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236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65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718.1 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 第 1 部分:导体镀银部分 Quality test for metal in power grid equipment Part 1: Silver coating of conductor 2018 - 04 - 13 发布 2018 - 04 - 13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718.1 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和 定义 . 1 4 外观检查 . 2 5 硬度检测

2、 . 3 6 厚度检测 . 5 7 耐蚀性检测 . 8 8 附着力检测 . 1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计量箱接插件镀银层的检测 .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石墨复合镀层的检测 . 1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模板 . 18 编制 说明 .23 Q/GDW 11718.1 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电网设备导体镀银层外观检查、硬度检测、厚度检测、耐蚀 性检测、附着力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制定本部分。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标准分为 4个部分: 第 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 第 2部分: 非金属涂层部分 ; 第 3部分: 电力金具部分 ; 第 4部分

3、: 地脚螺栓部分 。 本部分为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标准的第 1部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上海市电力 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4、 张杰 、 王炯耿、 梅简 、 韩钰、 鲁旷达、 陈大兵、洪毅成、雪金海、 罗宏建、 金焱、乔汉文、郭锋、朱义勇、王文、赵峥、 李伟、赵洲峰、 周宇通、胡洁梓、 赵广耀、 陈胤桢、袁翔宇、杨立恒、王欣欣、蔡建宾、 沈晓、 汤义勤、 徐硕、 吴忠、 丛培军 、骆国防 、廖巍 。 本部分首次发布。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1718.1 2017 1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 第 1 部分:导体镀银部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网设备导体镀银层外观检查、硬度检测、厚度检测、耐蚀性检测、附着力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 10kV及

5、以上电网设备部件的导体镀银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 1部分:试验方法 GB/T 4340.2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 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厚度测量 显微镜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6、盐雾试验 GB/T 16921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方法 GB/T 21838.1 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 的仪器化压痕试验 第 1部分:试验方法 JB/T 10077 金相显微镜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关的)触头 contact( of a switching device) 两个或两个以上导体,以其接触使导电回路连续,其相对运动可分、合导电回路,而在铰链或滑动接触情况下还能维持导电回路的连续性。 3.2 最小镀银层厚度 minimum thickness of silver coating 镀银层厚度值中的最小值。 3.3 硬度

7、hardness 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3.4 Q/GDW 11718.1 2017 2 维氏硬度 vickers hardness 在一定载荷作用下 ,将相对面夹角为 136的方锥形金刚石压入器压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用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再按公式来计算硬度的大小。 3.5 X射线光谱法 X-ray spectrometric methods 采用高强度入射 X射线撞击置于入射光谱路径上的材料时,产生二次辐射,通过测量二次辐射的强度进而测量镀层厚度的方法。 3.6 显微镜法 microscopical method 从被检工件上切割一块试样,镶嵌后采用适当的技术对横断面进行

8、研磨、抛光和浸蚀,在光学显微镜下用 标尺测量镀层局部厚度的方法。 3.7 腐蚀 corrosion 金属材料以及由它们制成的构件,在自然环境中或者在工况条件下,与其所处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作用而引起变质和破坏的现象。 3.8 耐蚀性 corrosion resistance 给定腐蚀体系中,金属具有的抗腐蚀能力。 3.9 盐雾 salt-fog 大气中由含盐微小液滴所构成的弥散系统。 3.10 盐雾试验 salt-fog test 利用盐雾试验设备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 3.11 附着强度 adhesion strength 不同材料层之间

9、的附着、粘结或贴附的紧密程度。 3.12 耐磨性 abrasive resistance 又称耐磨耗性,以材料在规定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率或磨损度的倒数来表示。 4 外观检查 4.1 一般要求 4.1.1 检测准备 Q/GDW 11718.1 2017 3 应擦去试样待测面上的外来污物,并用酒精清洗干净。 4.1.2 检测设备 放大 8倍或 4倍具有照明的观察器(放大镜)。 4.2 检测方法 采用直接目视或使用放大 8倍或 4倍具有照明的观察器(放大镜)进行观察。 4.3 结果判定 4.3.1 均匀性 镀层应结晶细致、平滑、均匀、连续。 4.3.2 允许出现的缺陷 镀层允许出现的缺陷如下: a)

