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10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C雾霾的发生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无关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煤的气化是指煤和水蒸汽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 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二者都是化学变化,正确; C、雾霾的发生与空气污染有关,而空气污染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有关,错误; D、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答案:选 B。

2、 考点:考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煤的干馏,空气污染,材料的种类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新型的乙醇燃料电池,用质子 (H+)溶剂,在 200oC左右供电。电池总反应为: C2H5OH+3O22CO2+3H2O,右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 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 b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H+ + O2 + 4e-=2H2O D电池工作时, 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 6mol电子转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乙醇燃料电池中乙醇发生氧化反应,作电池的负极,错误; B、氧气端为电池的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是由 b流

3、向 a,错误; C、正极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正确; D、电池工作时, 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 12mol电子转移,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的判断,电流的流向,转移电子的数目的计算 下列陈述 I、 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 I 陈述 II A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均不反应 可用铁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浓硝酸B H2O2、 SO2都能使酸性 KMnO4褪色 H2O2表现还原性, SO2表现漂白性 C Al有还原性 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 Mn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铁粉变红褐色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Fe2O3 答案: C 试

4、题分析: A、常温下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阻止了铝反应的进行,错误; B、 H2O2、 SO2都能使酸性 KMnO4褪色,二者都表现还原性,错误; C、铝具有还原性,常用来冶炼金属,正确; D、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铁与浓硫酸、浓硝酸的钝化,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的还原性,铝的还原性,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2通入水中: Cl2+H2O=2H+ +Cl-+ClO- B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 KI溶液: H2O2+2H+2I- I2+2H2O C用铜作电极电解 CuSO4溶液: 2Cu2+2H2O 2Cu+O2+4H+ D钢

5、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 Fe - 3e- = Fe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次氯酸为弱酸,不能拆开,错误; B、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C、铜作电极电解时阳极是铜放电,生成铜离子,阴极是铜离子放电生成铜,错误; D、铁作负极被氧化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再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6 g NO2和 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 22.4L乙烯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5NA C 1 L 0.1 mo

6、l/L的 Fe2(SO4)3溶液中, Fe3+的数目为 0.2 NA D 1 mol羟基( OH )中含电子数为 10 NA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NO2和 N2O4的最简式为 NO2, 46g的二者的混合物中 N、 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mol、 2mol,所以混合物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 NA,正确; B、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从而不能计算乙烯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错误; C、 Fe3+水解会使其数目小于 0.2 NA,错误; D、 1 mol 羟基( OH )中含电子数为 9NA,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应用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应用等的说

7、法正确的是( ) A SiO2不能溶于任何酸 B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加入两滴酚酞,碳酸氢钠溶液中红色较深 C浓硫酸能干燥 S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自来水厂可用明矾对水进行消毒杀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SiO2 不能溶于大部分酸,但能溶于氢氟酸,错误; B、在同浓度、同体积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钠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强,加入两滴酚酞后红色较深,错误; C、浓硫酸能干燥 S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确; D、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而消毒杀菌常利用物质的强氧化性,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二氧化硅的化

8、学性质,盐的水解程度,浓硫酸的性质,自来水的消毒与净化的区别 在实验室,称取一定量的粗盐经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可得到较纯净的食盐。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符合左物右码的原则,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正确; B、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 C、过滤时未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D、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 填空题 有机物 A的分子式为 C9H10O2, 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一溴代物 B,可发生如下转化关系 (无机产物略 ): 其中 K物质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环上的一元取

9、代物只有两种结构。 已知: 当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相连时,易发生如下转化: RCHCHOHRCH2CHO; -ONa连在烃基上不会被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F与 I中具有相同的官能团,该官能团的名称是 。 ( 2)上述变化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填反应编号)。 ( 3)写出结构简式, G: , M: 。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 E : 反应 : , ( 5)写出所有符合下列要求的 A的同分异构体 。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III 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答案:( 1)醛基 ( 1分) ( 2) ( 3) G: CH2 CHOOCCH3

10、 M: ( 4) 2CH3CHO+O2 2CH3COOH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NaOH CH3COONa+ +NaBr+ H2O( 3分) ( 5) 试题分析:由 G发生加聚反应后的产物的结构简式得 G为乙酸乙烯酯, G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 F能被氧化,所以 F为乙烯醇,由已知 得乙烯醇不稳定,又转化为乙醛,最终 F为乙醛;则 C为乙酸钠; K物质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说明 K分子中含有苯环,且有两个对位不同取代基;有机物 A的分子式为 C9H10O2, A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一溴代物B,说明 A中含有甲基, B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为乙酸钠

