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820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炽 热 炙 烤 诀 别联 袂创 伤开 创 B 蜕 化 褪 色 蹉 跎 嗟 叹果 脯 胸 脯 C 悼 念 倒 爷俘 虏 掳 掠非 难 难 免 D 歼 灭 悭 吝 犒 劳 蒿 草押 解 解 差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中, A项的 “炽 ”读 ch,要注意不要被其声旁读音误导。而“炙 ”读 zh,要注意同它的形近字 “灸 ”

2、区别: “炙 ”是会意字,一块肉在火上烤;“灸 ”是形声字, “久 ”表读音。 “诀 ”和 “袂 ”虽有相同声旁,但读音不同: “诀 ”读 ju, “袂 ”读 mi。 “创 ”是多音字,与伤口有关时读 chung;其余时读 chung。B项, “蜕 ”和 “褪 ”都读 tu;要注意别把 “蜕 ”读成 tu。 “蹉 ”和 “嗟 ”虽都有声旁“差 ”,但读音不同: “蹉 ”读 cu, “嗟 ”读 ji。 “脯 ”是多音字,在表示将肉或水果腌干时读 f,在 “胸脯 ”中读 p。 C项, “悼 ”读 do; “倒 ”是多音字,在表示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或对调转移时读 do;在表示位置上下相反或反过来时读

3、do。“虏 ”和 “掳 ”都读 l。 “难 ”是多音字,在表示不容易、不好时读 nn,在表示灾祸、诘责、仇怨时读 nn。 D项, “歼 ”和 “悭 ”都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 “歼 ”读 jin,“悭 ”读 qin。 “犒 ”和 “蒿 ”虽都有声旁 “高 ”但读音不同: “犒 ”读 ko; “蒿 ”读 ho。“解 ”是多音字,在 “押解 ”和 “解差 ”中都读 j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重启对 郭美美事件的调查,这多少表示出了红十字会急欲摆脱信任危机、重塑公信力的姿态,说起来也是一个好事。先不管其调查结果最

4、终如何,能主动重启调查总比 麻木不仁、 死猪不怕开水烫的 “破罐子破摔 ”心态要强得多。倘若以此调查为 契机 ,红十字会能知耻而后勇,并 改头换面 彻底转型,倒不失为慈善业之幸。 A麻木不仁 B破罐子破摔 C契机 D改头换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弄懂画线词语的意思。题中, “麻木不仁 ”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此处用得恰当。 “破罐子破摔 ”指已经弄坏了的事就干脆不顾而任它发展下去或成绩不好也不管了,不求上进。同前面的 “死猪不怕开水烫 ”意思相近,用得恰当。 “契机 ”指重要的环节、机会,是事物转化的关键。此处用得恰当。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

5、不变内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为 “洗心革面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现在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很大,但 它们的文化同出一个源头,因此,古村落保护与城市化发展有相通之处,在文化上都有不能舍弃的 “根 ”的情结。 B不知 “腊月 ”“谢年 ”为何物,却对 “鸟叔 ”“圣诞节 ”如数家珍,我们的下一代正生活在一个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隔离的世界里,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C为避免不再出现大量旅客滞留火车站的局面,广州市春运办公室通过增加车票提示信息与应急候乘点匹配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D “两会 ”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

6、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本题中, B项成分赘余, “令人堪忧 ”应改为 “令人忧虑 ”。 C项不合逻辑, “避免不再出现 ”应改为 “避免再出现 ”。 D 项搭配不当, “降低 ”和 “流通环节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章鱼似乎对各种器皿嗜好成性,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

7、 , 。 , 。 , 。 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 先恐后地往里钻 变成了渔民的猎物,甚至成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餐 渔民正是掌握了章鱼的这种天性 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 于是将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人海底 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排序连接题,要先把握题干中几句话的总话题,再联系上下文,注意逻辑顺序、标点符号和诸如代词、关联词等相关词语,利用排谬法得出答案:。本题中,六句话讲的是渔民怎样利用章鱼的天性将章鱼诱入瓶中。横线前的上文讲章鱼 “嗜好成性 ”,恰好同 中的 “这种天性 ”相应,故可把 排在首位(于是可排除 B、 D)两项。

