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2533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运动的描述中,参考系的选取符合描述的是 (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以飞流作为参考系的 B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是以月亮为参考系的 C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是以轻舟为参考系的 D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中 “巍巍青山两岸走 ”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选定的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以大地作为参考系的 “钱塘观潮时,观 众只觉得潮水扑面而来 “,是以观众为参考系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是以 “万重山 “为参考系的 “巍巍青山两岸走 ”是以竹排为参考系的 ,D 对; 考点:考查对参考系的认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同一个运动的描述也可能不同,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选定的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后,在第 1 s、第 2 s、第 3 s、第 4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1 m、 2 m、 3 m、 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这 4 s内的平均速度是 2.5 m/s B 在第 3、 4 s内平均速度是 3.5 m/s C第 3 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 3 m/s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AB 试

3、题分析:人的全程平均速度为 ,物体在第 3、 4秒内平均速度是 ,该物体的速度在增大,但不一定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无法判断第 3秒末的即时速度,故 AB正确 考点: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在使用 时一定要注意位移和时间的对应 2010年 6月 10日,韩国发射的 “罗老 ”号运载火箭在升空 137秒后与地面失去联系,随后发生爆炸。去年韩国发射 “罗老 ”号运载火箭时因整流罩分离异常导致火箭升空后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安秉万表示: “韩国的太空梦不会停止 ”,韩国将会准备第三次火箭发射。如图所示为一火箭竖直上升的 v-t 图象,下列叙述中符合图形所示的

4、是( ) A在 40秒末火箭已达到上升的最大速度 B火箭达到最高点的时刻是 120秒末 C在第 20秒末,火箭上升的加速度为 20米 /秒 2 D在第 80秒末,火箭的加速度为零 答案: ABC 试题分析:速度时间图像中,横轴以上速度为正,横轴以下速度为负,由此可知从 0到 120s间火箭一直向上运动,所以在 120s火箭运动到最高点, B对;在 40s时速度最大, A对;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所以在 0-40s间加速度大小为 20米 /秒 2, C对;在第 80秒末,图线的斜率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 D错; 考点:考查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坐标、

5、截锯、面积、交点的物理意义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即此时 t=0,已知在此之后 1 s内的位移为 1 m,由此可求出 ( ) A这 1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C这 1 s内的末速度 D物体在 t=0.5 s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 AD 试题分析:由 v=s/t可知平均速度为 1m/s, A对;由于不知道初速度的值,所以由运动学公式 不能确定加速度大小,同理也不能确定末速度大小, BC错;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以确定物体在 t=0.5 s时的瞬时速度, D对;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要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知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6、度等于平均速度的结论,并能灵活应用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 20 m/s,经过 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 6 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 A 0.8 m/s2 B 1.4 m/s2 C 2.0 m/s2 D 2.6 m/s2 答案: BD 试题分析:设初速度为正方向,当 10 s速度也为正方向时,加速度为,当 10 s速度为负方向时,加速度为, BD正确 考点:考查加速度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注意题干中并没有交代末速度的方向,所以本题为多解问题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 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 究对象

7、可视为质点的是 ( ) 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 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 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 答案: BD 试题分析:撑竿跳高中的运动员的动作和支撑竿的转动情况对比赛结果影响极大,不能视为质点; A错;同理,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对比赛结果影响也很大,不能视为质点, C错;研究空中铅球的运动时间时可以看做质点, D对;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帆船的形状和大小可 以忽略,能看做质点,故选项 BD正确 考点:考查质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

8、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才可以看做质点 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甲的加速度为 1m/s2,乙的加速度是 -2m/s2,则( ) 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B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减速运动 C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 D甲、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CD 试题分析: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所以乙的加速度较大, A错;只有当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与加速度的正负没 有直接关系, B错;同理 CD对; 考点:考查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竖直竹杆长 9m,它的下端离 1m高的窗口上沿 1.25m,放手让竹杆自由

