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194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症 候( zhng) 悄 然( qio) 蒙 头转向( mng)休 戚 相关( q) B 颔 联( hn) 妩 媚( w) 量 体裁衣( ling)飞来 横 祸( hng) C 倔 强( ju) 聒 噪( gu) 蓦 然回首( m) 奔 走相告( bn) D 摒 弃( bng) 诰 命( go) 载 歌载舞( zi) 沆 瀣一气( hng)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量体裁衣 ling、飞来横祸 hng; C项,倔强 ju、蓦然回首m; D项,载歌载

2、舞 zi。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该题考核以多音字为主,如 “症 ”, “悄 ”, “蒙 ”, “量 ”, “横 ”, “倔 ”, “奔 ”, “载 ”,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 “症 ” 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健时,读 zhn,例如 “症结 ”,其余读 zhn,例如 “症状 ;又如“蒙 ”欺骗;昏迷;神志不清,读 mng,例如 “蒙骗 ”。释义为

3、蒙古族,读 mng,例如 “蒙医 ”。其余读 “mng”,例如 “蒙混 ”“蒙垢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C没有噱头遍地 的打斗和情感戏,没有明星 “大腕 ”加盟,没有没完没了的花边新闻,恰同学少年这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 “亮点 ”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恰恰点亮了近期的荧屏。 D事实雄辩地证明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 “舌剑唇枪。 ”辩论是相近的,用剑更合适。 B项,法治。法制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法制的内涵比法治要小的多。法制着重讲的是法的一系列规则、原则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而法治的内容就要丰富的多。一般讲,法治所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这个国家要具备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这种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觉的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备的使这种

5、法得以正确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而且这种权力体系是以权力的互相制约、监督为前提条件的。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 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 D项,抉择。抉,释义为 “剔出,剜出 ”。决,释义为 “决定,坚决,决口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做事情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要知道 “船到江心补漏迟 ”啊,你要早做打算。 B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 惟妙惟肖 。 C

6、应用文,比如 “合同 ”、 “调查报告 ”、 “总结 ”等 官样文章 ,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 良莠不齐 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句的主体是天然的 “大石 ”。可改为 “栩栩如生 ”或 “活灵活现 ”。 “惟妙惟肖 ”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如郭先生画技高超,能惟妙惟肖地临摹出大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说明模仿得与原作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再如: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这说明弟弟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 “

7、模仿 ”来修饰的,就用 “惟 妙惟肖 ”。 “栩栩如生 ”强调的是神似,意思是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如石壁上雕刻的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说明刻画的龙,像活龙一样,好像在动。区别的办法就是前面能用 “刻画 ”来修饰的,就用 “栩栩如生 ”。C项,官样文章: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现比喻徒具形式;摆摆样子;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言词或做法。含贬义。例句:我们要切实抓好某项工作;不是发几篇官样文章所能济事的。 D 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 “参差不齐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8、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 “和谐之旅 ”,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 13日 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 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C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 答案: 试题分析: A 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缺失宾语,在句末加上 “的愿望 ”。 B 项,陈述对象不 一致, “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 ”该句陈述对象为台湾检方,后 “马英九 13日 18时举行记

9、者会 ”的陈述对象为马英九,应将 “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 ”该句 “在 ”放在句首。 D项,不合逻辑 ,海啸、火山爆发和地震不属于极端天气状况。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 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10、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类选用句式题,应掌握各种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审清题目要求,把握命题方向,认真分析语境,明确语境限制。 语段中第二空紧接水边品茗,选句中有 “邀三两知己 ”较为合适。再看第三空 ,日暮黄昏,选句中 “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较好。第四空,前有淡月、竹帘、竹椅,剩茶,选句 “不见一个人 ”更为妥帖,所以选项为 D。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

11、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 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 “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

12、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 “草堂 ”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 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

13、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 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14、。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 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15、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 “诗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 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藻,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 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

16、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 “人民性 ”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小题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4分) 【小题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4分) (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分) (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了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2分) 【小题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4分) 【小题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

17、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6分) 答案:【小题 1】 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 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 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引出浣花草堂。 【小题 2】( 1) 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 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 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 ”,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小题 3】 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 杜甫

