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1823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嗜 好 /对 峙 咀 嚼 /角 斗士 臆 断 /自怨自 艾 B 瑰 丽 /皈 依 戏 谑 /头皮 屑 揶 揄 /向 隅 而泣 C 蓦 然 /冷 漠 黩 武 /渎 职罪 裨 益 /奴颜 婢 膝 D 辟 邪 /复 辟 锒 铛 /电饼 铛 搪 塞 /敷衍 塞 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主要考同音字的字音,嗜和峙分别读 sh和 zh;嚼,为多音多义字,有三个读音,读 ju,用于某些复合词,如咀。 读 jio,用于 “倒嚼 ”,指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

2、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读 jio,指用牙齿咬碎;角,也是多音多义字,一读 jio,一读 ju,作较量义时应读 ju;艾,也是多音多义字,只在 “自怨自艾 ”中读 y,其余的都读 i。 B项也是考同音字的字音,第一对读音相同,都读 u;第二对, “屑 ”易误读,应读 xi;故第二对读读音不同,分别读 xu和 xi;第三对读音相同,都读 y; C项则是形似字字音的考查, “蓦 ”与 “漠 ”读音相同,都读 m; “黩 ”与 “渎 ”都读 d; “裨 ”与 “婢 ”都读 b; D项考查多音多义字的字音, 其中 “辟 ”一读 b,一读 p,作开,打开,开发,排除,驳斥,透彻,法度,法律等意义时读 p;作

3、君主,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同 “避 ”,躲,设法躲开这些意义时读 b, “辟邪 ”与 “复辟 ”中的 “辟 ”同读 b。铛作器皿时,如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或温器,读 chng,其余读dng。塞,有三个读音,作堵,填满空隙和堵住器物口的东西讲时读 si,指边界上险要地方,读 si,用于若干书面语词读 s。本组中都读 s。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韩国 KBS电视台报道,朝鲜使用 “银河 3号 ”火箭成功发射 “光明星 3号 ”卫星后,韩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追踪火箭的运行轨迹。 B尽管有 CBA历史上最大牌的外援麦蒂

4、的加入,青岛双星队还是遭遇了尴尬的 “十二连败 ”,而麦蒂则认为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 C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对 “反腐 ”的决心,看到他们 “实干兴邦 ”的工作态度,这也让我们倍感欣慰。 D虽然莫言获奖,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至少可以说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句式杂糅。失败原因是由于队友的不给力,这句话包含两个句子,失败原因是 ,失败是是由于 可去掉:原因或 “由于 ”。 C项,句子成分残缺。 “通过 让我们 ” 句首介词,句子主语残缺。 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相同

5、,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 “虽然 ”应放在 “不能说 ”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六朝人物 ”张中行 谢志浩 1909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 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 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当时东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头。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昊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

6、行。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一点,对理解像张中行辈分的学者,是很关键的。 张先生一辈子本本分分,兢兢业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保定、北平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 1949 年,被分配到人民教 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献于此。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一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那个时代的读书,因为有冯亦代、黄裳、金克木、张中行这样的老先生做台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张先生穿越时光隧道,围绕北大教授,展开记忆。妙趣横生的人物,飘逸潇洒的岁月,把读者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也给了读者无穷的力量。难怪洪于城在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推崇他的散文

7、,认为有大家风范。 长期的动荡生活,使得具有佛学修养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难的环境中,寻找一点人生的乐趣。 1997 年 , 88 岁退休回家后,跟随女儿住在燕园,与季羡林、邓广铭、金克木相过从,被坊间誉为 “燕园四老 ”。这几位老哥,真是老顽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张先生还研究 “文言与白话 ”“佛教与中国文学 ”。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说干就能干得了的。 先生还支持过河北的一张语文报纸。主持报纸事务的赵晓龙先生与我友善,给我说过老先生的趣事。晓龙兄到北京办事,看望先生,在红楼附近的酒馆小酌。花生米一碟,二锅头一小瓶,简简单单,情趣盎然。先生还提议,和晓龙一起前往正定访古,在 86岁高