9、下落,它通过窗口所需的时间为:( g取 10m/s2) ( ) A 1 s B 1.25s C 1.5s D 1.75s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开始下落到竹竿下端运动到窗口上端时间为 t1,则,竹竿完全通过窗户时间为 t2,则 ,所以竹竿通过窗口所需的时间为 1.5s-0.5s=1s, A对; 考点:考查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注意题目问题是竹竿通过窗口所经历的时间 某质点由 A经 B到 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 2s和后 2s位移分别为 AB=8m和 BC=12m该质点的加速度及经过 B点的瞬时速度分别是 ( ) A 1m/s2、 5m/s B

10、2m/s2、 4m/s C 1m/s2、 6m/s D 2m/s2、 10m/s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s=sBC-sAB=at2,得 :a= =1 m/s2,由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 :vb= =5 m/s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能够在求解问题时灵活应用 一质点以初速度 v0沿 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 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 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 于零为止 B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

11、速度等于零为止 D位移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答案: B 试题分析:速度的增大或减小主要取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速度和加速度同向,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一直在增大, B对 考点:考查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位移正负由速度方向判断,速度大小变化由加速度、速度方向关系判断,要理解三者关系,灵活应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以初速 度 v0为正方向,有关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矢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速度变为负方向时,位移也变为负 B加速度为负时,速度只能越来越小 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

12、,速度越来越大 D加速度为负时,位移随时间增大而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先做正方向的减速运动再做负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不一定为负值, A错;加速度为负值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逐渐减小,当减小到零后沿着反方向做加速运动, B错;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越来越大,C对;加速度为负时,虽然速度逐渐减小,但 还是向着正方向运动,位移逐渐增大,D错; 考点:考查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位移正负由速度方向判断,速度大小变化由加速度、速度方向关系判断,要理解三者关系,灵活应用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 a点由静止自由落下,先后经过 b点和 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

13、它经过 b点时的速度为 v,经过 c点时的速度为 3v.则 ab段与 ac段位移之比为 ( ) A 1 9 B 1 8 C 1 5 D 1 3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ab段长度为 , ac距离为 ,所以 ab段与 ac段位移之比为 1 9, A对; 考点:考查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熟记运动学公式,解题时能够灵活应用 在平直公路上以 2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则该汽车在 6 s内的刹车距离为 ( ) A 60 m B 50 m C 40 m D 30 m 答案: C 试题分析:把汽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看做反方

14、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由 v=at可知汽车运动 4s速度减小到零,则该汽车在 6 s内的刹车距离为 , C对;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处理汽车减速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减速到零需要的时间 如图所示是一物体的 x-t图象,则该物体在 6 s内的位移是 ( ) A 0 m B 6 m C 10 m D 12 m 答案: A 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像中,纵坐标的值表示位移大小和方向,位 移大小是物体在初时刻与末时刻的的直线距离,所以物体在 6s内的位移是零。 A正确 考点:考查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明确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朝

15、某个城市行驶,以速度 v行驶了 2/3的路程,接着以 2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8 km/h,则 v是 ( ) A 24 km/h B 35 km/h C 36 km/h D 48 km/h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可得, , B正确 考点: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全程分为两个过程,需要将这两个过程中的时间表示出来 实验题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 (带导线 )、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 _ (填字母

16、代号 )中的器材 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 v-t图象外,还可作 _图象。 答案:( 1) D (2) 或 试题分析:( 1)打点计时器需要的电源为交变电源,需要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来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由动能定理可知质量 m左右消除,不需要测量质量 (2)由可知 为一条直线,画直线便于研究 考点: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点评:难度较小,要知道本实验的原理,能利用纸带进行验证 某同学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

17、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 T =0.02s。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 B、C、 D、 E、 F、 G共 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可依次用字母 x1、 x2、 x3、 x4、x5、 x6表 示)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 4个打印点未画出。 (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 B、 F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两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 2位有效数字)。 速度 vB vC vD vE vF 数值( m/s) 0.50 0.61 0.73 ( 2)将 B、 C、 D、 E、 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

18、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 3)可由所画 v t图像求出小车加速度为 _m/s2(计算结果要求:保留小数点后面二位数字)。 ( 4)本题亦可不利用 v t图像求小车加速度,请写出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 x1、 x2、 x3、 x4、 x5、 x6和 T表示)。 答案: (1) 0.38 0.85 (2 ) 见右图 ( 3) 1.19 ( 1.18 1.20) ( 4) 试题分析: (1)由 可知经过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可知,同理( 2)利用所给数据描点连线即可,但要注意让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3)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此可知( 4)加速