10、轻微的水迹和 非重要表面上轻微的夹具印; b) 因基体金属镀前表面状态的差异,在同一零件上镀层有稍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 c) 形状复杂的零件,在边、被、角处有轻微的粗糙现象,但不影响设备质量和使用性能 。 4.3.3 不允许出现的缺陷 不允许出现:变为黑褐色、起泡、针孔、脱皮、生锈、裂痕、黑点(印)、腐蚀、表面粗糙、电镀毛刺、露底料、无法擦去的污物、镀前划痕、镀后划痕、变形、花斑、凹坑、凹凸痕、烧蚀、颗粒、残丝。 4.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试样编号、基体材料、镀层种类、检测日期; b) 检测结论; c) 对缺陷(若有)的描述; d)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 5 硬度检

11、测 5.1 一般要求 5.1.1 检测准备 5.1.1.1 试验温度 试验一般在 10 35室温下进行,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室温应为 23 5。对于在室外开展的试验,必须在满足上述温度条件时进行。 5.1.1.2 试样表面 试样表面应平坦光滑,试验面上应无外来污物,试验前应经过抛光处理,并用酒精清洗干净。试验表面的质量应保证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测量精准。 Q/GDW 11718.1 2017 4 5.1.1.3 试验台 对于小截面或外形不规则的试样,可使用专用试验台进行试验。 试验台应清洁且无其他污物(氧化皮、油脂、灰尘等)。试样应稳固的放置于钢性试验台上以保证试验过程中试样不产生位移。 5.

12、1.2 检测设备 5.1.2.1 硬度计 硬度计应符合 GB/T 4340.2或 GB/T 21838.1的规定,在要求的试验力范围内施加规定的试验力。 5.1.2.2 压头 压头应是具有正方形基面的金刚石椎体,并符合 GB/T 4340.2或 GB/T 21838.1的规定。 5.1.2.3 压痕检测装置 压痕测量装置应符合 GB/T 4340.2或 GB/T 21838.1的相应要求,并在校准有效期内。 5.2 检测方法 5.2.1 观察试验面,选择理想试验区域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按照 GB/T 4340.1 进行, 试验时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应有冲击和振动。压头下降速

13、度应在 15 m/s 70 m/s 之间。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s 15s。 5.2.2 任一压痕中心到试样边缘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3 倍。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6 倍。如果相邻压痕大小不同,应以较大压痕确定压痕间距。 5.2.3 应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维氏硬度值。在平面上压痕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超过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 5%,如果超过 5%;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维氏硬度值的计算公式见式 (1) 221362 s in 20 . 1 0 2 0 . 1 0 2 0 . 1 8 9 1FFFHV S d d . (1) 式中

14、: HV 维氏硬度 值 ; F 试验力, N; S 压痕面积, mm2; d 测量的两条压痕对角线长度的平均值, mm。 5.3 结果判定 5.3.1 每件试样进行 3 次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3 次的维氏硬度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的维氏硬度平均值。 5.3.2 试样的维氏硬度平均值不小于 120HV,最小值不小于 110HV。 5.3.3 镀层厚度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1.5 倍,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5.3.4 对于在曲面试样上试验的结果,应 参见 GB/T 4340.2-2012 附录 B 表 B.1表 B.6 进行修正。 5.4 检测报告 Q/GDW 11718.1 2017 5 检测报告

15、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检测 设备名称、型号; b) 硬度符号; c) 试验结果; d) 不在本部分规定之内的各种操作; e) 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细节; f) 检测部位示意图; g) 基体和镀层的材质; h)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 6 厚度检测 6.1 一般要求 6.1.1 检测部位 导体表面镀银层厚度测量应选取导电回路动接触或母线静接触部位进行测量。 6.1.2 检测方法 导体镀银层厚度测量方法主要有 X射线光谱法、显微镜法等。常规检测宜选择对被检对象无损的 X射线光谱法,仲裁试验时应选择显微镜法,检测方法按本标准相应章节执行。当采用 X射线光谱法、显微镜法之外的其他检测方法时,按相应的