8、龄,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可谓殊胜因缘 ,堪称文坛佳话。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很不太平。但短短三十八年恍惚间,让人觉得和六朝特别接近,有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风格,产生了不少具有魏晋风度的人物。如今,金克木、张中行、季羡林都已化作云烟。六朝人物,真是越来越稀罕了。 (选自那些有伤的读书人,有删改 ) 【小题 1】 “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 ) 【小题 2】根据文意,概括张中行先生 “夕阳红 ”的具体表现。 (6分 ) 【小题 3】作者称张中行先生为 “六朝人物 ”的理由是什么 (6分 ) 答案: 【小题 1

9、】 (6分 ) 东北已经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局势紧张; 北平学术自由,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 学府的生态和大师们的心态真正影响了张中行,使他放弃搞政治,选择做学问。 评分建议:每点 2分。 【小题 2】 (6分 ) 支持教育事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兢兢业业,支持语文报纸; 散文创作成果丰硕:为 读书撰稿,有大师风范,给读者力量; 学术研究精深:研究八股文、文言文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 评分建议:每点 2分,答对三点即可。 【小题 3】 (6分 ) 在生活的时代上,民国时期与六朝时代都处于动乱的时代; 在学术研究上,都有文艺复兴、思

10、想启蒙的风格; 在生活情趣上,都处事淡泊乐观,忘怀得失; 在人格操守上,都慎思明辨,有所确信,直道而行。 评分建议:每点 2分,答对三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把 “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这句话在文中找到,以明确本句话的具体语境。这是本文第一自然段倒数第二句话,其句意的理解就是要把握本段文字的内容。本段主要讲了几层意思,一是 “当时东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二是 “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 然存在底线的从容 ”,三是 “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行 ”,对此稍加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

11、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第二段末说, “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一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据此可知本题的答题区间,然后就每一段逐一概括出大意: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献于此;为读书写稿,给读者无穷的力量,有大家风范;研究八股文,还研究文言文与白话、佛教 与中国文学等;支持语文报纸,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把握了这些,然后将其大致归一类,也即合并 “同类项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章的最后一段,已揭示了这方面的原因。这里面讲

12、了几点,一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很不太平,让人觉得和六朝特别接近;二是有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风格;三是 “具有魏晋风度 ” ,也就是处事淡泊乐观,忘怀得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开小差 美 斯坦贝克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没精打采地消磨着他们 48 小时的假期。阿尔及利亚的酒吧间8点钟打烊,可他们在打烊前就喝得有几分醉意了。他们带了一瓶酒,来到海滩上躺下。夜晚的气候温暖宜人,两个人喝完了第二瓶酒后,就脱去衣服,趟入平静的海水,蹲下身子,坐进水里,仅留脑袋露在水面。 “嗳,老弟,真够美气的。 ”斯莱戈说,

13、 “有些家伙花了很多钱来这里,就是为了这玩意,可我们没花一个子儿就来这里了。 ” “我倒宁愿呆在 10号街自己家中。 ”朋友说 ,“我情愿在那儿而不愿在其他任何地方。我要看到我老婆,我要看到今年美国的棒球联 赛。 ” “你可能还要一记耳光。 ”斯莱戈说。 “我要到希腊人开的饮食店里去,喝上一杯双料的巧克力,里面含有麦精和 6个鸡蛋。 ”朋友边说边稍微浮起身子,以免海水灌进嘴里,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我喜欢科尼 。 ” “那儿尽是游人。 ”斯莱戈接着说。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了。 ”朋友又重复了一遍。 “谈起棒球联赛,我倒真想去打它一场。 ”斯莱戈说, “现在一个人总禁不住想要开小差逃跑。 ”

14、 “就算你跑掉了,但你究竟跑到哪个地方去呢 无处可去呀! ” “我要回家, ”斯莱戈说, “我要观看棒球联赛,我要第一个来到看台上,就像1940年那 样。 ” “你不可能回家。 ”朋友说, “没有法子回家。 ” 刚喝下肚的酒给斯莱戈带来阵阵暖气,温和的海水使他十分惬意。 “我有钱,我能回去。 ”他脱口冒了一句。 “多少钱 ” “20块。 ” “你不会有钱的。 ”朋友说。 “你要打赌 ” “打赌就打赌,你什么时候给钱 ” “我才不会给钱哩,是你给钱。让我们上岸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吧 ” 码头上停泊着几条船,这些船运来了登陆艇、坦克和部队,此刻,这些船在码头上装运废钢烂铁,还有从北非战场上运来的损坏的

