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107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炔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也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B甲烷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C不粘锅的原料 为烃类化合物 D葡萄糖、鸡蛋清均能与 NaOH溶液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乙炔和乙烯都具有不饱和键,所以都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A正确;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O和 H2, B错误;仅含 C、 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为烃类,不粘锅原料不属于烃, C错误;葡萄糖不能与氢氧化钠单独反应, D错误;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已知: X、 Y、 Z、 W为

2、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X: 99pm Y: 154pm Z:125pm W: 117pm, X Y W位置如图所示(副族省略), X、 Y、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W A、元素 Z处于周期表的阴影位置 B、非金属性: X W C、 X与 W形成化合物熔点很高,为离子化合物 D、 Y、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四元素处在周期表的 2、 3周期,根据四元素原子的半径可知, Z处于 Y、 W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X、 Y、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能反应,根据三者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大胆假设 Y、

3、Z为金属元素 Na、 Al, X 为非金属元素 N;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 NaOH、Al(OH)3、 HNO3,恰好能相互反应,所以利用此结论解题。 A项假设 Z元素处在图中阴影部分,则 X、 Y、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 A错误; X比 W更靠近周期表右上角,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得,非金属性 X W,B 正确;根据 推测 X、 W 分别为 N、 Si元素,二者形成氮化硅属于共价化合物,C错误; D项 NaOH和 H2SiO3能相互反应正确;故选 B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常温下, 100ml 蒸馏水中加入

4、 0.1mol CH3COO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 c(Na+) + c(H+)=c(OH )+c(CH3COO ) B加入酚酞后加热,溶液颜色变浅 C若在该溶液再通入 0.1mol HCl,存在: c(Na+) c(CH3COO ) c(H+) D若在该溶液中再投入 0.1mol NaCl,存在: c(Na+)=c(Cl )+c(CH3COO )+c(CH3COOH) 答案: AD 试题分析:由已知条件配成的醋酸钠溶液,有电荷守恒式 c(Na+) + c(H+)=c(OH )+c(CH3COO ) ,所以 A正确;醋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加热溶液促进水解,碱性增强,所以酚酞

5、应该变红, B错误;若在该溶液再通入 0.1mol HCl,则 CH3COONa+ HCl=CH3COOH+NaCl,所以所得溶液为 CH3COOH和NaCl的混合溶液,所以醋酸发生电离得到的 c(CH3COO )=c(H+),又水电离出一部分 H+,所以 c(CH3COO ) c(H+), C错误;往溶液中投入 0.1mol NaCl,根据物料守恒有 c(Na+)=c(Cl )+c(CH3COO ) +c(CH3COOH),所以 D正确;故选A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充分运用水解和弱电解质电离,以及溶液中的三大守恒解题。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22.4L O2与 O3混合物含有 3nA个氧原子 B 0.1mol/L NH4Cl 溶液中含有 NH4+ 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 22.4LBr2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2nA D 17g H2O2含有 O-H键数目为 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气体没有给出标况条件,无法计算原子数目, A错误; B项中的溶液没有给出体积,且 NH4+ 会水解,所以均无法计算 NH4+ 数目, B错误; C项中标况下单质溴是非气态,所以有体积无法计算微粒数目, C错误; 17g双氧水分子为 0.5mol,每个 H2O2分子中含有 2个 O-H键,所以总共含有 1mol个 O-H键,即

7、数目为 nA ,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阿伏伽德罗常数题型。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装置 I除去 CO2中的 SO2 B实验室用装置 II制备 NH3 C用装置 III制备乙烯 D装置 IV比较酸性 H2CO3苯酚 答案: C 试题分析: 除去 CO2中的 SO2 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错误;实验室采用加热法制取氨气不能单独使用铵盐,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 B错误;用乙醇消去制备乙烯温度计用于测量溶液温度, C正确;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装置4没有排除挥发性的盐酸的干扰,应在其中加一个除杂装置,故 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知识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H4+、 NO3-、 Na+、 SO42- B H 、 Fe2+、 Na+、 NO3- C Ba2+、 K+、 Al3 、 HCO3- D NH4+、 Li+、 OH-、 SO4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离子组可以大量共存; B组中 Fe2+ 不能共存于硝酸溶液中; C组中 Al3 与 HCO3- 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D组中 NH4+与 OH- 形成弱碱不能大量共存;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陈述 、 都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 陈述 A 非金属性: Cl S 酸性: HClO H2SO3 B SO

9、2有氧化性 SO2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C NH3.H2O 为一元弱碱 含有 NH4+的水溶液均显弱碱性 D 锌的金属性比铁强 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腐蚀 答案: D 试题分析:与非金属性一致的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A项陈述 错误;二氧化硫是高锰酸钾褪色体现的是 SO2的还原性,所以 B项陈述错误;NH3.H2O 为一元弱碱,所以铵的强酸盐水解呈酸性, C错误;锌比铁活泼,所以可以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减缓腐蚀, D 陈述正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下列化学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Na2S水溶液在空气中变浑

