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河南省信阳高中高三第五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 “绿色化学工艺 ”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 100%。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加聚反应 ,以上反应类型能体现这一原子最经济原则的是( ) A B C只有 D只有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全部转化为产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在无机反应类型中属于化合反应,在有机反应类型中属于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 点评:本题主要从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已知 A、 B、 C、 D、 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种主族元
2、素,其中元素 A、 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 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元素 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 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由元素 A、 B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 18 mol e- B元素 C、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可能发生反应 C含 D的盐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D化合物 AE与 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答 案: C 试题分析: 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则 B是 C, A常温下是气体且原子序数比 B小,则 A 是 H, C 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 C是 Na
3、, 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 D是 Al, E单质是气体,则 E是 Cl。 C和 H形成的化合物有很多种,比如甲烷就不是 18e-, A错误;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跟 NaOH溶液反应, B错误;铝盐呈酸性,偏铝酸盐显碱性, C正确; HCl含有共价键, NaCl含有离子键,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元素周期律 点评: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 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金属性以及非金属性等。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
4、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54g I2( g)中通入 2g H2( g),反应放热 9.48 kJ B当反应 吸收 52.96kJ热量时转移 2mole C反应 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 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 1 mol固态碘比 1 mol气态碘所含能量多了 17.00 kJ 答案: C 试题分析: I2(g)+H2(g) 2HI(g) H=-9.48kJ/mol表示完全生成 2molHI放出热量9.48 kJ,而 254g I2(g)中通入 2g H2(g)不能完全反应生成 2molHI,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
5、9.48 kJ, A错误;当反应 吸收 52.96kJ热量说明生成了 4molHI,应该转移 4mol电子, B错误;反应 是放热反应,反应 是吸热反应,并且反应 和 的产物是一样的,所以反应 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 的反应物总能量低,C正确; - 可知 I2(g) I2(s) H=-35.96kJ/mol,所以 1 mol气态碘比 1 mol固态碘所含能量多了 35.96kJ,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反应热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所以在计算反应中实际的热量时需依据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 N2O 俗称 “笑气 ”,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
6、醉剂,下列反应能产生 N2O:3CO+2NO2 3CO2 +N2O。下列关于 N2O 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每生成 lmolN2O,消耗 67.2LCO B等物质的量的 N2O 和 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C N2O 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 N2O 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没有温度压强,体积不能确定,所以错误; C项 N2O 中 N 的化合价为 +1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所以错误; NO可以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N2O 会麻醉人体中枢神经,所以错误。答案: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 点评:本题要注意没有注明温
7、度和压强时,体积是不能确定的。 向一容积为 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X、 Y,发生化学反应 aX(g)2Y(s) bZ(g); H 0。右图是容器中 X、 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 X表示 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X) 0.045mol/L min B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 a: b 1:3, C推测在第 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D推测在第 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温 答案: C 试题分析: 010min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X)= ,A项错误; 010min内 X的变化量是 0.25mol/L,
