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 全都相同 的一组是( ) A 耕 读 羹 匙万象 更 新 亘 古不变 B标 识什 物箪 食 壶浆 拾 人牙慧 C 稔 熟 妊 娠光阴 荏 苒万 仞 高山 D堂 倌冠 名羽扇 纶 巾 冠 状动脉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均读 sh; A项 “亘古不变 ”读 gn,其余均读 gng; C项依次读rn rn rn rn; D项 “冠名 ”读 gun,其余均读 gu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幽远猗郁游目骋怀
2、不落言筌 B爆仓碰瓷历行节约平心而论 C陨首颓圮束之高阁再所不辞 D松驰 望无精打采感恩戴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应为 “厉行节约 ”, C项应为 “在所不辞 ”, D项应为 “松弛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 的是( ) 中国梦不是 ,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 。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 。 A空中楼阁步步为营福利注解 B虚无缥缈循序渐进福祉诠释 C虚无缥缈步步为营福利注解 D空中楼阁循序渐进福祉诠释 答案: D
3、 试题分析: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合实际的计划。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作谓语、定语,不作宾语。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步为营:形容进军谨慎,也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福祉:幸福。福利:指享受的待遇及利益。诠释:说明,解释。注解:用文字来解释字句;解释字句的文字。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中, 没有 语病的是( ) 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 B按照国际外交惯例,国家元首
4、出访,第一夫人往往会陪同前往。她们在外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增强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国的 “软实力 ”。 C由于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 “双重标准 ”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失望。尽管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在 “中外有别 ”,但仍未给出清晰的解释。 D在今日视听产品和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抢救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需要从文学的阅读中汲取和培养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去掉 “造成的 ”。 C缺主语,去掉 “由于 ”。 D搭配不当,应为 “培养思想的能力,汲取精神的能量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有
5、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卫 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反映作者的道德理想。 B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以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后悲惨死去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 “爱情 ”“战争 ”“复仇 ”等,它们被称为作品的主题,也被称为母题。换句话说,作品的主题也就是母题。 D林冲是小说水浒传 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
6、 “强盗 ”,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 “官逼民反 ”的主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母题是宽泛意义上的主题,它不等同于主题。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悲剧观 苏国荣 我国古代的悲剧,一般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这一特征在古典戏曲理论中常有涉及。被明代戏曲理论家李贽称为 “惨杀 ”之书的悲剧琵琶记,就是根据宋朝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它写了一出旨在揭示 “为功名误了父母 ”的悲剧。为了揭示这一主题,它把赵五娘在农村如何受苦,公婆双双饿死,和蔡伯喈被招赘丞相家的富贵生活两相对照:一折写
7、相府豪华生活的喜剧场面,一折写农村凋敝的悲剧境况;穷与富,悲与喜,参差相间,以富贵的欢乐,反衬穷困的悲惨。 我们说中国悲剧有这一特点,并不是说外国悲剧只写悲剧的苦闷,不写喜的欢乐。亚里斯多德 就说过: “悲剧是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 ”既然要写幸福,就会写到欢乐。但是希腊悲剧十分强调 “庄严的风格 ”在全剧中的统一性,因而连它们在开场中也很少描写 “幸福 ”,往往人物一登场就充满了悲剧气氛,而且很多悲剧是一悲到底的。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 “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 ”是悲剧的一条普遍的规律。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并无什么不同。但是,在体现这个普遍规律时,我国又带有自己特殊性,与西方悲剧是不同
