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79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田治军的那个报告,夸夸其谈方向问题,没有一点实在的内容,让人听了不禁怀疑他们平时工作的扎实程度。 B我们不能把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与写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 ”妙句的天才王勃等量齐观,那样是很不公平的。 C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剥茧抽丝, “小片小片拆 ”, “小片小片建 ”,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D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夸夸其谈

2、:不能跟宾语。 C “剥茧抽丝 ”指拨开茧子抽出丝来,比喻根据顺序寻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句中说的是将事物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改为 “零敲碎打 ”。 D 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 ; 。有了 “罪己诏 ”这个不成文的制度,多少总可以约束一下那些无法无天的帝王。 无论如何总比死不认错、固执到底要好吧 百姓疾苦重要,皇帝面子也很重要,能对自己的过错反省悔悟,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至于是出于至诚,还是迫于无奈,有

3、几分真心,几分作秀,那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 “君权神授 ”的古代帝王,权倾天下,尊严无比 倘若再写成文告 罪己诏,颁示天下,就更属不易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示: 引出下面的话题,排除 A、 B。而 衔接语义严重跳脱,排除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虽然莫言跟世界大师级作家如马尔克斯等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由于文学特殊时代的偶然性,使莫言增加了获奖的概率。 B沈从文笔下湘西人的生活方式,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表现出对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所在。 C菊花姿容美

4、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D自 “低碳经济 ”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 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成分残缺,去掉 “由于 ”。 B 句式杂糅,或者说 “表现出对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 ”或者说:, “是重建民族品德的希望所在 ” C。 “菊花 ”“成为 习俗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 明代学者徐有贞说过: “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

5、之盛有过之 ”。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使文官有极高地位, “以儒治国 ”的国策和 “以文为贵 ”的社会风气促成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社会氛围。优越的社会环境、成熟的科举制度、空前发达的图书业,为宋代人才辈出创造了条件。而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的繁荣与人才的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作家不仅人才辈出,而且知识结构大都淹博融贯,呈现多能化、复合型特点,往往集政治、文学、学术于一身,涌现出很多通才作家,且多以斯文自任,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鲜 明的群体意识。宋代之前,往往以政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者词彩乏,能文学者则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兼美者则不常见。唐代大家如李、杜

6、、韩、柳,李白称 “诗仙 ”,杜甫为 “诗圣 ”,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在中国古代史上,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垂青后世,其于史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贯追求 “内圣外王 ”之境界,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和理想终端,而实现这种境界和理想,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除了个体的主观努力之外,尚需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宋代的知识分子 无疑成为其前贤和后学共同艳羡的幸运者,时代和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或实现这种理想的机会与条件。宋廷的崇文国策和全社会性的兴教办学以及书籍业的繁荣,使得宋代学子能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砥砺学问,大面积、多层次、全

7、方位地了解、学习、汲取前代文化的精华,从而滋养和提高个体素质;而大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科举之路,又为他们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提供了可能。故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全才、通才型作家不胜枚举,诸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多层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四者之中又以德行品质为最,故苏轼举黄庭坚自代状谓庭坚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而学、才、干三者,学为根本,为

8、内修之功,才华外溢为文章;而吏事政绩显才干、见能力,为其终极之目的。 宋代很多以文学名世者,实际上大都是深于学术、娴于理政、尤精文学的综合型通才。天圣六年,晏殊以 “为学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 ”评荐范仲淹;至 和三年,欧阳修以 “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通明,兼有时才之用 ”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熙宁二年,有人反对起用王安石,神宗反诘云: “文学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 ”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德行以下,经术、文学、政事三个方面已成为当时评骘人物和选用人才的标准,而既然作为通行的标准,则此类集多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亦不会是少数,故两宋学术精深、文章博雅

9、、政声显著者所在皆是。 宋代作家的通才性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力。他们不仅能够鉴于古而通于今,视野开阔,气魄宏大,而且具有一种高度 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在 “以天下为己任 ”的同时,追求人格的完善。王禹 以“主管风骚胜要津 ”自居;范仲淹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 “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翼羽大道,扶持人心 ”;王安石 “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曾巩 “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 ”;苏轼 “奋厉有当世志 ” 其抱负、志气之宏大,正是宋人思想精神蓬勃向上的体现。而正是这种志气和素养,使得他们在学术