10、浊 B生活中使用明矾净水,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 C溶有二氧化氮的浓硝酸做火箭的助燃剂 D漂白粉漂白有色布条 答案: B 试题分析: Na2S中的 S2-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 O2氧化为 S单质,所以 A正确;明矾净水利用的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而净水,该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错误;二氧化氮在火箭燃料燃烧过程中做氧化剂,所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C正确;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氧化漂白,所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正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氧还原反应的特征。 填空题 芳香醛与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应用,化合物III是医药中间体,其合成方法如下

11、: 反应 : 化合物 也可以由化合物 IV( C3H6Cl2)经以下途经合成: ( 1)化合物 II的分子式为 ,1mol化合物 III最多与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 2)化合物 IV转化为化合物 V的反应类型是 ,化合物 V和化合物 VII能形成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写出该聚酯的结构简式 。 ( 3)由化合物 VI转变成化合物 VII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是由化合物 VI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反应,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 4) E是化合物 II的同分异构体,且 E是一种链状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种氢, 1mol E能与 2 molNaHCO3反应,写出化合物 E的结构简式 。 (

12、任写一种;不考虑顺反异构。 ) ( 5)化合物 I与化合物 ( )在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发生类似反应 的反应得到另一医药中间体,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C6H8O4 ; 4 ( 2)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 3) ( 4) ( 5) 试题分析: ( 1) 根据化合物 II的结构简式可得其分子式为 C6H8O4 ,而化合物III中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 C=C双键,所以功能与 4mol的 H2 加成,此处要注意的是两个酯基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 2) 化合物 IV是饱和氯代烃,转化为化合物 V时,官能团 Cl原子变成了 -OH,所以该过程一定发生了水解取代反应;化合物 V 为 1,

13、3-丙 二醇,化合物 VII为 1,3-丙二酸,二者可以发生缩聚反应的到高分子聚合物,该聚酯的结构简式。 ( 3) 化合物 V1,3-丙二醇在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的化合物 VI含有 2个醛基,所以在碱性条件下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羧酸钠,所以羧酸钠用强酸酸化可得化合物 VII1, 3-丙二酸。因此 1, 3-丙二醇与银氨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4) 化合物 II的分子式为 C6H8O4 ,不饱和度为 3,所以其链状同分异构体 E分子式也为 C6H8O4, ,不饱和度也为 3。 1mol E能与 2 molNaHCO3反应,说明 E中含有 2个 -COOH,所以分子中还含有 1个 C=C键;若要

14、满足核磁共振氢谱只有 3中 H,则必须满足对称结构,所以 E的结构简式应为:( 5)化合物 I 与化合物 II 发生的反应 位置在 -CHO 和两酯基中间的 -CH2-上,且生成了一个 -C=C-键和 H2O,所以参照反应 1,化合物 I与化合物 的反应方程式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推断。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可获得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如下实验,在体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H3OH和 1molH2O,一定条件下发 生反应: CH3OH (g)+ H2O (g) CO2(g) +3 H2 (g),测得 CO2和 CH3

15、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 物质 0 min 10 min 30 min 60 min 70 min CO2(mol/L) 0 0.2 0.6 0.8 0.8 CH3OH(mol/L) 1.0 0.8 0.4 0.2 0.2 已知: CH3OH (g)+ O2 (g) CO2(g) + 2H2 (g) H1= 192.9kJ/mol H2(g)+ O2 (g) H2 O(g) H2= 120.9kJ/mol 则甲醇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的焓变 H3=_ 。 103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 _mol/(L min)。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 下列措

16、施中能使平衡时 n(CH3OH) n(CO2)减小的是 (双选 )_。 A加入催化剂 B恒容充入 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 H2(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 1molH2O ( 2)甲醇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以直接氧化成甲酸 。 在常温下,用 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 20. 00 mL 0.1000 mol/L 甲酸溶液过程中,当混合液的 pH=7时,所消耗的 V(NaOH)_(填 “ ”或 “ ”或 “ ”) 20. 00 mL。 在上述滴定操作中,若将甲酸换成盐酸,请在图中的相应位置画出相应的滴定曲线。 (1滴溶液约 0.04mL) 答案:( 1) -72.0kJ/m

17、ol (3分 ) 0.06 (3分 ) CD (3分,全对才给分 ) ( 2) (2分 ) (起点 1(1分 ); 20.00mL对应 7(1分 );两个突跃点 (1分 )(3分 ) 试题分析: ( 1) 根据盖斯定律和已知方程式,可得甲醇和水蒸气催化重整的方程式 = - ,所以焓变 H3= H1 H 2= 192.9kJ/mol +120.9kJ/mol= -72.0kJ/mol。 根据已知方程式可得反应速率 v(H2) =3v(CO2)=3( 0.6 mol/L-0.2 mol/L)20min=0.06 mol/(L min)。 参与该反应的都是气体,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要使

