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179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誊写 /藤萝脚踝 /裸露折桂 /折皱 B蛰伏 /车辙颧骨 /鹳雀弄堂 /玩弄 C虔诚 /黔剧翌日 /横竖散文 /散失 D巨擘 /破译毡房 /粘附塞车 /闭塞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tng hui/lu zh; B zh qun/gun lng/nng; C qin y/sh sn/sn; D b/p zhn/nin si/s。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下,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相得

2、益彰 的平衡局面渐被打破,批评离创作越来越远,作家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批评家仅负责作品的评论。这种不良趋势发展到 极致 ,便是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成为 两张皮 :原本是批评与创作的对话问题,现在却成为批评家一厢情愿的问题。如何能 鞭辟入里 地评判作品的优劣得失?的确是文学批评界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A相得益彰 B极致 C两张皮 D鞭辟入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相得益彰:彼此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 B极致:最高的境界、最高的造诣或成就、学识、才能,用于正面。 C两张皮:指的是相互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D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3、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着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 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从今年高考 “一模 ”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

4、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 B搭配不当, “价值观念 ”不能和 “改善 ”搭配,应改为 “改变 ”。C “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 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兼有句式杂糅及缺主语的毛病。 D “城市雕塑 ”是前后分句的主语,应放在 “既然 ”前, “接受民众的审核 ”“是民众的权利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常听人说 , , 。也有人认为 ,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 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

5、化关系不大 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承接上文的 “中国哲学 ”包括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 具体讲孔子思想,与 衔接,肯定孔子思想的作用, 指出孔子思想的弊端,放在 后面。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城镇化不是给 “房地产化 ”代言 邓海建 城镇化是最近最热门的议题,与城镇化相关的提案也最多。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直言, “参加两会

6、21年,研究城镇化 28年,深感今年城镇化最热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然而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指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即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 “落实人口城镇化 ”以及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行 ”,推动城镇化实至名归。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仅此观之,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 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 9%提高到 52 6% 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二是有关户籍等政策逐步调整,公平的 “城门 ”在制度层面逐渐

7、打开。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这不仅因为美国城镇化率达到 90%、韩国达到80%等现实差距,更因为城镇化背负着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 “新型城镇化 ”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 “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 ”列为 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发改委领导近日更在人大记者会上表示,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今 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台。这些信号都表明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 城镇化当然要圈地扩容、要盖楼建房,但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显然不是房地产化。以城镇化的方向来修复地产股估值等逻辑,显然忽略了以下几层思考。一者, 1995

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市场房价进入快速上涨甚至暴涨期。房价问题的背后,还有以下值得注意的数据:从 2000年至 2010年的 10年内,国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 83%,但同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人口仅增长 45%,土地城 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极不匹配。那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积极稳妥 ”之意,当然在于纠偏类似失衡,在平抑房价的同时,引导地产业理性归位。 二者,新型城镇化之 “新 ”,就是要区别于 “造城运动 ”,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有数据显示: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 2 7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 2 36亿人。今

9、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恐怕还要再等等 “市民化 ”的进程。换句话说, “城镇化 ”固然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一个过程,但这种 “转化 ”不仅要有 “广度 ”、更要有 “深度 ” 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 “提高城镇 化质量,使之健康发展 ”。 三者,城镇化固然是农民进城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绝不仅仅停留在盖房子层面。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称,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 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 “城市病 ”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即便是硬件而言,我们更需要对城市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统筹安排,还得考量城市群内部的协调

10、发展问题。 真正的城市化,或者说我们吁求的新型城镇化,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所言,不仅要有 “人口的城镇化 ”,更应是产业、人口 、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给 “房地产化 ”代言。 ( 2013年 03月 09日 人民网) 【小题 1】 “城镇化 ”成为今年两会最热门议题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 4分) 【小题 2】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又与传统的新闻文体有明显的不同。新闻评论在表现新闻事实上有什么优势?请结合文本分析。( 5分) 【小题 3】作者以 “城镇化不是为房地产化 代言 ”为标题的意图是什么?你认为“城镇化 ”应该为什么代言?( 6分) 答案

