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106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 4月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明矾能水解生成 Al( OH) 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FeCl3溶液能与 Cu反应,可用于腐蚀铜制印刷电路 C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 Al( OH) 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用作净水剂,正确; B、 FeCl3 具有氧化性,与 Cu 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正确; C、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又恢复原色,不是利

2、用二氧化硫的氧化性,错误; D、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所以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的有关性质、应用的判断 铬铁矿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FeO Cr2O3,还含有 SiO2、 Al2O3等杂质。工业上常采用固体碱熔氧化法用铬铁矿粉制备重铬酸钾,流程为: 已知: NaFeO2遇水强烈水解; 重铬酸钾为橙红色针状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有强氧化性; 2CrO42- + 2H+ Cr2O72-+ H2O ( 1)灼烧操作一般在坩埚中进行,下列物质适合用来制作此实验坩埚材料的是 A铁 B氧化铝 C石英 D陶瓷 ( 2) 铬铁矿经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 写出 C

3、r2O3和纯碱、氧气反应生成 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FeO2水浸时强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_ _。 ( 3)滤液 1的成分除 Na2CrO4、 NaOH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 ( 4)通过途径 从 Na2CrO4溶液获得 K2Cr2O7晶体,操作步骤有: “酸化 ”加KCl固体 蒸发浓缩 操作 a过滤 洗涤 干燥。 “酸化 ”步骤用醋酸调节溶液 pH 5,其目的是 ; 操作 a的名称 。 答案:( 1) A ( 3分) ( 2) 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分) 2Cr2O3 + 3O2+4Na2CO3 4Na2CrO4+4CO2( 3分,未配平扣

4、 1分) FeO2-+2H2O=Fe(OH)3+OH- ( 3分,未配平扣 1分) ( 3) NaAlO2 、 Na2SiO3( 2分) ( 4) 使 2CrO42- + 2H+ Cr2O72-+ H2O 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量将CrO42-转化为 Cr2O72-( 2分) 冷却结晶( 1分,只写冷却或只写结晶不得分) 试题分析:( 1)陶瓷中含二氧化硅,石英的作用成分是二氧化硅,氢氧化钠与氧化铝、二氧化硅反应,所以适合用来制作此实验坩埚材料的是铁,答案:选A; ( 2) 粉碎固体使其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加快反应速率; 根据元素守恒判断 Cr2O3和纯碱、氧气反应生成 Na2CrO4

5、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r2O3 + 3O2+4Na2CO3 4Na2CrO4+4CO2; NaFeO2水浸时强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逆符号变为“=”,离子方程式为 FeO2-+2H2O=Fe(OH)3+OH- ( 3) SiO2、 Al2O3等杂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偏铝酸钠,所以滤液 1的成分除 Na2CrO4、 NaOH外,还含有 NaAlO2 、 Na2SiO3 ( 4) 根据已知 Na2CrO4溶液中存在 2CrO42- + 2H+ Cr2O72-+ H2O平衡,加入醋酸调节 pHZ,错误; D、X 的氢化物是氨气,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硝酸,二

6、者反应生成铵盐,正确,答案:选 BD。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HCO3和 Na2CO3混合溶液中: c(Na ) c(H ) c(OH-) c(HCO3-)2c(CO32-) B常温下,浓度均为 0 1 mol L-1下列各溶液的 pH: NaOHNa2CO3 NaHCO3 NH4Cl C向冰醋酸中逐滴加水,醋酸的电离程度、 pH均先增大后减小 D常温下, pH=1的稀硫酸与醋酸溶液中, c(SO42-)与 c(CH3COO-)之比为 2 1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 NaHCO3和 Na2CO3混合溶液中存在 Na 、 H 、