8、的。西方悲剧写由喜(幸福)到悲(苦难)的变迁,一般是大起大落,突变性的,讲究情感形式的阶段性,层次的分明性,前后对比的强 烈性的。我国悲剧写由喜到悲的变迁,一般是渐变性的,波澜曲折的,在折与折之间苦乐相错、交替推移;甚至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往往在结局大悲之后,还有一点安慰性的小喜。 中国有类似西方的悲剧(个别的),西方也有类似中国的悲剧(少量的)。如莎翁的悲剧,对西方的传统悲剧就有大胆的突破,很像中国悲剧。十八世纪的英国戏剧评论家约翰逊在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中说,莎翁的悲剧 “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但是莎翁天才的创新,在当时并未为大家所赏识,而被认为是无知的表现,不懂
9、得悲剧写作原则的结果。甚至在二 百年后,像约翰逊这样对他顶礼膜拜、并对这一艺术创新充分肯定的人,居然也说: “莎士比亚的剧本,按照严格的意义和文学批评的范畴来说,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新。 ”目前,莎翁的剧作已众口皆碑,谁还能否认被大家公认的 “四大悲剧 ”是悲剧呢? 尽管莎翁等个别作家的悲剧在情感的结构形式上有类似中国悲剧的地方,但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至少结尾就不一样。这些类似的地方,也只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些作家身上的反映,并不是普遍的、稳定的呈现。而我国的古典悲剧,几乎绝大多数如此,长期如此,具有数量的普遍性和历史的 稳定性;而且在戏曲理论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形成
10、了共同的民族悲剧的美学观念,这与西方的戏剧理论界不断诋诮莎翁的悲剧创新,还未将此形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悲剧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因而不能因为外国某些作家某些悲剧与我国的悲剧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否定我国悲剧的民族特征,正如我国有些悲剧也类似于西方而不能由此否定西方悲剧的特征一样。 此外我国古典悲剧还经常采用喜剧化的手法,即 “寓哭于笑 ”的写法。有的整本戏都以喜剧化的手法写悲剧。川剧拜新年,写一个聪明俊俏的长工之女,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嫁与东家地主的儿子。地主少爷比她小得多, 而且是白痴,悲剧就在这个白痴的胡言乱语中展开了。他见了丈母娘,不知叫什么好,妻子告诉他叫丈母娘。他问:丈母娘是什么意思?答:是妻子的
11、母亲,孩子的姥姥。白痴说:又是这个,又是那个,这不成了杂种了!他歪着嘴斜着眼流着口水磕磕吧吧地说着,逗得满场观众笑声四起。可是细想起来,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抓哏逗乐随意胡诌出来的,而是非常符合这个平时可以任意胡闹的地主少爷的身份,而且又是白痴的语言。可以想像得到,这个白痴的 “杂种 ”之类的骂人之语,是从他父母那里学来的,是他们平时对长工惯用语,正如他口头语 “岂敢,岂敢 ”也是从他的父母 那里学来的一样。这些喜剧的语言愈说得可笑愈见得长工女儿的可悲。这种悲不是由青衣扮演出来的(她只是暗中擦泪,顶多只是 “呜咽 ”一两声),而是由丑角扮演的喜剧性人物白痴表演出来的。假如因为白痴的胡言乱语引起了满场
12、的笑声而说它是喜剧,这就不免肤浅了。我们判断一个戏是不是悲剧,主要的不是看手法,而是看内容;它是符合鲁迅所说的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的。这出戏的倾向性是明确的:丑把美给毁了,不平等的社会和婚姻制度把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少女的心撕裂了。 西方悲剧形成的历史和我国不同,根据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记载, 希腊悲剧从酒神发展而来。它最初的形式生动活泼,跟笑剧萨堤洛斯相似。这一点和我国悲剧的起源很相似,以后的希腊悲剧 “抛弃了简单的情节和滑稽的词句,经过很久才获得庄严的风格 ”。喜剧性的角色在悲剧中分离出去,专司喜剧。 以后西方的悲剧基本上继承了古代希腊悲剧的传统,但是有些作家也在不断的创新,在
13、悲剧中放进了丑角一类的喜剧角色,悲剧有了混合的成份,可是他们往往受到大家的非议,如法国的戏剧理论家弗郎西斯科 萨赛就认为莎翁的麦克白 “是对着那群特殊观众的一种让步,这些观众今天是达官贵人,明天是喜欢空开玩笑的畅怀大笑的粗野的水手 ”。我国古典的戏曲理论家,与萨赛等外国戏剧理论家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也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谈这一问题,认为戏曲只要符合广大观众的人情,任何感情都是能够动人的。 (节选自中国古典悲喜剧论集 【小题 1】下面是 根据文章的内容,对中西悲剧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 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琵琶记以富贵的欢乐,反衬穷困的悲惨。这是中国悲剧中比较特殊的例子。 B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
14、,是悲剧的一条普遍的规律,中西概莫例外。 C西方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可概括为:喜 悲 大悲 D中国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可概括为:喜 悲 喜 悲 大悲 小喜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莎翁的悲剧,突破了西方的传统悲剧,归于中国的悲剧,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B我国古代的悲 剧,有两个特点:就情感结构形式而言,一般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从写法上来说,我国古典悲剧还经常采用喜剧化的手法,即“寓哭于笑 ”的写法。 C西方的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有类似中国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如在结尾上就不一样,并且这些类似也只在某一时期某些作家身上体现,并不普遍