11、: 【小题 1】 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我国城镇化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背负着拉动增长的重任。 是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 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市场房价快速上涨甚至暴涨。 “市民化 ”的进程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城市病 ”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每点 1分,表达要准确简略,过多照抄原文扣 1分。) 【小题 2】示例 1 新闻要求客观地反映现实,一般不掺进作者的观点。而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 作者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表明 “城镇化不是给 “房地产化 ”代言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化的错误倾向,同时起了监督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

12、。 示例 2 新闻 以报道当前事件为主,而新闻评论的材料既有当前,又可以有史料等; 作者在文中用了充分的数据和历史资料,说明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用地扩张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 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清晰的认识,有理有据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有助于 “房地产化 ”问题的解决。 示例 3 新闻报道要求简洁,而新闻评论篇幅较长; 作者分三点分别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 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这一新闻事实。 【小题 3】( 1)作者以 “城镇化不是为房地产化 代言 ”为标题,意图是: 表明了文章的中心 针对的是当下错将 “城镇化 ”往 “房地产化 ”方向发展,以致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 提出明确

13、的观点态度, 从而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 2) 城镇化应该为进城人口的权益代言, 为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代言, 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代言。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案:在第一、二、三自然段中,需要学生能从中概括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答出 “不同点 ”3 分,其中 “新闻特点 ”1 分, “新闻评论特点 ”2 分;结合文本 1分; “好处 ”1 分,考生答出其他的特点,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答出标题意图 4分

14、,其中指出针对的对象 2分,提出明确的观点态度 1分,吸引读者 1分;第二个问 1点 1分,任答两点 2分。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灵魂的巢 冯骥才 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 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 “天津 ”的路牌,或者听到航空小姐说出它的名子。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 我喜欢在夜间回家,远远看到家中亮着灯的窗子,

15、一点点愈来愈近。一次一位生活杂志的记者要我为 “家庭 ”下一个定义。我马上想到这个亮灯的窗子,柔和的光从纱帘中透出,静谧而安详。我不禁说: “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 我的故乡给了我的一切。 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间不能忘怀的种种情谊。我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无论是咿咿呀呀地学话还是一部部十数万字或数十万字的作品的写作 ;无论是梦幻般的初恋还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会。当然,它也给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穷困、冷遇与折磨,以及意外的灾难。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样,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难平复的伤痕。我在这个城市里搬过至少十次家。有时真的像老鼠那样被人一边喊打一边轰赶。我还

16、有过一次非常短暂的神经错乱,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议地纠正回来。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把多一角钱肉馅的晚饭当做美餐,把那些帮我说几句好话的人认做贵人。然而,就是在这样困境中,我触到了人生的真谛。从中掂出种种情义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脸后边的另一张脸。我 们总说生活不会亏待人。那是说当生活把无边的严寒铺盖在你身上时,一定还会给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识不识货,是否能够把它擦着,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我的许多温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风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一处街角,一个桥头,一株弯曲的老树,都会唤醒我的记忆。使我陡然 “看见 ”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骄傲地感觉到自己拥有那么丰富又深厚的人生。而我的

17、人生全装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 一次,在法国,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马赛。中国驻马赛的领事对我说,这儿有位姓屈的先生,是天津人,听说我来了,非要开车带我到处跑一跑。待与屈先生 一见,情不自禁说出两三句天津话,顿时一股子惟津门才有的热烈与义气劲儿扑入心头。屈先生一踩油门,便从普罗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一路上,说得净是家乡的新闻与旧闻,奇人趣事,直说得浑身热辣辣,五体流畅,上千公里的漫长的路竟全然不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如此亲热与忘情 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它哺育我的不仅是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经

18、注入我的血液中。这也是我特别在乎它的历史遗存、城市形态乃至每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 建筑的原故。我把它们看做是它精神与性格之所在,而决不仅仅是使用价值。 我知道,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我是否还一直生活在这里尚不得知。但我无论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仅因为天津是我出生地 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选自大家文丛 冯骥才有删减) 【小题 1】作者为什么 “喜欢在夜间回家 ”?( 4分) 【小题 2】作者在文中写了在法国马赛的经历,请分析其作用。( 5分) 【小题 3】作者在文章最后说 “天津是我出生地 它决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 ”,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9、 。( 6分) 答案: 【小题 1】 因为夜晚的家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静谧、安详。 夜间的家灯光给人温暖之感,让人有归属之感。 【小题 2】 插叙。( 1分) 这一段插写了身在法国的天津人对家乡的回忆绵绵不绝,突出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 2分) 这样写更加有力地突出了家乡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地位,家乡给人丰富且深厚的人生,是人们的精神栖息地,灵魂的归属地。( 2分) 【小题 3】 表达了家乡孕育着人、人与家乡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分) 作者在家乡经历的一切 , 包括童年、写作,甚至是不幸的遭遇,这使得作者 感悟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 (2分 ) 故乡的个性、城市的文化