7、 OH-、 HCO3-、CO32-5种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 ) c(H ) c(OH-) c(HCO3-) 2c(CO32-),正确; B、常温下,浓度均为 0 1 mol L-1下列各溶液中氢氧化钠是强碱,pH最大;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pH最小。 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 HCO3-的水解程度,所以 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 NaHCO3溶液的碱性, pH前者大,正确; C、向冰醋酸中逐滴加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开始冰醋酸中的氢离子浓度为 0,随着水的滴入,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pH减小,继续滴水,尽管醋酸电离 程度增大,但水体积的改变量大于氢离子物质的

8、量的改变量,最终氢离子浓度降低, pH增大,所以 pH是先减小后增大,错误; D、pH相等的硫酸和醋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相等,都是 0 1mol/L,而 c(SO42-)=0 05mol/L, c(CH3COO-)=0 1mol/L,所以 c(SO42-)与 c(CH3COO-)之比为 1:2,错误,答案:选 CD。 考点:考查溶液离子浓度的比较、 pH的判断、电离平衡的移动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 11 2L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 3NA B标况下, 22 4LO2和 C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NA C常温下, 22 4L甲烷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9、10NA D常温下, 1 L 0 1mol L-1的 Na2CO3溶液中含 OH-离子数为 0 1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标况下, 11 2L乙烷的物质的量是 0 5mol, 1个乙烷分子中有7个共价键,所以 0 5mol的乙烷分子中有 3 5NA的共价键,错误; B、标况下, 22 4LO2和 CO2组成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1mol, O2和 CO2组成中都有 2个 O原子,所以 1mol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NA,正确; C、常温下无法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其电子数,错误; D、常温下, 1L0 1molL-1的 Na2CO3溶液中含 OH-离子数无法计算,错误,

10、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应用 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做电解质的手机电池中的反应为: 2CH3OH+3O2+4OH- 2CO32-+6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 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 CH3OH+8OH-6e- =CO32-+6H2O C标况下,通入 11 2LO2完全反应有 1mol电子转移 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 pH逐渐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放电时, CH3OH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负极,错误; B、放电时,负极为甲醇的氧化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反应式为 CH3OH+8OH-6e- =CO3

11、2-+6H2O,正确; C、标况下, 11 2LO2的物质的量为0 5mol,所以 11 2LO2完全反应有 0 5mol4=2mol电子转移,错误; D、充电时,反应从右向左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 pH逐渐升高,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下列各组离子,在碱 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在强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Mg2+、 Na+、 SO42-、 HCO3 B Na+、 K+、 NO3 、 SO32 C K+、 Na+、 SiO32 、 ClO D NH4+、 Na+、 SO42 、 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Mg2+、 HCO3 与氢氧根离

12、子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在强酸性条件下 H+和 NO3 与 SO3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32 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正确; C、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 SiO32 、 ClO 与 H+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碱性条件下 NH4+与 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的大量共存问题 北大和中科院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 C60形成的球碳盐 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具有良好的超导性。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K3C60中只有离子键 B K3C60中碳元素显 -3价 C该晶体

13、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该晶体熔点较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K3C60 中不仅存在离子键, C 与 C 之间还存在共价键,错误; B、K3C60中碳元素整体显 -3价,错误; C、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正确; D、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对已知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正确的是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B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 C乙醇、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合成橡胶与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正确;B、

14、福尔马林可防腐,用于保存尸体和标本,不能用于食物防腐,错误; C、乙醇不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错误; D、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对物质性质及应用的判断 实验题 牙膏中的摩擦剂一般由 CaCO3、 Al(OH)3或 SiO2组成。某小组对几种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探究: ( 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有 A易溶于水 B难溶于水 C颗粒较大 D颗粒较小 ( 2)已知 A牌牙膏的摩擦剂是 Al(OH)3,取少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往滤渣中加入过量 NaOH溶液, Al(OH)3与 NaOH溶液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