8、Z的变化量是 0.5mol/L,所以a: b=1: 2, B项错误; 7min时从图中可以看出速率加快,但浓度没有改变,所以不是增大压强和增加浓度,有可能是升高温度, C项正确; 13min时从图中可以看出 X浓度增加, Z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不可能是降温,D项错误。答案:选 C。 考点: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点评: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 -t 图像或 c-t 图像: 1.-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 “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 -时间图 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 -时间图像中
9、,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 某同学对未知物 A盐的水溶液进行了鉴定,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现对 A、 B、 C、 D作出的如下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盐 A一定是 FeBr3 B浅黄色沉淀 B是 AgBr C滤液 C中一定含 Fe3 D D溶液中有 Fe(SCN)3 答案: A 试题分析:浅黄色沉淀应该是是溴化银, B正确;溶液显血红色,说明 C中含有铁离子, C、 D 正确。但由于在酸性条件下, NO3-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铁 离子,因此 A是错误的,答案:选 A。 考点:无机推断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
10、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 O2 + 2H2O + 4e- 4OH- B a极是铁, b极是铜时, b极逐渐溶解, a极上有铜析出 C a极是粗铜, b极是纯铜时, a极逐渐溶解, b极上
11、有铜析出 D a、 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 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 H2体积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是酸性的物质,所以正极反应式为 O2 +4H + 4e-= 2H2O, A不正确;通入氧气的是正极,则 a是阳极,铁失去电子而溶解;通入氢气的是负极,则 b是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阴极放电而析出铜,选项 B不正确;同样分析可知, C正确;由于 a电极是阳极,所以如果 a是石墨,则溶液中的 OH-放电生成氧气,而不是氢气,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原电池、电解池 点评: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
12、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以进行有关的判断。电解中最关键的是准确判断出电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在判断电解产物时,首先判断阳极电极材料。如果是活性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如 果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阴极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所以需要熟练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 化学反应的 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参考下表键能数据和晶体硅与二氧化硅结构模型估算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晶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Si(s)+O2(g)=SiO2(s)中, H的值为 化学键 SiO O=O SiSi
13、SiCl SiC 键能 kJ mol-1 460 498.8 176 360 347 A - 989.2 kJ mol-1 B + 989.2 kJ mol-1 C -61.2 kJ mol-1 D -245.2 kJ mol-1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图和晶体硅晶体结构图可以看出 1mol SiO2晶体中含有 4molSiO 键, 1mol晶体硅中含有 2molSiSi 键,所以 H=2176 kJ mol-1+498.8 kJ mol-1-4460 kJ mol-1=-989.2 kJ mol-1。答案:选 A。 考点:反应热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通过晶体结构分析出 1
14、mol晶体中拥有多少摩尔的化学键,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一澄清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 H+、 Fe3 、 Fe2 、 Al3 、 AlO2-、 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 1mol/L的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有沉淀,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 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不含 Fe3+和 Fe2+ B一定含有 Al3+, Fe3+、 Fe2+至少含有一种或两种皆有 C溶液可能含有 NO3- D一定含有 Fe3+ ,但一定不含 Fe2+ 答案: D 试题分析:开始没有沉淀,说明含有氢离子,则一定没有 Al
15、O2-、 CO32-。沉淀达最大量后继续滴加 NaOH溶液沉淀部分消失,说明含有 Al3 , Fe3 、 Fe2 至少含有一种。由于溶液中不可能没有阴离子,所以必须含有 NO3-。又因为酸性溶液中 NO3-具有氧化性,所以一定没有亚铁离子,因此答案:选 D。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16、、 AlO2-、 ClO-,S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一定 ”共存等。 将 11.9
17、g由 Mg、 Al、 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 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 2.7 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 6.72 L 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NaOH溶液恰好使 Mg2+、 Al3+、 Fe3+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的质量为( ) A 22.1 g B 27.2 g C 30 g D无法计算 答案: B 试题分析:最终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物沉淀,因此沉淀增加的质量就是金属阳离子结合的 OH-的质量。而金属失去多少电子,金属阳离子就结合多少 OH-。NO是 0.3mol,转移 0.9mol电子,则结合的 OH-的物质的量就是 0.9mol,质量是
