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辽宁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 让枣推梨 ,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 焚膏继晷 ,颇下了一番 “头悬梁锥刺股 ”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 患得患失 ,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 登高自卑 之感油然而生。 答案: D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
2、当的一组是( ) 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 12天里吸引了 20多万名观众,来自 40多个国家的近 2500名电影人、 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
3、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 商业模式。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 “和 ”字上, “和 ”有 “中和 ”“融合 ”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 “和 ”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 “肉食 ”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
4、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 ”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 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 “本土化 ”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 、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
5、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 “中式餐饮 ”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 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 “芝麻 ”,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
6、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 “合餐制 ”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 “分餐 ”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 “胡床 ”和 “貊盘 ”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 ”即现在的马扎, “貊盘 ”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 “合餐制 ”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 “和 ”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
7、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 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小题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 “和 ”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 “肉食 ”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8、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 “中式餐饮 ”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 “胡床 ”“貊盘 ”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9、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项在原文第二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这是饮食方面的 “和 ”的思想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体现。这是不同民族的融合
10、。 B项原文中第二段第二行末尾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中亚和东南亚 ”就是 “亚洲其他地区 ”, “增补了中华饮食的品种 ”就是 “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这是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融合。 C项在原文第三段末尾“只有中国本土性的 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这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特征,不能体现 “和 ”的文化思想,答非所问。况且用 “任何一个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很绝对的,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别绝对的说法通常是不够准确的。 D项第四段中 “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 芝麻 ,被广泛用为调味品 ”,经过消融改造被赋予新
11、的含义。这是在引进外来食物中体现的 “和 ”。 【考点定位】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小题 2】 A项在第二段第四行,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表意与 A项无异 。 B项第三段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这就是中华饮食本土性的一个例证。 C项在第三段末尾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 中式餐饮 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文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表意相同。 D项原文是这两种器物 “在南北朝时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并不是南北朝在中原大范围推广。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
12、食的局限 ”。大范围推广并改造创新后才推动了进餐形式的发展。犯了 “以偏概全 ”和的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小题 3】文章最后两行 “并不会 失去自我,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D项的原因概括得片面了。 【考点定位】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 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
13、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 心树立起 “谋万人居 ”理想。 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 “石头的历史 ”,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 “土木的历史 ”,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
14、要求 ,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 “有机更新 ”理论和建造 “类四合院 ”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 “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 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
15、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 “类四合院 ”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 “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 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 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
16、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 “广义建筑学 ”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 “房子 ”概念拓展为 “聚落 ”的概念。在 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 “广义建筑学 ”与 “人居环境 ”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008年, 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
17、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 ”中国两院院士、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 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 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进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 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
