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271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浙江省宁波一中高三 12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B空间站做匀速运动,所以加速度为零 C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D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的变化量 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 t共同决定,但加速度 a与 v的大小及 v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A、点火后即将升空

2、的火箭受到向上的推理大于火箭的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火箭由向上的加速度;错误 B、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为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变化,速度变化量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错误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正确 D、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速度很大,但可能匀速行驶,所以加速度不一定很大;错误 故选 C 考点:对加速度的理解 点评:注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直接关系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快,不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大,也不能说明物体运动越快,因

3、此要正确区分速度 v、速度变化量 v和加速度 a的不同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过 O点的虚线 MN与电场线垂直,两个相同的带负电的粒子 P、 Q分别从 A、 B两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开始运动,速度方向垂直于 MN,且都能从 MN左侧经过 O点。设粒子 P、 Q在 A、 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和 a2,电势能分别为 Ep1和 Ep2, 以过 O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1和 v2,到达 O点经过的时间分别为 t1和 t2。粒子的重力不计,则( ) A a1a2 B v1t2;错误 D、从 A到 O克服电场力做功多, O点所处位置电势为零,所以负电荷在 A电势能小,即 ;正确 故选

4、ABD 考点:电场线和电势、电势能的关系 点评:偏难。根据电场线的分布情况,了解等势面的分布规律,找到零电势点的位置,分析电荷运动电势能变化规律。 质量为 50kg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在爬高 3 m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不做功 B人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使其重力势能增加 1500 J C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重力势能的增加 D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 答案: AB 试题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5、 ACD、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因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即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此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零,所以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不做功;A正确 B、人沿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 ;正确 故选 AB 考点:摩擦力做功、重力势能 点评:此题关键是静摩擦力的作用点没有移动,静摩擦力不做功。 某同学站在观光电梯地板上,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了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 5s 1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B在 15s 25s内,观光电梯停了下来,该同学处于平衡状态 C在

6、25s 35s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D在 t=35s时,电梯的速度为 0 答案: ACD 试题分析:根据图象读出电梯的加速度,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超重状态,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此时人就处于失重状态 A、因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加速度为正,所以电梯在上升,在 5s 15s内,由图象可知加速度为正,电梯加速度向上,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 0 15s内电梯没有减速过程,则仍在上升,在 15s 25s内,加速度为为零,该同学处于平衡状态;错误 C、在 25s 35s内,由图象可知加速度为负,有向下的加速度,但此时电梯仍在上升,则观

7、光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 重状态;正确 D、由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为电梯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图象可知0 15s内的面积 (速度增加量 )与 25s 35s内的面积(速度减小量)相等,即在t=35s时,电梯的速度为 0;正确 故选 ACD 考点:超重与失重 点评:注意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 2011年 11月 3日凌晨,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空间站在离地面三百多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现已测出其绕地球球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已知地球半 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8、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根据以上数据能够计算的物理量是( ) A地球的平均密度 B空间站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C空间站绕行的线速度大小 D空间站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根据 “天宫一号 ”和 “神舟八号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表示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A、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 M 为地球质量、h、 m分别为 “天宫一号 ”和 “神舟八号 ”距地高度和质量,则:,地球体积为 ,可得地球密度;正确 B、不考虑地球自传, 空间站所受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设空间站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则 ,所以 ;正确 C、由线速度与周期的

9、关系可得,空间站绕行的线速度大小为 ;正确 D、由于空间站的质量未知,所以不能计算出空间站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错误 故选 ABC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点评:注意向心力公式的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 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匀强电场, AA、 BB、 CC是该电场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 0.5cm,其中 BB为零势面。一个质量为 m,电量为 q的粒子沿 AA方向以初动 能 EK自图中的 p点进入电场,刚好从 C点离开电场。已知 PA=2cm,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粒子通过零势面时的动能是 1.25EK B该粒子在 p点的

10、电势能是 0.5EK C该粒子达到 C点时的动能是 1.5EK D该粒子达到 C点时的电势能是 0.5EK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等势面的分布情况和粒子的轨迹分析可知: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粒子从 A到 C,水平位移为 ,竖直位移为 ,由 , ,求出 ,由速度的合成求出 v,再求出该粒子到达 C点时的动能粒子运动中电势能和动能总和不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确定粒子的总能量,再求出粒子经过 P、 点时的电势能。 AC、粒子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由题知 ,可得 ,到达 点的速度为,则到达 点时的动能为:

