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909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浙江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 刻( jun) 望( lio)粗 糙 ( co) 卓 有成效( zhu) B 谂 知( shn) 粘 膜( nin ) 蓓 蕾( pi)外强中 干 ( gn) C浸 渍 ( z)脖 颈 ( gng)妊 娠 ( shn)面面相 觑 ( q) D 逶 迤 (wi)倔 强( ju)鹰 隼 ( sn)恰如其 分 ( fn)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

2、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其中, A项的 “”应读 lio; B项的 “蓓 ”应读 bi; D项的 “逶 ”应读 w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冒昧亲睐精湛熟视无睹 B尤其震撼罪蘖稍纵即逝 C文身偏袒分歧推陈出新 D鼓惑沧桑晕眩幅员辽阔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B项的 “罪蘖 ”应为 “罪孽 ”; C项的 “文身 ”应为 “纹身 ”; D项的 “鼓惑 ”应为 “蛊惑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交响乐团向海内外中国作曲家发出征集交响乐、管弦乐作品的 。 近年,海洋石油 事故频频发生,给大海带污染,造成严重生态灾难。 “人有七情六欲 ” 不错,但 物欲怎样膨胀,都不应该折损祖国在心目中的光芒和庄严。 A启事泄漏固然无论 B启示泄露固然尽管 C启事泄露当然尽管 D启示泄漏当然无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启事 ”和 “启示 ”的区别是, “启 ”表示意义并不相同。 “启示 ”的“启 ”义为开导启发, “示 ”也表示同样的意义。 “示 ”本指把东西给人看。由让人看的意义再引申, “示 ”又有指示、开导、

4、让人明白某种道理的意思。 “泄露 ”和“泄漏 ”的区别是: “泄漏 ”多指液体、气体等漏出; “泄露 ”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也作 “泄漏 ”。 “泄漏 ”的含义较 “泄露 ”广,并涵盖了 “泄露 ”所能表达出的意义。凡是可以用 “泄露 ”的地方,均可以 “泄漏 ”代替。 “固然 ”和 “当然 ”的区别是: “固然 ”强调事物的本来面貌; “当然 ”侧重一个很明显的事实 ,通常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 ”和 “尽管 ”的区别是: “无论 ”是一种选择概括列举; “尽管 ”是说某一种可能。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5、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 ”,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 骇人听闻 。 B科技引领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苦练内功,掌握本领,不然 身无长物 ,将无法适应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C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甚而陷入困境时,我们尤其需要一个能与我们相濡以沫、 举案齐眉 的朋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D生活中常见 “隐居 ”类的老人,退休后过不了几年,就变得苍老、憔悴、易怒、脆弱,呈 日薄西山 之相,被人们称为 “老小 ”,凡事总要 “让 ”着他。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D项的 “日薄西山 ”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符合此句语境

6、。 A项的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不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 “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 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不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 “举案齐眉 ”指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不符合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屏幕,自己似乎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旁观者: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既勇敢又懦弱,这正是社会的复杂性所在。 B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

7、作要做。 C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 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D他们即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这些规律去预言遥远的未。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其中,A项 “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既勇敢又懦弱 ”词序未对应。 B项 “顺利完成 ”缺少宾语。 D主语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_,这也就是和谐。 这世界

8、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答题时既要注意横线的上下文,也要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联。此题中,横线的上文讲的是 “灰色的世界 ”,只有 提到 “灰色 ”;根据它们之中的关联词 “因此 ”和 “正因为 ”以及句后标点分析,只有 适合衔接上文,于是排除 A、 D两选

9、项。比较 B、 C两选项,因只有 最适合连在 之后,所以正确答案:为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 9分,选择题每题 3分) 植物的 “眼睛 ” 近年来,越越多的植物学家认识到,植物除了能利用阳光 进行光能合成外,还有更多的功能。植物通过许多复杂手段获取并解读阳光携带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植物不仅能感觉到其他植物的存在,并以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几率,而且还能通过阳光确定春天是否已经临,冬天是否已经结束。通过阳光,种子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发芽,成年植物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开花。 植物的开花过程是一