8、比较 A、 C两项, 若连在 之后,则 “瓶子 ”的出现显得太突兀,故可排除 C,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信息时代的侠客 王小东 什么是 “黑客 ”?黑客是英文 hacker的音译。英语字典对于 hacker的动词原形hack是这样解释的:黑客行为指未经授权便进入一个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如数据库。对于 hacker是这样解释的:黑客是嗜好编程或使用计算机的人。就其英文原义来看,是比较中性的,虽然有 “未经授权 ”等不合法的含义。中文译成“黑客 ”贬义比英文原义似乎略重,但大致恰当,而有

9、些书翻译成 “计算机窃贼 ”就十分不恰当了。 用什么来比喻黑客最合适呢?我想,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极为贴切的概念来比喻黑客,这就是 “侠 ”。黑客就是信息空间中的 “侠 ”,因而不妨译成 “信息侠 ”。在古代社会中 “侠以武犯禁 ”,他们凭自己的武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不受体制的束缚。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体制的监控能力加强, “侠 ”似乎消失了,至少是少了。然而,新的信息技术似乎又提供了体制外的活动空间,黑客们凭自己的智慧犯禁,各行其是,独来独往。侠客与罪犯不能完全等同,他们虽然与罪犯同属 “犯禁 ”者,但在侠客中不乏慷慨仗义之士,他们也杀人越货、抢掠钱财,但往往也劫富济贫、仗义疏财。黑客们也是一

10、样。尽管某些黑客也有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但这只是黑客活动的一部分。在 多数情况下,黑客们并不在意钱财,他们有时破坏权威当局的计算机系统是为了表示对当局一些专制政策的不满或抗议,如对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司法部、空军等网页的破坏;有时是开开玩笑,如他们常常诈骗别人提供自己的银行账号,但并不真的窃取钱财。他们有时还帮助堵住一些软件的安全漏洞。 1997年初,一群德国汉堡的黑客在国家电视台表演了如何使用 Activex控制器,在无需提供身份识别号码的情况下,把钱从一个银行账户搬到另一个账户上去。用这种方法当然是可以盗窃钱财的,但这些黑客没有用它干坏事,却是公布了出来,以引起人们的警惕。 黑客们常常干一些

11、让权威当局哭笑不得的事。 1995年 4月的俄克拉荷马爆炸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麦克维在他自己的辩护律师问他为什么不选择晚上干这事,那样可以少死些人的问题时,回答说 “那样政府就不会在意,我们必须多杀人,才能使它在意 ”。消息发表后,引起了全国的愤怒。这个消息是黑客们非法侵入麦克维的辩护律师的计算机得到的。他们共窃取了 25000 份联邦调查局的文件,以及其他数百份保密的法律文件。在审判之前公布这类消息会严重妨碍司法公正,全国的愤怒情绪会使犯罪嫌疑人得不到公正裁判;另一方面,辩护律师们也可以以此为借口,为 犯罪嫌疑人开脱。总之,黑客们就是喜欢把一些正儿八经的事搅黄。 黑客们的行动往往是针对权威当局

12、,或者大组织的。当然,他们有时也很招一般个人计算机用户的讨厌,即使在计算机使用还处于一个相当低水平的中国,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差不多都碰上过病毒的侵扰。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进入网际网络,他们的个人计算机也会像大型主机一样,越来越有可能被别人远距离侵袭。 1998年 8月,美国三所大学的学生先后发现了 1998年 6月 25日发行的微软Windows 的三处安全漏洞。 其中最严重的一处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发现的。黑客可以制作这样的网 页,当你看它时,仅仅是看它,即使不采取任何行动,即使没用鼠标去点它的任何链路,它也可以在未得到你的允许的情况下,把文件(有可能是病毒)下载到你的硬盘上,建立或删除你硬

13、盘上的目录,启动你机器上的程序。微软公司在得知消息后,紧急提供了修补程序,但修补程序只是在事先提出警告,并不帮助你做出该不该下载文件的判断。因此,你要么许多事都不能干,要么还是要冒风险。据微软公司自己的专家说,黑客们其实尚未充分利用电子邮件这个非法进入其他人的个人电脑的利器。另外,据CNN1999年 6月 12日报道,网景公司的所有浏览器,包括其最 新版的Communicator,也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个人电脑如用网景公司的浏览器观看网页,则其硬盘上储存的所有文件都会暴露给别人。看来,随着个人电脑大量上网,黑客们恣意畅游的空间更大了。既然如此,我们如果学得会的话,也最好学些黑客的本事,从而在信息