16、标准执行。 6.1.3 检测人员 从事导体镀 银层厚度检测的人员应熟知电网设备镀银层相关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6.2 测量方法 6.2.1 X 射线光谱法 6.2.1.1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过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并熟知本标准和 X射线防护的相关知识。 6.2.1.2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的性能应符合 GB/T 16921的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检定或自校准,检定或自校准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规定执行。 6.2.1.3 环境要求 作业时,周边应无强电、磁场干扰源。 6.2.1.4 检测方法 6.2.1.4.1 取样 Q/GDW 11718.1 2017 6 当采用固定式测

17、量设备时,应将触头等检测部件从设备上拆卸后进行检测。对于能够直接放入固定式检测设备检测仓内且检测面方位满足检测 要求时,可以直接检测,否则应采取进一步拆解、机械切割等方式进行处理。 当采用便携式测量设备检测时,如被检部件检测部位外露且有检测设备放置的空间时,可不拆卸,否则也应将被检部件拆下检测。 6.2.1.4.2 检测面 导体连接接触部位为必须检测的表面。 检测面应清洁、完整,检测区域无破损或损伤,必要时采用无水乙醇或丙酮轻拭清洗后干燥。 检测面面积和曲率半径不应小于检测设备规定的最小适用面积和最小曲率半径的要求。如检测面无法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校正。校正工作应在相同位置、相同表面

18、和相同测量面积的试样上进行。 6.2.1.4.3 厚度的测量 厚 度测量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 a) 样品的摆放:采用固定式镀层厚度测量仪进行检测时,试样在测量仪器中的摆放应符合 X光路不受干扰的原则,包括不受阻挡和散射,且保证样品倾斜角度与标定时试片倾斜角度一致;采用便携式镀层厚度测量仪进行检测时,仪器的 X射线窗口应与被检测的样品表面垂直接触; b) 测点数量及位置:每个样品应检测不少于 3个部位,各检测部位应均匀分布,测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样品大小以及仪器设备准直器孔径进行确定,当检测样品表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以只在同一部位进行测量。测点不宜选择靠近试件边缘或孔洞以及曲率较大部 位

19、。 c) 测量:根据镀层和基层的类型,选定仪器程序进行测量。测量时,每个测点检测时间一般应不少于 10秒,推荐设置为 15 20秒,具体根据不同仪器的检测要求设定,且同一部位应测量不少于 3次。 d) 数据的处理:同一部位测量的三次测量结果,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测量结果,试验结果应按照 GB/T 8170进行修约,数值保留一位小数。但要求任一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 10%或 1 m(以小值为准),否则该组测量结果无效,需要校正仪器或对样品表面进行清洁及调整摆放位置来消除测量偏差。 6.2.1.4.4 检测结果 镀层厚度测量检测 结果为所有测量部位测量结果的最小值。 6.2

20、.2 显微镜法 6.2.2.1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熟知标准的本部分内容 与 GB/T 6462相关要求 ,并能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6.2.2.2 检测设备 测量用显微镜应符合 JB/T 10077的相关规定。 6.2.2.3 横断面样品的制备 6.2.2.3.1 切割 镀层厚度测量试样应从被检工件上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切割。切割时应确保横断面垂直于镀银层。 Q/GDW 11718.1 2017 7 6.2.2.3.2 镶嵌 应采用硬质镶嵌料对横切面试样进行镶嵌,并确保镀银层和镶嵌料之间不留间隙。 6.2.2.3.3 研磨与抛光 采用砂纸对镶嵌好的试样进行研磨,必要时进行抛光处理。研磨时应采

21、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表面变斜,保证镶嵌的 横断面与镀银层垂直。研磨后,观察面上应无明显划痕。 6.2.2.4 测量 6.2.2.4.1 显微镜的校正 检测前应采用计量合格的标尺对显微镜的目镜测量尺或测量软件的测量偏差进行校正。 6.2.2.4.2 放大倍数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确保显微镜视野为镀层厚度的 1.5倍 3.0倍。 6.2.2.4.3 测量方法 厚度测量应在调节清晰的图像上进行。可采取显微镜经过校准的标尺进行测量,也可利用软件进行测量。 6.2.2.4.4 横断面的倾斜 采用适当的放大倍数,测量整个断面(基体 +镀层)的宽度,并 与 工件实际厚度进行比较,如测量值 d0大于工件实