10、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植物能做到与季节变化保持高度一致。如果白天时间太长,某些种类的植物就不会开花;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白天持续足够长的情况下才会开花。观察结果表明,植物能随着季节的变 化估算出白天的变化长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会区分白天和黑夜,测量时间长度,综合各种信息。植物真的具有这种能力吗?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植物通过受光体测量光线一样,它们也能测量时间,准确地说是通过生理钟测量的。 早在很多年前,植物学家就已认识到,光在决定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开花时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那时的科学家认为,光合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个结论有些过于简单化。

11、实际上植物不是通过聚集光的能量,而是通过搜集和加工光携带的信息促使其生长。虽然植物没有感觉器官感知光, 但其体内的每个细胞内都生有受光体。受光体就像它的眼睛,能使植物感觉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以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光携带了大量信息,而植物能够解读这些信息。植物是通过 “研究 ”白色环境光(由各种颜色组成)开始解读光所携带的各种信息的。叶绿素有选择地从白光中吸收颜色或波长。绿叶能吸收大部分红光和蓝光,并通过叶片反射,传播一种被称做 “远红光 ”的光线,这种光的波长恰好在可见范围之外。 植物不仅能测量各种颜色的密度,而且还能测量某种颜色配对的比率。科学家们曾做过一项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12、:植物通过测量红色与远红 色之间的比率能 “看见 ”其他植物叶子的阴影。这一观点认为,植物所处的环境如果过于浓密,其他植物反射的远红色光就会增多,而吸收的红色光就会减少。因此,植物只要检测出红色和远红色光之间的比率,马上就会知道它是否被遮挡了。 随着植物视觉系统的发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植物在分子层面的工作原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适应了一天 24小时的循环形式,植物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生理过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早在 1930年,德国生理学家欧文 勃宁就认为植物通过其体内的生理钟测量一天的长度。但是生理钟并不像机械钟那样准确, 其循环周期只是大致接近 24小时。因此,生理钟必须不

13、断进行调整,以与太阳的循环周期保持同步。植物的感光受光体就起这种作用。 1998年,植物生物学家史蒂夫 凯和他的研究小组第一次鉴定了一种能让植物生理钟保持同步的受光体。这些分子就是光敏素和隐秘色素。植物学家克林 皮特恩认为,生理时钟直接促进植物生成一种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同时他又指出,无论是这种分子还是受光体都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二者必须结合起才能促使植物开花。 植物学家对近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发现了植物通过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使其 生长与环境 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 。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中植物 “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4、( ) A植物能够聚集光的能量进行光能合成。 B植物能够获取并解读阳光携带的各种信息。 C植物能够通过体内细胞的受光体感知光线。 D植物能够借助光体调解自己的生理时钟。 【小题 2】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其体内生有类似动物眼睛的用以感受光的器官。 B阳光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都与阳光密切相关。 C光能合成是植物的一个次要功能,获取并解读阳光中负载的各种环境信息是植物最主要的功能。 D生理钟促进植物生成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从而促使植物开花。 【小题 3】什么是植物的 “眼睛 ”?为什么这样说?( 3分) 答

15、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植物的细胞内的受光体就是植物的 “眼睛 ”。( 1分)因为受光体能使植物感受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 本题,应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文字比照,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A项错误在于, “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能合成 ”并不是植物学家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其次,根据文本第三段中 “实际上植物不是通过聚集光的能量,而是通过搜集和加工光携带的信息促使其生长 ”一语,可知 “光能合成 ”不是植物 “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16、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A项,由文本第三段 “虽然植物没有感觉器官感知光,但其体内 的每个细胞内都生有受光体 ”可知,受光体并不是器官。 C项,由第一段中“近年来,越越多的植物学家认识到,植物除了能利用阳光进行光能合成外,还有更多的功能 ”可知,此项所说的两种功能并没有主次之分。 D项错误在于,无论是这种分子还是受光体都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促使植物开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然后在此基础上认真筛选有关眼睛的信息。

17、文本第 4段末尾有 “受光体就像它的眼睛,能使植物感觉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以 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一句,由此可知,植物的细胞内的受光体就是植物的 “眼睛 ”,这是因为受光体能使植物感受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21分)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

18、栏 J,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语未毕,余泣, 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 久不见若影,何

19、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 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