18、沉 15.3g,所以沉淀的质量就是 11.9g 15.3g 27.2g,答案:选 B。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用守恒法解决非常简单。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装置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 NH3或 O2 B可用从 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 的气密性 C实验室可用装置 收集 H2、 NH3 D利用装置 制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 b为阳离子交换膜、 c为阴离子交换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装置 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取值氨气,或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正确;关闭活塞后,从 a处加水就可以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可以用来检验装置 的气密性, B正确;短进长出,是向下排空气法
19、集气,所以可以用装置 收集 H2、 NH3, C正确;装置 左边是阳极, OH-放电,所以左边生成 H2SO4, b应该是阴离子交换膜,右边是阴极, H+放电,所以右边生成NaOH, a应该是阳离子交换膜, D错误 。答案:选 D。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高考中一直以来是热点问题,类似这样的选择题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而这种类型题主要考察一些最基本的仪器使用,分离提纯方法和实验的操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存在 Fe3+而没有 Fe2+ B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因为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向煤中加入适量石
20、灰石,在煤燃烧时最终生成 CaSO3,可减少 SO2对大气的污染 D为确证 NaHCO3溶液中混有 Na2CO3,取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混有 Na2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某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只能证明 Fe3+的存在不能证明 Fe2+是否存在, A错误;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在铝箔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Al2O3,因为 Al2O3的熔点高,所以熔化但不滴落, B正确;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煤燃烧时最终生成 CaSO4, C错误; NaHCO3与澄清石灰水也能生成沉淀,所以无法确证 Na2CO3的存在,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
21、:物质的检验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但是知识点基础。 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A H2O2分子结构式: H一 O 一 O 一 H B氮气的电子式: N N C Mg2+结构示意图: D C2 H4分子比例模型: 答案: A 试题分析:氮气的电子式为 , B项错误; Mg2+结构示意图 , C项错误, D项为乙烯的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答案:选 A。 考点:化学术语 点评:从近几年的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这类题主要考察的是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有机物的球滚模型或者比例模型,有机物的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原子、离子、化合物或取代基的电子式。要熟练掌握这些化学术语才能准确的回答这类问题。 用 N
22、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6.9 g过氧化钡( B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 0.2NA B常温常压下, 28 g乙烯和环丁烷( 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在 1 L 0.1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 NA D某密闭容器盛有 0.1molN2和 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6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BaO2中含有 Ba2+和 O22-离子,所以 16.9 g B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 0.2NA, A项正确。 28 g乙烯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 28 g环丁烷(
23、 C4H8)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所以 28 g乙烯和环丁烷( 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 B项正确。 CO32-+H2O HCO3-+OH-,所以 1 L 0.1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 NA, C项正确。 N2和 H2反应生成 NH3是可逆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要小于 0.6NA, D项错误。答案:选 D。 考点:阿佛加德罗常数 点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多年来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出现的几率为 100%。这双因为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与粒子数、质量、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与物质结构、盐类水解、弱电解
24、质的电离等其他的概念性知识点结合成综合性习题。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 A无色的碱性溶液中: CrO42-、 K+、 Na+、 SO42- B使 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 NH4+、 Na+、 SO42-、 Cl- C含有大量 ClO-的溶液中: K 、 H 、 I-、 SO42- D水电离产生的 c( H+) =10-12mol L-1的溶液中: Na 、 Fe2 、 SO42-、 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CrO42-有颜色, C项 ClO-和 I-不能大量共存,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 L-1的溶液中,如果溶液呈碱性, Fe2 不能大量共存,如果
25、溶液呈酸性, Fe2 和 NO3-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 B。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AlO2-、 ClO-,S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26、Fe3+和 SCN-);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一定 ”共存等。 将一定量的 SO2通人 Ba( NO3) 2溶液中,下列离子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 Ba2+SO2+H2OBaSO3 +2H+ B Ba2+SO BaSO4 C 3SO2+2H2O+2NO3-3SO 十 4