14、空间中多几分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 (选自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有删改) 【小题 1】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黑客被称为 “信息时代的侠客 ”的原因。( 4 分) 【小题 2】科普文的语言有其特色,请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怎样体现的。( 5分) 黑客们常常干一些让权威当局 哭笑不得 的事。( 2分) 1998年 8月 ,美国三所大学的学生先后发现了 1998年 6月 25日 发行的微软Windows 98的三处安全漏洞。( 3分) 【小题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6分) 答案: 【小题 1】 黑客在信息空间中( 1分)凭自己的智慧犯禁,各行其是,独来独往。( 1分) 在多数情况下,

15、黑客们并不在意钱财,( 1分)他们有时破坏权威当局的计算机系统是为了表示对当局一些专制政策的不满或抗议( 1分)。(或:有时是开开玩笑,有时还帮助堵住一些软件的安全漏洞。) 【小题 2】 “哭笑不得 ”语言生动形象( 1分),既写出黑客行为让当局处理棘手、颇为尴尬,又让读者迫切想了解究竟,产生阅读兴趣( 1分)。 此句两处不同的时间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分),前者因为有三所大学学生先后发现所以只写出年月,后者点明微软发行具体年月日,( 1分)突出黑客发现漏洞速度快,本领高强( 1分)。 【小题 3】( 1)文章讲了 “黑客 ”虽略带贬义但绝不是 “计算机窃贼 ”,它有侠义的一面,希望人们

16、正确看待黑客的性质,要肯定黑客的社会价值。( 2 分)( 2)文章讲 “黑客们 ”的行动往往是针对权威当局,或者大组织的,有时也很招一般个人计算机用户的讨厌。希 望人们认清黑客在网络自由活动的原因是网络本身有隐患。( 2分)( 3) “黑客 ”驰骋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希望我们也学点黑客的本事来增加掌握自己命运的力量。(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把 “侠客 ”的特点和 “黑客 ”的相似之处结合分析。相关信息在文本第二段。文本在把黑客称为 “信息侠 ”之后,介绍了古代 “侠 ”的行事特点,接着文本又将黑客的行事特点与之比较,这些形同点就是本题所问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17、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题目是要求分析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科普 文章的语言特色的,因此,有必要回忆科普文章一般有的语言特色。一般来说,科普文章及要求语言准确、绝不模棱两可,也要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有吸引力。本题第 题的加点词语 “哭笑不得 ”,属于通俗口语,应联想到 “生动形象 ”这个特点。第 题加点的是两个时间词语,应联想到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多从文章的内容(包括内容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倾向)以及标题出发。从文章的标题可看出作者介绍的

18、重点;从文章的内容可看出作者对黑 客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和人们的希望。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诺耶夫花园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有时候我也有空闲的日子。于是我一清早就走出家门,步行穿过全城,到诺耶夫花园去,要么就在莫斯科郊区闲逛,多半是普列斯尼亚区和杰维察田野那边。 正是饥荒时期。一天只发给八分之一磅黑面包。我带着这八分之一磅面包,两三个苹果(这是女邻居莉波奇卡供给我的)和随便一本什么书出去,一直到天黑,整天待在外面。 荒凉的郊区包围着巨大的、惊慌不安的首都。有时会传来也是那样遥 远的枪声。 一个摆渡船的小男孩把我摆渡到(莫斯科河

19、)对岸的诺耶夫花园。那里有高大的菩提树和菩提树的绿荫,因而显得十分庄严。 菩提树正在开花,浓郁的花香仿佛是从遥远的南 方的春天带到这里来的。我喜欢想象这个春天,这样的想象增强了我对世界的爱。 诺耶夫花园从很早以来就以栽培花卉而闻名。它逐渐衰败了,荒芜了,到革命前,花园里只剩下了一个不大的温室。但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个老花匠在里面干活儿。他们很快和我熟了,甚至开始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来。 花匠抱怨说,如今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每次他一讲到这一点,妇女当中有一个 瘦瘦的、长着一双明亮的浅色眼睛 好像是为他感到 不好意思 ,于是对我说,很快他们就准会为市里的一些小公园栽培花卉,把

