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陕西省西安交大二附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海对 “美国 ”、 “恐龙 ”、 “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 “封杀令 ”。此举一出, 石破天惊 ,即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购物能给女人带来幸福感,特别是面对打折等促销活动,那种以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的快乐,是男人所 不可理喻 的。 C在今年的欧洲杯中,俄罗斯队首轮比赛轻松获胜,其中有着 “新沙皇 ”之称的扎戈耶夫的表现也 可圈可点 。 D在以特权为荣的国土上,要想取消特权恐怕不是靠一个报告、一次规定、一个会议决
2、定乃至一个法律条款所能做到的,需要 上行下效 ,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才能彻底根除。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A 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错对象。 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D、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含贬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相对于个体审美发
3、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总说。 中的 “一生 ”紧扣 句中 “从出生到老死 ”,所以 在 后; 中有 “一生 ”,此句在 后; “所以 ”和 “由于 ”呼应, 在 后; 有 “相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 ”,因此应在 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中国达人秀 ”栏目因为没有任何
4、条件的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阶段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是从母亲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近年来 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D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应将 “因为 ”调到句首。 B主客颠倒,应该说 “宝玉对王夫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 D、两面对一面,应将 “能否 ”去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5、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 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 。 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 “杂剧丈夫两人 ”,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仗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 “忍把浮名,换取浅斟低唱 ”,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 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 280种
6、,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 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 ,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
7、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道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轶出杂剧的范畴 。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多一个人。传奇 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
8、“临川四梦 ”,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齐名,当时有 “南洪北孔 ” 之称。 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升的文名震世,但 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小题 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的名称最早见于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根据其中有关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的记载,可以
9、推知早在晚唐之前杂剧就已出现。 B杂剧盛行于宋代。宋室雨渡之后,杂剧在临安继续发展,从周密所撰武林旧事中所记的官本杂剧段数之多可以看出杂剧在当时的兴盛。 C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 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荟集宇此,一时盛况空前。 D杂剧发展到元明之际,出现了传奇。传奇出于杂剧,是对杂剧的进一步发展。杂剧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临安的杂剧在保持当年开封正声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响,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 ,这一点以前似乎很少有人
10、论及。 B据说,北曲在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南曲在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 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两者风格迥异,不能互相调节。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中对不同时期杂剧盛况的记载,为后人研究杂剧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B从发展史
11、来看,杂剧常常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都城盛行,宋代的开封、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南京等都曾是杂剧的繁盛地区。 C传奇以南曲为主,最初主要在南方流传,后来参用了一些北曲,也逐渐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并为京城中人所喜爱。 D从文中看,统治者的倡导,民众的喜好,不同地域的风气,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碰 撞等都对杂剧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曲解文意, “杂剧有 出场人物 的限制 ”错误,原文中说出场人物 “不一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或然当必然,原文
12、中只是推测琵琶记 “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 ”,而非既成事实 “曾在南京演出过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 “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 ”并未记载当时的 “杂剧盛况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 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人淡如菊 ”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 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
13、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 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 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 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
14、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 “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 ”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 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 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 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 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
15、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 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 “哭墙 ”。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
16、,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 ”: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 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 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 5座纪念碑 “什么在消逝 空屋 ”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 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
17、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 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 空屋 ”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 “地图 ”中 将 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 “地图 ”。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 “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
18、西。 ”( 2010年 3月 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 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B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 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 “最新 ”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C她的 “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 ”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 “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
19、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 “黄种外国人 ”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小题 2】 “人淡如菊 ”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与执着,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性格特质。( 6分) 【小题 3】 “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 ”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 “第 5座纪念碑 什么在消逝 空屋 ”,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 空屋 并不是一座建筑物 ”。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 8分) 答案
20、: 【小题 1】 A、 E 【小题 2】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 3分)执着: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或 “什么在消近 空屋 ”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对环保事业的执著)( 3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6分) 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 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 从作品特点上看: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很多作品都 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小题 4】( 8分)不矛盾。 “什么在
21、消逝 空屋 ”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媒体互动装置。 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 “什么在消逝 空屋 ”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 ”,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 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答到 点给 6分,答到 点给 6分,答到 点给 5分,只答任意一点给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她从 未谋面的姑母 ”因而 “影响颇多 ”有误; E有因其华裔而产生的反对意见,但只是退伍军人协会表示不满,且最终接受了这一座纪念碑
22、。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如今, 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 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 月相 、 成行的芦苇 、 雪崩 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这些内容表现了她的平
23、和。从她坚决不改 “越战纪念碑 ”和准备坚持十年的“什么在消逝 空屋 ”可见她执着的风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信息有: 1、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 “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 胜于对欧洲建筑。 ”2、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3、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 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
24、然的灵感去设计。第一点很明确的指出受东方文化的影响。第二、三点正是东方文化含蓄、温婉的体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 “丰碑 ”的深刻含义。 “丰碑 ”在这里既指具体的碑,也指抽象的, 树立在人们心中的碑。理解了这一点,解答本题难度就不大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5分) 一片苍茫 戴 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 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
25、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为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 “咦,茫县不是盛产晶 梨么 ”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
