缺乏 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 B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让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最大作用。 D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5、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句式杂糅,去掉 “为核心 ”,或者去掉 “围绕 ”,保留 “以它为核心 ”。 B、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让人失去理智,神志不清,与 “让人 ”重复。C、语序不当,应将 “分清主次 ”与 “善于取舍 ”互换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

6、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 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_, _, _, _,_。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 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中的

7、“更是 ”体现了递进关系,所以,放在第一句是最合适的。而 和 是因果关系,应该放在一起, 和 就更明显了,同样说的是物质和文明的关系,所以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 50。 现代文阅读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 “和 ”与

8、 “同 ”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与此有关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 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和而不同 ”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同之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 “和 ”。 “和而不同 ”,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这样的文化心态是包容和开放的,是文化发展和繁荣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 “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

9、上,提出了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的文化理 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 “同 ”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 “损益 ”、 “因革 ”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 “驳杂不纯 ”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 “独尊 ”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 ”还表现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以来,随着本土道教的 产生以

10、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 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丰富和发展。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 “文化全球一体化 ”与 “文化全球多元化 ”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

11、样的作用? “和而不同 ”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 “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 ”、高扬 “文化自觉 ”、实现传统文化的 “综合创新 ”,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这种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 “有容乃大 ”。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从 “文化自觉 ”到实现 “和而不同 ”,必须处理好几个 “要 ”和 “不要 ”的问题。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其中的一些糟粕成分,因而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 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建构

12、和谐现代社会,需要的正是和而不同,共同发展这样的文化心态作基础。 【小题 1】下列关于 “和而不同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它被公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同之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B孔子提出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主张,成为有关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C在全球化使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的今天,这样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D这一哲学依据有助于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传统文化的 “综合创新 ”。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不是一味求 “同 ”于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

13、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 B “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丰富和发展。 C在对待外来文化上, “和而不同 ”的态度使得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 D “和而不同 ”文化心态提醒我们,应该自觉地吸收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B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 “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

14、化心态。 C战国中后期儒学 “驳杂不纯 ”的特征体现了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独尊 ”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D当今世界, “文化全球一体化 ”与 “文化全球多元化 ”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更显其重要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B(孔子有关和同之辩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和同之辩的理论的源头) 【小题 2】 C( “迅速融合 ”错,原文是 “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 ”) 【小题 3】 C( “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

15、错误。原文是 “汉 代以后所谓的 独尊 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 客人家里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

16、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 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在城市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 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大点的雨,雨水便会沿路面滚滚而下,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它会不会渴死呢,

17、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 “落叶归根 ”,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 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 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每天上班路上,就可以看到一排

18、梧桐树,每棵树上都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各种电话号码,有的树干上电话能达到一二十个。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经常会看到有的树上都钉进了钉子,上面挂着拖把,应该是路旁的几家小店干的。他们把自家店面拖得干干净净,却把拖把挂在了树上。在我上班路上有一家花店就是如此干的。看着那些美丽 的鲜花,我突然觉得美和丑,距离竟是如此的近。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

19、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在想, 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 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从卡车头部凹进去的深度,能想象到当时的速度和冲击力。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

20、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 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而且由于善良者不善反击,那些欺负他们的人更可能有恃无恐,恶人反倒无人敢惹。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 。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这一切,它必须在城里活下去。与世无争的树,笑看忙碌的人类,不知它们能看懂不?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所有的东西几乎都与钱有关,商店、饭店、银行

21、、汽车、人流、叫卖声,只有树与 利益无关。树只与阳光和土地发生联系。也许正因为树不产生效益,所以它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漠视树,与漠视空气一样严重。其实树在城市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树给人的很多,人给树的很少。但是,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树心存感激。如果城市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意、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小题 1】为何说 “树是城里的客人 ”?文章 开头点明 “树是城市的客人 ”有何作用?( 6分

22、) 【小题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4分) ( 1)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 2)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小题 3】作者为何说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 ,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 ,总是充满伤感 ”? (6分 ) 【小题 4】有人说,本文表面上是写城里的树,实质上却是写进城务工的农民。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阐述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原因: 树在城里没有归属感。它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山林和旷野,得不到雨水的滋润,失去了泥土,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 树在城里饱受伤害,承受着污染和疼痛,永远只能靠边站。(每点 2分,共 4分