20、造就着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的个性,在人的内心深处镌刻出深刻的乡土烙印,二者共生共长、水乳交融,而这些是融注于血液的文化认同感。(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每点 2分, 答出 “夜晚的家有柔和的灯光 ”等意思给 1分,答出 “静谧、安详 ”给 1分。 答出 “家的灯光给人温暖之感 ”,或 “让人感受到踏实、温情、彻底的放松 ”,或 “让人认识到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设防的地方 ”等意思给 1分,答出 “让人有归属之感(归宿感) ”给 1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答出 “插叙 ”给 1分。 准确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给 1分,答出

21、“突出游子对家乡的感情 ”等给 1 分。 答出 “突出了家乡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地位 ”给 1分,准确回答家乡对人精神与性格的影响给 1分。 增加第 4、第 5、第 6三个得分点: 4笼统地回答这样写 “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等可给 1分; 5回答 “照应上文所写的作者对故乡踏实、温情、放松的感觉 ”给 1分; 6回答 “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 ”给 1分,答出议论抒情的具体内容再给 1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 5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 个得分点若摘抄第 4段相关内容或第 5段故乡让作者拥有 “丰富又深厚的人生

22、 ”等语句作答也可酌情给分。第 个得分点若摘抄第 7 段相关内容,如故乡把 “斑斓又独异的文化 ”“注入我的血液中 ”,塑造了 “我 ”的 “精神与性格 ”等可酌情给分。 增加第 4、第 5两个得分点: 4准确回答 “生命的巢 ”的含义,如答 “故乡诞生了作者的生命,故乡海河蔚蓝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在物质上哺育了作者 ”等可得 2分; 5如根据第 段回答 “故乡让作者心中充溢着踏实、温情和彻底的放松,让作者的灵魂得以休 憩 ”等可得 2分。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 6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理解文

23、化的 “雅 ”和 “俗 ” 李德顺 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 “精英文化 ”就是 “高雅 ”的,而 “大众文化 ”则是“低俗 ”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 “高雅文化 ”与 “通俗文化 ”、 “精英文化 ”和 “大众文化 ”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 ”文化,什么属于 “俗 ”文化。这里的 “雅 ”和 “俗 ”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

24、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 “雅俗 ”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 “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文化 ”,什么属于 “俗文化 ”。这样, “雅文化 ”就可以和 “精英文化 ”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 “俗文化 ”自然也就与 “大众文化 ”、 “平民文化 ”乃至 “市井文化 ”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 “高低、优劣、贵贱 ”之分。 对于

25、“俗、雅 ”与 “大众、精英 ”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 “大众文化 ”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 ”则必然是高雅精致 的。事实上,文化的 “雅俗高低 ”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 ”、 “俗 ”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 “大众文化 ”也可以有自己

26、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 “精英文化 ”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 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 “雅 ”和 “俗 ”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 “大众文化 ”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 “文化文本 ”,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雅俗 ”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

27、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 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 “雅、俗 ”与 “精英、大众 ”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 “重心下移 ”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 “文化世俗化 ”或 “俗文化泛滥 ”。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 “文化重心下移 ”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 “为人民服务 ”之必须。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是( 5分) A文化历来就有 “

28、高雅文化 ”与 “通俗文化 ”、 “精英文化 ”与 “大众文化 ”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 “雅 ”“俗 ”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 “大众文化 ”与 “精英文化 ”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 “什么人占有和享用 ”的角度来划分的 “雅 ”与 “俗 ”,那么 “雅文化 ”就是 “精英文化 ”, “俗文化

29、”就是 “大众文化 ”。 【小题 2】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 “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 “雅、俗 ”与 “精英、大众 ”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 “大众文化 ”才是民族 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 “大众文化 ”就不可能有 “精英文化 ”。 【小题 3】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 4分)

