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1830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省高阳高级中学高三 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B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C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 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D有筹委会同学的精心组织策划,有许多同学默默无闻的工作,我们分别二十年的高中同学得以在母校不期而遇,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相敬如宾用于

2、夫妻之间。 B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C罪不容诛形容罪恶极大,即使杀了也抵不过罪恶。不合语境。 D不期而遇与 “精心策划 ”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 5公里的下河村、被誉为 “世界第八奇迹 ”的秦陵兵马俑,_, _。 _, _。 _,_。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兵马俑究竟是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在调查和追踪秦陵兵马俑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因其重要的文化及学术价值 记者了解到一个被掩藏了三十余年的学术争论 一直为外界所瞩目 一直未被学术界披露并公开讨论 这

3、场争论因其牵涉面之广、结果之重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横线前面的 “秦陵兵马俑 ”应该是后面句子的主语,能接在后面作谓语的句子只有 两句,其余 4句则是在说一个学术争论, 句是状语, 句记者的发现, 句则是相关的前因后果。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日方舰机经常对中国海军舰机长时间、近距离跟踪监视,是造成中日海空安全问题的根源,中方就此多次向日方提出了交涉。 C余秋雨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

4、区的碑文后,广大网民对他进行猛烈炮轰。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 “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 D 10月 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搭配不当, “加大与质量 ”;成分残缺,前后脱节, “余秋雨在 后 ”,后面的主语又换成了 “广大网民 ”。主语残缺,删掉 “使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 蒋原伦 很多时候,人们将媒介文化和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交替使用,

5、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大众文化。但认真讲起来,背后的思想谱系是不一样的。 如消费文化,其理论背景来自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一系列著述,它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同样是一种商品,供人们消费,更是指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 媒介文化的思想谱系则是来自麦克卢汉的 “媒介即讯息 ”理论,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 各种新的媒介方式在不断重构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即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 由于媒介文化和当下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联,因此媒介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

6、是由相对严密的符号系统所构成的,文化越深奥、越博大精深,其符号系统也就越庞大越精密。符号系统之间还有分野,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 媒介文化则不同,它是媒介技术的直接产物,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意味着有新的文化出现。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当今的功夫电影,影片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或可说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达到什么高度,甚至笨拙的大熊猫也能被点化成超级武林大腕。 经典文化、精英文化是一种规训文化,这是少数文化精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所以学习和读解经典文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

7、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媒介文化是娱乐文化,偏 于感性的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它依靠自身的吸引力来攫取市场,所以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站在经典文化的立场上看,媒介文化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内涵的文化。 但是,媒介文化倒并不排斥经典文化,总是摆出大包大揽的姿态,上下通吃,将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统统囊括在自己的范围之中。当然这也是所有后起文化的品性,它总是将此前的文化作为资源, “拿来主义 ”地为我所用,打造成新的混合产品,媒介文化就更是如此,媒介文化的评判标准就是市场,就是收视率。媒介文化既然是拼贴型文化,那么什么都可拆卸下来,重新组合,杀虫剂或卫生洁具的广告,可以由高雅的古

8、典乐来配音,这样一个过程中,也打破了精英和平民、高雅和通俗之间的界限。 媒介文化以电子媒介技术发展为基础,所以是 “他律 ”的文化,它不是建立在严密的符号系统之上的,因此它不是特定的文化品种,也不是阿多诺所推崇的 “自律的文化 ”。媒介文化是一个开放系统,横跨着许多文化品种,横跨着许多生活领域,并向当代生活开放。即以影视媒介文化为例,以往专家和电影人所津津乐道的影视艺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影视媒介文化或大众文化所包括的内容要远比影视艺术的范围广泛得多。 这里说媒介文化是向当代生活开放的, 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与学院的、专业的美学体系或文化理论不同,它没有自己明确的理论边界,它倒是能将美学体系或