22、测壁厚 d,则表明横断面偏斜 。 6.2.2.4.5 镀银层厚度测量 测量时,沿横 断面长度方向,至少应测量 3点。测点应选取视场范围内最薄点进行测量。如横断面倾斜,应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修正公式见 式 (2)。 0 0dttd. (2) 式中: t 修正后的 镀层厚度测量值 , m; t0 未修正的镀层厚度测量值, m; d 整个断面(基体 +镀层)的 实际厚度, mm; d0 用显微镜测得的 整个断面(基体 +镀层)的 厚度, mm。 6.2.2.4.6 数据的修约和处理 测量数据保留 1位小数, 3个测点数据取最小值作为该部件 镀银层厚度值。 6.3 结果判定 导体镀银层厚度值应满足订

23、货协议及相关设备技术标准要求。协议及设备标准中没有规定时,应按表 1的规定执行。 Q/GDW 11718.1 2017 8 表 1 导体镀银层厚度要求 设备名称 部件名称 镀银层厚度( m) 3kV 及以上的户外、户内隔离开关 导电杆接触面、触头 20 开关柜 触头 8 导电回路 动接触部位 20 母线 静接触部位 8 计量箱 接插件 5 6.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试样编号、基体材料、镀层种类、检测日期; b) 检测设备名称、型号; c) 检测方法; d) 试验结果及结果判定; e) 检测部位示 意图; f)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g)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7 耐蚀

24、性检测 7.1 一般要求 7.1.1 检测准备 7.1.1.1 溶液的配制 溶液配制使用的试剂为化学纯或化学纯以上。配制使用的水为在 25 2时电导率不高于 20 S/cm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液中氯化钠含量为 50 5g/L。溶液 pH值在 6.0-7.0。 7.1.1.2 试样的选择 因盐雾箱尺寸限制,宜使用试样进行耐蚀性测试。试样的尺寸宜选择 100mm 70mm 1mm,试样数量建议选择 3-4个。 7.1.1.3 盐雾箱腐蚀性能校验 性能校验按照 GB/T 10125要求进行, 采用 4块或 6块 CR4级冷轧碳钢板进行盐雾箱腐蚀性 能校验。盐雾试验箱腐蚀性能校验的时间间隔为 3个月

25、。 7.1.2 参数设定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 按照 GB/T 10125, 盐雾箱气氛要求如下: a) 盐雾试验箱内温度: 35 2,湿度大于 85%; b) 80cm2的水平面积的平均沉降率 1.5ml/h 0.5ml/h(连续喷雾 24小时后测量,测量连续喷雾 8小时的平均值); Q/GDW 11718.1 2017 9 c) 收集的氯化钠溶液浓度 50 5g/L; d) 收集溶液的 pH值: 6.5-7.2。 7.2 检测方法 7.2.1 试样放置 试样原则上应平放,在盐雾箱中被测试面与垂直方向成 15-25,尽可能为 20。对于不规则的试样,应尽可能接近上述规定。试 样在盐雾箱内不能接

26、触箱体,不能相互接触,试样之间距离不影响盐雾自由落在被测试表面上。试样位置不得高于喷雾室盐雾的逸出口。对于总测试时间超过 96h的,允许进行试样移位。 7.2.2 喷雾方式 连续喷雾,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喷雾不得中断。 7.3 结果判定 7.3.1 腐蚀评定 对腐蚀试验后的试样,进行两方面的检查评定: a) 基体腐蚀点 :是指穿透镀层的基体金属腐蚀点,其大小不包括随同出现的锈迹。腐蚀点一般不易揩去,而锈迹易抹除。 b) 镀层腐蚀 :指镀层的泛点变色,但不包括变暗。泛点变色一般不易揩去,且与整个表面有明显界限,变暗则易抹亮,与整个表面无明显界 限。 7.3.2 考核面积 受腐蚀试验的主要表面面积应

27、大于 1平方分米或若干试样的面积总和大于 1平方分米。 7.3.3 评级方法 7.3.3.1 腐蚀率计算 用透明的划有 5mmx5mm方格的塑料薄膜或有机玻璃板覆盖在试样的考核面积上,使试样考核面积被划分成边长为 5mm的若干方格,数出方格总数 N。位于试样边缘的方格,超过二分之一的,以 1个方格计算,不足二分之一的,忽略不计。 在腐蚀试验后,数出有腐蚀点的方格数 n,计算腐蚀率 , 计算方法见 式 (3)。 100%nN . (3) 式中: 腐蚀率; n 试样考核面积中有腐蚀点的方格数; N 试样考核面积方格总数。 7.3.3.2 耐腐蚀等级 按照腐蚀率确定相应的耐腐蚀等级, 见 表 2。