10、、文章或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其巨大的创造力。 【小题 1】下列对宋代 文人及其知识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文人中涌现出许多通才型作家,他们既有深厚的学养,又能从事文学创作,又能做学术研究,还能担任朝廷要职。 B宋代文人的知识结构相对完善,这得益于宋代文人很好地学习前人成就,得益于宋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C苏轼评价黄庭坚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一句,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德、学、才、干几项中最看重德行品质的思想。 D宋代的作家,往往集学者、显宦、文学于一身,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等就是其中的的杰出代表,他们心怀天下,一生成就卓著。 【小题 2】下列理

11、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代重视文人的国策、优越的社会环境、完备的科举制度和空前繁荣的图书业,造成了宋代人才辈出的局面,使宋代 “人才之盛 ”超过鼎盛时期的汉唐。 B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但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的只有宋代知识分子。 C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宋代出现很多通才型作家,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 D宋代知识分子在学术、文章和政事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这完全得益于他们宏大的抱负、志气和全面的素养。 【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

12、柳宗元,他们虽然文学成就突出,但在史事、学术方面却少有建树。 B在宋代知识分子看来, “学 ”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才 ”是用文章表现其才能修养,而通过吏事政绩实现其 “干 ”,才是人生终极目的。 C 宋代以德行、经术、文学、政事等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从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宋神宗反对非议,坚持任用王安石的事件中可见一斑。 D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宋代知识分子总是 “以天下为己任 ”,表现出一种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 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宋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无中生有。 考点:理解文中

13、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造成人才辈出的原因还有 “经济基础 ”。 B“只有 ”错,实现 这一理想的不仅是宋代知识分子,过于绝对。 D“完全得益于 ”说法绝对化,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高度自觉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是 “完 善自己 的人格 ”的因,因果倒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与命运搏斗的天才残疾人女作家海伦 凯勒(节选) 海伦 凯勒在出生 18 个月后,一场大

14、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凯勒与逆境展开了搏斗,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她在医生沙利文 小姐指导下,刻苦学习,努力康复,最终学会了战胜失明、耳聋和口哑的技能:她能够十分敏锐地 “看 ”和 “听 ”,学会了与人交谈以及跳狐步舞或华尔兹,甚至上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海伦开始走向社会。她走遍了工业贫民区,看到的情景让她开始真正思索社会问题。在走访中,作为一个失去视力和听力的残疾人,她自然对穷人中失明的高发生率特别关注,因为她跟他们有相同的感受,这坚定了她关注社会问题、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念。沙利文小姐的丈夫约翰 梅西是一位社会问题评论家,海伦经常与他交谈,也开始对社会问题感兴趣。当她 1908年读到韦尔斯的

15、著作代替旧世界的新世界时,又进一步向社会主义靠近。 这些因素促使她阅读起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 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主义政党。很多年间,她是一位活跃的党员,撰写言词尖锐的文章维护社会主义,发表演说支持自己的党,支持工会和罢工,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她也是一位欢迎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社会主义者。 1921年以后,凯勒小姐主要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做募捐筹资的工作,虽然她的社会主义活动减少了,但仍然一直响应社会主义党和共产党的号召,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文学兴趣发生变化,凯勒小姐从写作中得到的收入也日益减少。为了增加收入,

16、她开始演轻歌舞剧。在沙利文小姐的 帮助下,她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在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生中,还没有人在杂耍方面比她演得更出色。杂耍剧的经纪人哈里力排众议,让她在一场 20 分钟的剧中担任角色。此剧于 1920至 1924年在全国巡回演出。她从戏剧的演出中得到极大的享受。她认为,她的演出是对盲人事业的帮助。 在凯勒演出的剧中,幕布徐徐上升,一间客厅映入观众眼帘,法式窗户外面有一个花园。伴随着门德尔松春之声的乐曲,沙利文小姐走上舞台,讲了一些有关凯勒小姐的事迹。接着,海伦分开幕布,来到台前,讲了好几分钟。对凯勒小姐在大剧院的初次演出,时代评论说: “海伦 凯勒又一次大获全胜。星期一下午在大剧院看戏的观