27、 H+2NO D 4SO2+5H2 O+NO3-4SO +NH4+6 H+ 答案: A 试题分析: SO2和水反应可以生成 H2SO3,溶液显酸性, Ba(NO3)2可以电离出NO3-,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因此 SO2与 Ba(NO3)2不可能发生简单的复分解反应, A项错误。答案:选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 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没有强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因此还原性物质都不能大量共存。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浓烧碱溶液中加入铝片: Al OH- H2O AlO2- H2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 + OH-+HCO3-CaCO
28、3 + H2O C食醋和小苏打溶液混合: CH3COOH HCO3- CH3COO- H2O CO2 D敞开体系,向 FeCl2溶液滴加 NaOH溶液: 4Fe2+ + 8OH- + O2+ 2H2O 4Fe( OH) 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原子不守恒,应该为 2Al 2OH- 2H2O 2AlO2- 3H2,其他选项都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看是否符合得失电子相等。可溶的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注意过量、少量、适量等。 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 实验只能得到红褐色沉淀 B
29、实验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 实验制备并收集少量 NO2气体 D 实验制备并收集少量 O2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装置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能看到红褐色沉淀, A项错误; 装置是防倒吸装置,可以吸收氨气, B项正确; 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 NO2,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项错误; 装置不能收集少量 O2, D项错误。答案:选 B。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高考中一直以来是热点问题,类似这样的选择题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而这种类型题主要考察一些最基本的仪器使用,分离提纯方法和实验的操作。 用来表示可逆反应: 2A( g) B( g) 2C( g) H A
30、s P B热稳定性: NH3 PH3 AsH3 C酸性: H3AsO4 H2SO4 H3PO4 D Ga(OH)3可能是两性氢氧化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半径下大于上,左大于右,和 Ga、 As、 P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原子半径: Ga As P, A正确。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可知热稳定性: NH3 PH3 AsH3, B正确。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知酸性: H2SO4 H3PO4 H3AsO4, C错误。Al与 Ga 同族,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Ga(OH)3可能是两性氢氧化物,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元素周期律
31、 点评: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需要熟练记住,但关键是利用好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题 (18分 )过氧化钠 (Na2O2)是中学常见物质,常见的过氧化物还包括过氧化钙(CaO2)。已知 :过氧化钠与 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 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 CO2、 SO2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 实验一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 SO2, 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 SO2反应的特点。
32、 (1)提出假设 : 假设 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 _,证明 SO2未被氧化; 假设 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 _,证明 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 3:_证明 _。 实验探究 : 实验二 :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 (2)试剂 A可以选用 _,试剂 B的作用是 _。 (3)实验测得装置 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 m1 g,装置 D质量增加了 m2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V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SO2未被氧化、完全被氧化的 V-m1关系式。 未被氧化 :_,完全被氧化 :_。 ( 4)若 SO2完全被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
33、答案: (1)Na2SO3 Na2SO4 Na2SO3和 Na2SO4的混合物 SO2被部分氧化 (2)浓 H2SO4 吸收未反应的 SO2 (3)V=7m1/30 V=0 (4)SO2+Na2O2 =Na2SO4 试题分析:( 1)如果生成的固体中只有亚硫酸钠,则 SO2未被氧化;如果生成的固体只有硫酸钠,则全部被氧化;如果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则 SO2是部分被氧化。 ( 2)根据装置可知, A是制取 SO2的。但由于生成的 SO2中含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也能和过氧化钙反应,所以装置 B 中的试剂应该是浓硫酸,用来干燥 SO2;由于 SO2和过氧化钙的反应中, SO2是过量的,所以为了防