18、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C 1999年,吴良 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位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 【小题 2】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19、 【小题 3】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4】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给 3分, E给 2分, D给 1分。答 A、 C不给分 【小题 2】 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 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 【小题 3】 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 “广义建筑学理论 ”、 “人文环境 ”学说等; 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 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
20、; 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 李芬芳。 【小题 4】 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吴良镛认为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 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吴良镛认为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 菊儿胡同的改造就体现了这一点。 梁思成在对旧北京城的改造中,坚持的也是这两个观点。 【小题 1】 A项错误,应该依次是青少年经历、事业追求与成就、国际声望。 C项原文是: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 “人居环境 ”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 局面。 【考点定位】考查对文本内
21、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小题 2】作用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整合答案:内容;结构;手法。本题因为不涉及明显的手法,处于文章中间部分,而结构上也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故答案:只是关于内容方面的。传主是建筑界巨匠,而本段主要写的是吴老如何与疾病抗争,所以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突显传主的人格魅力,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意蕴更丰富。每答出一点给 2分,结合文本给 2分。 【考点定位】考查筛选并整合归纳的能力 【小题 3】题干是 “哪些方面的成就 ”,必须有 “哪些方面 ”的小概括,小概括后是具体的内容。如 果没有概括,答案:就比较琐碎,缺乏条理。另外此题分值是6分,通常需要答 3条。一定要有清楚的序号标识,这
22、样才可能拿到全部的分数。 【考点定位】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小题 4】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结合文本举例。再次联系现实,最好举一个例子。内接外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 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
23、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 ”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 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 ” 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 ”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
24、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 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 ,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一个人住着九个房间 ,第一个房间用来闲坐,第二个睡觉,第三个用餐 其余的又派什么用场呢? 此刻他正在第八个房间里抽烟,琢磨着自己怎么在圣诞夜也提不起兴致呢。楼下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响,当亚诺什们唱到不知第几遍时,他再也无法忍受,循声找到靴匠家。 “你就是亚诺什,那个靴匠吗 ” “是的,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 富人本来是要发火的,可他瞬间改了主意,说: “你有这么多的孩子! ” “是的,老爷,唱歌,嘴多声音大。 ” “吃起饭来,恐怕嘴更多吧。听着,亚诺什,我给你带来
25、了好运 把你的孩子送给我一个,我来养,将来他会成为有钱的老爷。 ” 亚 诺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谁还能不动心呢 他孩子将成为老爷!这些乖巧可爱的孩子,该过上好日子啊!给!为什么拒绝呢?可选谁呢?他喃喃自语: “老大,听话懂事,长大会有出息的;老二是个女孩,送给老爷不好;老小,是妻子豁命生下的,怎能送人? ” 可怜的亚诺什嘴唇直哆嗦,几乎哭着说: “谁想离开这儿,坐漂亮的马车 吃好吃的东西?谁想去,就站出来吧 ” 面对这样的诱惑,孩子们却都怯生生地缩到父亲背后,扯住父亲的手、裤腿和皮围裙,谁也不吱声,好像要远远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不行,老爷。不行啊!我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您,我 们得在一起
26、 ” 富人无奈,只好要他们别再唱歌了。作为补偿,他给靴匠 1000本戈。随后回到楼上去继续他的无聊时光。 亚诺什小心翼翼地将钱锁进箱子,藏好钥匙,内心五味杂陈。孩子们噘着嘴,不说话。屋里笼罩着冰冷而令人窒息的气氛。 亚诺什坐下,又习惯性地做起靴子来。拿着皮料,他裁着,削着,不知不觉又哼起那首歌。似乎有微弱的声音在应和?抬头一看,孩子们闪着亮晶晶的眼睛,正围着他小声哼唱。他一脚踢开椅子,打开木箱,翻出那 1000本戈,三步两步跑到楼上。 “老爷,请收回您的钱,让我们唱吧!我们高兴,这比 1000本戈重要 啊 ” 没等富人反应过来,亚诺什就将钞票放到桌上,转身跑回了家。他挨个亲吻孩子, 屋里重新响
27、起了优美而纯净的歌声 唱着唱着,望着简陋的厨房,想起锅里的白水煮土豆,亚诺什又为把钱送还感到一丝歉疚。圣诞节,除了歌声,孩子们是不是也得有点儿奶酪和香肠呢?孩子们的歌声很快淹没了他的不安。 富有的老爷在第九个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圣诞夜里的故事,语言质朴,表现手法多样,情节张弛有度,主题耐人寻味。 B “温馨的夜晚 ”之所以温馨,是因为整日为生计操劳的父亲 “今晚不干活了 ”,更是因为孩子们收到了礼物。 C文中对孩子们面对诱惑时 “怯生生 ”的
28、神态描写,体现出他们对富人的提议既憧憬又恐惧的心理。 D作者写亚诺什还钱时,连续使用了 “踢 ”“打 ”“翻 ”“跑 ”等动词来表现他动作的迅速与决心的坚定。 E. 作者为我们描述了穷人和富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穷人疲于奔命,但很快乐;富人衣食充裕,但并不快乐。 【小题 2】结合文中内 容,分析富人与亚诺什一家交涉的心理变化。( 6分) 【小题 3】文中画线部分都提到 “歌声 ”,概括说明其不同的含义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写道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A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B给 1
29、分,答 C、 E不给分 【小题 2】 因感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忍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 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 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小题 3】 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 日快乐; 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 作用: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 【小题 4】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买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 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 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
30、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小题 1】 C项孩子们对富人的提议没有憧憬; E项穷人也有迫于生计无 奈愁苦的时候 【考点定位】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概括、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小题 2】先锁定答题区间,从第八段开始,富人这个形象开始出现: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 ”“他再也无法忍受 ”都表明富人愤怒生气了。 11段“富人本来要发火,可他瞬间改变了主意。说: 哦,你有这么多孩子 。 ”这表明富人在见到孩子之后没有发火,而是意识到穷人家孩子很多,心生怜悯。接下来富人说: “听着,我给你带来了好运。 ”表现得高高在上,是在高傲地施