20、花卖给所有公民了。 “不管您怎么说, ”那个妇女在说服我,尽管我并没反驳她, “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 有时花匠给我剪几枝紫罗兰或重瓣的石竹。我 不好意思 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因此总 是用纸很细心地把花包起来,而且包得那样巧妙,让人猜不出我的纸包里包着的是花。 有一次在电车上纸包破了一条缝。我没发觉,直到一个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问我: “眼下您在哪里弄到了这么可爱的东西? ” “您要小心点儿拿着, ”女售票员警告我, “不然,一推您,这些花就全都压

21、坏了。您知道,现在我们的人民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 “这是谁在推啊? ”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挑衅地问,并且立刻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 “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 这是花。笨蛋! ” “天哪!因为花也要骂人! ”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叹了口气, “我丈夫,别提有多严肃、多庄重了,可是我生这一个,生头一胎的时候,他给我往产科医院里送去了一束稠李。 ” 有人在我背后焦急不安地呼吸。我回头一看,我背后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她脸色苍白,穿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连衫裙,用一双像锡制的、灯碗一样滚圆的灰眼睛恳求地望着我。 “叔叔, ”她声音嘶哑地、神秘地说, “给我一枝花!啊

22、,请给我一枝。 ” 我给了她一枝重瓣的石竹。在乘客们嫉妒和愤怒的谈话声中,小姑娘拼命挤向后门的平台,电车还在行驶时就跳下车去,消失了。 “完全疯了! ”女售票员说, “精神不正常的小傻瓜!要是良心允许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要花的。 ” 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上了年纪的女售票员满脸通红,都快流出泪来了,她低下熠熠闪亮的眼睛望着那枝花。 立刻有好几只手默默地向我伸了过来。我把一束花全都分送给了别人,突然我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好象无论是在这以前,还是以后,我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的喜悦和赞美。仿佛耀眼夺目的太阳突然闯进了这肮脏的

23、车厢,给所有这些疲倦而满怀忧虑的人带来了青春。 一个穿着破旧的黑色短上衣、骨瘦如 柴、上了年纪的人,深深低下头发剪短了的头,打开帆布包,很爱惜地把花放进包里,我好象觉得有一滴眼泪落到了油迹斑斑的帆布包上。 我忍受不了这一切,于是在电车还在行驶时跳下车去。我走着,一直在想,既然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忍不住当着大家流泪,那么这枝花想必在这个人的心里引起一些多么痛苦、多么幸福的回忆,他在心中隐藏着自己的老年和一颗年轻的心的痛苦,想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节选自帕乌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第三部) 【小题 1】这篇散文有两处写到 “不好意思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人物为什么 “不好意思 ”。( 4分) 【小题

24、 2】本文开头三段有何作用?如果删去这三段,整个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5分) 【小题 3】本文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第一处:花匠说出了现在买花行当销售不好,处境尴尬这一真相,妇女想掩饰。( 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第二处:自己不便于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显得 “我 ”这种行为过于奢侈或浪漫,与现实生活极为不协调。( 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小题 2】开头三段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文章开头三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饥荒 时期,有时传来枪声)。行文中起铺垫作用(下文的故事与 “诺耶夫花

25、园 ”有关)。 从内容上看,开头三段对特殊社会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突显主旨。表现俄罗斯民族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渴望美、爱美、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 “形式上 ”的作用, 2分; “内容上 ”的作用, 2分。) 删去这三段,表达效果的变化:删去这三段,没有 “饥荒时期 ”“不时有枪声 ”的特殊背景,就不能突显俄罗斯民族乐观、向上、爱美等民族个性,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普通的故事。( 1分。) 【小题 3】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 1)爱美。如,电车上 “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 纪的妇女 ”“女售票员 ”“系着子弹带的水兵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等等,尽管境遇不同,但都喜爱鲜花。( 2)坚强

26、。如,当花匠抱怨 “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 ”时,妇女说 “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等等。尽管在饥荒年代, “我 ”却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 3)浪漫。如, 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介绍一向严肃的丈夫在她生头一胎的时候给她送去一 束稠李。 “我 ”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 4)率直。如,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 “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 这是

27、花。笨蛋! ”(答出其中一点且有分析得 2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有分析可以得满分,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在文本中找出提到 “不好意思 ”的两处,弄明白 “不好意思 ”的主体及该主体 “不好意思 ”的原因。第一处 “不好意思 ”是在 “花匠 ”向 “我 ”抱怨时,一个妇女 “好像是为他(指花匠)感到不好意思 ”。花匠抱怨的是花不好卖,生活艰辛,而 妇女为花匠感到不好意思,这显然是为了掩饰花匠的处境。第二处 “不好意思 ”是 “我 ”拿着花匠给他的花经过莫斯科市区时的感觉。一方面是饥饿和忧心忡忡的市区,一方面是拿着鲜花的人,两方面的不协调, “不好意思 ”的原因就不难明白了。