18、 n(CH3OH) n(CO2)减小,则采取的措施必 须能使反应的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A项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 A错误; B项恒容充入氦气,体系整体压强增大,但是实际参与反应的气体浓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B错误; C项将氢气从体系和中分离,氢气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C可行; D项再充入 H2O,同样使平衡正向移动, D可行;故选 CD。 ( 2) 甲酸是一元弱酸,如果甲酸和等浓度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则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生成甲酸钠盐溶液,但是甲酸钠水解呈碱性,所以要是混合后的溶液呈中性,则加入的碱应该小于 20. 00 mL。 若将甲酸换成盐酸,则恰好中和时溶液呈 中性,且消

19、耗的碱与酸体积相等都是 20.00ml,所以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其滴定曲线满足一般规律,起点 pH=1,在终点处消耗氢氧化钠体积约为 20.00ml,且溶液 pH在 4.3-9.7之间存在突变,根据描述画出滴定曲线图应该为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知识、酸碱反应、酸碱滴定曲线绘制等内容。 工业上利用含有一定浓度的 I2和 CuSO4溶液的工业废水制备饲料添加剂Ca(IO3)2,其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 Ca(IO3)2微溶于水 ,溶于硝酸; Ksp(CuI)=1.110-12, Ksp(Cu2S)=2.510-48; 氧化性 : HNO3 IO3 H2O2 ( 1) “还原 ”过程中

20、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3 I2 = 2NaI。 ( 2)在还原过程还伴随有 CuI生成,写出加入 Na2S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 3)在氧化过程中先加入 H2O2 再加入浓硝酸,而不直接加入浓硝酸的目的是 。 ( 4)加入的石灰乳在溶液中反应而得到 Ca(IO3)2,则要调节 pH至 (填 “酸性 ” 或 “中性 ”或 “碱性 ”),原因是 。 ( 5) Ca(IO3)2也可用电化学氧化法制取:先充分电解 KI溶液,然后在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CaCl2,最后过滤得到 Ca(IO3)2。写出电解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用该方法制取 Ca(IO3)2,每 1kg碘化钾理论

21、上可生产纯度为 97.8%Ca(IO3)2的质量为 _kg(计算结果保留 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Na2S4O6 ( 2分) ( 2) 2CuI(s)+S2 =Cu2S(s)+2I ( 3分) ( 3)减少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2分 ) ( 4)中性 ( 2分) Ca(IO3)2在硝酸溶液中溶解,故要中和过量的酸;在碱性溶液中,会混有微溶的 Ca(OH)2造成产品不纯。 (2分 ) ( 5) 3H2O+I -6e =IO3 +6H+ (3分 ) ; 1.20( 2分) 试题分析: ( 1)该过程称之为还原过程,可以肯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根据方程式中的 I的化合价降

22、低可以知道, Na2S2O3 的中 S的化合价升高,再根据 Na、 O 原子守恒可以配平该方程式为 2Na2S2O3 I2 = Na2S4O6 2NaI,还可以根据写出的化学方程式用电子得失配平验证。此处的难点关键在于缺项物质为中学阶段没接触过的连四硫酸钠,所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或是不敢写的情况,只要大胆利用所学的原则配平就可以了。 ( 2)还原过程中已经说明有沉淀 CuI生成了,所以加入 Na2S还会发生反应,则应该是通过已知条件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比较之下Cu2S比 CuI更加难溶,所以此时会发生沉淀转化,所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书写要按照沉淀溶解平衡的格式书写,方程式为 2C

23、uI(s)+S2 (aq)=Cu2S(s)+2I (aq)。 ( 3)氧化步骤加入的 H2O2 和浓硝酸起到氧化的目的,但是浓硝酸参与的反应容易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所以先加入过氧化氢。由于氧化性顺序 HNO3IO3 H2O2 ,所以加入的过氧化氢只能把 I-氧化为 IO3- ,要使 I2继续被氧化为IO3- ,还需要再加入浓硝酸,使浓硝酸反应更加完全,从而减少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污染。 ( 4)加入石灰乳目的是反应得到 Ca(IO3)2 ,且通过操作可以看出反应后要使Ca(IO3)2 尽可能多得以晶体形式析出,而 Ca(IO3)2溶于硝酸,所以必须调节 pH值把过量的硝酸中和掉,且加入的石灰乳不