23、)作用:放在开头统摄全篇,点明了城市里的树的整体特点,总领后文对城里的树不幸遭遇的描写。( 2分)(本题共 6分。言之有理,符合文意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2】 虽然城里的树不能像山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但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而现在的绝大多数人为了生存,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2分) 这个城市的人懂得善待和尊重树。( 2分) (本题共 4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 【小题 3】 看到树就想到树在城市里一生过得伤痕累累; 想到如同树一般善良而正直的人往往会受到伤害;想到那些像城市里的树一样的进城务工农民,他们受尽委屈和伤害,却毫无怨言、充满宽容。(每点 2分

24、,共 6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的也应酌情给分) 【小题 4】这种说法不合理。本文的主旨是多元的: 既抒发了对城市树的深切同情,赞美了城市树脚踏实地、隐忍、奉献的品质; 也赞美了与城市树有相似精神品质的人; 批评了现代人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 同时还表 达了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关注。从构思手法上看,全文并非象征的写法,而是由树及人,这样写既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涵,又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意思对即可。从主旨的角度回答 4分,从手法的角度回答 2分,共 6分。认为题干说法合理的,只给 2分) 试题分析:【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对第一问,需要结合文章

25、的主旨作答;对第二问,要考虑该句所在的位置,由于它处于文首,可考虑统摄总领等方面的作用。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的原则 ,第 句,联系下文 “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可知,现在的人与以前不一样之所在;第 句,联系上文 “这座城市当年修路时留下古树 ”可知, “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的含意。 【小题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篇文章由物及人,从树到人进行联想,感悟社会人生。解答本题,要梳理好文脉,按照行文结构思路归纳答案:。 【小题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

26、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理清文意,吃透 “形 ”;其次是找 “文眼 ”,加以体悟;第三,据形悟神。这样才能透过文章所写的事件、 景物、人物深切悟出文章的主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辨别句子含义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

27、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 ;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鉴赏 ”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文言文阅读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 “不拜则不敢上。 ”难之,竟弃功去。淳佑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理襄阳 ,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及吴

28、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 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渊慨然曰: “事亟矣,奈何? ”登曰:“亟呼诸将共议。 ”众至,欢跃曰: “景宋在此。 ”渊曰: “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 ”众曰: “惟命! ”登曰: “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制。 ”渊曰: “请监丞 出,正谓此也。 ”即书银牌曰: “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 ”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 “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 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 ”众股栗听命

29、,竟立奇功于沮河。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 “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 ”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日: “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 ”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 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凡上文书,俄而卒。 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 舜申者三,左右曰: “景宋声也。 ”是夕,舜申暴卒。 (节选自宋史 王登传) 注 : 监丞:王登曾任监丞。 干办:官名。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

30、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 (亟:紧急) B用兵患不一(一:统一) C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私:偏私) D竟立奇功于沮河(竟:竟然)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登奉公勤勉、做事尽力的一组是: ( ) 登念奋自书生,不拜 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登书生,不过冯 轼观战 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 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 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登性格刚直不屈。在代理巴东县知县时,他到制置司去献俘虏,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便不肯下拜,小吏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名而离

31、去。 B王登能垂范效命。在沙市,他宰牛斟酒得七千人,又说自己同各位将领义同骨肉,如果自己不效命,各位将领可杀了他来献给主帅,以激励士气。 C王登曾遭人陷害。马光祖为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守郢州,后经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D王登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开庆元年,王登在半夜料理军中事务时,忽然昏倒,五脏出血,唐舜申赶到,他还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小题 4】把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5分) ( 2)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

32、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 “景宋声也。 ”(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 “穿戴好衣帽 ”)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2)有一天,唐舜申坐船经过汉阳,(听到)有蜀地话叫了唐舜申多声(或 “听到有蜀地话多次呼唤唐舜申 ”),旁边人说: “是王景宋的声音。 ”(本题共 10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D(竟,终于) 【小题 2】 B( 表现王登性格刚直。 表现王登的谦虚。 是余思忠及徐制几的谗言) 【小题 3】 C( “被贬出京城 ”没有依据) 【小

33、题 4】 (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句意正确占 2分,第一个 “发 ”及 “衣冠 ”“几何 ”各占 1分。( 2)这个句子中句意正确占 2分, “舟 ”“者三 ”的解释及“景宋声也 ”句式各占 1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 2 个小题,首先要理解 “奉公勤勉、做事尽力 ”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王登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奉公勤勉、做事尽力 ”。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 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