34、止 SO2对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干扰,则装置 D中应该盛放碱石灰,用来吸收未反应的 SO2。 ( 3)如果 SO2没有被氧化,则反应式是 2Na2O2 2SO2=2Na2SO3 O2,所以生成的氧气体积是 V ;如果是完全被氧化,则生成气体是 0,即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O2+SO2=Na2SO4。 考点:化学实验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 Na2O2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时的规律。 ( 16分)有一含 NaCl、 Na2CO3 10H2O 和 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 C、 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 1)实验时,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5、为 , 。 ( 2)装置 C、 D中盛放的 试剂分别为: C , D (供选试剂为:浓硫酸、无水 CaCl2、碱石灰) ( 3) E装置中的仪器名称是 ,它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4)若将 A装置换成盛放 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 NaCl含量将 (填“偏高 ”、 “偏低 ”或 “无影响 ”)。 ( 5)若样品的质量为 m g,反应后 C、 D的质量差分别为 m1g、 m2g,则该混合物中 Na2CO3 10H2O 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用分数表示,可不化简)。 答案:( 1) 2NaHCO3 Na2 CO3 + H2O + CO2 Na2CO3 10H2O Na2CO3 + 10H
36、2O ( 2)无水 CaCl2 碱石灰 ( 3)(球形)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 CO2和水蒸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 ( 4)偏低 ( 5) 286(m1 - )/180m 100% 试题分析:( 1) B中盛放的是固体混合物,所以加热时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 Na2 CO3 + H2O + CO2、 Na2CO3 10H2O Na2CO3 + 10H2O。 ( 2) C是吸收水蒸气的, D是吸收 CO2的, U形管中不能放液体干燥剂,所以试剂分别是无水 CaCl2和碱石灰。 ( 3)根据 E的结构可知, E是干燥管。由于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和 CO2,所以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CO2和水蒸气进
37、入影响测定结果。 ( 4)如果是氢氧化钠溶液,则水蒸气的含量将增加,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将增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减少。 ( 5)生成 CO2是 m2g,则碳酸氢钠产生的水是 m2/4418g,所以碳酸钠生成的水是( m1-m2/4418) g,所以碳酸钠晶体的质量是 286(m1-18m2/44)/180,因此质量分数是 286(m1-18m2/44)/180m 100%。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实验 点评:化学实验解题的关键就 是要审清题意,然后分析好各个装置的作用,这样才能轻松解决每个问题。 填空题 ( 8分)有关元素 X、 Y、 Z、 W的信息如下: 元素 有关信息 X 原子半径
38、为 0.074 nm,其氢化物的结构模型可表示为: 常温下是液体 Y 原子半径为 0.102 nm,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Z 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体内缺失会引起贫血 W 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2) Y与 W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填字母)。 a. W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 Y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 b. W元素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于 Y元素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 c W元素的单质能与 Y元素的氢化物反应,置换出 Y单质 d W的最高价含氧酸比 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
39、 ( 3) Z元素和 X元素可形成离子 ZX42-,含该离子的盐是优良的绿色消毒剂和无机絮凝剂。 ZX42-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还原产物是 Z3+,含该离子的盐用作絮凝剂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 答案:( 1)第四周期 族 ( 2) Cl, a c d ( 3) FeO42-的还原产物为 Fe3+,能发生水解反应, Fe3+ + 3H2O Fe(OH)3(胶体)+ 3H+,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有吸附作用,起到净水作用。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可知, X的氢化物常温下是液体,所以 X是 O。Y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则 a=2, b=6,所以 Y是 S。 Z是人体中必
40、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体内缺失会引起贫血,所以 Z是 Fe。 W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 4,可能是第一周期第 VA族,不肯能,第二周期第 VIA族,也不可能,第三周期第 VIIA族,可能,所以 W是 Cl。 考点:元素周期表推断 点评:该题以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本题基础性较强,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 14分)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
41、件已略去)。已知 A、 B为气态单质, F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 E、 H、 I 为氧化物, E为黑色固体,I为红棕色气体; M为红褐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周期 族 请写出 C的电子式 。 ( 2) A在 B中燃烧的现象是 。 ( 3) D+EB的反应中, n(被氧化的物质 ): n(被还原的物质) = 。 ( 4) G+JM的离子方程式是 。 写出 C+FG的离子方程式是 。 ( 5)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三 A ( 2)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并白雾产生 ( 3) 2: 1 ( 4) ( 5) 试题分析: F
42、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则 F 是铝。 I 为红棕色气体,所以 I是 NO2,则 N 是硝酸。 M为红褐色沉淀,因此 M是氢氧 化铁,所以 Y是硝酸铁。由于 H、 I为氧化物,所以 H是氧化铁。 A、 B为气态单质,所以根据反应的条件电解可知, X可能是氯化钠,则 C是氢氧化钠, G是偏铝酸钠。 E为黑色固体且是氧化物,所以 E是二氧化锰,则 B是氯气, A是氢气, D是浓盐酸。因此 J是氯化铁,氯化铁和偏铝酸钠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淀。 考点:考查无机框图推断题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 ,环境保护 ,化学计算等知识 ,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 .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 .。解框图题的方法 :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