20、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迨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B后五年,吾妻 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C 殆 有神护者殆:接近 D其 制 稍异于前制:格局,规制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 于 庭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B庭中始为篱, 已 为墙今 已 亭亭如盖矣 C客逾庖 而 宴,鸡栖于厅 而 母立于兹 D垣墙周庭, 以 当南日谨拜表 以 闻 【小题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小题

2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 ”就是 “记 ”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 “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 【小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每句 3分) (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

22、时栏 J,亦遂增胜。 ( 2)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1) 我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2)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3)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其中,C项对 “殆 ”的解释有误,在这里用解释为 “好像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23、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中, D项的 “以 ”都作连词,连接其前后的两个动词短语。 A项的“于 ”,虽都作介词,但前者表处 所,相当于 “在 ”;后者表比较,相当于 “比 ”。 B项的 “已 ”,前者相当于 “后来 ”;后者相当于 “已经 ”。 C项的 “而 ”,前者作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 “地 ”;后者作代词,表第二人称,表示 “你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先确定例句的句式特点,再分别确定各选项句子的句式特点。题中的例句是省略句,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而且都被省略。

24、除了 B选项是省略句外,其余各项都不是省略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C项错误在于,此段流露的只是作者的 “悲 ”,并无作者的“喜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25、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项脊 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 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

26、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 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 “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老

27、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 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 我隔着门一一回答 ” 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 “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 “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 日可待了啊! ”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

28、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 “听说姐姐家有个 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 ”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

29、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5分) 折桂令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小题 1】曲中所写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曲中暗含的与这一节日相关的习俗是 。( 2分) 【小题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 3分) 答案:【小题 1】重阳节 赏菊( 2分) 【小题 2】诗人在此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1分)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既是实景,又

30、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1分)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伤感,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诗题中的 “九日 ”一词和和诗句中的 “归雁横秋 ”一语,可判知此节日在秋天,而且与 “九 ”有关,于是知道是重阳节。再从诗句中的 “明日黄花 ”一语可知是在赏菊。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注意题目要求的是 “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 ”,因此既要赏景,也要析情。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写的是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31、这景是凄凉的,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诗人如一抹夕阳,年华老去;又如 远非的寒鸦,漂泊无依。他客居他乡的思乡厌倦之情溢于笔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在语言交际时应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 3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答案: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 1分)应对( 1):我认为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能加盟贵公司,我也很快能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也渴望有这一段经历

32、。(肯 定自己, 1 分;巧妙转化缺点, 1 分)应对( 2):感谢您对我的肯定和善意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人当中,或许就有我。(坚持自我, 1 分;体面解除尴尬, 1 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明白,大凡转折关系的复句,其主要意思往往放在“但是(或可是) ”之后。因此,考官的言下之意就是委婉的高速求职者不能录用。应对时,应该仍要肯定自己,巧妙地转化缺点或体面的解除尴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表达 根据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 “拼 ”的含 义。 (15个字以内 )( 3分) 眼下, “拼生活

33、”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拼房 ”1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 “拼卡 ” 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 “拼杂志 ” 你买 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 “拼 ”在这里的含义。 “拼 ”: 答案: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做某事。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中带有 “拼 ”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 “拼 ”的目的在于节约用度; “拼 ”的方法 是几个人合伙做某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中任选

34、一条赏析。( 2分) 现代汉语,一 “典 ”即通。 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答案: 通过 “典 ”与 “点 ”谐音双关,巧妙地突出了字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 以对偶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 语用排比,突出了字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 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再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名句默写(共 5分,每句 1分) (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2)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35、。 (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 5) ,报养刘之日短也。 答案:(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柳丝长玉骢难系(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淡烟暮霭相遮蔽(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陨首、报、玉骢、暮霭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有的人虚心求教,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有的人

36、跻身热闹的场所排遣藏在内心的寂寞 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感悟。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 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本不限。 不少于800字。 答案:【习作例文】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你不能总是流浪。 你要知道流浪只是为了寻找,而寻找最终还是为了坚守。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摆脱,摆脱那种父母前人长辈为之坚守的东西的束缚。年轻也就是那种不懂坚守也不懂珍惜与珍重的年龄。而当人一旦进入成熟状态你也就进入了坚守状态。在坚守的岁月里你其

