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1954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陕西) 选择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 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1)从词中的 “咨嗟 ”、 “休对 ”、 “且将 ”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 2)请从 “情 ”和 “景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 .表现的是作者

2、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 “咨嗟 ”不已,无奈地说: “休对 ”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 “且将 ”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 “情 ”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抒发了一种淡淡却又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 ”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 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峥 嵘 狰 狞 慎 重 缜 密周

3、全 B 诅 咒趔 趄狙 击神情 沮 丧 C讥 诮 眉 梢俏 丽 峭 拔刚劲 D 辍 笔 啜 泣 拙 劣相形见 绌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 10%的速度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 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 “生命百科全书 ”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答案

4、: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时而沿着水边, 回到有人的地方, 时而到岸旁嬉戏, 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藏到灯芯草丛中, A B C D 答案: A 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 老百姓说得好,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答案:。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5、是 ( ) A淤积 绿茵场 娇健 独占鳌头 B联结 抠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融资 殊不知 传诵 委曲求全 D繁衍 冠名权 坚韧 磐竹难书 答案: C ( A中娇健应为矫健), B中拾大牙惠中的惠应改为慧, D中馨竹难书中的馨应为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

6、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 1000万,其中 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7、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 “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

8、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 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

9、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 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

10、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 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文中刻画的 “左公柳 ”和 “民勤人 ”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

11、象的用意是什么?( 6分) 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_ (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_ 3.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_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 “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答案: 1.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 :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 2( 1)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 2)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

12、和磨难意志。 :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 3表现手法:比喻 、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4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保护非物质文化辽产公约给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下的定义是: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 “各个群体和团体

13、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文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之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 ”;二是 “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遭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白世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勃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

14、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遵感人,而且历 久弥斯。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之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 “大音希声 ”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 (比如古琴乐器本身 )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

15、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 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 因为在每个人身 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1.下列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

16、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 “大音希声 ”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稚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 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

17、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 1.C 2.B 3.B 1.C与原文意思不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要求各个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2.原文第三段第 一句话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3.A原文没提到这一点, C原文只说是更有价值并不代表更值得保护。

18、 D并不是所有社会传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的深沉慨叹;今人把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中的 “是 ”改成 “这 ”,而提议者被尊为 “一字之师 ”;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

19、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 “睫在眼前常不见 ”,只是有些 “美妙 ”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 杨振宁 20世纪 50年代关于 “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在 20世纪 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 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 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 (杨振宁文集 )电报的发明者美国

20、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 1832年 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 “电磁铁 ”的新器件时说: “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 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 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 “苯环 ”结构,都是在 “无意识 ”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

21、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 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 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的研究,认为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 1964年 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 “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 ”。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 “美是真理的光辉 ”,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 “自由创造 ”,表达的均

22、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 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 “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 ”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

23、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 、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全文 1500字左右) 【小题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 )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 “真 ”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 “美 ”。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 “职业的痴呆 ”,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24、。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 “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 ”的是 (3分 ) 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 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 【小题 3】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 请说明理由。 (4分 ) 【小题 4】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分 ) 答案: 【小题】 A C 【小题】 【小题】不重复。 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

25、,因而有科学性 (2分 );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2 分 )。 【小题】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 (2分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2分 )。一个人既 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1分 )。 【小题】 这道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项,选项枝的表述来自原文第段末和第二段始,是此两处主要信息的整合。) 项,选项枝的表述是原文第段和第段相关信息的整合: “科学 追求的是真 ”(

26、段), “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 有些 美妙 感 ”(段) 项,考查的是对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原文表述为: “无科学性,艺术表达 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此处, “科学性 ”是 “艺术美感 ”的必要条件:没有科学性就没有美感,但选项却将原文的表述偷换为充分条件:有科学性就一定会有美感,这是逻辑判断上的偷换概念,因为某一命题正确,其逆命题不一定也正确,话题过于绝对。 项,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 原文第段末是这样表述的: “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 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而选项中所表述的 “ 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 ,

27、由第 4、 5段文首可知,其所说应该是艺术创造,而非科技创新,此选项错误,张冠李戴。 项,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把握。 文中所说的 “职业的痴呆 ”这一概念出自第 4段文中: “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 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 ”是指在科学研究当中缺失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识的严重后果,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 “对自己的事业缺乏了解 ”,属无中生有。 项,选项枝中所说 “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此表述显然与原文意思不符,文章第段段首即说: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 ”此处鲜明地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由此可知,虽然艺术与科学二者 “是相