26、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顿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 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
27、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 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 !家里没饭。 白生这 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 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28、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 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 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 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吗 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29、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
30、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 片苍茫。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 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B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 “晶梨 ”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C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
31、坚决。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 “心沉得如同铅坠 ”的比喻,用语贴切; “雪白 ”与“殷红 ”的对比,色彩鲜明; “你别看 ”“你问我 ”等人物语言,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 “苍茫 ”,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小题 2】 (1)茫县官吏乡绅为自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 2分) (2)“第四天 ” 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 4分) 【小题 3】对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 “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 朵朵白花 ” 应怎样理解
32、其作用 ( 6分) 【小题 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8分) 答案: 【小题 1】 A、 C 【小题 2】 (1)这一情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2分) (2)这段景物描写,一方面表现出梨树繁茂,梨花娇艳,用 “雪白雪白 ”的梨林美景反衬出后文百姓 “血红血红 ”的悲苦生活;另一方面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的情状,推动情节的发展。( 4分) 【小题 3】内容方面:这句违背事理逻辑的描写,写出了人们普遍具有的幻觉(或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白生义举的感天动地,使枯树生花,使严冬呈现春意;同
33、时,也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 3 分)结构方面:与前文写春时梨花盛开相照应,为下文写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使作品前后意境相谐,浑然一体。( 3分) 【小题 4】 1)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恩,可见其有情有义。 2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等事物中,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可见其胸有志向。 3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 4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 “梨灾 ”,可见其处事有智谋。 5白生为 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任答出其中四点 4分。与生活实际结合合理即可 4分。如:官员要做有追求、干实事的
34、好官。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要从实际出发解决民生问题。要有敢于为民请命的勇气等等)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白生有去无回 ”是 “文中人 ”汪过意料中的,与该项题意不合。C项对多举和汪过的评价与作品的实际不符或者在作品中找不到依据;此外 “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的说法也不成立,人物的行为源于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其处境不存在必然关系。 D项中 “雅致 ”与 “你别看 ”“你问我 ”不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1)从情节的安排上分析其作用,为白生接风竟然没有晶梨,匪夷所思,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环境描
35、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雪白 ”的梨花美景与下面的百姓痛苦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情节的发展也有帮助。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句话违背了生活常理,只是人们的幻觉,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幻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般违背生活常理的句子 在内容与结构上都有特殊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首先要搞清小说的情节,白生的言行举动有临行拜恩师、到任后微服私访、用巧妙的方式 “救灾 ”、犯颜直谏,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时防止遗漏。然后,以性格特征为基础分析现实意义。 考
36、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 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 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 “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 ”宿取具狱 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 “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37、”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 “事有不 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 ”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 “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
38、,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 |绅中有耻燕蓟外 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 ”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 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注】 折支:军饷。 颛:通 “专 ”。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左右复问 辟:使 避开 B宿取具狱 阅 具:准备 C而执平民以告也执:捉住。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捍:抵御。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尽职为民的一组是( 3分) 宿率公私
39、船活数千人 宿取具狱 阅,探其本辞 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既置于法,乃命劫三司吏 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 “囚犯 ”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 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
40、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应一并处罚。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 “外和 ”,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 2)今 |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你们辅佐滕侯很长时间了,如果他有过错,为什么不及早指出纠正呢? ( 2)( 5分)如今官员中有人耻于燕蓟之地被敌人占据,(但)天时人事的条件还不具备(或:时
41、机不成熟),却妄想(胡乱地图谋)难以成功的收复失地的事。 【小题 1】 试题分析:具:全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表现胡宿心思细密,为帝着想; 不属于胡宿的行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泾州士兵想相互煽动作乱,不是已经作乱; “应一并处罚 ”文中无信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君辈:你们。苟:如果。盍:为什么。正:纠正。 ( 2) |绅:官员。未至:不具备。妄意:妄想(胡乱地图谋)。难成之福:难以成
42、功的收复失地的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 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小题 1】简析颈联中的 “分 ”和 “挂 ”字的妙用。( 6分) 【小题 2】分析说明 “愁倚两三松 ”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小题 1】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 “分 ”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 3 分)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
43、人用一个 “挂 ”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3分) 【小题 2】 “愁 倚两三松 ”描写了诗人在松树之间徘徊的情形,( 1分)表达了诗人访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绪( 1分)和怅然若失的愁情;( 1分)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 【小题 1】 试题分析:颈联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 ”,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 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 “野竹 ”句用一个 “分 ”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 “飞泉
44、”句用一个 “挂 ”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 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 ,方才点明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 :大凡去访亲探友 ,不能相遇 ,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 ,道士不在道院 ,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 尽管道士不在 ,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 ,他远道而来 ,总想能见到道士 ,同他畅谈一番 愁倚两 三松 ,
45、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 ,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 ,而道士仍然未回 愁 字 ,颇能传神 ,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 ,历历在目 无人知所去 ,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 愁倚两三松 句 ,所作的铺垫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使整段话语意连贯。( 5分) 下雨如果适量,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如果过量,则会灾; , , , ;游戏,如果适度,可以娱情悦性,如果过度,则会荒废学业。总之, ,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答案:锻炼如果适度,则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过度,则会使身体受损。凡事都有个度(
46、或凡事都要恰到好处) 试题分析: 本题从已知信息来分析是谈 “适量 ”与 “过量 ”的结果的。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不能 “过量 ”。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三句话,使全段构成排比句。( 6分)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在娱乐享受中玩物丧志; 生活需要歌舞,但不能在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 答案:生活需要艺术,但不可投机取巧而违背原则; 生活需要勇气,但不可冒险而丧失良机; 生活需 要重复,但不可在失败后重蹈覆辙。 试题分析: 分析材料中的句子: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因此而沉迷。补写的内容要与此一致。 考点:选用
47、、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小题 1】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 2】策之不以其道, 。(韩愈马说) 【小题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 5】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 【小题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小题 1】屋舍俨然 【小题 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小题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小题 4】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5】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题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俨然、材(易误写为 “才 ”)、忧、濯、涟、蜡。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辆不知从何处开来的公交车里,坐着一位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桔黄的灯光,空荡荡的车厢,不知开往何处的公交车。一个画外音说: “每个人的一生好像一部电影,他是他那部电影的主角。他以为自己也会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其实不过是一个配角 也许只有一个镜头,更有可能的是自己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