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793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河南省商丘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新世纪带给人很多的创业机会,许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谈及人生的目标时踌躇满志,表现出不可动摇的决心与顽强的意志。 B著名艺术评论家白烨对当下许多粗制滥造的影视艺术作品评价时说,这样的作品,多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无病呻吟,硬拿手指头掏人腋窝挠痒痒。 C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要求词性以及词组的结构都要严谨相对,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痕迹,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D面对油气资源日益紧张的局势,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表示,只要我们依靠科

2、技铸山煮海,在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影响经济的能源危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B 无病呻吟:没有病而发出呻吟声。比喻本来无忧无虑,却要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 C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 能写出来。 D铸山煮海:比喻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恶性读书,等于恶性吃金鱼,而其起因,是源于恶性考试。 。 譬如公司雇用人员修理机器,自必考验其技术 但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便是恶性读书 有今日

3、无与伦比的考试制度,才有今日无与伦比的恶性读书 考试本来有其用处 文官录用也必考验期其学力,这自不必说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排序能力,连贯、得体的思维逻辑性非常重要。常用方法是把容易连缀的句子组合起来,由句子到句群最后完成排序。本题就考试的作用进行阐述,起始句是第 句,第 两句阐述第 句;第 句转折, 句延续第 句谈为考试而恶性读书现象。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2年大选堪称美国 50年来竞争最激烈、分歧最大的一次选举,这次选举不仅没有弥合共和、民主两党在 “经济悬崖 ”

4、危机上的分歧,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B “双 户口 ”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子女上学、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 “双公民 ”待遇,并为一些官员隐藏财产提供了方便。 C联合国安理会 23日决议是朝鲜不久前发生人造卫星做出的,决议扩大了制裁朝鲜机构和个人的范围,中国在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的努力之后,投了赞成票。 D近几年来,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的目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把 “而且 ”改为 “反而 ”; C应在 “23日 决议 ”后加上 “针对

5、 ”; D“扩大 ”与 “标准 ”不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10年 11月 29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经调查和实验发现 “鲜食用菌不同程度地用荧光增白剂浸泡过 ”。消息一出,北京市工商部门旋即澄清,张皓的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 ”,并在后续的实验检测中宣称食用菌的合格率为 97 73%。但在某网站调查中, 99%的网友选择 “相信小学生 ”而不信工商局。究竟哪一方代表了 “科学 ”的立场? 先让我们回到 17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那时,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争论的一方是科学家罗伯特 波义耳,另一

6、方则是被标定为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 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信仰,霍布斯推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然而波义耳等人发起的英国皇家学会却将霍布斯的信念归于无形,因为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 ,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这个新的小圈子将关注点聚焦在了空气泵的实验之上。 为了弥补人类感官上的局限,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并把它塑造成帮助 人们 “发现新的可见世界 ”的有力武器。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看到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于是每当某个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空气泵的神奇便不可避免地

7、被展示一番。当技术人员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那透明却又封闭的空气泵,泵中倒置的试管的水银面又有明确的下降时,实验室变成了一个生产知识的 “公共空间 ”。没错,这里体现着波义耳借鉴自司法领域,又不断倡导并期望形成科学新传统的观念 事实的构成,就是见证者增衍的过程。波义耳的合作者罗伯特 胡克将这种实验记录的程序编成皇家学会 的典籍,并强调实验 “必须要有实验时在场者一定数量的签名 ”方为有效。然而在证人资格的选定上却毋庸置疑是 “政治 ”的,波义耳本人也坦言,同样是作为见证人,一般认为牛津大学的教授比牛津郡的庄稼汉更为可靠。因此在策略上,如果说霍布斯是用单纯的政治资源去批判科学,波义耳却是在科学

8、中加入了政治的元素从而打造更加坚固的联盟。除此之外,鼓励大家进行重复性实验,是增衍见证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很自然地,随着实验方法和空气泵装置的不断普及,波义耳的学说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此前还曾被列为 “必读 ”的霍布斯,也在 18世纪末期基本退出 了科技史的舞台。 由此看出, “科学 ”的生产过程 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的是社会的信任。从 “见证 ”的意义上讲,科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政治的外衣逐渐被 “内化 ”到科学的身体当中,反而成为 “自然 ”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也许 “蘑菇门 ”的问题也会 “不证自明 ”了。科学,特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