17、众,是世界上最挑剔、最会讥笑人的观众,但他们都被海伦征服了。 ” 凯勒小姐已经结识了几十位著名人物。而在随轻歌舞团巡回演出过程中,她又结交了索菲 塔克、查利 卓别林、恩赖科 卡鲁索、贾卡 海费茨和哈波 马克思等名人。 20世纪 20年代期间,凯勒小姐、沙利文小姐和她的丈夫以及汤姆森小姐(她1914年加入这个家庭),从马萨诸塞州的伦瑟姆市搬到了纽约的福里斯特希尔斯。凯勒小姐以这个家作为她进行广泛旅行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的基地。直到逝世,她一直是美国盲人基金会的顾 问。为了募捐,她在天主教堂、犹太教堂以及市镇礼堂进行演说。她不仅筹集资金,而且谋求改善盲人的居住和工作条件。许多年来,盲人常常得不到教

18、育,住在救济院里。海伦的努力对于改变这些状况,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她一生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功。 凯勒小姐是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些年里,她与沙利文小姐、汤姆森小姐周游了世界。每到一处,她都代表盲聋人发表演说。因此,她会见了各地的重要人物。她还抽空写作: 1927年发表了我的宗教, 30年代发表了中流 我的后来生活, 1932年发表了黄昏的宁静, 1938年发表了海伦 凯勒日记, 1955 年发表了老师,成为一位有名的残疾人女作家。 由于凯勒小姐一直积极地为盲聋人的利益而工作,全世界众多的大学和机构授予她荣誉称号。从格里弗 克利夫兰到肯尼迪,每位总统都接见了她。尽管她的名气越来越

19、大,晚年生活在受人敬畏的浓厚氛围之中,凯勒小姐仍然保持自己一贯的个性特点,坚信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是正确的。 1968 年 6 月 1 日,在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家中,凯勒小姐安详地死于睡眠中,享年 87 岁。 注: 沙利文小姐担任海伦的翻译并照料她的生活事务,一生相伴。 【小题 1】下列 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分) A海伦 凯勒关注社会主义,阅读了大量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成为一位优秀的社会主义活动家。 B海伦 凯勒关心社会问题,一直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比如,她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筹资做了大量的工作。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海伦 凯勒曾广泛旅

20、行,途中代表盲聋人发表演说,不仅继续为残疾人呼吁奔走,募集资金,同时还不断进行创作。 D沙利文小姐夫妇都对海伦 凯勒事业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与海伦成为挚友,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照 顾她的生活,帮助她工作。 E文章撷取海伦 凯勒的种种社会活动,表现了她活跃、积极的奋斗历程,展现了她崇高的社会使命感,以及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 【小题 2】根据文意,请简析海伦 凯勒对社会问题越来越关心,而且阅读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的原因。( 6分) 答: 【小题 3】海伦 凯勒这位 “与命运搏斗的天才残疾人女作家 ”一生有哪些成就?( 6分) 答: 【小题 4】海伦 凯勒身有残疾,却取得了惊

21、人的成就。有人说她的成功缘于她自己不懈的努力;也有人说没有沙利文等人的帮助,就没有海伦的成就。你认同哪个观点?请 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E 项 3 分, C 项 2 分 ,D 项 1 分。 【小题 2】 走遍了工业贫民区,开始真正思索社会问题。对穷人中失明的高发生率特别关注,坚定了她关注社会问题、投身公益的信念。( 2分) 经常与社会问题评论家约翰 梅西交谈,也促使他对社会问题感兴趣。( 2分) 阅读韦尔斯的著作,又进一步向社会主义靠近。( 2分) 【小题 3】 加入社会主义政党,积极从事社会主义活动,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 海伦 凯勒的戏剧表演出色,征

