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物体 A、 B、 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作用于 C物体,使A、 B、 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下面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不受摩擦力作用 B、 B不受摩擦力作用 C、 C不受摩擦力作用 D、以 A、 B、 C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有运动状态判断摩擦力的有无,由整体法据二力平衡判断 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再用隔离法结合二力平衡或假设法判断 A与 C、 A与 B间的摩擦力的有无。 AD、以 A、 B、 C为整体,由于匀速运动,据二力平衡可知:地面对
2、 A物体的摩擦力必与 F等大反向;错误 B、假设 B受摩擦力则 B的合外力不为零,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B不受摩擦力;正确 C、以 C为研究对象由 C匀速运动,据二力平衡 A对 C的摩擦力一定与 F等大反向;错误 故选 B 考点: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点评:中等难度。静摩擦力的方向除利用定义判断之外,通常还用假设法或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 在赤道处,将一小球向东水平抛出,落地点为 A;给小球带上电荷后,仍以原来的速度抛出,考虑地磁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小 球带何种电荷,小球仍会落在 A点 B无论小球带何种电荷,小球下落时间都会延长 C若小球带负电荷,小球会落在更远的 B点 D
3、若小球带正电荷,小球会落在更远的 B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小球不带电抛出后,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 g,飞行时间按 ;给小球带上正电荷后,小球受洛伦兹力作用,水平分速度不变,洛伦兹力竖直分量不变,竖直分速度变大,洛伦兹力竖直分量变大,竖直方向加速度恒定, ag,飞行时间 , 水平距离变小。 故选 D 考点:带电 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点评:偏难。本题的分析关键是带电粒子的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来研究,受到的洛伦兹力也分解后再研究。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 a和 b中通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 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 F1;当加入一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后,
4、 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 F2,则此时 b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 ( ) A F2 B F1-F2 C F1 F2 D 2F1-F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没有磁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通电导线之间的作用力等大反向,加上磁场后,由于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知磁场对两导线的作用力等大反向,所以每根导线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选 A 考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点评:中等难度。本题关键点是每根导线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关系。 标有 “8 V 6.4 W”和 “8 V 20 W”字样的 L1、 L2两只灯泡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C点接地如果将电路中 L1、 L2两灯的位置互
5、换,则 ( ) A B点电势升高 B B点电势降低 C两灯的 亮度不变 D L1灯变暗, L2灯变亮 答案: A C 试题分析:根据 可知, ,得出 ,此时 。 C点接地;如果将电路中 、 两灯的位置互换,电路总电阻没有变,总电流没有变,每个等分担的电压不变,等的亮度不变,此时 ,所以 B点电势升高。 故选 AC 考点:串联电路的特点 点评:中等难度。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电压比等于电阻比。 如图所示, P、 Q 是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 O, A、 B是它们连线中垂线上的两点 OA OB,用 EA、 EB、 、 分别表示 A、 B两点的场强
6、和电势,则 A EA一定大于 EB, 一定大于 B EA不一定大于 EB, 一定大于 C EA一定大于 EB, 不一定大于 D EA不一定大于 EB, 不一定大于 答案: B 试题分析:等量同种正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情况是由 O 电到无穷远处场强先增大后减小,方向沿中垂线指向无穷远处,场强最大的点无法确定,所以无法确定 A、 B两点场强的大小关系,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一定大于 。 故选 B 考点:电场的叠加和电势 点评:中等难度。明确两个等量同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情况和电势 分布规律,知道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顶端 O 有一小球,
7、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 B的时间是 ,若给小球不同的水平初速度,落到斜面上的 A点,经过的时间是 ,落到斜面底端 B点,经过的时间是 ,落到水平面上的 C点,经过的时间是 ,则( ) A B C D 答案: B D 试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 , 因此下落高度大的时间长,所以有 , 小球沿斜面下滑: , , , ,。 故选 BD 考点:平抛运动规律 点评:中等难度。根据不同运动特点,选用适当的规律求解,平抛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 北京时间 10月 31日 17时 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后,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在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时,它的最高速度可达 A 7.9k