9、,就离不开小至科学家共同体,大至整个社会的接受或者说 “见证 ”。当公民社会逐渐觉醒之时,有智慧的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跨越科学和社会的鸿沟,让科学回归 “见证 ”! (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57期 11版。) 【小题 1】下列关于 “波义耳的实验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7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波义耳的实验,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真空的存在。 B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看到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 C波义耳的实验,强调实验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在场者,这就是 “见证者 ”,实验

10、结束时要有这些人的签字,没有签字实验就会失败。 D波义耳的实验,不是做给科学家看的,而是做给公众看的,他 希望通过 “见证人 ”的认可和传播,让自己的观点逐步获得大众的认可。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 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信仰,他认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这就是说政府的话比科学家的话更有权威。 B英国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他们更崇奉实证科学。 C每当某个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波义耳就给他们展示空气泵的神奇,这样就巧妙地借助了政治的资源,让科

11、学在与政治元 素结盟下更有影响力。 D为了使真空理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波义耳不断增加辅助性实验,并使这些实验方法与装置得到推广普及,最终站稳了脚跟,击败了托马斯 霍布斯。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工商部门发布了合格率为 97 73%的食用菌检测数据,却仍有 99%的网友选择了 “相信小学生 ”,这说明政府执法部门在公众中存在信任危机。 B科学的生产过程即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社会的信任来完成,这说明科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不过政治的影响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弱化。 C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社会的接受或者说 “见证 ”,从这个意义上说,

12、 “蘑菇门 ”的问题也会 “不证自明 ”了。 D在公民社会逐渐觉醒的时代,有智慧的政府要想获得公众的信任,不是振振有词的说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将一切放在公众的 “见证 ”下去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林家翘 永远追求第一等题目 还没有来得及将他在生物学上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著名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就走了。 众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学家为之震动 多年以来,林家翘的研究工作影响着多个学科的进展。 他晚年的计划是将应用数学用到生物学上,认为这个领域 “充满了机会 ”。在他创办的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蛋

13、白质结构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晚年的林家翘深居简出,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应用数学中心的师生倒是常常可以见到他。在他卧床不起之前,他坚持出席该中心每周的讨论班,不论刮风下雨。人们常常看到他的轮椅准时出现在走廊里。他听完别人的讲座会参加讨论,持续时间通常有两三个小时。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副研究员洪柳在讨论班上作的一次主题报告,曾让林家翘很不满意。洪柳搜集了一 些材料,对一个问题做了综述。林先生听完后 “非常生气 ”,对他说,你讲的我都听过了,没有任何新意, “下次要还讲这些,我就不来了,除非你讲一些新的研究 ”。 洪柳说,他非常严谨,希望多听一些新的、前沿的东西,认为年轻学生不应该做一些大的综述,

14、而是应该去做一些创新的东西。 对生物学发生兴趣后,林家翘读了很多生物学著作。他读过的书里做满了标记,还贴了很多便签,记有他读书时的思考。 94岁那年,林家翘为清华大学学生开讲座时提出,做科研始终要 “赶时髦 ”关注那些热点的前沿问题。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雍稳安告诉记者,回国 这么多年,林家翘把国家发的生活费全部捐了出来。 2007年,他还把一笔大概有 400万元人民币的款项捐给了数学中心,那是他卖掉了在美国的全部股票。 “对他来说,没有金钱的概念。他根本就不想这些。 ”雍稳安说。有一次,雍稳安同林家翘谈话时发现,这位天才级的科学家,居然把自己捐钱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曾

15、回忆指出, 19331934年,一年级新生林家翘选修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季终考试时,萨本栋和同仁研究某试题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翘能否选最简洁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的意料, “比预想的答案:都要高明! ” 1965 年,林家翘应邀到何炳棣所在的芝加哥大学访问,两人见面后,林家翘说:“咱们又有几年没见啦,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 ”林家翘的话代表了 “清华精神 ”。 林家翘生病住院,医生指出他脑袋里有淤血,必须完全休息。林家翘说, “我一天不做研究都不行 ”。清华的同事不得不在病床边陪他谈工作进展,才会让他稍微安心。 在生命最后几天里,林先生的大脑依

16、然保持思考。在病床上,林家翘关心的不只是清华大学,还包括时事。他让别人为自己读报。在生病之前,他关注的媒体议题是 “中国崛起 ”,为祖国的进步而振奋。他不但读报,还会在报纸上做标注,把自己的看法做成笔记,夹在文件夹里。 林家翘家里最多的就是文件夹,柜子上、书桌上都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提醒秘书,自己的文件夹又用完了。半个月就会要再买三五个。 在林家翘人生的文件夹里,流动稳定性理论是重要的一页。从 20世纪 40年代开始,他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 台湾已故的天文学家袁旗是林家翘的学生。他生前曾撰文回忆,因为流体动力学稳定性理论,林先生在流体力学界中的