19、度也可由逐差法求得 考点:考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还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填空题 矿井里的升降机,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 5s速度达到 6m/s后,又以此速度匀速上升 10s,然后匀减速上升,又经 10s停在井口。则矿井的深度是 m。 答案: 试题分析: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因为在 v-t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所以矿井深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为多过程问题,如果能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利用面积求位移较为简单 汽车以 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启动,则第 5 s末汽车的速度是 _m/s,第

20、5 s内汽车的位移是 _,第 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_m/s。 答案: 9 9 试题分析:有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at=2 m/s25s=10m/s,第 4.5s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9m/s,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在第 5s内的平均速度为 9m/s,所以第 5 s内汽车的位移是 9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要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知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结论,并能灵活应用 计算题 一辆汽车从原点 O出发沿 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 时刻 t/s 0 1 2 3 4 5 6 7 位置的坐标 x/m 0

21、0.5 2 4.5 8 12 16 20 瞬时速度 v/(m s-1) 1 2 3 4 4 4 4 4 (1)汽车在第 2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2)汽车在前 3 s内的平均加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第 4 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答案: (1)3 m/s (2)1 m/s2 (3)3.5 m/s 试题分析:在时间轴上,时刻只是一个点,它与位置、瞬时速度对应,是一个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长度,它与位移、平均速度相对应,是一个过程量汽车在第 2 s末,是指一个时刻,它对应汽车的位置在 x 2 m处, 瞬时速度为 3 m/s.汽车在前 3 s内,是一段时间,即汽车从 0时刻到 3 s

22、初时刻的一段过程,对应汽车的位置从 x轴上的 0到 4.5 m,即位移为 4.5 m同样,汽车在第 4 s内,指的是汽车在第 4个1 s内,是一段时间,对应的一段位移是 s 8 m-4.5 m 3.5 m所以 (1)汽车在第 2 s末的瞬时速度为 3 m/s. (2)汽车在前 3 s内的加速度为 a m/s2 1 m/s2. (3)汽车在第 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3.5 m/s.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要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知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结论,并能灵活应用 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隔 125m的 A、 B两点, A到

23、B用10s时间。已知过 B点的速度为 15m/s,求: ( 1)汽车的加速度; ( 2)汽车从出发位置到 A点的位移。 答案: .5m/s2 100m 试题分析: 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也就是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12.5m/s 这个点到 B点的时间为 5s 得到加速度是 0.5m/s2 A点的速度就是 10m/s 时间就是 20s 出发点到 A点的距离就是 100m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要熟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知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结论,并能灵活应用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地面 125 m时打开降落伞,开伞后运动员以大小

24、为 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 5 m/s,求: (g取 10 m/s2) (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 (2)离开飞机后,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 答案: (1)305.0 m (2)9.85 s 试题分析: (1)由 v12-v02 2ah2解出 v0 60.0 m/s. 又因为 v02 2gh1解出 h1 180.0m. 所以 h h1 h2 305.0m. (2)又因为 t1 6.0 s, t2 3.85 s 所以 t t1 t2 9.85 s, 考点: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总过程分为运动性质不同

25、的分过程 在一笔直的宽公路上,甲车以 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此时乙车正以 10m/s的速度匀速从甲车旁驶过,问甲车追上乙车前,何时两车距离最远?何时甲车追上乙车?当甲加速到 24m/s时,立即停 止加速,同时以 6m/s2的加速度刹车,试在 v-t图中,画出甲乙两车从甲车开始运动时的 v-t图线。并求出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的时间 (指甲车从起动到第二次与乙车相遇的时间 )和此时甲车的速度。 答案: s 、 .10s、图线略、 19.2s、 0 试题分析:当两车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则 ,当甲乙相遇时位移相同,则 ,当甲加速到 24m/s时,甲车运动到前面,此时两车相距 ,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位移为,乙车运动的位移为 104m=40m,此时乙车还未追上甲车,距离为 32m,还需要 3.2s,所以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的时间为 12s+4s+3.2s=19.2s 考点:考查追击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为多过程问题,把整个过程分为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注意判断减速到零时是否相遇,不要盲目带入公 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