9、已有的文化理论包含在自身之中,但是却无法从美学体系和文化理论得到自身的说明,因为它与市场需求和大众消费心理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媒介文化更能从传统文化以外的领域得到说明。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小题 1】下列关于 “媒介文化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媒介文化是一种利用电子媒体和新的媒介方式对当代文化和社会生活重新构建的文化。 B媒介文化是拼贴组合成的多种文化共同体,故对其学习和 解读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C媒介文化以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横跨多种文化品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D媒介文化虽然兼容并包,但与经典文化相比,它是一种缺乏深度和内涵的文化。 【小题 2】下列理解和

10、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相比,消费文化更讲究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 B中国功夫电影中武林高手武功出神入化的境界的高低取决于电子影像技术发展的程度。 C传统文化即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其符号系统越庞大精密,越能反映出文化的博大精深。 D媒介文化可以随意拆卸 ,重新组合,它没有精英与平民、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新的文化也将应运而生。 B消费文化与媒介文化虽同属大众文化,但后者对经典文化多 “拿来主义 ”地为我所用,形成新的混合产品,前者则无此特点。 C不管是经典文化还

11、是精英文化,它们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D媒介文化虽能包含美学体系或文化理论,但其无法从这二者中找到自身的说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媒介文化虽然是拼贴组合而成,但是其往往缺乏深度和内涵,对其解读并不需要较长时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为 “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消费文化对经典文化并非持排斥态度,同样也会对其 “拿来主义 ”式地为我所用,只是媒介文化在这一

12、层面上程度更深。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25分)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最近出版的历史的 “暗室 ”: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 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 “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 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

13、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 理负重中。他曾说, “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 ”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周海婴出生于 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 “海婴 ”,意即 “上海出生的孩子 ”。 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 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 “有一次,她和海婴在 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

14、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 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 但鲁迅并没有责备。 ”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 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 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 “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他一直被公众期待 “应该怎样怎样 ”,他 的生活牢牢地 “被 人场 控制着 ”。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 “我就是个道具 ”。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

15、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 周海婴说自己出生 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 “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 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 ”“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 ”此后 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 “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

16、 ”,确是活画。 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 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 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 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 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

17、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 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 (摘编自 2011年 11月 1日中国青年报)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

18、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B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 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 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C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D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小题 2】文章题目中

19、的 “历史暗室 ”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周 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从文章的内容和标题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 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 “人场 ”“控制着 ”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 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 【小题 3】问题

20、一: 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 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 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 风格沉郁。 问题二: 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 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 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 3分;答出一点给 1分) 【小题 4】观点一:有必要。 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 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 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 “走

21、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相吻合。 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 观点二:没必要。 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 文章的标题是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 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 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

22、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理解不当; D项不够全面; E项 “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 ”“刻苦学习摄影 ”等语不当。( A 3分 C 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这个标题含义丰富,可作多方面的解读。走出暗室 ”则意味着能以真实 面目出现公众的眼前;那么 “历史暗室 ”原本所指就不难理解了。我们要结合相关内容尽可能地把所有的含义答出来。思考方向有:他的这个摄影集,他这个人。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

23、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信息比较分散,做题时宜先把相关的句子出来,再进行必要的整合,尽量不要遗漏要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为文本终点难点和主题探究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评价,并引导考生多角度解读人物, 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推断文章的思想主题。考生可以从 “必要 ”或者 “没必要 ”谈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标题、思想主题和人物特点具体分析,并能自圆其说。 8分;观点明确 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5分) 边缘人的爱与哀愁 英萨基 沿着一座古老的大教堂屋顶的防护矮墙,每隔一段距离都矗立着一座石雕:它们有的是天使,有的是国王,还有主教,几乎个个身上都洋溢着虔诚带来的喜悦与沉着。但是,在大教堂阴冷的北边较低的地方,立着这样一座雕像:它没有王冠,没有主教冠,也不带光环。它的表情冷峻、痛苦,充满忧伤。那群栖息在防护矮墙的墙沿上整天晒太阳的蓝色肥鸽子断言,它肯定是个魔鬼。然而,钟楼上那只老寒鸦 它可是一位教会建筑学方面的权威,断定这座雕像是一个迷惘的灵魂。于是,有关雕像身份的猜测就此了结。 秋日的一天,大教堂屋顶上飞来一只体态轻盈、叫声甜美的 小鸟。它离开荒