22、服了最挑剔的观众,取得成功。 发表了多部 作品,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残疾人女作家。 一生积极地为盲聋人的利益奔走,对盲聋人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条 2 分,答出 3 条即可得满分) 【小题 4】答案:一:我认为海伦的成功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 海伦幼年残疾,却能刻苦学习,努力康复,自立自强,最终学会了各种生活的技能,并且读完大学,成为人生的强者。 靠个人努力,在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生中,她在杂耍表演方面最出色。在大剧院的初次演出中征服了挑剔的观众,得以在全国巡回演出。 成为一位知名作家是靠克服无视力、听力的巨大困难才能取得的。 以残疾之身,在慈善事业中 一生打拼,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与个人努力分

23、不开的。海伦一个残疾人都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们作为健全人,更应该克服生活中的 困难,积极努力,获得成功。(观点 2 分,理由 4 分,谈出自己的感想 2 分) 答案:二:我认为海伦的成功是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海伦幼年起就在沙利文小姐的指导下进行康复,并且在后来的表演、演讲中依靠她在翻译和生活上提供帮助。 沙利文小姐的丈夫约翰 梅西在海伦思想方面给予了启蒙,施加了影响。 杂耍剧的经纪人哈里力排众议,让海伦在剧中担任角色,才得以在全国巡回演出,并取得成功。由此可以看出 ,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观点 2 分,理由 4 分,谈出自己的感想 2 分) 答案:三:获得成功要考个人努力,但也离不

24、开他人的帮助,两者不可偏废。 综合答案:一、二作答。(略)(观点 2 分,理由 4 分,谈出自己的感想 2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项, “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活动家 ”无中生有,原文是 “活跃的党员 ”,而且 “大量 ”的说法没有根据; B 项,错解关系, “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筹资做了大量的工作 ”不属于 “帮助反对压迫或剥削劳工的事业 ” D 项,说沙利文小姐的丈夫也 “照顾海伦生活;并帮助 她工作 ”原文无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文中第三段首句是 “这些因素促使她阅读起

25、德文盲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 ”,这表明原因在前文。分析可知,答案:集中在第二段中,分析归纳就可以得出三个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文中 2、 3、 4段写凯勒积极从事社会主义的活动。 5、 6、 7段写凯勒从事戏剧演出的事迹。 8段介绍凯勒从事 公益事业活动情况。 9段介绍凯勒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类的题目回答时要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看法。无论赞同哪一种,

26、都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同时,两个观点并不矛盾,都谈也可以。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杭州路 10号 于德北 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 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当然是从前。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是人。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述诸数字,我依旧一天到晚吊儿郎当。所以,我说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吃饭的时候,我忽然想出这样一种游戏: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的模样

27、,然后,把她当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这一定很有趣。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信怎么寄?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 “都随便。 ”万岁!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纸,在上边一本正经地写了 “雪雪,我的上帝 ”几个字。这是发向天国的一封信。我颇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际上是对邻家女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腿双手的痛苦(这是撒谎!)。 杭州路 10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 “乡下爷爷收 ”的信。信寄出去了。我很快便把它忘却。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

28、切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 “我的 ? ”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 10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信很短:谢谢您信任我,向我诉说您的痛苦。我不是上帝,但我理解您。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您的朋友雪雪。人都有良心。我也有良心。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这里边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再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我每个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执著、感人。她还寄两本书给

29、我:张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诗篇。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我决定去看看袁小雪,也算负荆请罪。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姐还是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娘。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秋天了,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杭州路 10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门,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门开了,老奶奶的一头花发映入我的眼帘。我想: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一声奶奶。 “您是 ” “我 ,我找袁小雪。 ” “袁 噢 ,您就是那个 写信的人 ” “是 是他的朋友。