11、 ,由于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电势差相等,动能的增量相等,则该粒子通过等势面 BB时的动能是 ;错误 B、 BB为零势能面,由上可知,粒子经过等势面 BB时总能量为是 ,该粒子在 P点时的电势能是 ;正确 D、根据能量守恒得,该粒子 到达 点时的电势能 ;错误 故选 B 考点:电势能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点评:本题首先要分析出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关键是研究粒子经过 BB面时总能量,根据能量守恒研究经过其他等势面时的电势能 如图所示,处于真空中的匀强电场与水平方向成 15o角, AB直线与强场 E互相垂直在 A点,以大小为 vo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 +q 的小球,经时间 t,小球

12、下落一段距离过 C点(图中未画出)时其速度大小仍为 vo,在小球由 A点运动到 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零 B电场力做的负功 C小球机械能增加 D C点可能位于 AB直线的左方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动能定理判断,小球由 A点运动到 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的情况,由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小球机械能变化情况和 C点与 AB直线的位置关系。 A、小球由 A点运动到 C点的过程中,小球在 A、 C两点速度大小相同,由动能定理可知:重力做的正功与电场力做的负功相等,错误 B、电场力做负功,电场力做的负功;正确 C、除重力外的电场力做了负功,小球机械能减小;错误 D、由

13、 AB直线与强场 E互相垂直,可知 AB直线为等势线,带正电的小球由 A点运动到 C点的过程中,电场 力做负功,则 A点电势低于 C点电势,所以 C点位于 AB直线的右方;错误 故选 B 考点: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点评:注意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正电荷沿电场线方向运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减小。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 A和 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 P点相遇,则必须( ) A A先抛出球 B在 P点 A球速率小于 B球速率 C B先抛出两球 D在 P点 A球速率大于 B球速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

14、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 A和 B,两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把平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去研究,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 AC、由图可知相遇时 A、 B两球的竖直位移相同,由 可得,两球下落时间相同,即应同时抛出两球;错误 BD、由图可知相遇时 A、 B两球的水平位移关系为: ,所以 A的初速度大于 B的初速度,在 P点时,两球竖直方向分速度相同,即 ,由可得在 P点 A球速率大于 B球速率;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平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点评:注意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P点的速率为小 球在 P点的合速度的大小。 叠

15、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图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塑,假设每个人的重量均为 G,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左边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 A G B C G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六个人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都是平衡的,因为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所以不用看腿的角度,例如最上面的人腿上的力就是 ,用隔离法分别受力分析就可以了。 最上面的人受到的竖直向下重力为 G,所以每个腿上的力都是 ;中间层左边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为: ,所以每条腿上的力都是 ;最底层最左边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为 ,所以每条腿上的力为:,即最

16、底层左边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 故选 A 考点:力的合成 点评:注意受力平衡分析,一般用到整体法或隔离法,应用隔离法时注意顺序是层层剥皮,也就是由上到下,由外到里分别应用平衡条件即可。 如图甲所示,在长约 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圆柱形的红蜡块 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此玻璃管迅速竖直倒置(如图乙所示),红蜡块 R就沿玻璃管由管口 A上升到 管底 B。若在将玻璃管竖直倒置、红蜡块从 A端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水平移动(玻璃管的初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如图丙 丁所示),直至红蜡块上升到管底 B的位置(如图中丁所示)。描出红蜡块的运动轨迹如图戊

17、所示,则红蜡块和玻璃管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 A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B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C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 D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轨迹是曲线而且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的方向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由红蜡块的运动轨迹图,可得红色蜡块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方向在沿 x轴负方向到沿 y轴正方向间。 A、若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则合外力水平向左;正确

18、B、若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则合外力水平向右,错误 C、若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则合外力竖直向上;正确 D、若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 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则合外力指向左上方;正确本题选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故选 B 考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点评:注意物体做曲线运动,曲线运动轨迹夹在速度与合外力之间,且轨迹切线方向为初速度的方向,运动轨迹偏向合外力的方向 实验题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边标称功率值为0.75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他们想测定其额定电压值,于是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