31、恩。后来孩子们怯生生地躲开这位富有的老爷, “富人无奈 ”,富人失望;最后一段,“富人在 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诧异着,在这个世界上,别人究竟寻到了什么快乐? ”富人困惑不解。此题要注意题干:是分析富人的心理变化!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概括信息,分析小说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小题 3】重要句子和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此题比较简单。不涉及修辞和深层含义。小说题的作用,要从情节、主题、人物形象这三个角度去考虑。答出含义每点给 2分,答出作用给 2分。 【考点定位】考查重要句子和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小题 4】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
32、是唯一的。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的步骤是首先亮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阐述理由。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 “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 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
33、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 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34、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 劣谑嵌 笾梗 晃 兰 谏锨埃 绿煜吕 醵啵 潦 兄 辔闯 悦 br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 ,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
35、遂以 著 令著:显著。 B以 释 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 格 不行格:搁置。 D永和 阴 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不宜以小故置之 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公执以为不可 公为之亦自若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
36、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 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 1) “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该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
37、,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人很多。 【小题 1】著应该解释为 “写,写成 ”,就是 “著书立说 ”的 “著 ”的意思,结合语境“至今用之 ”前面应该是形成一种法令制度。 释 疑的 “释 ”当 “消除 ”讲,说得通。“格 ”根据语境,因为王尧臣忤逆宰相,所以他为韩丞相和范文正求情的建议连同其他的一些建议都被搁置,没有施行。 “阴 ”当 “暗中 ”讲,是常用的义项。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小题 2】 是说王尧臣因为有先见之明,至此被大家广泛信任。因为他之前希 望严加防备之处,恰恰就是而今战争发生时大将折命之所。 是说王尧臣对人们的一些流言蜚语泰然处之,
38、不为所动。用排除法,排除包含这两项中的任意一项的。答案:就出来了。 【考点定位】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小题 3】 “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 ”,并非韩丞相指挥失当。 【考点定位】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小题 4】 ( 1)荒政,恤,论三处各分,大意分。荒政:救济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本题不涉及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比较难的文言现象,大概 “荒政 ”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生僻。 【考点定 位】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 ( 2)遇,矫饰,称三处各分,大意分。在翻译过程中, “一 ”的翻译也是影响句意通顺的关键之处,另外 “无所 ”是一个固定搭配,
39、翻译成 “没有 的 ”。句首省略了主语,要补充正确。同样不涉及太多的文言现象,主要还是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 【考点定位】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竹轩诗兴 张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烟:盘香的烟缕。 【小题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案: 【小题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梢影细从茶碗
40、入 ”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 ”运用比拟(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飞起了,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起来来的动态美。 【小题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 “竹轩 ”“柴门 ”“狭径 ”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 得; “倦卧 ”“闲吟 ”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 ”“雪 ”“梅 ”等意象反映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小题 1】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 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给 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 1分,答出比拟并加以分析给 2分。类型题总结:回答描写的精妙或描写的作用,包含两方面内容:描写的
41、手法和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白描等。 【考点定位】考查凭借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小题 2】答出形象特征给 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 4分。关于人物形 象题,先要明确是具有什么特征的哪一类人。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语言表达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50个字(含标点符号)。( 5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 “光盘行动 ”: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 “不 ”,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 5000 万次。紧接
42、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 “光盘行动 ”,倡议网民 “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 ”。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 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 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 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答案: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 “光盘行动 ”,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案:青松昂
43、起坚强的头颅,向你呈现雪山的神奇;翠竹挺起傲岸的身躯,向你传达气节的坚贞腊梅仰起纯洁的脸庞 ,向你表达生命的顽强。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诗经 氓) 【小题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答案: 【小题 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小题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 3】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 ”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 ”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 “能找到它吗? ”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 ”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 “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 ”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