8、m/s B 10km/s C 16.7km/s D 3105km/s 答案: B 试题分析:嫦娥一号卫星绕地球转动,近地轨道的最大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7.9km/s,要想变轨则需要加速,所以近地点变轨速度大于 7.9km/s,但必须小于 16.7km/s,否则就会脱离太阳系 。 故选 B 考点:地球宇宙速度 点评:偏易。发射速度大于 7.9km/s,小于 11.2km/s时,将绕地球做椭圆运动;脱离地球,成为太阳卫星发射速度大于 11.2km/s,小于 16.7km/s. 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固定着一个光滑 的圆弧轨道, O 为圆心, OA 水平,OB竖直,一小球从 A点沿轨道射入,速度是 v1
9、,小球到达最高点 B的速度是v2,则 v1与 v2比值可能是( ) A 1: 2 B 4: 5 C : 1 D 4: 3 答案: C D 试题分析: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可知, ,小球到达最高点 B的最小速度为 ,由机械能守恒 可知此时,此时 , 越大 越小。 故选 CD 考点:机械能守恒 点评:偏难。本题关键点是找到这两个速度比值的范围,机械能守恒是解题手段,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重力等于向心力。 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
10、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 长度越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先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共同速度之后再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黑色的径迹就是它们相对滑动的位移。 A、刚放上木炭包时,木炭包的速度慢,传送带的速度快,木炭包相对皮带向后滑动,所以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错误 B、木炭包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 a=g,木炭包与皮带共同速度时,不再有相对滑动,由 得,木炭包位移 ,设相对滑动的时间为 t,由 v=at,得 ,此时传送带的位移为 ,所以径迹的长度,与质量无关;错误 C、由 可知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
11、,径迹的长度越长;错误 D、由 可知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正确 故选 D 考点:皮带传动问题 点评:中等难度。黑色的轨迹的长度等于木炭包和传送带的相对滑动的位移,等于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差。 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木块 P在质量为 M的长木板 ab上滑行,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 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木块 P与长木板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设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长木板 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 A 1Mg B 1 (m+M)g C 2 mg D 1Mg+2 mg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12、,长木板没有动,受力平衡,它受到木块给它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等大反向,所以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C正确。 故选 C 考点:摩擦力 点评:中等难度。在求解摩擦力大小时,一定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只能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来求解,滑动摩擦力为 一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斜面上放一个光滑球,球的一侧靠在竖直墙上,木块 处于静止,如图所示 , 若在光滑球的最高点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木块仍处于静止,则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FN和摩擦力 Ff的变化情况是 ( ) A FN增大, Ff增大 B FN增大, Ff不变 C FN不
13、变, Ff增大 D FN不变, Ff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受力分析须严密,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找施力物体防 “添力 ”,顺序分析防 “漏力 ”;分力和合力避免重复,性质力、效果力避免重复。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 1 所示:小球受到重力 ,力 F,墙的弹力 ,三角形的支持力 ,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 F 时,墙的弹力 增大再以三角形和球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 2所示:整体受到重力 ,力 F,墙的弹力 ,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 , ,可见,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 F时,墙的弹力 增大,则摩擦力 增大,
14、地面的支持力增大 . 故选 A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稍难。本题属于共点力平衡问题,采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交叉使用的方法研究,也可以只用隔离法处理,分析受力是基础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 t 速度达到 v,立即刹车做匀 减速运动,又经 t 停下,汽车在加速阶段与在减速阶段: 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位移的大小相等 ,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速度变化量由初速度和末速度决定或者由加速度和时间决定;加速度由 的比值确定,不是由速度、时间和速度变化量决定;位移由平均速度和时间确定。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
15、向相反,得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正确 加速大大小为: , ,知加速度的大小不相等;错误 位移大小为; , 可见位移的大小不相等;错误 , ,可见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正确 故选 D 考点:加速度 点评:中等难度。注意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实验题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 E及电阻 R1和 R2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 E(不计内阻 ),待测电阻 R1,待测电阻 R2,电压表 (量程为 1.5 V,内阻很大 ),电阻箱 R(0 99.99 ),单刀单掷开关 S1,单刀双掷开关S2及导线若干 (1)先测电阻 R1的阻值请将甲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闭合 S1