25、芜的原野和日渐稀疏的矮树篱,只为寻一处冬季的栖息地。它停下疲惫的双脚,打算在天使大翅膀的背阴处休息,或在国王礼袍的石刻褶痕上安歇。但是无论它停到哪儿,都会被那群肥鸽子推开,或是被那群聒噪的麻雀从墙沿上赶走。它们唧唧喳喳地相互议论道: “从来没有哪只受人尊敬的鸟会这么深情地歌唱。 ”于是,这只漂泊流浪的小鸟不得不离开。 只有迷惘人雕像为它提供了庇护之地,因为肥鸽子们认为,在一个倾斜得如此厉害的地方栖息是极不安全的,更何况这里还太过阴暗。这座雕像没有像其他“达官贵人们 ”一样,双手交叉摆出虔诚的姿态,而 是双臂交叉于胸前,好像在反抗什么。它双臂所构成的角落恰好可做小鸟温暖舒适的休息地。每天晚上,小

26、鸟飞回位于雕像胸膛处的小窝,心中充满了对雕像的信任,而雕像那双漆黑的眼睛也似乎一直都在看护它酣眠。渐渐地,这只孤单的小鸟爱上了这位孤独的守护者。白天,它会时不时立在教堂的滴水嘴或别的拱座上婉转啼鸣,唱出最甜美的歌,向它的夜晚庇护者表达感激之情。也许是因为风,也许是因为天气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迷惘人雕像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上,似乎渐渐褪去了几分冷峻与忧伤。在每天漫长又单调的时光里,这位小小客人的歌声总会断断续续地飘进这位孤 独守护者的耳朵里。当暮色降临,晚祷钟声响起,一只只巨大的灰色蝙蝠从钟楼屋顶上的巢穴悄声飞出时,这只朝气蓬勃的小鸟就会回来,哼着安眠曲依偎进那等待着它的双臂中。对忧郁的迷惘人雕像而言

27、,那是它最快乐的日子。只有教堂的大钟每天都高声鸣唱着嘲弄的话语: “快乐之后 是悲伤。 ” 教堂司事小屋的人们发现,大教堂的周围总有一只棕色的小鸟飞来飞去,它优美的歌声令人艳羡。 “但是很可惜, ”他们说, “不能尽享其婉转之音,任之萦绕在矮墙之上,实在浪费。 ”尽管这些人很穷,但他们相当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所以他们逮住了小鸟,把它关进了小 屋门外一个小小的柳条笼子里。 那晚,小小歌唱家经常栖息的地方不见了它的踪影,那尊忧郁的雕像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更能体会孤独的痛苦。也许,它这个小小朋友被暗中觅食的野猫杀死了,也许被一粒石子伤到了,也许 也许已经飞到其他什么地方了。但是,当清晨来临时,从大教堂那

28、边那个喧闹的世界传来了鸟儿虚弱无力、令人痛彻心扉的哀叫声,那是被囚禁在楼下低处柳条笼中的鸟儿发出的讯息。每天正午,当肥鸽子们吃饱午饭后因昏昏欲睡而变得安静时,当麻雀们在街上的水坑里洗澡时,小鸟的叫声就会传到屋顶的防护矮墙 那是饥饿、思念与绝望的哀鸣,是 一场永远得不到回应的空号。午饭过后,晚餐之前,肥鸽子们议论说,那座雕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倾斜得厉害了。 终于有一天,小柳条笼里不再有声音传出。那是冬日里最寒冷的一天,鸽子和麻雀们都站在大教堂屋顶上焦急地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点儿残羹剩饭 这是恶劣天气里它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小屋里的人有没有扔什么东西到垃圾堆里? ”一只鸽子问另一只正从北边防护矮墙