15、军事装备,这些东西将送到高炉中熔炼,制造更多的坦克和登陆艇。斯莱戈和他的朋友 坐在一堆木条箱上,看着这些船。这时,从高地上下来了一支分遣队,他们押着 100名要装上船运到纽约去的意大利俘虏。一些俘虏衣衫褴褛,有的衣服太破,而且破的不是地方。他们穿着美式卡其军服。所有俘虏看上去没有人对去美国而愁眉苦脸。他们来到跳板跟前站住了,等候着上船的命令。【甲】 “看他们, ”朋友说, “他们要去美国而我们却要呆在国外。你在干什么,斯莱戈?为什么你把油一个劲地往裤子上擦呢 ” “20块, ”斯莱戈说, “我还会找到你要钱的。 ”他站起来,扯下头上外国产的帽子,扔给他的朋友, “老弟,就送给你吧。 ” “你要

16、干什么 ,斯莱戈? ” “不要跟着我,你这个笨蛋。 20块,不要忘了。再会,在 10号街再跟你见面。 ” 朋友看着他向前走去,迷惑不解。斯莱戈穿着油污的裤子和撕破的衬衫向前走着,离俘虏越来越近。趁人们未注意时,他突然挤进俘虏中,然后光着头站在那儿,掉头看着朋友。 上船的命令传下来了,分遣队的士兵们押着俘虏上了跳板。斯莱戈发出哀怨的声音 :“我不该在这儿,哎,你们不要把我带到船上。 ”话中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住嘴,劣种。 ”一个士兵对他咆哮着, “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在布鲁克林 住了16年。上跳板 ! ”他把假装不愿走的斯莱戈推 上了跳板。 朋友在那堆木条箱上羡慕地看着。他看到斯莱戈还在申

17、辩,挣扎着要回到码头上,他听到他尖叫着。 “哎,我是美国人,美国士兵,你们不能把我带到船上。 ”话中又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朋友看到斯莱戈还在挣扎,接着看到他大功告成。斯莱戈先打了一个士兵一拳,那挨打的士兵举起军棍,照着斯莱戈的脑袋砸下,他的朋友倒在船上,然后,被抬走了。 “妈的, ”朋友独自咕哝着, “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 20块钱哩。 ”【乙】 斯莱戈的朋友坐在木箱上好长时间,直 到船解缆,拖船把它拖离开反潜网,他才离开那地方。他看到那条船编进船队,又看到几艘驱逐舰驶到附近,为船队护航。他沮丧地跑到城里,买了一瓶

18、阿尔及利亚酒,转身向海滩走去。他要以睡眠来打发这 48小时的假期。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 300篇,陈许译) 注 科尼 :美国纽约市的科尼岛,以游乐场所著称。 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自治区,里面主要居住着移居到美国的南欧人。 【小题 1】试概括文中斯莱戈的形象。( 6分) 【小题 2】文中【甲】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4分) 【小题 3】请分析【乙】段中复杂的人物心理。( 4分) 【小题 4】请结合全文探究 “朋友 ”这一角色的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乐观、机智、果敢的开小差的美国士兵。( 6分,每点 1分) 【小题 2】交待小说的战争背景,为下文斯莱戈开小差的情节做铺垫。

19、( 4分,每点 2分) 【小题 3】对斯莱戈成功逃跑的羡慕,对斯莱戈谋划周密的赞叹。( 4分,每点2分) 【小题 4】以朋友的空想衬托斯莱戈的敢想敢做,以朋友的迟钝衬托斯莱戈的机智;通过朋友和斯莱戈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以朋友的沮丧深化小说厌战的主旨。(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的一般答题思路是,某某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就本题来说,文中的斯莱戈是美国士兵,是一个开小差的美国士兵,通过把握文中的关于其的动作、语言等,认识到他是一个乐观、机智和果敢的人。然后根据一般的答题思路,就可以组织得出答案:了。 考点:欣赏作

20、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思考和组织答案:。首先要概括文中【甲】段的场景描写的内容,它交待了小说的战 争背景,并且指出所有的俘虏没有人对去美国而愁眉苦脸。这就为下文斯莱戈开小差的情节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妈的, ”朋友独自咕哝着, “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 20块钱哩。 ”这是人物的内容心独白。对此人物心理的剖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如 “这个