30、 ” “噢,您,进来吧。 ” 我随着她走过红砖铺的小道走进一间整洁明亮的屋子里,不难看出是书房。就在这间屋子,我被杀死了。从那里出来,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她不在么? ” “” 她转过身去,从书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声音蓦然喃喃: “人,死了,已经有两个月了,这些信,让我每个月寄一封 ” 我的血液开始变凉。这是死的征兆。 “她? ” “骨癌。 ” 她指了指桌子让我看。在一个黑色的木框里镶嵌着一张三寸黑白照片。照 片是新的。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叫骆瀚沙。他是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1、( 5分) A这篇小说描写了无所事事的 “我 ”因为一次 “恶作剧 ”,而被从未谋面的骆瀚沙教授感化的故事,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浮躁与堕落。 B小说进行了细致的环境描写, “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暗示了下文将发生什么不祥的事件。悬念的设置,使小说引人入胜。 C小说展现了 “我 ”的心路历程,起初消沉、无聊,后来好奇、恐怖,然后自责、自省,最后感到 神圣而庄严,以至于深受感动。 D病残心理学教授骆瀚沙坚持亲自给一个陌生人写信,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给予他关心和支持,给我们这个时代添加了一笔亮色。 E 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说自己 “被杀死 ”,变成 “另外一个人 ”,意指 “我 ”一改萎蘼、

32、麻木,得以振作重生。 【小题 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 “我 ”是怎样一个人?( 6分) 【小题 3】本文在塑造骆瀚沙教授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本文所写的故事有人认为非常感人,有人认为比较虚假。你的看法呢?请谈谈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 C 3 分, E 2 分, D1 分。 【小题 2】 “我 ”是当今时代一个由颓废而振作的待业青年的典型形象。( 2 分)经历了长久的待业之后, “我 ”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于是写信给杭州路 10 号的“袁小雪 ”,编造了足以博得同情的不幸遭遇;( 1 分) “袁小雪 ”回信并寄书,还有良心的 “

33、我 ”怀着对 “她 ”的崇敬,渐渐自省;( 1 分) “我 ”无法再忍受良心折磨,去看袁小雪,而知道真相以后,得以重生振作。( 2 分) 【小题 3】对骆瀚沙教授,本文主要采用了侧面表现(虚写)的手法:( 2 分)骆教授始终未出场,作者通过他寄给我的短而执著感人的回信、励志书籍及让 3 “老奶奶 ”每月给 “我 ”寄一封信的做法,表现他对一个陌生人的关心与支持;( 2 分)通过我与 “老奶奶 ”两人的对话和遗像的描写,侧面表现出老教授的善良、慈祥、伟大的心怀。( 2 分) 【小题 4】答案:示例一:本文所写的故事非常感人,发人深省。( 2 分) “我 ”身体健康,年轻力壮却无所事事, 3 百无

34、聊赖;( 2 分)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身患骨癌,却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 分)这种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凸显了老教授超乎寻常的善良、慈祥、伟大,加深 了故事的感人的力量。( 2 分) 答案:示例二:本文所写的故事比较虚假,不合生活的逻辑。( 2 分) “我 ” 在信里说自己 “失去双手和双脚 ”,却能写信,老教授不可能判断不出真假, 情节不合理;( 3 分)一个病危在床、自顾不暇的骨癌病人,还能全心全意去关 爱开导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甚至死后也要让老伴给 “我 ”寄信,不大令人信服, 让人觉得有虚假编造的痕迹。( 3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项 “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与堕落 ”,

35、主题理解错误; B 项 “小说进行了细致的环境描写 ”,无中生有; D 项 “亲自写信 ”原文无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从他写信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颓废的百无聊赖的待业青年。从他后来的后悔,可以看出他良心未泯。其他方面学生可以自行分析,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只是在文末对老教授的照片进行了描述,其他地方完全没有。全文通过我把情节联系起来,通过

36、老奶奶的述说介绍教授的 情况,从而表现教授的美好心灵。这其实就是小说中常用的虚写手法,也叫侧面烘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 徐的,字公准,建州 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

37、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 “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 “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 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

38、纵火,火一夜十数发。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 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 、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

39、。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 徐的传,有删改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濒: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属: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 为四组 , 全部表明徐的 “能于文治 ”的一组是 ( ) ( 3分)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40、 ) ( 3分)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