17、外号是 “不稳定性先生 ”。 他说,林先生决不抢 人家的研究成果,总是会把他人的研究结果公平地归于其创造者。他甚至一再把密度波的创始归功于林德布,其实林德布教授提出的密度波 “非常粗略、原始 ”,与林先生精心构建、演绎出来的理论不是一回事。 “不稳定性先生 ”以 97岁的一生游走多个领域,成了天才式传奇人物。 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导师是著名的导弹之父西奥多 冯 卡门。人们至今津津乐道,从大师冯 卡门的门下,走出了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等光彩闪耀的群星。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有一次当众回忆,在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当中, “最聪明的是林先生 ”。 坐在轮椅里、白发苍苍的林家翘认真地纠正这位老友: “我

18、是用功的那种 不敢说是聪明。 ” 中国青年报 2013年 1月 15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晚年的林家翘深居简出,为了省出时间出席应用数学中心每周的讨论班,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听完别人的讲座还会参加讨论,持续时间通常有两三个小时。 B林家翘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他不主张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做一些泛泛的综述,而主张去做一些创新的东西,如果他对别人的报告不满意,他会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C林家翘先生对金 钱没有概念,他把在国内的全部收入捐了出来,还捐出了卖掉在美国的全部股票的收入,他甚至把自己捐钱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D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林

19、家翘先生的大脑依然保持思考,他不但读报,依旧关心清华大学,关心时事,还会在报纸上做标注,把自己的看法做成笔记。 E本文通过记述林家翘人生的若干片段,表现了他多方面的个性特征以及在科学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小题 2】人们称林家翘先生为 “不稳定性先生 ”,为什么?( 6分) 【小题 3】林家翘先生 “永远追求第一等题目 ”的精神体现在哪 些地方?( 6分) 【小题 4】林家翘是世界著名应用数学大师,别人认为他的成就来自他的聪明,他却认为来自自己的 “用功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 E 【小题 2

20、】 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成就巨大,带动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 3分) 一生游走多个领域,影响着多个学科的进展。( 3分) 【小题 3】 晚年的计划是将应用数学用到生物学上,认为这个领域 “充满了机会 ”。( 2分) 参加学生报告会,希望多听一些新的、前沿的东西。( 2分) 做科研认为始终要 “赶时髦 ” 关注那些热点的前沿问题。( 2分) 【小题 4】观点一:做事情要聪明,善于用心。( 2分) 思想要超前,时刻关注最时髦、最前沿的东西。( 3分) 方法要讲究,要追求最简洁最漂亮的途径。( 3分) 观点二:成就来自用功。( 2分) 多读书,认真细致,善于思考。林家翘读过的书里做

21、满了标记,还贴了很多便签,记有他读书时的思考。( 3分) 努力勤奋,持之以恒地坚持工作。林家翘 “一天不做研究都不行 ”。( 3分) 观点三:做事情既要聪明,也要用功。( 2分) 思想要超前,方法要讲究。关注科学前沿,追求最佳方法。( 3分)勤奋努力 ,认真细致。多读书,善于思考,多做笔记,坚持探索。(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 “割资本主义尾巴 ”,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

22、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 “湖东李村, ”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 “你呐?姑娘。 ” “湖西王庄。 ”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 “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 ”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

23、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 “共了产 ”,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 鸭子 运气不济 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

24、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 冲散了。 “好鸭! ”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 ”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 “太谢谢您啦,大伯

25、。我把鸭赶过来吧? ” “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姑娘 “呷呷 ”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 ”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 ”李老壮胡子翘起来, “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 ” 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

26、鸭回来! ”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 【小题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但当他知道这个有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C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

27、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小题 2】小说第一段对青草湖及湖边人家生活的介绍,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 6分) 【小题 3】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小说的题目是 “放鸭 ”,主要情节都发生在青草湖上,如果以 “青草湖的故事 ”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8分) 答案: 【小题 1】 B D 【小题 2】 对青草湖的环境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 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做铺垫

28、。 【小题 3】 勤劳能干。 “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 爱面子 。放鸭姑娘戳到他的伤疤,他就对人家反感,冷落人家。 善良无私,乐于助人。遇到别人丢失的鸭 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又毫不犹豫还给别人。 【小题 4】观点一:以 “青草湖的故事 ”为题不合适。 放鸭是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通过放鸭连结到一起展开活动。青草湖只是背景。 小说主要通过李老壮、姑娘两代人的放鸭生活,揭示了不同时期生活的变化,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观点二:以 “青草湖的故事 ”为题合适。 青草湖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情节展开的场所。放鸭只是故事情节。 放鸭只是两个人的活动, “青草湖的故事