15、_ _。 往 所得滤液先通入过量 CO2,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 3)已知 B牌牙膏中摩擦剂可能含有一或两种物质,将此牙膏的摩擦剂溶于盐酸时,发现有不溶性物质。 对 B品牌牙膏摩擦剂的成分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 1:只有 SiO2 假设 2:可能有 SiO2和 CaCO3 假设 3:可能有 _。 请设计方案对 B品牌牙膏摩擦剂的成分进行验证。填写下表。限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1: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得滤液A和沉淀 B。 步骤 2: 步骤 3: ( 4)已知 C牌牙膏中的摩擦剂为 CaCO3,为测定 C

16、aCO3的质量分数,取20 0g牙膏样品溶于水后过滤,将所得沉淀溶于 100mL1mol/L的盐酸(假设所得溶液体积不变),从所得的溶液中取 20 00mL,用 1mol/L NaOH溶液进行滴定,消耗 NaOH溶液 5 00mL,则 C品牌牙膏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 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B D( 3分,选 1个对的得 1分,全对 3分) ( 2) Al(OH)3 OH- AlO2- 2H2O( 3分,未配平扣 1分)(或 Al(OH)3OH- Al(OH)4- ) 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沉淀溶解;( 2分)(或:通入 CO2气体有白色沉

17、淀生成;加入盐酸沉淀溶解) ( 3) SiO2和 Al(OH)3(或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铝)( 1分,少一种不得分) ( 4分)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 2:取适量沉淀 B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1分) 出现无色气泡,说明含有碳酸钙( 1分) 步骤 3:取步骤 2的上层清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分) 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氢氧化铝。( 1分) ( 4) 18 75% (或 0 1875) ( 3分 ) 试题分析:( 1)牙膏中的摩擦剂一般由 CaCO3、 Al(OH)3或 SiO2组成,根据这几种物质的特点都难溶于水,推测用于刷牙的固体颗粒不会太大,所以答案:选 BD。 (

18、 2) Al(OH)3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所以 Al(OH)3与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 OH- AlO2- 2H2O; 往 所得滤液先通入过量 CO2,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消失,同时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3) 此牙膏的摩擦剂溶于盐酸时,发现有不溶性物质。说明一定含二氧化硅,3种物质中选择一种或 2种其中必有二氧化硅的可能有 3种,所以假设 3应是可能有 SiO2和 Al(OH)3 步骤 1后得沉淀 B,取适量 B于试管中,

19、加入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为假设 1;若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体产生则为假设 2;若固体部分溶解且无气体产生则为假设 3。 或者 取适量 B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证明有碳酸钙;取以上反应的清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氢氧化铝。 ( 4)由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可计算 100mL的溶液中剩余 H+的物质的量是510-3L1mol/L5=0 025mol,则用于和碳酸钙反应的 H+的物质的量是0 1L1mol/L-0 025mol=0 075mol,由 2H+ CaCO3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 0375mol,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3 75g,则碳酸钙的质量分

20、数是3 75g/20 0g100%=18 75%。 考点:考查对实验的分析、设计、判断能力 填空题 中学化学常见有机物 A( C6H6O)能合成紫外线吸收剂 BAD和某药物中间体 F,合成路线为: 已知: BAD的结构简式为: F的结构简式为: 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W的结构简式 。 ( 2)反应类型 AB 。 ( 3) 1mol C充分反应可以消耗 mol Br2 ; C和过量 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CD的过程中可能有另一种产物 D1, D1的结构简式 。 ( 5) E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类型 EF 。 ( 6) W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一种符合以下要求的 W的同

21、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遇 FeCl3溶液呈紫色; 能发生银镜反应;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 答案:( 1)羧基 、 羟基 ( 2分) ( 2分); ( 2)加成反应( 1分) ( 3) 3 mol( 1分) +2NaOH 2 H2O+ ( 3分,未配平扣 1分) ( 4) ( 2分) ( 5) ( 2分);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1分) ( 6) ( 2分,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 C 的结构简式判断 C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羟基;W是 H被银氨溶液氧化然后又酸化的产物,所以 W是 ( 2) A是苯酚,比较 AB的分子式, B比 A多了 CH2O,所以 A