28、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但艺术是形象思维,科学是理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是 有本质区别的,属于混淆概念。 【小题】 答非所问 此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级。 此题考查对观点与论据的把握,根据要求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筛选。题干句信息 “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 ”在第 4段首 。从行文思路看,本句即是对上文的归结,又是第 3段的中心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观点的论据可在第 3、 4段中找。 项, “发明电报 ”(3 段中 )属于科学发明,但这一科学发明缘起于 “神奇的幻想 ”,(3段中 ),这正说明 “艺术与科学有重叠,有交融 ”的观点。 项,木兰

29、花慢 (4段前 )是艺术创作, “地圆 ”是科学发现,这也是 “艺术与科学与重叠、有交融 ”的论据。 据,科学美学的诞生亦为论据,原文中表述如下 “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 ”第 5段末) 项,选项枝所言 “ 感悟、直觉与顿悟 ”属于形象思维,只是单方面的艺术创造的特性,没有涉及到科学,因而本项不能作为论据。 【小题】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 C 级。 题干已点明了第 2与第 4段,意即答案:当在这两段中去寻找,通过抄摘、概括,得出答案:。 由 赋分值可知,当分两点作答。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0、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C级。 读完题,便可知从第 5段中得出答案:,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此题不可照抄原文,需将原文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回答。 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 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 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 “玛祖卡 ”演奏最优奖。他以 “钢琴诗人 ”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 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 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

31、到我 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 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 “完美 ”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 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 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

32、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 !假如他所追求的就 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 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 “没有它就不能活 ”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 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 !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 “大爱之心 ”,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

33、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 “师今人 ”就好像是做 “虫 ”的那个阶段, “师古人 ”就是变成 “蛹 ”那个阶段, “师造化 ”就是 “飞了 ”,也就是 “化 ” 了 伟大的 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 “造化 ”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真正的 “造化 ”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天分 勤奋 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 还是 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 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 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

34、常提到 “赤子之心 ”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 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 法国 多米尼克 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小题 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小题 2】傅雷曾对傅聪说: “

35、做人,才做艺术家。 ”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小题 3】根 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 “不断地发展 ”, “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 答案: 【小题】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对音乐的认识和追求;怎样成为一个艺术家。 【小题】、能摈弃世俗观念,有 “大爱之心 ”,有献身艺术的精神;有坚持原则的勇气;有 “赤子之心 ”(真诚)。 【小题】演奏家要经历一个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的过程,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演奏家要对音乐原作的内涵有真正的理解,领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个人体验和追求融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对作品进行演绎、阐释与再创造

36、) 。 【小题 1】试题分析:采访的第一二个问题集中在问了一些私人问题,是一个基本了解;第三个问题是对音乐学习的看法,第四个是对音乐的追求,第五个问题集中在成为艺术家的条件。 考点:考查学生概括采访要点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小,提取出几个问题加以概括即可 【小 题 2】试题分析:首先筛选出傅聪的回答,进一步筛选出他谈到的与音乐有关的内容,加以概括,分条梳理。相关的区域: “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有 “大爱之心 ”,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 ”“可能这些都需要 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 一。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

37、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一是区域分散,而是信息表述不是很明显。 【小 题 3】试题分析:相关区域: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 ” 领悟作品、作家的精神内涵; “伟大的作曲家写 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 ”“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 ”“ 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 读懂音乐,乐尽人生,用生命去创 造

38、;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 技艺上的纯熟和精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章结构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难度很大,一般学生不能抓住内外因来思考问题。梳理结构也很吃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 题。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 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

39、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

40、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 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

41、泞的磨砺和锻炼, 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 髦械 诨孟肜吹勉 猓 匀荒苁刮蚁萑肓硪恢只诚耄 肫鹉韭殖党林氐卣饭 彼 鸬哪嘀 椋 肫鸨狈降娜嗣癜仙嫫渲械募枘训谋秤埃 肫鹞颐窃 泄 目嗄押颓 瑁椅 湃匀荒艽 剿 械叫

42、牢俊 br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小题 1】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 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分 ) 【小题 2】作者为什么说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 请联系全文回答。 (5分 ) 【小题 3】最后一段,作者既说 “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

43、来的道路上 ”,又提出 “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你是如何理解的 (6分 ) 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 不得侈长,均曰: “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 “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

44、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 ”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 “自今以后 ,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 ”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 “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

45、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 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 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阻碍。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禁人丧

46、葬不得侈长 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 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 ,皇帝 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小题 4】把第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 。 (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译文: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