28、简易 10级评价法是在 1平方分米考核面积上的锈点数与耐腐蚀等级的关系, 见 表 3。 Q/GDW 11718.1 2017 10 表 2 腐蚀率与耐腐蚀等级 腐蚀率( %) 耐腐蚀等级 0 10 0-0.25 9 0.25-0.5 8 0.5-1 7 1-2 6 2-4 5 4-8 4 8-16 3 16-32 2 32-64 1 64 0 表 3 锈蚀点数与耐腐蚀等级 锈蚀点数 耐腐蚀等级 0 10 0-1 9 1-2 8 2-4 7 4-8 6 8-16 5 16-32 4 32-64 3 64-128 2 128-256 1 256 0 7.3.4 评价注意事项 对试样进行耐蚀性评价时

29、应注意: a) 在试样表面若有 10个或 10个以上的腐蚀点,出现在任何两个相邻的考核方格内,则此试样局部腐蚀严重,不能进行评级。 b) 在试样表面,如有大于 2.5毫米见方的腐蚀点,则此试样亦不能进行评级。 c) 对于跨格的腐蚀点,当计算时,只计算一次。 d) 对形状复杂的小零件,在进行腐蚀评级有困难时,允许 以“点”数来评定。 e) 如考核面积小于 1平方分米,可根据实际面积推算或用多个零件相加成 1平方分米后计算。如实际面积大于 1平方分米,可根据每平方分米面积上允许的锈点数定级。 f) 在计算锈点时,相隔 5毫米以内的锈点不应再计数。 g) 如在考核面积内,任何区域出现大于 2.5毫米

30、见方的腐蚀点或在 5毫米见方的面积内出现 10个以上的腐蚀点,则试样不能评级。 Q/GDW 11718.1 2017 11 7.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试样编号、基体材料、镀层种类、检测日期; b) 试验仪器型号、试验所用盐、水的类型; c) 试验温度、盐雾沉降量、试验溶液和收集溶液 pH值; d) 试验周 期、中间检查间隔及检查结果; e) 检测结论; f)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g)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8 附着力检测 8.1 一般要求 8.1.1 检测准备 8.1.1.1 进行附着强度检测前,被测镀银层的外观应符合本标准外观检查的规定,镀银层厚度应符合本标准厚度

31、检测的规定。 8.1.1.2 检测前应对试样表面进行清洗,清除试样表面油污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污渍。 8.1.1.3 附着力检测宜采用热震试验进行 。 8.1.2 检测设备 8.1.2.1 热震试验所用热处理炉温度应满足本部分 8.2.1 所列的试验温度要求。 8.1.2.2 热震试验所用热电偶应定期进行温度校准。 8.2 检测方法 试验按照 GB/T 5270要求 进行, 根据不同基体金属试样,采 用不同炉温,钢为 300 10、铜及铜合金为 250 10、铝及铝合金为 190 10、锌合金为 150 10、铅和锡合金为 150 10的炉中加热大约 30min,然后浸入室温的水中。取出后在放

32、大 8倍或 4倍具有照明的观察器下检查电镀层是否气泡或脱落。(热震试验或许会产生不允许的金相变化,故只在型式试验时作为备选试验项目,试验件不可再使用)。 8.3 结果判定 热震试验后取出后在放大 8倍或 4倍具有照明的观察器下检查电镀层是否起泡或脱落。 8.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试样编号、基体材料、镀层种类、检测日期; b) 加热温度、加热时间; c) 检测结论; d)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Q/GDW 11718.1 2017 1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计量箱接插件镀银层的检测 A.1 一般要求 A.1.1 检测准备 被检测试件表面应平整清洁,无脱层