16、,将 S2切换到 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 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1,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U2,则电阻 R1的表达式为: R1 . (2)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 R1 4.8 ,继续测电源电动势 E和电阻 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 S1,将 S2切换到 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 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 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 图象,则电源电动势 E _V,电阻 R2 _. 答案: (1)将 切换到 b (2) 1.2 试题分析:( 1)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所以应将将 S2切换到 b,测出 r和 的总电压,由 得 . ( 2)当外
17、电阻无穷大时的路端电压为电源电动势,图线与 轴的交点为 ,所以 ,把 看成电源内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将 , 带入公式得 ,所以考点: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点评:难题。此类图像一般有公式与之对应,一般可以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表达式。 某学生研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时,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的计数点用 O、 A、 B、 C、 D、 E表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m s2,小车经过 C点时的速度大小 为 _m s(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 1s) 答案: 0.8 试题分析:由逐差法 可得, T=0.1s, 代入数据 ,带上 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 考点:分析纸带求瞬时速度度和加速度 点评:中
18、等难度。这种分析方法各段位移都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应使用逐差法 计算题 一质量 m 2 0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 37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做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 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取 sin370 6, cos37 0 8, g 10m s2)求: ( 1)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答案:( 1) 0.25 ( 2) 32J 试题分析:( 1)由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 -时间图线,可知 , 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有 联立 代入数据,解得
19、 ( 2)设物块冲上斜面所能达到的最高点距斜面底端距离为 x,物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 x=4.0m 沿斜面运动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 代入数据解得 考点:动能定理 点评:中等难度。全过程列动能定理可以忽略中间复杂过程,解题比较简单。 如图所示,边长为 L的正方形区域 abcd内存在着匀强电场电荷量为 q、动能为 Ek的带电粒子从 a点沿 ab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 (1)若粒子从 c点离开电场,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 (2)若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 Ek,则电场强度为多大? 答案: (1) (2) 或 试题分析: (1)沿着 ab方向有:
20、,所以沿 bc方向有: 解得: 根据动能定理有: 所以 . (2)若粒子由 bc边离开电场,则 , 解得: 若粒子由 cd边离开电场,有: 所以 .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点评:偏难。解决此类问题只需要把电场力看成一个普通的恒力分析就行了;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弄清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什么运动,有时把运动分解后解决较简单。力学中的很多规律在电学中同样适用,在选择规律时,首先考虑功和能的原理,其次考虑牛顿定律,因为前者往往更简捷 如图,在 xOy平面内,第 I象限中有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E,方向沿 y轴正方向。在 x轴的下方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电、磁场区域足够大。今有一个质量为
21、 m、电荷量为 e的电子(不计重力),从 y轴上的 P点以初速度 v0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经电场偏转后,沿着 x轴正方向成 45角进入磁场,并能返回到原出发点 P。 求: ( 1) P点离坐标原点的距离 h; ( 2)电子从 P点出发经多长时间第一次返回 P点?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为 : ( 2)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带电粒子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与 x轴夹角为 45,由于电子通过 P点,故电子进入磁场的入射点与离开磁场的出射点间距 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 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电子离开磁场到达 P点时间为 故电子从 P点出发第一次回到 P点所用时间 考点: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点评:难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磁组合场中的运动,综合性较强,把电场的性质、运动学规律、圆周运动知识、功能关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在解题时应注重运用动力学的普通规律解决组合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