24、能过量,过量则会混入石灰乳沉淀杂质,所以应该调节 pH至中性。 ( 5)用 KI溶液电解制备 Ca(IO3)2 溶液,则 I-需要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放电生成 IO3-,电解液是非碱性的,所以根据 O 原子守恒, IO3 中的 O 一定来源于H2O 中,从而生成了 H+,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3H2O+I -6e =IO3 +6H+ ;计算碘化钾的质量可以采用 I原子守恒计算,所以有 1/2n(KI)= n(Ca(IO3)2)=1000/166mol, m产品=M(Ca(IO3)2)n(Ca(IO3)2)97.8%=390g/mol1000/166mol97.8%1200g=1.20kg。 考点:

25、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工艺流程,涉及到了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缺项配平、沉淀转化、环境问题、 PH调节、电化学基础、转化计算等内容 。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 NO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 1)写出制备 NO的反应方程式 ( 2)收集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变红色,这说明 NO具有 _性。 ( 3)制备 NO的步骤如下: 1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2取下注射器,通过 U型长管加入稀硝酸至接近 U型短管的铜丝 3在针头上安装好注射器,抽出 U型短管中的所有空气;然后拔出注射器,并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 4待硝酸与铜丝分离后,用已排除空气的注射器抽出生成 NO,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中以封口。 在上述操作中遗漏的一个步

26、骤是 ,在步骤 3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 ( 4)在铜丝上绑上石墨的作用是 。 ( 5)若将稀硝酸换成浓硝酸,则可制取 NO2气体。请你用注射器收集 NO2气体并完成 “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 ”实验探究,相关内容填在下面表格。(只完成一个影响因素的探究,其他实验用品自选)已知 2NO2(g) N2O4(g) H 0; N2O4为无色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两支注射器收集NO2,并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中以封口。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 1) 3Cu+8HNO3(稀 )=3Cu(NO3)2+2NO+

27、4H2O(2分 ) ( 2)还原 (2分 ) (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分 ); u型管短管中溶液与铜丝接触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色,铜丝减少 (2分 ) ( 4)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分 ) ( 5)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支注射器分别插入装有热水、冰水的烧杯中( 1分);几分钟后拿出作对比。( 1分) 浸入热水的注射器中的气体颜色变深;( 1分) 浸入冰水的注射器中的气体颜色变浅。( 1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分),温度升高,会使化学 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1分)(只答一方面也给 1分) 或:

28、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支注射器的活塞迅速往里推到一定位置,然后与另一支注射器的气体作对比( 1分);回复原状后再将迅速推动注射器,针管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慢慢变浅( 1分);迅速拉伸注射器时,针管内气体颜色先变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分),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注射器的活塞迅速往外拉到一定位置,然后与另一支注射器的气体作对比( 1分) 后深慢慢变深。( 1分) 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分)(只答一方面也给 1分) 试题分析:( 1)从右图装置可以看出,该装置利用铜丝和稀硝酸接触反应制备NO,所以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9、: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 2) NO与空气混合变红是由于 NO被 O2氧化生成了红棕色的 NO2,所以体现了 NO较强的还原性。 ( 3)该装置是一个制备 NO气体的实验装置,制备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在所给出的步骤中漏了检查气密性 的步骤。该装置用注射器抽走U形管左侧液面上方的空气后压强减小,所以液体硝酸会充满左端并与金属 Cu接触发生反应,所以发生反应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U型管短管中溶液与铜丝接触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色,铜丝溶解减少;由于有气体产生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 4)在铜丝上绑上石墨,石墨并不参与反应

30、,但是石墨可以和铜丝构成原电池,石墨作正极,所以可以加快反应制备 NO气体。 ( 5)本题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所以实验中应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一条件,从而观察现象,由现象得出该反应的实验结论。给出的已知反应方程式能提供的信息是反应有气体参加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NO2有颜色,而 N2O4 无色。所以能够控制的使该反应平衡发生改变的条件可以是压强(容器体积)和温度。由于注射器做容器已经在步骤 固定,所以还需要实验的步骤就是改变条件了,要利用好教材中出现的该实验,同时也不要受教材中出现的实验影响而去改变容器,所以合理的实验如下表:方案一: 实验

31、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支注射器分别插入装有热水、冰水的烧杯中( 1分);几分钟后拿出作对比。( 1分) 浸入热水的注射器中的气体颜色变深;( 1分) 浸入冰水的注射器中的气体颜色变浅。( 1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分),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1分)(只答一方面也给 1分) 或: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支注射器的活塞迅速往里推到一定位置,然后与另一支注射器的气体作对比( 1分);回复原状后再将注射器的活塞迅速往外拉到一定位置,然后与另一支注射器的气体作对比( 1分) 迅速推动注射器,针管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慢慢变浅( 1分);迅速拉伸注射器时,针管内气体颜色先变浅后深慢慢变深。( 1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分),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分)(只答一方面也给 1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基础的实验探究题,该实验题衔接教材注重细节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