15、。 D中西悲剧的起源都很相似,但西方悲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 “庄严 ”,而中国悲剧中还保留了喜剧的角色。 【小题 3】下面是对中西戏曲(戏剧)理论的比较分析, 正确 的一项是 ( ) A对于莎翁的悲剧 “苦乐相错 ”这一天才创新的特点,虽然在 当时并未为大家所赏识,但二百年后,约翰逊对这一特点非常推崇,认为这是悲剧的典范。 B中国的戏曲情感结构形式在戏曲理论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悲剧的美学观念,而西方的戏剧理论界却不断诋诮莎翁的悲剧创新。 C因为川剧拜新年是悲剧,并且符合鲁迅所说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的悲剧原则,所以不能因为里面有很多喜剧成份而否定其悲剧的实
16、质。 D西方戏剧理论家对在悲剧中放进了丑角一类的喜剧角色往往持否定的态度;我国古典的戏曲理论家则认为:虽然悲剧的混合的成份不太好,但如果符合广大观众的人情,任何感情都是能够动人的。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不是特殊的,而是普遍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试题分析: “归于中国的悲剧 ”有误,原文为 “很像中国悲剧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试题分析: A约翰逊只是推崇这一创新的特点 ,并不认为是悲剧。混淆是非。 C因果颠倒。是因为它的
17、内容是悲剧的,只是用了喜剧的形式来表现。 D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悲剧的混合的成份 ”恰好是中国戏曲理论家认同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下题。 请记住那样的歌声 赵 华 世事瞬变,确是让人猝不及防。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等。这样的悲或痛,会切骨穿心,但,它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医治而使人渐渐挺过。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本的生活,继续着为柴米油盐奔波的日子。 而生活还有另一种悲痛,它深藏着,躲在时光的阴影里,把我们俨然笼罩。直到有一天,在斜阳的余晖里,月沐的群岚后,我们蓦然发现,流年已悄然推着我们老去!青春,成了日记本里发黄的记
18、忆。这时,我们才真切感到有种 “隐隐 ”一直在切割我们,使人 “渐渐 ”褪去生命的色彩。 这也是一种可怕的悲痛,因为它的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 “渐渐 ”真是个可怕的词,它宛如空气般默默在改变我们。我们陷在懊悔里,或处在悲苦中,患得患失,渐渐地疲了,渐渐地老去。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的刀片,一片片残忍地切割我们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犹如 刀俎上的肉,涸辙中的鲋。悲痛、悔恨、诅咒是无济于事的,可,你还能怎么样? “蚕不悲春尽,蝉不伤秋至。 ”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这本来就是人类生命轮回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妨和它来个和谈,坦然接受这些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让他成为一笔人生财富,它会使人变得坚
19、强,成熟,沉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眼下的分秒,笑对人生。 记得有那么一个晚上,我们全班外出秋游时,被困在那讨厌的绵绵细雨中。缩在帐篷里,什么也做不了。所有人都在咒骂,有的怨天公不作美,有的恨组织露营者选天无韬。正在这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女生,却唱起了歌曲 ,那歌声如出谷的黄莺般宛转动听。周围所有声音都随之戛然而止。接着,她的歌声在帐篷里产生了共鸣,人人都和着声唱了起来。最后,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也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歌,一个,两个,五个帐篷 就汇成了集体大合唱。所有的不安都随之消匿。我们就这样唱着,笑着,闹着,互相陪伴着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再没有人还会在意外面凄迷的苦雨,也没人再抱怨不能
20、在帐篷外烧一大堆篝火烧烤美食,因这,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没有星星,没有月亮,这个特别的夜晚,上天却意外地赐予了我们如此的缘分与幸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我们去希冀呢?多年后 ,也许当初的人们已慢慢在心里淡去那晚,但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那美妙悦耳的歌曲和欢快爽朗的笑声。正是那些曲子,那些笑声,让我面对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的失意时,依然可以淡定,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其实,人生也未必不是如此。 能够永远相守,牵手而去,当然是幸福的;能一路春风,定然得意;能够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也是美满的。而余下的,谁也无法与谁永远相守,谁也逃不过痛或苦的磨难,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
21、然而,珍惜能够掌控的时间,去善待亲人,去励志发奋,善待世界,生活总会有些珍贵的东西让我 们铭记下来。如亲人的笑颜和期待,如自己曾经走过的艰辛与泥泞,如那晚难忘的歌声,都将成为我们漫漫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支柱。 就让我们把这些如珍珠般的记忆悄悄收起,再将其串起成悦目的项链,挂在心上,使之不受尘垢的遮盖,不被生活中的烟尘浸染,让我们时时能看到忆起,永远保持着那份应有的平和与感恩 。 生命的轨迹慢慢向远延伸,我知道:命运常会剥夺人的选择,有些东西是我们无力抗拒的。但不要伤感,更不能失望。想想,你是否听过那么一种歌声,直击你的灵魂?是否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守候在你心里 不因你穷富贵贱,只在乎你的喜怒哀乐?