30、【小题 4】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 “雅 ”、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 4分) 答案: 【小题 1】 B E 【小题 2】 C 【小题 3】 “精英文化 ”就是 “高雅 ”的, “大众文化 ”就是 “低俗 ”的。或: “大众文化 ”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 “精英文化 ”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 把文化领域 “重心下移 ”的趋 势称之为 “文化世俗化 ”或 “俗文化泛滥 ”。(答对一点 1分,答对两点 3分,答对三点 4分。 【小题 4】 文化的 “雅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

31、系要具体化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 1分) 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 “雅文化 ”与 “精英文化 ”相联系, “俗文化 ”与 “大众文化 ”相联系。( 1分) “俗文化 ”中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 “雅文化 ”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或: “雅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分) “大众文化 ”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精英文化 ”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或: “大众文化 ”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 “精英文化 ”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 1分)(每点 1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32、 B “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 ” 错,据第 2 段,应是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 ”来区分文化的 “雅 ”与 “俗 ”,意味着 ; E武断, “雅文化 ”就是 “精英文化 ”, “俗文化 ”就是 “大众文化 ”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两者之间 “相联系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只 要 就 ”的推断与原文 “只有 才 ”不合; B把原文的特称判断 “大都 ”变为全称判断 “都 ”; D因果推断不成立。 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筛选信息题目,需要

33、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深入文本,进行概括和归纳。如:在第一段或第四段概括第一条,在第五段概括第二条,在第七段概括第三条。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关于二者之间的联系信息存在在第三段、第四段中,只需找到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 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 “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 ”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 “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

34、”某叹曰: “仆之归,从其命也。 ”乃具告所言。傅骇曰: “果尔,奈何 ?试为汝诊之。 ”按脉良久,叹曰: “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 ”王泫然泣曰: “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 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 ”傅又沉思久之,谓曰: “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 ”王大喜,求方 。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 “君犹无恙耶? ”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 “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

35、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 ”送王出 ,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 。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 傅诊之,曰: “不死 。 ”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 。有苦痨瘵者,教之

36、胎息 ,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 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 和、 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 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小题 3】下列 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

37、组是( 3分) 果尔,奈何 ? 王大喜,求方 。 傅诊之,曰: “不死 。 ” 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 服之,立止 。 每以一二味取验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

38、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 “胎息 ”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3分) (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4分) (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1)太医院里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关键词 “盍 ”1 分,判断句式 1分,句意 1

39、分) (2)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 (关键词“诚 ”“着和、缓名 ”“生死人而肉白骨 ”各 1分,句意 1分) (3)太医送王尧出门,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 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补充主语 1分,关键词 “谢 ”1 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致:招来、招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以:介词,把; A于:介词,到 /在; B乃:副词,于是、就 /是、原来是; C为:介词,替、给 /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0、【小题 3】 试题分析: 是傅青主对王尧病情的担心; 是傅青主对太医诊断的肯定。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 院之中 ”不是傅青主的意思。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 (1) 关键词 “盍 ”,兼词, 相当于 “何不 ”, 译为 “为什么不 ”“怎么不 ”,或者直接写 “何不 ”,得 1分; “国手也, ”判断句,翻译 “是 ”字,体现判断句的标志,得 1分; “国手 ” 译为 “国家闻名的医师 ”“名医 ”“国内有名的御医 ”“国家级的医生 ”等得 1分。 (2) 关键

41、词 “诚 ”,译为 “如果确实 ”“果真 ”,得 1分; “着和、缓名 ”译为 “有着像和、缓一样的名气 ”“有着和、缓两位名医的名气 ”“有着和、缓名医的名 声 ”“有着和、缓两位名医一样的医术和声望 ”“有着和、缓那样的名望 ”等,得 1分; “乃 ”,副词,译为 “竟然 ”“却 ”“反而 ”,得 1分; “生死人而肉白骨 ”, “生 ”“肉 ”,使动用法,译为 “使 活过来 ”或 “让 复活 ”、 “使 长肉 ”“让 长肉 ”,或者意译为 “起死复生 ”“起死回生 ”,得 1 分。(3) 补充主语 “太医 ”得 1分; “乞休 ”译为 “请求退休 ”“请求辞退官职 ”,得 1分; “谢