37、实进行的是一种殊死的抗挣。殊死地与失落抗挣。在这种抗挣里你 既能感到生命的悲壮也能领略生命的无奈与悲哀。 坚守就是坚守住那些你的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比如人格、比如精神、比如良知、比如原则、比如荣誉、比如健康、比如赤诚、比如友情、比如爱意。失落了你就再也找寻不回来了。因为生命是有限的存在而不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当你年轻不谙世事的时候,你把一些东西看得很轻而三钱不值两文地去用它们换取了金钱、换取了财富、换取了生活之所资。然而到头来你才发觉、你才觉醒和觉悟,你用那具有无限价值的事物换取了有限价值的东西。于是你赶快回过身去寻找并坚守,但那时你除了获得一腔慨叹、一腔惆 怅、一腔失悔以外所能留给你

38、坚守的也就所余无几、所剩无多了。 坚是一种挺拔,而守却是一种柔情。坚是紧执,坚执住生命所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守则有一种思往古之悠情的情怀,则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 坚,坚持些什么?坚就是坚持你足下的土地。就是那片生你、长你、养你、葬你的土地啊。土地将它的每一颗粒化入了你的职业中,化入了你的单位里,化作了你的加速度,化为了你的家庭。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土地的化身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人你怎能不爱?我爱我乡、我爱我家、我爱我国,其实就是我爱那片属于我的土地。爱就是一种坚持。你能爱什么也就一 定能坚持什么。 守,又守住些什么?守住你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吧,守住你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每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吧。把守

39、住了它们就是把守住了你的生命。而对守住最准确的诠释就是珍惜、珍爱和珍重。看守住了积累成叠的今天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值得忆念的历史。把守住了每一个今日也就使你能够充实而不至于一无所有地走向未来。 你去探索、去远行、去开拓、去进取,最终极的目的你为了坚守。没有坚守的远行是无边苦海的漂泊。失去坚守的开拓是无意义的挖掘。坚守不存的探险是一场生命无谓的赌博,而失落了坚守的进取是一种青春的盲动。在前行的行囊里你 可以什么也不带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但你却不能不把坚守慎重地放入。如果你的生命太年轻让我这曾经的游子告诉你,不曾携带着坚守的跋涉会使你越走越心慌,越走越茫然,越走越迷惘,最终将导致你误入歧途走上一条

40、追悔莫及的不归之路。 远行者,你不要嘲讽那些生生世世离不开家乡的坚守者。这个世界上总得要有人留下来看家守家。要不然当你千里万里最后作成一个风雪夜归人时,又有谁能起身为你开门?真正的坚守者也必定是真正的建设者。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有爱才会有坚守,有坚守就必定会有建设,有建设就必定会有明天,有明天就必定会有美好 。 坚守是人的一种本质。因为人总得有家。家就是存在,坚守就意味着坚守存在,就意味着拥有了存在。人总是在存在中坚守,在坚守里存在。没有坚守也就无所谓存在。存在是有意义的,坚守也就是对意义的坚守。坚守了存在与意义就是坚守住了你的生命之所倚、之所托、之所靠。你就能倚仗与依凭它去战胜空虚穿透

41、虚无,自然苦难就更不在话下了。因为你能够坚守就意味着你能够充实能够幸福。 坚守传统,坚守历史,坚守文化。任何新世纪、新时代、新生命、新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保守和进步其实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没有了坚守 也就无所谓革新。 人生如斯,唯有坚守才可圆梦。事业,爱情,家庭等等莫若如此! 当某一天,回首往事,你会蓦然发现坚守原来可以这样美丽。 试题分析:这个材料作文的范围很大,主旨在于思考人生的道路应该如何走。需要考生对不同的道路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写出自己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的个人感悟。可以抓住 “与众人前行 ”真切体验,来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也可以抓住 “孤独跋涉的珍贵 ”,来思考什么是 “孤独 ”的内在精髓。也可比较形形色色的人生,凸显自己对于 “与众人同行 ”,或者 “孤独跋涉 ”的情趣与志趣。只要不仅仅狭隘地将题目理解 成一次旅程,能够深思怎样活出生命的个性,文章都是好的。注意材料的倾向性: “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中的 “更 ”字,透出出题人的倾向。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