22、到 B发生了加成反应; ( 3)酚羟基的 2个邻位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1个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 1mol C充分反应可以消耗 3mol Br2; C中的酚羟基和羧基都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 C和过量 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2 H2O+ ( 4)由 F的结构简式判断 D中 Cl加在了与 -COOH相连的 C原子上,所以另一种结构 D1为 Cl加在了与苯环相连的 C原子上,其结构简式为 ( 5) E为 D水解、酸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 E到 F发生分子间的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 6)遇 FeCl3溶液呈紫色,说明分子中存在酚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

23、存在醛基;分子式中有 3 个 O 原子,所以苯环上有 2 个酚羟基, 1 个醛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分子中存在对称结构, 2 个酚羟基处于间位,则醛基在 2个酚羟基的中间即可。符合条件的 W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考点:考查有机推断,官能团的名称、性质,产物的判断,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氨的合成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之一。 I工业上合成 氨用的 H2有多种制取的方法: 用焦炭跟水反应: C(s) + H2O(g) CO(g) + H2(g); 用天然气跟水蒸气反应: CH4(g) + H2O(g) CO (g)+ 3H2(g) 已知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则

24、方法 中反应的 H =_ _。 在 3个 1L的密闭容器中,同温度下、使用相同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 3H2(g) + N2(g) 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为: 容 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3 mol H2、 2 mol N2 6 mol H2、 4mol N2 2 mol NH3 达到平衡的时间( min) t 5 8 平衡时 N2的浓度( molL-1) c1 3 N2的体积分数 1 2 3 混合气体密度( g L-1) 1 2 (1)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 N2、 H2、 NH3的浓度之比为 132 b v(

25、N2) 正 3v( H2) 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t min (填 、 5 ( 2分); (3) 0 2 mol L-1 min-1( 2分,数据 1分,单位 1分) (4) c( 3分); (5) K= 4/81( 3分) 试题分析: I由图知 CO(g)+1/2O2(g)=CO2(g) H=-akJ/mol; H2(g)+1/2O2(g)= H2O(g) H=-bkJ/mol; CH4(g)+2O2(g)= 2H2O(g)+ CO2(g) H=-c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得方法 中反应的 H = - - 3=-c-(-a

26、)-(-b)3=( a+3b-c) kJ/mol; (1)a、平衡时容器内 N2、 H2、 NH3的浓度之比不一定为 132,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得 3v( N2) 正 v( H2) 逆 ,错误; c、容器体积不变,一定温度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减少,所以容器的压强逐渐减小,当平衡时,压强不再变化,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恒容容器中的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的到达,错误,答案:选 c。 ( 2)甲与乙比,反应物的浓度小,所以反应速率慢,达平衡的时间长,则t5min; ( 3)氮气的初始浓度是 4mol/L,平衡浓度是 3mol/L,所以氮气的浓度减少1m

27、ol/L,则乙中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mol/L/5min=0 2mol L-1 min-1 (4)乙与甲比,乙的反应物浓度是甲 的 2倍,相当于在甲的平衡的基础上又充入3 mol H2、 2 mol N2,若平衡不移动,则 2c1 =3mol/L, 1 = 2,而实际在恒温恒容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32c1, 2 1 , ab错误;对于恒容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是气体,乙中的气体质量是甲中气体质量的 2倍,所以乙的密度也是甲的 2倍, c正确,答案:选 c。 (5)根据( 3)的计算,消耗氮气 1mol/L,消耗氢气 3mol/L,则生成氨气2mol/L该温度下,容器乙中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c( N2) =3mol/L, c( H2)=3mol/L, c( NH3) =2mol/L,所以 K= c( NH3) 2/ c( N2) c( H2) 3=4/81( mol/L) -2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不同平衡状态的比较,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