19、2,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 U = V =1.23V。他们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再利用下面可供选择的实验器 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达到 1 23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弱,继续缓慢地增加电压,当达到 2 70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20 0.60 1.00 1.40 1.80 2.20 2.70 I/mA 80 155 195 227 255 279 310 A电压表 V(量程 3V,内阻约 3k) B电流表 A1(量程 150mA,内阻约 2) C电流表 A2(量程 500mA,内阻约 0

20、 6) D滑线变阻器 R1( 0-20) E滑线变阻器 R2( 0-50) F电源 E(电动势 4.0V,内阻不计) G开关 S和导线若干 请你根据实验要求,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分析: (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给出的方格纸内作出 UI 图线,并从图线上分析该灯的额定电压应为 _V;这一结果大于一开始的计算结果,原因是 。 ( 2)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他们实验时所选择的最佳电路和器材应为下面四个电路图中的图 ;电流表选择 (填 A1或 A2);滑线变阻器选择 (填 R1或 R2)。 答案:( 1)见 ; 2.5(2.42.6均可 ); 灯泡冷态电阻小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或答灯泡电阻随温度

21、升高而变大,意思对就可以)( 2)( A); ; ;(说明:如果电路图选( C),滑线变阻器选 ) 试题分析:( 1) UI 图线如下图;从图线上看,当电压为 2.5V时,对应电流约为 0.3A,灯泡功率为 0.75W, (2.42.6V均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灯泡冷态电阻小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或答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意思对就可以给分); ( 2)本实验可以用分压电路也可以用限流电路,分压电路简单已操作,故首选分压电路,选( A)图;小灯泡电阻 ,最大电流为 310mA,故电流表选 ;滑动变阻器选 便于控制电路;(说明:如果电路图选( C),滑线变阻器选应选 , 对于分压电路,滑动

22、变阻器越小越好) 考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 点评:中等难度。小灯泡的实际工作电阻比冷态电阻大得多,电流和电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仪器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电路和用电器实际工作的电压和电流来选择。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 A、 B、C、 D 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 0、 1、 2、 3、 4、5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 A的是 . 打点记时器打 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保留两位有

23、效数字)答案: 乙 0.46 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有:,则 ,所以属于纸带 A的是乙。 打点记时器打 1号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计数点 0、 2间的平均速度即考点:研究匀变速的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这一点为中点时刻的一段纸带的平均速度,对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填空题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 U恒为 8V,灯泡 L标有 “3V 6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RM=1。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则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 A,电动机的效率是 。 答案: 60% 试题分析:电动机与灯泡串联,流过的电流相等则 ; 电动

24、机的效率 考点:非纯电阻电路 点评:注意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不适用,所以不能用 计算电动机的电流,输入功率为 ,输入电动机后分为两部分,三个功率的关系是: 。 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 t0和 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 x1和x2,则 x1和 x2的关系是 ;合外力从开始至 t0时刻做的功是 W1,从 t0至 2t0时刻做的功是 W2,则 W1和 W2的关系是 。 答案: , 试题分析:由于物体受的合力是 2倍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可知,加速度也是 2倍的关系,即 ,所以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速度为

25、,做的功为 ;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从 t0至 2t0时刻做的功为考点:运动图象的分析 点评:由图象获得正确信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计算出待求量。计算时要注意,位移 和 都是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并不是各自时间内经过的位移。 一质量为 m物块从 粗糙圆弧轨道上顶端 A点由静止滑下,圆轨道半径为R,滑至轨道末端 B点后进入半径为 的光滑圆轨道,此时速度大小为 v, B点切线水平则物块过 B点后瞬间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 B点之前的瞬间) 倍,物块由 A滑向 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 答案: 试题分析:物块过 B点后运动半径由 R瞬间变为 ,由 可知当线速度一定时,角速度