22、 请记住这些珍珠一般的,丰富过你精彩生命的人和事,若干年后,我们仍会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散文如同心灵鸡汤,作者以自己的亲历感受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年华的老去,生活的幸与不幸,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B文章第 段开门见山,感慨世事瞬变,引出下文,为第 段 “坦然接受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 ”的内容作铺垫。 C文章标题中 “那样的歌声 ”既是实指作者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形象地比喻人生中值得铭记的珍贵的记忆。 D文中尽管只有两处引用了诗句,但都很好地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情趣,并类比人
23、生的作用,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E这篇文章融叙事、议论、抒情等于一体,并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蕴深刻。 【小题 2】文章第 段写自己的一次秋游经历,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_ 【小题 3】赏析第 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 _ 【小题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 “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悲痛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进行探究。( 8分) _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 内容上,点明了这次经历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使他可以淡定地面对生活中 的不如意,并拥有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观点的例证,又引出下文有关人生的
24、议论。 【小题 3】 运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我们应铭记并收藏如那晚歌声一样珍贵的记忆,让它们不会在琐碎的生活中为我们所遗忘,时时温习,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 【小题 4】( 1)与人生中的重大变故相比,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是另外一种悲痛,它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待我们蓦然回首时,便会生出无限的惆怅与悲伤。(指明 “另一种悲痛 ”的内涵 2分,分析原因 2分。) ( 2)同意。时光的刻刀,会一点点磨平我们的棱角,减损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很难拥有年少时的斗志和勇气,所以说,这也可以算是生活的一种悲痛。 不同意。人生的重
25、大变故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会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痛,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相比之下,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就不算什么了。不同意。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年龄和心性,但也带给我们成熟和从容,我们应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不应把它视为一种悲痛。(亮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B 第 段不是开门见山,也不是为第 段内容作铺垫,其作用是引出第二段。 D文章 两段分别引用了诗句,只有第 段的引用有类比人生的作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这段文字
26、,写了作者淡定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的力量源泉。结构上则是过度的作用,引出后文的议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鉴赏语言的魅力,应该从手法入手,分析其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 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需要从字面意思出发,挖掘其语境义和引申义。本题需要理解 “另一种 ”的含义。第二问属于拓展探究题目,回答时,要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考点
27、: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 我 之 境 以 我 观 物 故 物 皆 著 我 之 色 彩 无 我 之 境 以 物 观 物 故 不 知 何 者 为 我 何 者 为 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答案:有我
28、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 “曰 ”、 “云 ”、 “言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 ”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 了重
29、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 醯燃觯 罩荩 碗芬郧仓 br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 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 “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
30、,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 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 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 先是,中使织造 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 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
31、,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 “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 “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 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 【注】 蠲 ( jun):免除 织造:明代督管丝织染业的职官,常以
32、宦官担此任。 卫所:明初的军队制度,这里指驻军。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钟 用 尚书蹇义、胡 醯燃鲇茫涸擞谩 B若辈舞文久,罪 当 死当:判罪。 C至是钟数 延 见,执礼甚恭延:邀请。 D郡民 诣 阙乞留诣:前往。 【小题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 表明况钟 “为政纤细周密 ”的一组是 ( ) 锄豪强,植良善 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 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33、难治之州得有能治之人。况钟到任伊始,略施计谋,就让那苏州的 “贪虐庸懦 ”者现出原形,自此吏治为之一新,官员皆守法。 B以前,太监侵官、将卒虐民的情形时有发生。况钟到任后,这些人都有所忌惮,不敢放肆。 C况钟在担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邹亮就是他推荐奏明朝廷的,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 D况钟治理苏州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曾两次因任期满了离职,当地百姓都向皇上请求让他连任,均得到应允。 【小题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 2)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 ( 3)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
34、所干。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 1) 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 ( 2) 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 (或:代为支出平常的办事费用 )和拖欠的租赋。 ( 3) 平思忠家素来贫寒,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托 【小题 1】试题分析:因为,凭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树正气 感恩 刚正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前一次是遭遇母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5、 4】 ( 1)试题分析:得分点: “佯 ”、 “左右 ”、 “惟 所 ”、大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2)试题分析:得分点: “振 ”(通假字)、 “以 ”、大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3)试题分析:得分点: “素 ”、 “缘 ”、 “干 ”(求)、大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况钟,宇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认为他才华卓越,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