21、混蛋真有一手 ”羡慕与赞叹的情感油然而生。再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是对斯莱戈成功逃跑的一段心理,综合起来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考点:欣 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探究是要多角度的。对于小说来讲,就是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这几个方面的思考。就小说人物形象而言,朋友这一角色,是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也就是以 “朋友 ”来衬托斯莱戈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用朋友的空想来衬托斯莱戈的敢想敢做,以朋友的迟钝来衬托斯莱戈的机智;从小说故事情节来说,通过与朋友的对话,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小说的主题来说,朋友的表现

22、也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 “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 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 ”因曰: “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 ”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 次 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 归 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 “父母非乏于 财,以父

23、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 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夫人曰: “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 ”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 “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 ”夫人曰: “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予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 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 “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 ”每

24、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 ”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 勖 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 “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 没 ,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 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 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 附录 卷上) 【小题 1】对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退而 次 之曰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 归 苏氏归:出嫁 C由夫人素 勖 之也勖:勉励 D比其 没 ,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 “孝恭勤俭 ”的一组是( 3分) 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

26、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 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3分) ( 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 3分) (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4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27、 【小题 4】( 1)( 3分)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意译为 “甘心过这种粗茶淡饭的日子 ”亦可),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 1分, “何为 ”、 “独 乎 ”各 1分) ( 2)( 3分)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 1分, “死直道 ”、 “戚 ”各 1分) ( 3)( 4 分)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 1分, “穷 ”、定语后置句式、 “振 ”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没:同 “殁 ”,死。从上下文来看,下文中说,夫人于嘉 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

28、八岁。可见 “没 ”应是去世的意思,是 “殁 ”的通假字。全句意思是说,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 物储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信息的筛选,最好采用排除的办法。也就是根据题干要求,把不能表现程氏 “孝恭勤俭 ”的句子排除掉,从而确定答案:。如 写其持家之才,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样就可排除 CD两项答案:; 写其读书识义,也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样就可排除包含此信息的选择项,也就是 CD两项; 写其善良助人,这样可排除 BD两选项了,就可得出答案: B。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29、: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原文中说得比较明白 ,或谓夫人曰: “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夫人曰: “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 ”卒不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一考点,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以要先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要做到规范翻译,那就要注意句子的特点,主要是句子的句式和句中的关键词。( 1)句 “何为 ”和 “独 乎 ”都是固定句式,分别翻译成 “为什么 ”“难道 吗 ”;( 3)句 “族姻之穷者 ”是定语 后置

30、句,释时应调整好语序,译成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另外,还要把握好句中的关键词语,如( 2)句中的 “死直道 ”,词类活用,是为动用法,译成为正道而死,戚,忧愁悲哀;( 3)句中的 “穷 ”,指陷入困境, “振 ”,同 “赈 ”,救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 “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 ”于是我说 : “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

31、概事迹。 ”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 “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 ,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

32、那又将怎么办呢? ”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 “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 ”夫人说: “我很早 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 ”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

33、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 “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 ”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 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 “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

34、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 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 ,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

35、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 面如田字 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沈(沉)浮:遗失。 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 “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 【小题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3分) 【小题 2】颔联写 “雨 ”却不着 “雨 ”字,而句句突出 “雨 ”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3分) 答案: 【小题 1】 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 【小题 2】侧面写雨: 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 ( 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 【小

36、题 3】用典,诗人借这两个典故 ,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 (壮志难酬 )的无限感慨。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 “似晚秋 ”的 “似 ”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颔联这两句,不着 “雨 ”字,却句 句写 “雨 ”,这是侧面描写

37、。前一句说由于运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突显下雨范围之广;后句写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突出雨势之大。这里静中有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末两句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 “面如田字 ”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 “面如田字,封侯状也 ”。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 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

38、这是诗人 “闻将相骤贵者 ”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 “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 ”是吻合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 ,一段成了人的玩物。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 “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 ”

39、雕匠缓缓说道: “ 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 答案:命运取决于自身,而非别人。(内容恰当 2分,语言表达 2分) 试题分析:要理解语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首先要注意其上段文字的具体语境:两段树根,被雕匠一雕成了神,一雕成了猴,结果命运迥异。于是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 “我们的命运 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雕匠才对此说了这番话。雕匠所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自己没有本事雕刻别人的命运,二是树根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一个像神,一个像猴。由此可以看出,命运是由身身决定的,而不是别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0、。 简要概括德国救援车辆从来没有因堵车而误事的原因。(不超过 20字)( 4分) 德国交通法规定 ,如果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或急救车 ,“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须立即让路 ”。在实际执行中,如果是双车道,则里道车尽量往里靠,外道车尽量往外靠,在中间给急救车让出一条路;如果是三车道 或多车道,则紧急通道位于最里车道与紧靠其右侧的车道之间,最里车道的车辆往里靠,其右侧所有车道的车辆依次向右靠。德国人开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不抢行。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答案:法律规定严明;避让方法合理(使用);驾车行为文明。(每点 1分,答对 3点得 4分) 试