26、与半径成反比, 即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 2倍; 物块由 A滑向 B的过程中,用动能定理有: ,所以摩擦力对物块所做的功 考点: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 点评:注意此题摩擦力为变力,求变力做功首选用动能定理。 如图所示,半径为 R的半圆形圆弧槽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圆弧槽的边缘 A点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图中未画出),今让小球对着圆弧槽的圆心 O以初速度 作平抛运动,从抛出到击中槽面所用时间为 ( g为重力加速度)。则平抛的初速度可能是 。 答案: 或 试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则击中槽面时降落的距离为:,水平方 向位移为 或,由 可得: 或 考点:平抛运动 点评:注意对半圆形圆弧

27、槽,小球降落的高度对应两个可能的水平位移。 计算题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 ,斜面上 AB段光滑,其它部分粗糙,且斜面足够长。一带有速度传感器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自 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速度传感器上显示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 s) 0 1 2 3 4 5 6 . 速度( m/s) 0 6 12 17 21 25 29 取 g 10m/s2,求: ( 1)斜面的倾角 多大? ( 2)小物块与斜面的粗糙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多少? ( 3) AB间的距离 xAB等于多少? 答案:( 1) ( 2) ( 3) 18.75m 试题分析:( 1)当小物块在 AB段运动时,设加

28、速度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2分) 由表格可知 所以 ( 2)过 B点后物块的加速度设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 2分) 由表格可知 所以 ( 3)可以判断 B点对应于 2s3s之间的某个时刻,设 为从第 2s时刻运动至 B点所用时间, 为从 B点运动至第 3s时刻所用时间。 则 s 解之得 所以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中等难度。本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算出加速度,然后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所需物理量,属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习题。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 A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 B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 MNP,其形状为半径R=0.8m的

29、圆环剪去了左上角 135的圆弧, MN为其竖直直径, 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 R。用质量为 m=0.2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 C点释放,物块过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物块飞离桌边缘 D点后由 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 g=10m/s2,求: ( 1) BD间的水平距离; ( 2)判断 m能否沿圆轨道到达 M点; 答案: 试题分析:( 1)设物块由 D点以初速 做平抛,平抛用时为 t, 在竖直方向上由 得 根据几何关系由 可得 根据物块过 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在桌面上过 B点后初速 ,加速度 BD间位移为 (2) 若物块能沿轨道到达 M点,其速度为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在

30、M点,设轨道对物块的压力为 FN,则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即物块不能到达 M点。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难题。该题涉及到多个运动过程,主要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基本公式、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及公式较多 如图所示,以 A、 B和 C、 D为端点的半径为 R 0.6m的两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 B端、 C端与光滑绝缘水平地面平滑连接。 A端、 D端之间放一绝缘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下方 B、 C之间的区域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 E 5105V/m。当传送带以 6m/s的速度沿图示方向匀速运动时,现将质量为 m=410-3kg,带电量 q=+11

31、0-8C的物块从传送带的右端由静止放上传送带 。小物块运动第一次到 A时刚好能沿半圆轨道滑下。不计小物块大小及传送带与半圆轨道间的距离, g取 10m/s2,已知 A、 D 端之间的距离为 1.2m。求: (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2)物块第 1次经 CD半圆形轨道到达 D点时速度; ( 3)物块第几次经 CD半圆形轨道到达 D点时的速度达到最大,最大速度为多大。 答案:( 1) 0.25( 2) 3m/s( 3)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及向心力公式得: 小物块从 D到 A的过程中被全程加速,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2)小物块从 D出发,第一次回到 D

32、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3)设第 n次到达 D点时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n=4 由于 n=4为整数,说明小物块第 4次到达 D点时的速度刚好等于传送带的速度,则小物块将同传送带一起匀速到 A点,再次回到 D点在速度为 ,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 小物块第 5次到达 D点后,将沿传送带做减速运动,设在传送带上前进距离 S后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S=0.6m 从以上计算可知,小物块第 5次到达 D点后,沿传送带做减速到传送带中点以后即同传送带一起匀速到 A点,以后的运动将重复上述的过程,因此小物块第5次到达 D点速度达最大,最大速度为 。 考点:动能定理 点评:难题。本题中把电场力看成一个普通的力,根据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规律和动能定理分阶段分析,判断物块与滑板在达到相同共同速度时,物块未离开滑板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