18、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小题 4】 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 3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注重结合语境,分析上下文内容的关系。结构上(引文、过渡、铺垫、照应等),内容上(对比、映衬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这类题原则上句不离段(篇);方法上首先从主旨入手,主题往往寄寓在重要语句中,其次从句子的表达手法入手,尤其是比喻句、议论句、抒情句。最后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特别是复杂长句 。 考

19、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的主题、背景,分析形象(形象总要寄托一定的意义和情感)。善于抓住相关的描述,评论语句,把握形象。善于从形象塑造的手法进行分析。 (答出其中任意 4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类题往往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角度或层面切入(从题目、形象、细节、主题探究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也可依据题干指向,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结合创 作的背景和意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可从文本出发,得出合乎文本的结论(扎根文本,

20、推断新的、合理的结论)。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 ”的问题一直存在。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 1415 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 700来年;从 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 400余年;以 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 200年的历程; “二战 ”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

21、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 60多年的学术积累。 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 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 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

22、有因 “差异 ”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 “差异 ”而达到 “中和 ”,这样的 “和而不同 ”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汉学 ”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 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

23、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 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小题 1】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 “差异 ”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 ,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 ,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 “差异 ”指的是作者所说的 “殊途而同归

24、 ”中的 “殊途 ”、 “百虑而一致 ”中的 “百虑 ”。 C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小题 2】下列对于 “海外汉学 ”和 “中国文化 ”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A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B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C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D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小题 3】根据对本文内

25、容的理解,对如何促进汉学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生发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中国学界要关注海外汉学,形成互为关照的格局。 我们要大力倡导汉学复兴,比如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汉学节等等。(答到 1点得 1分,答到 2点即得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运用了第 2段西方 “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 ”,中国 “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 ”等信息。这属于西方和中国的差异。 B项, “殊途而同归 ” “百虑而一致 ”出于第2段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

26、 百虑 ”,但对其解说不当。 “殊途 ”指各种不同的发展途径, “百虑 ”指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并不专指中西文化差异。 C项,依据原文 “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汉学 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D项,承认文化观念有差异,但 “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 ”, “只有因 差异 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见原文第2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C项,说 “中国文化始终从海 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

27、,因为原文说 “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 ”,“日益增长 ”是一种由不够关注到非常关注的发展过程,既然如此,那就不是 “始终 ”这样了。 A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 “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 ”。 B项,依据原文最后一段 “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 ”,改换了一种表述顺序而已。 D项,说 “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依据语文最后一段 “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 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 ”,中国不再是被动地被人认识和想象,而是可以从别人的认识和想象中加强对自我

28、的认识,这就是将海外汉学看作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应多角度、层面发掘文本,始终立足于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分)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 “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 ”管仲曰: “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 ”

29、君曰: “鲍叔牙何如? ”管仲曰: “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 以 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公曰: “然则竖刁何如? ”管仲曰: “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 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 ”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 如? ”管仲曰: “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 适 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 ”公曰: “然则易牙何如? ”管仲曰: “不可。夫易牙 为 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

30、安能爱君乎? ”公曰: “然则孰可? ”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 临 其众多信 则 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 其 用之。 ”君曰: “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 与 竖刁。刁 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 馁 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 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取材于韩非子 十过)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1、3分)( ) A欲 适 君之故适 :适合 B少欲则能 临 其众临 :治理 C君遂不用隰朋而 与 竖刁与 :任用 D桓公渴 馁 而死南门之寝馁 :饥饿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A君 其 用之 其 可怪也欤 B刚则犯民 以 暴臣 以 险衅,夙遭闵凶 C夫易牙 为 君主味会其怒,不敢献。公 为 我献之。 D愎 则 不得人心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齐国离卫国并不太远,卫公子开方却十五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如此无情无义,管仲认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 B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作为菜肴献给