41、计也。 译文: (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 2)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他们互相担保,说: “你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 【小题 1】 试题分析:窜:流放。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42、 试题分析: 讲与民同甘共苦,不能表明在文治方面的才能。 是三司官员的看法。解答此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从中概括、归纳人物的言行。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并迫使蛮人投降 ”,与原文不符,见原文 “会蛮首相继出降 ”。 此题要在回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做出判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得分点分析:( 1) “尔曹 ”“亡 ”“自赎 ” “非 计 ”各 1 分 句意 1 分;( 2) “籍 ” “保任 ”“递相 ”“皆尔罪也 ”各 1

43、分句意 1 分。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了解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现象。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考中进士,补任钦州军事推官。 钦州林木浓密,许多人死于瘴气瘟疫。徐的去求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求说: “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 ”郑天监听从建议,郑天监就请求把徐的留下让他办理相关事情。徐的穿着短衣,拿着木棒, 跟役夫一起辛苦劳动,修城墙,建望楼,用来准备攻守。规划土地让军民居住,修建府舍、仓库、沟渠、店铺之类,民众都感到便利。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吴县的知县。后来又调到梁山

44、军,任常州通判。适逢饥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来给饥民吃。多次升职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临江知军,升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人攻击杀害官府的军将和官吏,他们所属士兵怕死,谋划着要反叛。徐的骑马赶到宜州,安慰劝告他们说: “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乱那么晚上就会被处死,这不是正确的办法啊。 ”大家都束手听命。奏请 恢复澄海、忠敢军,后来都得到任用,改任舒州知州,调任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人彭士义叛乱,徐的用恩德威信感化他们,蛮人悔过后自来归附。徐的代管江陵府的政事,城里很多行为恶劣的年轻人,想盗窃时,就在晚上放火,一夜十多处起火。徐的登记那些恶少年姓名,让

45、他们互相担保, “你说:们互相监督,不这样,都是你们的罪过! ”于是夜间就不再起火了。太子冼马欧阳景狡猾蛮横,不守法,是邻里间的祸害,徐的揭发他的罪恶,把他流放到岭外。徐的以兵部员外郎身份担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请朝廷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的运河,诏令还没下 来,他就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调动士兵民夫疏通治理它,运出积压的盐三百万斤。军贼王伦在山东叛乱,转而攻打淮南,徐的集合军队等待他。正赶上青州改派的裨将傅永吉追赶贼人进入历阳,徐的和他一起受赏赐,升做工部郎中。又治理泰州西溪河,运出积存的盐。区希范、蒙赶在衡湘为寇,朝廷命令徐的去招抚他们。徐的到了之后,住了两夜,恰好赶上蛮人首领

46、一个个出来投降。三司官员认为郊祠典礼临近,应召回徐的议事,徐的回朝后,蛮人又反叛。廷授予他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到了桂阳,投降的又有许多。那些钦景、石 、华阴、水头各洞不投降的,徐 的都讨伐平定了他们,斩杀了他们的首领熊可清等一千多人。后来,徐的在桂阳去世。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公元 1108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小题 1】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 5分)

47、【小题 2】 “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羁臣远谪的忧愁;( 2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痛苦。( 3 分) 【小题 2】景语作结(或融情于景)( 2分),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 2分)意蕴悠长,表达出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全篇紧紧围绕 “愁 ”字展开,以富有特征的景物 晚秋寒斋、芭蕉夜雨、云外哀鸿、乱山无数、斜日荒城、暮鼓声声,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一位寒斋愁坐的人物形象,令读者可以见其景、闻其声、感其情、悟其心。具体来说,有贬谪的忧愁,也有对家人的思念。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句紧承上句而来,为什么 “归不去 ”,词人未明写,而是以 “乱山无数 ”的形象出之, “山无数 ”可见归程障碍重重,着一 “乱 ”字,更加重了归程艰险,这 “乱山无数 ”的形象,自然也就蕴含了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这是眼前景,更是心中景。结句 “斜日荒城鼓 ”,暗点词题 “愁 ”字,照应开头,写在深秋的斜晖中,词人身处一片荒城之中,听暮鼓声声,那迁客羁臣凄凉孤寂的感受何处诉说?最后两句之妙,在于以景结情,那乱山、斜日、荒城、暮鼓,都染上了词人的 主观色彩,加深了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