11、,所以 A为酯类。 由以上分析知 D中有醇羟基和酚羟基, F中有醛基和酚羟基,所以 F与 I中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是醛基 反应 是酯、卤原子的水解, 是酯的水解,所以填 G为乙酸乙烯酯,结构简式为 CH2 CHOOCCH3 ;K为对羟基苯甲酸,发生缩聚反应生成 M,所以 M的结构简式为 F为乙醛,与氧气在铜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 2CH3COOH ; B中含有 1个溴原子、 1个与苯环直接相连的酯基,所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 CH3COONa+ +NaBr+ H2O ( 5)能发生银镜反应,且能使氯化铁溶液显紫色,说明分子中含有醛基、酚羟基;

12、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该有机物具有轴对称结构且有 4个取代基,所以符合条件的 A的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或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反应类型的判断,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纳米级 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 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 CuO 方法 电解法,反应为 2Cu + H2O Cu2O + H2。 方法 用肼( N2H4)还原新制 Cu(OH)2 ( 1)工业上常用方法 和方法 制取 Cu2O而很少用方法 ,其原因是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若控温不当易生成 而使 Cu2O产率降低。 ( 2)

13、已知: 2Cu(s) 1/2O2(g)=Cu2O(s) H = -akJ mol-1 C(s) 1/2O2(g)=CO(g) H = -bkJ mol-1 Cu(s) 1/2O2(g)=CuO(s) H = -ckJ mol-1 则方法 发生的反应: 2CuO(s) C(s)= Cu2O(s) CO(g); H = kJ mol-1。 ( 3)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 OH-的浓度而制备纳米 Cu2O,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的阳极生成 Cu2O反应式为 。 ( 4)方法 为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 N2H4) 还原新制 Cu(OH)2来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 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

14、为 。 ( 5)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 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H 0 水蒸气的浓度( mol/L)随时间 t(min)变化如下表所示。 序号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T1 0.050 0.0492 0.0486 0.0482 0.0480 0.0480 T1 0.050 0.0488 0.0484 0.0480 0.0480 0.0480 T2 0.10 0.094 0.090 0.090 0.090 0.09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实验的温度 :T2T1,错误; B、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式,实验 前 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15、v( H2O) =710-5 mol L-1 min-1 ,所以 v(O2)=3.510-5 mol L-1 min-1 ,错误; C、实验 与实验 相比,达到的平衡状态相同,但所用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所以实验 比实验 所用的催化剂催化效率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反应产物的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 (主要成分为 MgCO3,含少量 FeCO3 )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Mg(OH)2 Fe(OH)2 Fe(O

16、H)3 开始沉淀时 9.4 6.3 1.5 完全沉淀时 12.4 8.3 2.8 ( 1) 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加氨水调节溶液的 PH范围为 。 ( 3)滤渣 2 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 (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 2MgSO4+C 2MgO+2SO2+CO2 MgSO4+C MgO+SO2+CO MgSO4+3C MgO+S+3CO 利用下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D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 B中盛放的溶液是 (填字母 )。 a NaOH 溶液 b Na2CO3溶液 c稀硫酸 d KMnO4溶液 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 Na

17、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 +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 MgCO3+2H =Mg2 +CO2+H2O ( 2) 2.8”“=”或 “ CD ( 3) 4NH+5O2 4NO+6H2O 吸收水和多余的氨气 (4)3 NO2+H2O=2HNO3+NO或 4NO2+O2+2H2O=4HNO3 (5)氧化 NH3和 NO 试题分析:( 1) 5个原子核的 10电子的微粒一般为 CH4、 NH4+NH4+, W为无色液体 ,10电子的无色液体为 H2O,所以猜想该反应为 NH4+与 OH-制取 NH3的反应, X为 NH4+, Y为 OH-, Z为 NH3。工业制取氨气的

18、化学反应为 N2+3H22NH3,每制取 1molNH3要放出 46.2kJ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 2NH3(g) H=92.4KJ/mol ( 2) 制取氨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 K1K2 A、达平衡时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不一定为化学计量数比,错误; B、恒容的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达平衡时不再变化,正确; D、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气体的相对 分子质量逐渐增大,达平衡时不再变化,正确,答案:选 CD。 ( 3) A中发生反应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4NH+5O24NO+6H2O 浓 H2SO4具有吸水性,也可以和氨气反应,所以 B中浓 H2SO4的作用是吸收水和多余的氨气 ( 4)由于空气的不断鼓入,二氧化氮与水、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化学方程式为 4NO2+O2+2H2O=4HNO3或 3 NO2+H2O=2HNO3+NO ( 5) a中通入空气的作用就是不断氧化 NH3和 NO 考点:考查 10电子微粒的推断,氨气的合成,硝酸的制取,化学平衡常数的比较,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