42、”译为 “谢绝 ”“拒绝 ”,得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傅青主善于治病。他的同乡人王尧寄居在京 城,忽然患头痛病,经很多医生诊治都不见效,到太医院某医生就诊,那太医按脉完毕,吩咐他说: “这病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你应尽快回家料理后事,慢一点就来不及了。 ”王尧急忙打点行李准备回家。适逢傅青主来京城,在路上遇到王尧,就问他回家的原因,王尧把病情告诉傅青主。傅青主说: “太医院某先生,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生,为什么不请他治病? ”王尧叹息着说: “我回家,就是听从他的吩咐啊。 ”于是将太医说的都告诉他。傅青主很吃惊,说: “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办?让我试给

43、你诊断一下。 ”按脉很久,叹息着说: “太医他真是国手啊,他说的没错。 ”王尧 流着眼泪说: “如果确实像您说的那样,我真的没有活着的希望了。不过您久负名医的美名,竟不能起死回生吗 ”傅青主又沉思很久,对他说: “你的病没有救活的道理,不过我现在想到一个法子,治好了不算功劳,治不好也不承担过失,试一试怎么样? ”王尧很高兴,求处方。傅青主吩咐他回家去,四处寻找健壮青年使用的旧毡笠十余枚,煮成浓汤,过滤成药膏,早晚服食。王尧回到家里,按照傅青主的方法医治,病果然好了。不久他到京城见傅青主,傅青主非常欣慰。王尧又去拜见太医,太医见他来,吃惊地看着,说: “你还活着吗? ”王尧把傅青主治病的做法告诉

44、他 。太医叹息着说: “傅先生真是神医,我比不上他。我当初诊断你的病,原来是脑髓亏损,按照古药方,只有用活人脑才可以医治,但是确实不能得到。现在傅先生用健壮青年使用的多枚旧毡笠代替活人脑,真是本领高超,我比不上。如果不是傅先生,你早就死了,可以说不是被我耽误吗!行医虽说是小本领,研究不精通,这简直是把人命看作儿戏啊,我还敢从事这种职业吗! ”太医送王尧出门之后,立即请求退休,关上门谢绝求医的人,闭口不再谈医术了。 傅青主善于治病而不能忍受俗气,病家多不能招请他。不过他平时喜欢看花,有人就在有花木的寺院中安置病人,让 跟傅青主交好的人引诱他到来。傅青主来了之后,一听到病人的呻吟,僧人当即说是寄寓

45、异乡的穷人,没有钱请医生,傅青主当即给病人诊治下药,随手就治好了。 有一个妇人突然患肚子痛的疾病,痛得在地上翻来覆去。她丈夫请傅青主医治,傅青主就叫他拿一个破瓦罐,放在妇人睡榻前面,用圆木棒捣一千次,捣成粉末让妇人服下去,她的肚子立即不痛了。一个老人痰涌在喉咙中间,不能呼吸,他的家人准备了棺材等着收殓。傅青主诊断病情,说: “没有死。 ”让家人捣蒜汁来灌他,吐出几升痰就苏醒过来。凡是患腹泻的病人,遇到傅青主没有不被治好的。傅青主使用药 物不按照药书,常常用一二味药就取得预期的效果。有被痨病所苦的病人,傅青主教他用胎息法调治,不到三个月病就好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7分)

46、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 1】请分析首句中 “输 ”字的妙处。( 3分) 【小题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小题 1】输 ”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小题 2】 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 “坐久 ”“归迟 ”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 “细数 ”、 “缓寻 ”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小题 2】 试题分析:

47、 能够点明 “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 ”给 1分; 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 1分,应扣住 “翠绿的泉水 ”; 能够答出效果: “生动传神 ”的效果给 1分;或者答 “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也给 1分。 考点:鉴 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能够答出 点给 2分,其中一句 1分;能够答出 点中任何一点给 2分。第 点答 “恬淡闲适 ”“淡泊闲散 ”等同样给 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 点答 “失落、无奈、落寞、孤独 ”等同样给 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 1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全民读书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准备向山区中小学生赠送现代汉语词典,策划在词典中放进两片书签。请你代主办方设计两片 “书签 ”的内容。要求:每片书签内容与 现代汉语词典或读书活动有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片书签字数在 40字以内。( 6分) 书签 1: 书签 2: 答案: 一字一词有乾坤,一心一意见真章,泛舟在现代汉语的海洋中,追寻那智慧的彼岸。 厚重的词典承载厚重的希望,灵动的字词散发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