29、 ”则更明确地揭示出所有人的生活变化,直接表现了改革开放的主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题目。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攸之乃笑曰: “卿定可儿,且出就舍。 ”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或欲诛之,云曰: “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

30、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 悦,自是宠冠府朝。 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军长史王 善, 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 “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子良 曰: “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既至

31、,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 ”众皆唯唯。云独曰: “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 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 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 卷十三(有删减)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亭候

32、罢:撤除 B云动相规诲规:劝谏 C不图今日复闻谠言谠:正直 D士或以此少之少:减少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云敢说 “谠言 ”的一组是 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 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后来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 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

33、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 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5分) 译文: ( 2)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34、 C 【小题 4】( 1)后出都城任零陵内史,在任期间能洁身自好,省去许多繁琐苛刻的政令,免除不必要的花费,使百姓能安居乐业。( “洁己 ”“省 ”“去 ”“安 ”各 1分 ,全句通顺 1分) ( 2)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 ( “不谓 ”“尔 ”“弼 ”“守 ”各 1分,全句通顺 1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后面题目。 定风波 李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注希夷:指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

35、不闻名曰希。 ” 【小题 1】第一段中写景只提到了 “云水 ”,请分析这两种景物在词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5分) 答案: 【小题 1】 云舒卷自如,漂浮自由;水随势奔流,不受约束,它们让诗人感受到彻底的自由。( 3分) 云霞的绚丽、水的清澈浩渺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美好,让诗人感到愉快。(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水,忘怀世俗名利,厌倦官场,做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的情怀。( 3分)这首词开篇就点明 “志在烟霞 ”,中间透露不见市中求利和朝中求官的人,结尾以 “荷衣蕙带 ”的装束表现高洁的品格。( 2分)(意思对即可

36、) 语言表达 请从下面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 息,给 PM2 5下个定义( 5分) PM2 5 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 微米,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 1/20。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PM2 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阴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 PM2 5。 答: 答案: PM2 5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微米的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定义要求准确表达事物的本质属性。本题 PM2 5的本质 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粒

37、。其余内容是进一步解释微粒的属性,作定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6分) 妈妈,别爱我太狠,不然你的爱会变成羁绊的绳索,被束缚的骏马又如何能驰骋广阔的草原; 答案:妈妈别爱我太狠,不然你的爱会成为坚固的笼子,被囚禁的小鸟又如何飞向广阔的天空;妈妈别爱我太狠,不然你的爱会变为横流的洪水,被淹没的幼苗又怎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仿写一是要模仿原句的句型,二是要和原句有关联,二者缺一不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3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小题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 与陈同甫) 【小题 3】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答案: 【小题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小题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小题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默写重在平时积累,理解记忆。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溘死 ”、 “生前身后 ”、 “弘毅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39、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2012年 11月 16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垃圾箱内发现 5名男孩死亡。这些儿童小的 9岁,大的也只有 13岁。警方确认,他们在垃圾箱内生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毕节留守儿童的冬天由此受到关注。 不久,一张名为毕节的冬天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在贵 州毕节一个崭新的垃圾箱上,喷着红色字体 “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 ”,并用黑色喷漆标明设立单位是七星关区何官屯镇人民政府。 网友称,毕节城区所有垃圾箱都被喷上了该警示语。而 “5儿童闷死垃圾箱 ”事件前 ,当地垃圾箱上的标语是 “人人动手参与创建 ”。 照片上网后,网友批评这样的警示缺乏人文关怀

40、,既漠视生命,又推卸责任,让人心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试题分析:这也是一篇材料作文。正如材料后面的要求所说:要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材料中关键在于镇政府新设的垃圾箱上喷涂的 “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 ”的标语。虽有严禁,但人畜能否杜绝入内?一旦人畜入内,政府就不担责了。换个角度来说,畜生违规入内,一旦造成恶果,畜生自己负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政府明显推卸责任的行为。说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没有从事故中吸取教训,而是想方设法的推脱责任。所以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应该围绕 “责任 ”二字来做文章。前国家领导人说过责任重于泰山这样的话,可是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并没有记住它。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一个立意来写。如果从受害者的角 度立意,也可以从监护人的责任,父母的责任的角度来写,但这不是最佳立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