36、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尚书蹇义、胡 醯热司偌觯 嗡罩葜 谔卮挖倦放汕菜 巴 br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理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 (传 zhun: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 )。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 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 “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 ”当即下令打死几个人,将属僚中贪贱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
37、,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烦扰苛细的赋税,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老百姓的,立即上书朝廷讲明。 当时,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 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振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 (或:代为支出平常的办事费用 )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关入关时行奸作伪;设立纲运簿(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 ,分若干组 ,一组称一纲),
38、防止运夫偷盗侵没;设立馆夫簿,防止无理的需求。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 以前,太监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 花木禽鸟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又有卫所将士军卒,时常欺凌百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 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刀笔:即刀笔吏。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 “刀笔吏 ”。在古代,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 “刀笔吏 ”,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
39、犀利,用笔如刀。),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 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 “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 ”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 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作事,说: “并非我没有仆役,这是想借此报答您。 ”平思忠家素来贫寒,从来不靠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称赞他们两人都是贤德之人。 况钟曾遭母丧,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 命他戴孝起复留任。
40、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比不上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 ,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 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 本篇当为宋室南 迁,陈与义在建炎三年( 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 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
41、日,为纪念屈原而设。 戎葵: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小题 1】试析 “万事一身伤老矣 ”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 _ 【小题 2】试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承上启下。上片写自己离开了都城,才无所用,报国无门,所以发出了这样愤懑的感叹。而下片是说自己虽老,但心诚志坚,然而这也只有向千年之前的屈子诉说,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坚守。结构上是结住上片,开启下片,内容上是情感的深化和转折铺垫。 【小题 2】一是用典(借古抒怀),借用屈子的史实,表明自己的志坚及无奈。上片以 “高咏楚词 ”开篇,透露出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
42、,他高昂地吟诵楚辞,同时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门。下片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面对湘江,作者虔诚祭酒,并联 想这杯中之酒一定会流到汨罗江。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是对比和衬托。词的上片用榴花与红舞裙对比,以过去的春风得意突现时下的落寞和愤懑。词的下片用 “一身伤老 ”与 “戎葵凝笑墙东 ”对比,衬托了此时心中的冷寂(或者理解为自己身虽老,但也会这戎葵一样永远不改自己向阳的夙志,爱国的热情)。 【小题 1】试题分析:分析语句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上,这句话承上启下。内容上, “万事一身伤老矣 ”,一声长
43、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 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 “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 ”(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试题分析:这首临江仙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是为用典。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 “榴花不似舞裙红 ”,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 ,回忆过去春风得意、
44、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公元 1122年(宣和四年),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是为对比或映衬。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赏析。( 4分)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
45、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 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_ _ 答案: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以及为母校前途黯然神伤的细节,表现了刘和珍性情的温和以及对母校的深情,以此来反衬执政府的凶残和卑鄙。 在下面划横线的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使整个语段保持语意的连贯。( 4 分) 普通的水因为高压而成为壮观的喷泉,柔软的泥因为高温而成为坚硬的砖头, 可以说, 。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答案:平凡的铁因为千锤百炼而成为锋利的宝剑 正是磨难,成就了世间珍贵的物品 试题分析:补写句子要求符合句子的语境
46、,和前后文浑然一体。第一句是仿写句子,仿写句式首先要仿 结构,所写句子和原句的句式完全相同;其次要仿修辞,要恰当运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仿主旨,所写句子和原句的格调一致。第二句是对前面语段的总结概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 【小题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2分): 【小题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 (2分 ): _ 答案: 【小题 1】云山雾罩的收益(警惕投资陷阱) 【小题 2】讽刺银行在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有意放大投资的回报,却隐瞒其中的风险或陷阱的这种不诚信的现象。(告诫人们在理财时莫被表面的巨大收益冲昏头脑,应警惕其中的投资陷阱。 【小题 1】试题分析:给漫画起题目,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漫画内容,弄清楚是讽刺批判还是赞美歌颂。题目要深刻揭示漫画主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 2】 试题分析:揭示漫画寓意,要结合漫画上要素,联系社会现实,不能张冠李戴。分清讽刺批判和赞美歌颂,深刻理解 漫画主旨。这个漫画上的要素表明是银行向顾客推销产品,只重收益,不说风险,类似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