32、齐桓公。管仲提醒齐桓公,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会爱别人呢? C管仲向齐桓公推荐隰朋,认为他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诚实守信,是个贤臣。齐桓公深表赞同,最终采用他的建议。 D管仲死后仅三年,竖刁便伺机联合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结果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以至于死了三个月也没人去收尸。 【小题 4】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 “/”断句。( 3分) 其 为 人 也 坚 中 而 廉 外 少 欲 而 多 信 夫 坚 中 则 足 以 为 表 廉 外 则 可 以 大 任 少 欲 则 能 临 其 众 多 信 则 能 亲 邻 国。 【小题 5】翻译下列句子。( 6分) ( 1)仲父家居有 病,即不幸而

33、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3分) 译文: ( 2)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 ( 4分) 译文: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其为人也 /坚中而廉外 /少欲而多信 /夫坚中则足以为表 /廉外则可以大任 /少欲则能临其众 /多信则能亲邻国。 【小题 5】( 1)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 “即 ”、 “安 ”各 1 分,文意 1 分)( 2)犯了过错而不听忠臣的劝告,一意孤行,那就是丧失崇高名声而被人讥笑的。( “而 ”、 “灭 ”、 “为 ”各 1分,文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适:迎

34、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前句 “其 ”表祈使语气,可译为 “希望 ”;后句 “其 ”表感叹语气。B项,前句 “以 ”介词,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后句“以 ”,介词 “因为 ”。 C项,两句 “为 ”作介词, “给、替 ”。 D项,两个 “则 ”均为连词,前句 “则 ”表承接, “就 ”;后句 “则 ”表转折, “却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错在 “最终采用他的建议 ”,事实上,过了一年管仲死后,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

35、竖刁。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关注句首发语词 “夫 ”,及句尾 “也 ”;其次看准固定句,结构易了然。句中 “少 而 ”“少 则 ”。最后按照自己的断句,翻译,首先看其意思与已加标点部分文字意思是否相符,观点是否一致;其次,看有无翻译不通的句子,如有,说明此处断句有问题。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只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留。留下古今相同的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时间等),如“仲父 ”。方法二:补。补出省略、隐含的内容。方法三:删。删除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

36、虚词。方法四:调。调换倒装句式,语序要调整。如 “政安迁之 ”应为宾语前置, “政迁安 ”。方法五: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古今异义要换成现代汉语。方法六:顺。直译不通的要贯通,意译流畅。如 “家居有病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8分) 郊 行(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 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小题 1】请对 “柔桑采尽绿阴稀 ”中的 “稀 ”字作赏析。 (4分 ) 【小题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

37、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答案:【小题 1】 “稀 ”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与 “尽 ”、“密 ”、 “肥 ”扣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小题 2】运用对比手法。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为炼字。方法上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其次 分析技巧,展开联想,描绘该字原句中的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文中结合 “柔桑采尽绿阴稀 ”可知, “稀 ”是 “柔桑采尽 ”的结果,结合整首诗尤其是 “芦箔蚕成密茧肥 ”可知, 稀 字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38、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 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题重在对修辞手法的考核。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图是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6 分) (注:图中上半部分两圈的背景为红色) 【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3分) 【小题 2】请描述该标志所象

39、征的寓意。( 3分) 答案:【小题 1】标志的上半部分是两个红色心心相扣的心形,下面是三个手拉手欢乐舞动的人形以及英文词 “volunteer”,最下面是中文的拼音 “Bei jing”和数字 “2008”。 【小题 2】 心心相扣的心形,象征志愿者与运动员、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奉献爱心,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 欢快舞动的人形,展现了志愿者,奉献为乐的志愿精神。志愿者真挚的笑容、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为将唤起每一位奥运会参与者的心灵共鸣。 由中文拼音、英文和数字的完美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 红色代表着热情,展现了志愿者,奉献为乐的志愿精神。(

40、任选其中的三点) 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0字)( 3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 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 “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 ”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答案: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 “浙江攻克 难题 ”“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 ”各 1分,语言表达

41、流畅给 1分。) 试题分析:新闻类压缩语段型试题无论哪种具体形式,所提取的都是新闻中的五要素,即 who(材料述写得对象)、 what (事件)、 when(事件)、 where(事件发生的地点)、 why(原因)。其中 “who+ what”(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是最主要的表述,其余几个包括了消息中的其他信息,根据有无新闻价值和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进行筛选、取舍。方法上应首先看清题目,明确要求,理解层次(关注标点:句号、分号),把握新闻要点,概括题目,整合规范表达。首先关注题目上的关键点: “概括 ”、 “新闻 ”、 “不超过 20字 ”。其次把握语段内容要点: “高速公路 ”、 “塌方 ”、