33、、划痕、飞边、毛刺或凹凸不平等缺陷,且无肉眼可见的腐蚀。 A.1.2 检测设备 A.1.2.1 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 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测试范围应包括以下区间: 0.5 m80 m。 仪器的测量精度要求:测量偏差不大于 5%。 A.1.2.2 湿热试验箱 湿热试验箱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受试样品的大小、性质或电气负载不允许明显地影响到箱内条件; b) 试验箱的温度、容差应满足 GB/T 2423.4和规定的试 验要求; c) 工作区间的相对湿度应能够保持在 GB/T 2423.4所给定的限度范围内(适用时取可用的); d) 注意确保箱内工作空间各点条件均匀,并且应与适当放置的温、湿度传感装

34、置附近的条件尽可能接近; e) 用于保持箱内湿度的水,其电阻率应不小于 500 m; f) 箱内凝结水应及时排出,并采取措施保证冷凝水不会滴落在试验样品上。 A.1.2.3 盐溶液 试验采用高品质氯化钠,干燥时氯化钠含量不超过 0.1%,杂质含量不超过 0.3%。 盐溶液浓度应为 (5 1)%(质量比),溶液可采用将质量为 (5 1)份的盐溶解在质量为 95份的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 中。 溶液的 PH值在 (35 2) 时应在 6.57.2之间。条件试验时, PH值应维持在该范围内,在保证氯化钠浓度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盐酸或者氢氧化钠调节 PH值。 每一批新配置的盐溶液都应测量 PH值。 A.1.

35、2.4 盐雾试验箱 盐雾试验箱应满足以下条件: a) 试验箱所用的材料应不影响盐雾的腐蚀效果; b) 试验箱内的条件维持在规定的容差内; c) 试验箱应具备足够大的容积,能提供稳定的、均一的试验条件(不受湍流的影响),且在试验过程中这些条件不受试样的影响; d) 盐雾不能直接喷射到试样上; e) 箱顶、箱壁或其他部位集凝的冷凝液不能滴落到试样上; Q/GDW 11718.1 2017 13 f) 试验箱应排气良好以防止压力升高,确保盐雾均匀分布,排气孔末端应进行风防护,以避免引起试验箱内产生较强的气流。 g) 进入喷雾装置的压缩空气应不含任何杂质,如油、灰尘等。为防止盐沉积堵塞喷雾装置,推荐喷

36、嘴处的空气相对湿度至少为 85%。 A.2 检测方法 A.2.1 镀层厚度检测 A.2.1.1 选用 X射线荧光镀层测厚仪检测被检测试件镀层厚度。 A.2.1.2 操作人员做好防护后,完成仪器开机、预热和校准等工作。 A.2.1.3 将被检测试件置于工作台合适位置,保证 X射线荧光能够充分照射被检测试件且不干扰地到达探测器。 A.2.1.4 聚焦后进行测试并记录试验数据。 A.2.1.5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 a) 此设备不可对 着人体操作,操作人员需做好防护; b) 需对被检测试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测试位置不少于 3个,测量次数不少于 3次。 A.2.2 镀层耐腐蚀性检测 A.2.2.1

37、 按照 GB/T 2423.4进行湿热循环试验,温度为( 40 3),相对湿度为 95%,试验以 24h为一个循环,共进行 6个循环。 A.2.2.2 按照 GB/T 2423.17进行盐雾试验,温度为( 35 2),试验以 24h为一个循环,共进行 2个循环。 A.2.2.3 试验结束后,用蒸馏水或软化水对被检测试件冲洗 5min后漂净,甩动并用吹风机去除水珠,然后将试验样品存放于正常使用条件下 2h。 A.2.2.4 进行目测检查,若符合以 下现象则认为被检测试件通过耐腐蚀试验:外观检查应无肉眼可见锈痕、破裂或其他损坏现象。 A.2.2.5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 a) 未带手套不得触碰被检测

38、试件; b) 湿热循环试验后应立即进行盐雾试验; c) 氯化钠溶液浓度需每天标定一次。 A.3 结果判定 被检测试件所有检测点中最小镀银层厚度不应小于 5 m。 被检测试件通过耐腐蚀试验。 A.4 检验报告 Q/GDW 11718.1 2017 14 检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a) 试件编号、基材材质、镀层材质、检验日期 b) 检测仪器型号和显示精度 c) 测试部位(照片)及检测数据记录 d) 检验结论 e)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f) 检验人员及审核者 Q/GDW 11718.1 2017 1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石墨复合镀层 的检测 B.1 石墨银复合镀层外观检查 检测要求