28、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从结构(即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方面,处于开头的段落一般有交代背景、铺垫下文等作用;内容方面,可从分析这些段落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安排环境、奠定基调等的作用去分析, 然后再举文本实例佐证。本文的前三段写到了饥饿、写到了枪声,这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而把故事安排这样的环境中发生,显然同主题有关。至于删去这三段的变化,只需指出上述作用就会没有就可以了。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注意题目的两点要求

29、:既要分点指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特点,又要结合文本分别举出事例。从 “人没有花是不行的 ”的话语、电车上的那位妇女等处可看出俄罗斯人爱花、爱美;从那位 “不好意思 ”的妇女的 “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的话语,可看出他们的 坚强;从女售票员接受 “我 ”送的花时脸都红了,可看出他们的浪漫;从水兵的发脾气可看出他们的率直;等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 “雅 ”和 “俗 ” 李德顺 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 “精英文化 ”就是 “高雅 ”的,而 “大众文化 ”则是“低俗 ”的。其实,

30、文化历来就有 “高雅文化 ”与 “通俗文化 ”、 “精英文化 ”和 “大众文化 ”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 ”文化,什么属于 “俗 ”文化。这里的 “雅 ”和 “俗 ”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 “雅俗 ”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 “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

31、用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文化 ”,什么属于 “俗文化 ”。这样, “雅文化 ”就可以和 “精英文化 ”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 “俗文化 ”自然也就与 “大众文化 ”、 “平民文化 ”乃至 “市井文化 ”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 “高低、优劣、贵贱 ”之分。 对于 “俗、雅 ”与 “大众、精英 ”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 “大众文化 ”只能是粗野简陋

32、的,而“精英文化 ”则必然是高雅精致 的。事实上,文化的 “雅俗高低 ”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 ”、 “俗 ”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 “大众文化 ”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 “精英文化 ”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 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

33、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 “雅 ”和 “俗 ”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 “大众文化 ”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 “文化文本 ”,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雅俗 ”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 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 “雅、俗 ”与 “精英、大众 ”之

34、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 “重心下移 ”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 “文化世俗化 ”或 “俗文化泛滥 ”。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 “文化重心下移 ”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 “为人民服务 ”之必须。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是( )5分 A文化历来就有 “高雅文化 ”与 “通俗文化 ”、 “精英文化 ”与 “大众文化 ”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

35、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 “雅 ”“俗 ”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 “大众文化 ”与 “精英文化 ”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 “什么人占有和享用 ”的角度来划分的 “雅 ”与 “俗 ”,那么 “雅文化 ”就是 “精英文化 ”, “俗文化 ”就是 “大众文化 ”。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

36、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 “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 “雅、俗 ”与 “精英、大众 ”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 “大众文化 ”才是民族 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 “大众文化 ”就不可能有 “精英文化 ”。 【小题 3】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4】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 “雅 ”、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 4分) 答案: 【小题 1】 B、 E

37、 【小题 2】 C 【小题 3】 “精英文化 ”就是 “高雅 ”的, “大众文化 ”就是 “低俗 ”的。或: “大众文化 ”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 “精英文化 ”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 把文化领域 “重心下移 ”的趋势 称之为 “文化世俗化 ”或 “俗文化泛滥 ”。(答对一点 1 分,答对两点 3 分,答对三点 4分。) 【小题 4】 文化的 “雅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要具体而且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 1分) 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 “雅文化 ”与 “精英文化 ”相联系, “俗文

38、化 ”与 “大众文化 ”相联系。( 1分) “俗文化 ”中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 “雅文化 ”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或: “雅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分) “大众文化 ”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精英文化 ”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或: “大众文化 ”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 “精英文化 ”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 1分)(每点 1分,共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 项 “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 ” 的说

39、法错,据原文第 2段,应是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 ”来区分文化的 “雅 ”与 “俗 ”,意味着 ; E项说法武断, “雅文化 ”就是 “精英文化 ”、 “俗文化 ”就是 “大众文化 ”的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两者之间 “相联系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 A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 4段, “只要 就 ”的推断与原文 “只有 才 ”不合。 B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 4段,此项把把原文的特称判断 “大都 ”变为全称判断 “都 ”。 C项相关内容在原文第 6段,说法与原文相符。 D项相