41、题分析:语段的最后一句话为 “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因堵车致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救护现场或医院而误事的情况。 ”可见这是结果,是得出的结论,前面是得出这一结果和结论的原因。其前面有三个句号,分别讲了三层 意思,第一句话讲交法规定,第二句话讲是怎样避让,第三句是讲德国人驾车文明。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小题 2】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小题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小题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小题 5】 ,而后乃今将图

42、南。 (庄子逍遥游) 【小题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小题 7】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 8】 ,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答案: 【小题 1】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小题 2】惟草木之零落兮 【小题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 4】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小题 6】横槊赋诗 【小题 7】奈何取之尽锱铢 【小题 8】为人性僻耽佳句 试题分析:本题默写,除了第 8小题属于课外内容外,其余的 7个小题所默写的句子都是课内的,且都是高中课文中的。所写的这几个句子,要特别注意句中的 “惟 ”“繁 ”“槊

43、”都字,都会因同音字而写成别字。而 “阏 ”“耽 ”等字,较为生僻,应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当虹看见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 “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比我的生命长。 ” 石桥回答说: “你那样美,在人们心目中是永恒的。 ” 要求: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800字。 答案: 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 学习之道何其长也,我们应该多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啊!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教育我们要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愿意不断地 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

44、不足。同时又引导我们要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人进步。同时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在当下突现个性的时代 ,我们认为 ,取己之长 ,补人之短更是一种境界。 首先 ,要正确认识 取己之长 ,补人之短 的正确含义 ,就是要彰显自己美好的一面给大家 ,督促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中国是一个崇尚中庸的国度 ,韬光养帏 等等成语教育我们要谦虚 ,不要显贵等等 ,其实现实中 取己之长 ,补人之短 更多的是用于到教育行业 ,每名教师应该彰显出自己的业务知识 ,最美好 ,最渊博的一面给学生 ,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 其次要正确区分 ,取己之长 ,补

45、人之短 与好为人师的的区别。 再次 取己之长 ,补人之短 取己之长 要有货可取 ,有经可取 ,等等 ,这就要我们不断在学习中不足能量等等 .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以补上自己的短处。那样,我们才会完美。 取人之长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一个名人曾说过: “月亮偷走了太阳的光,但她拥有阳光不可替代的价值,月亮的地位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由此可见 ,取人之长后用在自己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取人之长但不要 “照抄 ”别人。古时有一个人叫黄慎。他拜了当时的名画家上官周为师。他学习起来非常勤奋。不久,别人听说黄慎学成了手艺。他的

46、几个好朋友就过来欣赏他作的画。于是黄慎拿出了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供自己的好朋友欣赏。可他的朋友却认为这是上官周的画。为此,他再三地做出了解释。可别人就是不相信,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黄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官周的画有自己的风格,我是学了他的画,可那不过是 “照抄 ”罢了,我的画作没有自己的风格。从此以后,在他努力学习上官周的画的同 时,注意形成自己画作的风格,终于学有所成。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纤夫。别人都说道: “这才是你黄慎的画啊。 ”由此可以看出,要有所成就,光会把别人的 “拿来 ”还不够,还要像黄慎一样,注意把拿来的东西真正变为自己所有的东西,那才算是成功了。 诗经中这样说道: “他山之

47、石,可以攻玉。 ”说的是一点没错啊,但我们在借鉴他人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把他人真正变为自己的所有,这就要靠智慧了。 试题分析:这是寓言性的材料作文。这则寓言材料是由虹与桥的对话来表达寓义的。对此要认真把握虹与桥对话的内容,并把握其实质。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本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因此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如果写成议论文,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可按照 总分结构 、 对比论证 ,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 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写成 记叙文,上述中心论点,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主旨,通过对人和事的具体记叙,来表现这一主题,只是记叙时要有描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