39、、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同本部分第 4节。 B.2 石墨银复合镀层硬度 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同本部分第 5节。 B.3 石墨银复合镀层厚度 X射线光谱法、显微镜法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同本部分第 6节。 针对一些不适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测试,可以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测试观察, 检测过程应符合 GB/T 31563的相关规定。 B.4 石墨银复合镀层电导率 B.4.1 测试原理 采用电导率仪直接测试相关样品的电导率值。原理:当载有确定频率和振幅交流的线圈接近导电体附近表面时,线圈中交流电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导体表面和 近表面感应产生的涡流,感应涡流的磁场反作用于线圈,这种反作用的大小与导电体表面和

40、近表面的电导率有关。 B.4.2 测试仪器应满足的条件 B.4.2.1 仪器稳定性 涡流导电仪应在 30分钟内保持数值稳定。 B.4.2.2 提离补偿(抑制性) 仪器应具有消除或减少探头与试块间微小间隙影响的能力。 B.4.2.3 金属材料温度系数选择 不同的金属材料电导率值随温度的变化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温度系数不同,所以仪器要做到准确地把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电导率值补偿(换算)到 20的电导率值,必须有不同的材料温度系数选择功能。 B.4.3 测试条件 测试条件应满足: a) 电导仪、标块应在无腐蚀、无电磁 场干扰的环境中保存和使用,且避免存放在太热 或温度变化大的地方。 Q/GDW 1171

41、8.1 2017 16 b) 标块、探头表面应保持清洁,如有油脂、灰尘等污物,使用棉布或软纸棉不会产生化学腐蚀的液体擦拭干净。 c) 仪器、探头要防止受震动、碰撞,标块表面切忌划伤。 d) 测试尽可能在室温( 20 5)下进行。 e) 探头、仪器、标块及被测试件之间的温度差不大于 3。 f) 测试时应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B.4.4 测试方法 采用比较试验的方法,指在测试石墨银复合镀层电导率时,要求在加入石墨后,相对于硬银镀层电导率没有下降,也就是没有数量级别的差距。 检测要求如下: a) 根据试件大小 、形状及测试面的状态,至少选择 3个以上的测试点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值。 b) 测试点

42、随被检测试件的增大而增多,测试点应在测试面上均匀分布,并在每个测试点附近测2 3次,读取各部位的电导率试值,本测试使用频率: 60kHz。 c) 测试时探头应平稳的置于试件表面的测试部位上,探头与测试面紧密接触。测试时手持探头时间尽可能短,切忌用手触摸探头顶部、标块和被检测部位。对于小尺寸试件,探头应置于平整区域中心部位进行测量,以避免边缘效应。 d) 连续使用电导仪过程中,应每隔约 30min重新校验仪器。分别用低值、中值、高值三个标块对电导仪 进行校准,校准时将探头平稳的置于标块中心部位上,校准完成后对中值标块进行校验仪验证校准的准确性,其测试精度应不大于 0.2MS/m(0.35 %IA

43、CS)。 B.4.5 测试判据 无论是纯银还是石墨银复合镀层,其电导率都应 56MS/m。 B.5 石墨银复合镀层耐蚀性 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同本部分第 7节。 B.6 石墨银复合镀层附着力 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同本部分第 8节。 B.7 石墨银复合镀层的磨损摩擦 B.7.1 测试方法 测试参照相关国标: YB/T 4286-2012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GB/T 12967.2-2008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 第 2部分: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耐磨系数。 B.7.2 测试结果 B.7.2.1 厚度损失量 Q/GDW 11718.

44、1 2017 17 将测试后的试样,通过测试设备软件读出试样测试痕的深度,即为试样在该测试力磨损摩擦试验下的试样的磨损厚度损失量。 B.7.2.2 质量损失量 试样测试前后质量的差值,即为试样在该测试力磨损摩擦试验下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量。 Q/GDW 11718.1 2017 1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模板 C.1 外观检查报告模板 外观检查报告模板 见表 C.1 表 C.1 外观检查报告模板 试件名称 试验日期 试件编号 试件型号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镀层材质 基材材质 检验依据 测试部位照片或示意图 检测结果 检 验 审 核 Q/GDW 11718.1 2017 19 C.2 硬度检测报告模板 硬度检测报告模板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