40、关内容在原文第 5段,项后半句原文无据,因果推断不成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简答题,答案:主要在原文第一段、第 四段、第五段、第七段中筛选信息。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题目所要求的 “分条简要概括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的是回答 “文化的 雅 、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 ”,答题时应先在原文中划出相关区域,再进行归纳概括。文本第 4段第一句指出了正确理解这种联系的原则态度,第 3段 “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 来规定 雅文化 就可以和

41、精英文化 等联系在一起 而 俗文化 自然也就与 大众文化 、 平民文化 乃至 市井文化 相联系 ”的文字讲的是 联系之一。第 4段论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互相转化和互相掺杂。根据以上内容可归纳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 字俊 V,河间 人 也 。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 绍以 为校尉,使拒公孙瓒 。瓒破, 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相拒 于 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 说绍曰: “琼等破,则将军事 去 矣,宜急引兵救之。 ”郭图曰: “计非 也 。不

42、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曰: “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 曰: “快 军败,出言不逊。 ”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 甚喜,拜 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 从攻邺,拔之 。从讨柳城,与张辽俱 为 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 别 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 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 贼梁兴及武都氐 。又破马超,平宋建。太祖征张鲁,先遣 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 督步卒五千 于 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 ,留 与夏侯

43、渊等守汉中,拒刘备。 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 ,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 所 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 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 。 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渊遂没。 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 “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 所惮; 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 ”遂推 为 军主。 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 节度,众心乃定。 太祖在长安,遣使 假 节。 (选自三国志 魏书十七) 【小题 1】下 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则将军事 去 矣去:失

44、败。 B 快 军败快:加速。 C 别 征东莱别:分兵。 D遣使 假 节假:交给。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A 张 字俊 V,河间 人 也 计非 也 。 B 与张辽俱 为 军锋 遂推 为 军主 C 太祖与袁相拒 于 官渡 又先遣 督步卒五千 于 前通路 D 为备将张飞 所 拒 刘备 所 惮 【小题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张 屡建战功,堪称郭淮所说 “国家名将 ”的一组是( 3分) 绍以 为校尉,使拒公孙瓒 从攻邺,拔之 与夏侯渊讨 贼梁兴及武都氐 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 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A

45、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东汉末年,张 应征入伍,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部下担任军司马的职务。韩馥失败以后,张 带兵投奔了袁绍。 B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时,曹操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 劝袁绍应该尽快带兵援救淳于琼,但袁绍却听信郭图的话导致全军崩溃。 C曹操率领大军到汉中征伐张鲁的时候,派遣张 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开路前锋。结果,人马一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 D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夜间对驻扎在广石的张 发动突然袭击,虽然没能攻克广石,却在混战中杀死了夏侯渊。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46、)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4分) ( 2)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 3分) ( 3) 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 节度,众心乃定。(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5】( 1)( 4分)曹公的营盘牢固,进攻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我们也都要被他们俘虏(或 “成为俘虏 ”)了。(重点注意“固 ”“拔 ”“见 ”“吾属 ”) ( 2)( 3分)张 跟随太祖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包围了安定城,使杨秋投降。(重点注意 “从破 ”的省略、 “于渭南 ”的位置、 “降 ”的正确意思。) (

47、 3)( 3分)张 出来,指挥部队稳住阵脚,众将都接受张 的调度(指挥),军心这才安定下来。(重点注意 “勒兵 ”“安陈 ”“乃 ”)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 ,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 B项的 “快 ”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快 ”是形容词“高兴、愉快 ”,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对 感到高兴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中, A项的 “也 ”都作助词,表判断语气。 B项的 “为 ”都作动词, “担任 ”的意思。 C项的 “于 ”都作介词,引出地点、方位。 D项, 中的 “所 ”作助词,与 “惮 ”组成所字结构,表示 “ 的人 ”; 中的 “所 ”与 “为 ”呼应,表被动。 考 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本题要求的是选出 “直接体现 ”“堪称郭淮所说 国家名将 的一组 ”,其中,郭淮所说 “国家 ”是特称,特指当时的吴国,这是筛选信息的一个标准。而 是张 归太祖之前的事,不在吴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