29、向下张望的鸽子。 “只有一只死了的小鸟。 ”那只鸽子答道。 夜晚教堂顶部发出 “噼噼啪啪 ”的声音,听上去像是有石墙在倒塌。钟楼上的寒鸦说: “是严寒的天气弄坏了建筑物。 ”它久经寒冬,经验丰富,一定是它说的那种情况。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迷惘人雕像倒下了,躺在教堂司事小屋外的垃圾堆里,已经支离破碎。 “这样正好, ”肥鸽子们在审视整个状况几分钟后嘀咕道, “现在我们该有座美丽的天使像了。当然,他们一定会在那儿立个天使的。 ” “快乐之后 是悲伤。 ”教堂的大钟高声鸣唱着。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虽然都是教堂上的雕像,但显然由于外在身 份的不同,

30、受到的待遇和尊敬也就不同。很显然作者是在借此表现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B因为体态轻盈和叫声甜美,小鸟同时受到鸽子群和麻雀群的排斥,正是同类间的排斥促成了它和迷惘人雕像之间的关爱。 C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鸟的歌声中,迷惘人雕像又恢复了生气,完全没有了冷峻、痛苦和忧伤。 D出于对爱的嫉妒,人们把小鸟给关了起来。小鸟因绝食而死,迷惘人雕像最终也心碎地倒下。 E小说中两次写道,教堂的大钟高声鸣唱着 “快乐之后 是悲伤 ”,这既是结构上的前后照应,更是对小说中关爱的双方悲剧命运的一种暗示。 【小题 2】小说中谁是 “边缘人 ”? “边缘人 ”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6分) 【小题 3】小说中围绕着

31、迷惘人雕像和小鸟的,还有一群寒鸦、鸽子和麻雀,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6分) 【小题 4】在欧美,萨基与欧 亨利齐名。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结尾经常出人意料。你认可这种说法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迷惘人雕像和小鸟是小说中的 “边缘人 ”。( 2分,写出一个得 1分)“边缘人 ”形象的特点: 是社会上弱势群体的象征,无权无势,没有醒目的身份和地位,没有受人瞩目和争抢荣 耀的心力和资格。( 2 分) 虽然不被关注,但他们心中同样有爱与忧愁,相互的感情浓厚而真挚。小鸟用歌声来体现它的爱、感激和信任,同时也表达忧愁、饥饿、思念与绝望。

32、迷惘人雕像则是用面部表情和体位的变化来表现他的爱与忧愁。( 2分) 【小题 3】 作者为边缘人的爱情构置了一个周边的社会环境,寒鸦、鸽子和麻雀作为一个对立的群体对边缘人充满敌意。( 2分)他们认为迷惘人雕像是魔鬼,不配得到尊敬;( 1分) 他们排斥小鸟,仅仅因为它歌声深情动听。( 1分) 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是边缘人爱情悲剧的见证者。他们对于小鸟的形象塑造有反 衬作用。 【小题 4】认可。( 2分)小说构思巧妙,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大家对两个边缘人的悲惨结局是那样地冷漠,看似不合理,但在前面的情节中,就已经写到了他们遭受的歧视和排斥,所以这样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时,通过迷惘人

33、雕像和小鸟因相爱而死亡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提示了这样一个现实:爱情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而社会角色是有主次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边缘人的爱情结局是悲伤的。(反对者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迷惘人雕像完全没有了冷峻、痛苦和忧伤 ”这种说法错,文中 是 “似乎渐渐 ”。 D 项说法也不确切。小鸟被关并非由于它爱情甜蜜招致嫉恨, 而且说它绝食而死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 “边缘人 ”的形象,要抓住 “边缘人 ”的相关信息。在小说中,迷惘人雕像和小鸟都是 “边缘人 ”,不要只答一个,这

34、两个形象是相互映衬的。其特征应该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来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既要从整体艺术构思中去看,也要放到具体的情节中去看,才不至于遗漏要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看似开放,但在答题时一般宜顺着作品的构思来答题,这样比较保险。认可这一说法,同时要从环境、情节、主题三个方面去寻找要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35、)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 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 “蒋济宁有此事 !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 ”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 “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

36、如 ”济对曰: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 ”诏曰: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诏曰: “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 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

37、桥,诛曹爽等 ,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 “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 ”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小题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 “骨鲠之臣 ”的一组是( )( 3分) 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凡使民必

38、须农隙,不夺其时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 “风教 ”,他大胆进言,以 “但见亡国之语耳 ”回答;明帝时,他以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D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