42、“预警 ”、 “被浙江攻克 ”。 最后整合信息就可以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 3分)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有多么华美, ; , ;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答案: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 成功的阶梯。 试题分析: 这类题应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分析提供的语言材料,把握主旨;分析例句特点(句式、语气、修辞)。要注意思想、感情

43、、语意上的协调、和谐。首先题目要求关键点 “黑板报 ”“参考上下文 ”,内容上应紧抓首句中 “电脑 ”与 “世界 ”的联系仿写,结构上始终运用 “我不想知道你的 多么 ,我只想知道 是不是你 ” 。做好以后,再看看整段文字是否通顺、合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古诗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题中选 5题)( 10分) 【小题 1】 , ,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3】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小题 4】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 【小题 5】云销雨霁,彩

44、彻分明。 , 。 【小题 6】 ,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 。 答案:【小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小题 2】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小题 4】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小题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题 6】丰草绿缛而争茂,木遭之而叶脱。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庠序 ”、 “砺 ”、 “坳堂 ”、 “自见 ”、 “孤鹜 ”“绿缛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年轻人与一位

45、老者饮茶,年轻人喝了一口茶说: “据我所知,茶叶在高温之中的形态与制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 ”老者说: “是的,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中香味慢慢聚集。而若要炒制粗茶,那就简单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足矣。但这样的茶满是焦火之味,饮之索然 无味。 ”年轻人若有所悟:茶道即人道。人们出生时都是平等的,但经过岁月的打磨之后,就成了形形色色的人,品性高低不同。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注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欲速则不达 “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

46、”这是炒茶人炒出好茶的好经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和炒茶一样呢?要想具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就应该像炒制好茶一样,慢慢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当我们还未来得及欣赏眼前的风景 事,就马不停蹄赶往下个景点。 “速成班、闪婚 ”这些快节奏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人们在追求快节奏的同时也被快节奏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我想,放慢了自己脚步,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达到理想的彼岸。 蜗牛放慢了脚步,不断前进,所以它尝到了世界上最甜蜜的葡萄;夜莺放慢了脚步,不断练习,所以它获得了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声;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这些都需要放慢脚步,可我们要怎样才能放慢脚步呢? 放慢脚步,

47、需要的是日益不断地练习,他的目标很远大,志比天高抱负比海深。他每天不断练习,研究名家字迹,不断创 新,家里的池水被染成了黑色。那一支支毛笔,一方方砚台,一张张宣纸便是他生命的全部 精神的食粮。也正是因为他放慢了脚步,日以继夜的练习,才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先河,成就了 书圣 的千古美名,也造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而我们是否能像王羲之一样,放慢脚步,日夜坚持不断练习呢? 放慢脚步,需要的是能独自承受那份孤独与悲苦。李时珍独自走遍祖国的河山,尝百草、访农家,用了人生的三十年著成本草纲目供后人景仰。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守住自己的心灵,承受苦楚,二十年的时光成就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史记。

48、“满 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埋头十年,用他独有的坚持承受孤独,这样才有了红楼梦,成为明清小说代表之一。他们的辛酸悲苦都是独自承受,他们放慢自己的脚步经历那些人生的坎坷才得到那份成功。而我们是否能像他们那样放慢自己的脚步,独自承受那份心酸悲苦与孤独呢? 放慢脚步需要的是忍辱负重和矢志不渝的决心。正如破蛹而出的蝴蝶需要经过痛苦与挣扎,人在追求的道路上总会遇到阻碍。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给吴王夫当仆人,才得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汉相陈平在吕后的手下韬光养晦,才得以保住刘氏的天下。而他们也正是因 为放慢了脚步,忍辱负重。而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们一样放慢脚步,耐心等待呢? 现实生活的快节奏压迫着我们的神经,我们被动的往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