34、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8分)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小题 1】请赏析颔联中 “生 ”“满 ”两字的妙处。( 4分) 【小题 2】有人认为尾联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心态是焦急的,有人认为是平和的。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生 ”即生发,阵阵凉意从松林、月光中生出,弥漫整

35、个山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色的清冷。( 2 分) “满 ”即充满,清风鸣泉交相呼应,萦绕耳际,以动衬静,精妙地写出了山中的幽静。( 2分)(共 4分。意思对即可。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的,也应酌情给分) 【小题 2】答案:示例一:焦急。诗歌前三联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夜色已深;( 2分)故人期而未至, “孤 ”字更流露出诗人的焦急心态。( 2分)答案:示例二:平和。诗歌前三联描写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 2 分)故人期而未至,诗人抚琴等待,足见诗人心态的平和。( 2分)(共 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本题共 8分) 试题分析:【小题 1】这首诗所描

36、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小题 2】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 “萝 ”字修饰 “径 ”,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读者眼前。

37、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点评:第一个小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

38、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 )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 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复杂世界中的东西完全展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 “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 “积点网德 ”,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_。 (2

39、)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_。 答案:( 1)网络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2)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意思对即可,每小题 2分,共 4分) 试题分析:概括文段时,先看清文段的结构,能将文段的层次分出来,然后再加以概括。比方说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体现在: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 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后者,也就是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其实也就是网络的负面信息。因此,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网络的负面信

40、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压缩语段 ”, 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本题解题步骤如下: 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 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 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 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必须是一句话,一般应该具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四要素。 仿照示例,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内容协调一致。( 6分) 例句:如果你不吝于

41、绽开一抹暖心的微笑,那么你就可能收获一片明媚的阳光; 答案:示例:如果你不吝于敞开一扇紧闭的心扉,那么你就可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果你不吝于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么你就可能谱就一首成功的乐章。(本题共 6分) 试题分析: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然后要做到内容合理、比喻贴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仿用句式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

42、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 “形神 ”两方面去考虑。 看下边这幅 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 1)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答案:反映的社会现象: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造成名校独大;普通学校越来越弱。( 3分。)解决问题的办法:加速改革进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本题共 5分) 试题分析:揭示漫画寓意,首先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 “要素 ”所提供的信息。这里的名校很大,里面的苗很茁壮,教育资源也都倾向于名校,而其他的普通学校则一败涂地。该题

43、反映的社会现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意思对即可,言论符合漫画意 思的也应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图文转化 ”的能力。 点评: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 “要素 ”所提供的信息。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有些漫画试题会展示漫画的标题。标题,很可能就是漫画的 “眼睛 ”;而这个 “画眼 ”,常常暗示了画旨。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而,要深入理解漫画,不妨将直观图像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自己的周围有没有画中歌颂(或讽刺)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 作品的要

44、义。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5分) 【小题 1】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小题 2】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小题 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题 4】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 5】丞相祠堂何处寻? 。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小题 6】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 【小题 1】洗盏更酌 杯盘狼籍 【小题 2】波心荡 冷月无声 【小题 3】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题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 5】锦官城外柏森森

45、 映阶碧草自春色 【小题 6】草色入帘青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酌 ” “狼籍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近 ”的写法。 默写( 4)时,注意 “志 ” “至 ”的写法。默写( 5)时,注意 “映阶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小

46、鸡听着树上黄莺动听的歌声,十分羡慕,对母亲说: “妈妈,如果我学会黄莺那样的唱歌该多好啊,我可以天天为你唱歌,让你快乐。 ” “真是个好孩子! ”妈妈说, “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唱出动听的歌来的。 ”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 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参考立意: 从小鸡角度: 梦想(学会黄莺那样的唱歌该多好啊)。 感恩(天天为你唱歌,让你快乐)。 孝顺(天天为你唱歌,让你快乐)。 从妈妈的角度: 鼓励 成功的助推器。 正确的教育引导促人成功。 付出就有收获。 有梦想就要努力奋斗。 文体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来选定,可以

47、记述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以论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无论写何种文体,文体特征要鲜明,不要写成 “四不像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 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 “读 ”: 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 “析 ”: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 “析材料 ”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设想法。主要用于 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