39、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小题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4分) 译文: ( 2)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3分) 译文: ( 3)夫封宠 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您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治的时候。 ( 2)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

40、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加、谋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夺:耽误,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中 “夺 ”为 “改变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骨鲠 ”是刚直的意思。 说明他有远见; 是对皇上的赞颂。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多次触怒人主 ”错,蒋济在任东中郎将时,触怒过文帝一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41、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省略的要补上,倒置的语序要尽量理顺,有实词活用的要体现出来。第一句:恢弘、诚、治各 1 分,句意 1 分。第二句:重、至戒、被动句式各 1分。第三句:加、谋各 1分,句意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这时,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军中发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领汝南的士兵来解合肥之围。蒋济于是秘密禀报刺史,假称得到了张喜的书信,说前来救援的步兵骑兵共有四万人,现在已到雩娄。孙权相信了,立即烧毁围城的营阵就撤离了,合肥城

42、因此得以保全。后来任命蒋济为丹阳太守。有一个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 听说后,说: “蒋济难道会做这种事 !如果做了这种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扰乱,道听途说罢了。 ”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认为汉献帝在许都,离关羽的军队比较近,想要迁都。蒋济劝阻太祖说: “刘备、孙权,表面关系亲近,实际上却各有打算,关羽军事上得势,这是孙权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游说孙权,劝他在后面偷袭关羽,许诺割让江南来赐封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就自动解除了。 ”太祖按照他的话去做。孙权听了后,立即带兵向西偷袭公安、江陵。关羽于是被孙权擒获。 文帝即位,蒋济

43、 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 “你所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好不好 ”蒋济回答说: “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 ”文帝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 “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 ”明帝下召表扬说: “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 赏他的勇敢。 ”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室,长期分离的人很多,

44、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 ”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 ”明帝下诏表扬说: “除了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 齐王即位,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时,曹爽专政,丁谧、邓 、等随意改变法律法规。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为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 “太傅独自决断,想出高明的计谋,陛下彰显他忠心和节操,罪人伏法,这是国家的福气。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

45、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 ”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这一年蒋济死了,皇上给他的谥号是 “景侯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崔侍御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 I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 秋。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 753 年),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 敬亭:指敬亭山。 【小题 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6分) 【小题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46、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然后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小题 1】 对故乡的思念。 “去国 ”即远离家乡, “长为不系舟 ”是指飘泊天涯;“独怜一雁飞南海 ”“却羡双溪解北流 ”是痛惜自己如孤雁南飞离家越来越远、羡慕双溪能流向家的方向。 对朋友的感激。 “高人屡解陈蕃榻 ”是说崔侍御多次解榻相待,表达 自己的感激之情; 对朋友的不舍。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即言与友人离别,有如敬亭山的秋叶将在秋风中各奔东西,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 2】 寓情于景:宛溪 “霜夜 ”听 “猿愁 ”,凄冷之夜,猿猴哀鸣,一片凄凉,很好地烘托出思家之愁,飘泊之苦。 用典: “陈蕃榻 ”化用典

47、故,感激朋友的热情关照。 比喻:用 “不系舟 ”比喻浪迹江湖、飘泊不定的诗人。 对比: “一雁南飞 ”与 “双溪北流 ”对比,借以表达思乡之愁,飘泊之苦。 【小题 1】 试题分析:问的是 “哪些情感 ”,可见要点就不止一个,仔细领悟诗句,有多少答多少。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表现手法应从大处着眼,先就整体上的表现手法答起,最后才答到修辞手法。题目要求是 “简要分析 ”,光例举是不行的,要结合诗句来分析。其中 “陈蕃榻 ”的典故在滕王阁序里学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段关于 “网络水军 ”的文字,请简要概括 “网络水军 ”的四个特点。( 6分) “网络水军 ”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水军 ”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 “穿马甲 ”和雇佣者交易,其活 动难以掌控。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 “网民 ”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2011年 1月 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 “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 ”的署名文章,批评 “网络水军 ”制造 “民意病毒 ”,指出 “民意病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