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10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 131I和 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B核能、太阳能和天然气都属于新能源 C以 NO和 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 “断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A项正确;核能、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传统能源,所以 B项错误;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C项正确

2、;二氧化硅能跟碱反应,所以 D项正确。答案:选 B。 考点:本题非常简单基础,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下列化合物中,可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也可以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得到的是 Fe2(SO4)3 HCl NaOH Al2O3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无法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错误。 HCl可通过氢气与氯气化合得到,氢气与四氯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正确。 钠和水置换得到NaOH,氧化钠和水化合得到氢氧化钠,正确。 铝与氧气化合得到 Al2O3,发生铝热反应也可以得到氧化铝。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及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族 周期 IA

3、A A A A A A 2 c d 3 a b e f A e的氢化物比 d的氢化物稳定 B a、 b、 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 e b a C六种元素中, c元素组成的单质和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 D c、 e、 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d和 e属于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 H2O H2S,故 A 错; B、 a、 b、 e 属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 a、 b、 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a b e,故 B错; C、碳元素构成的单质如碳 -60是分子晶体,故

4、C错; D、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因此 c、 e、 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故 D对;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设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不偏不怪,侧重基础。 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 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 HCl气体氛围中干燥产物; 将得到的产物熔融电解得到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得 MgCl2 B以上提取镁的过

5、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等反应 C第 步电解时阳极产生氯气 D第 步电解时阴极与阳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答案: D 试题分析:把贝壳制成石灰乳涉及两步反应,首先贝壳高温分解制成氧化钙,然后氧化钙与水结合制成石灰乳;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后,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海水中的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分析上述转化过程,可知反应中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所以选项 D不正确,其余选项 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海水中提取镁的有关判断 由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的因果 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Cl2的水溶液

6、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B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aSO3不溶于强酸 C 将 CO2通入 NaAlO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结合 H 的能力: HCO3- H1的是 A S(g)+O2(g) SO2(g), H1; S(s)+O2(g) SO2(g), H2 B 2H2(g)+O2(g) 2H2O(g), H1; 2H2(g)+O2(g) 2H2O(l), H2 C C(s)+ O2(g)=CO(g) H1; C(s)+O2(g)=CO2(g) H2 D H2(g)+Cl2(g) 2HCl(g), H1; 2H2(g)+2Cl2(g) 4HCl(g), 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7、: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 H越小, B不正确, H2 H1;气态 S的能量高于固态 S的能量,所以气态 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A正确;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不正确, H2 H1;参加反应的氢气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所以D不正确, H2 H1,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大小判断,由于反应热是带有 “ ”或 “-”的,因此在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一定要带着符号比较,否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 A 不正确;粗铜精练时,粗铜作阳极和电源的正极

8、相连, B不正确;铁上镀锌时,铁是阴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 C不正确,属于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电化学应用的有关判断,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 之一,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 4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挤压装置 的胶头滴管使 CCl4全部进人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 的胶头滴管使饱和 NaHCO3溶液全部进人烧瓶 .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 的 a处不断鼓人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9、 D向装置 的水槽中慢慢加人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答案: B 试题分析 :能否产生喷泉现象关键要看能否产生压强差, A中氯气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可以。 B中二氧化碳在饱和 NaHCO3溶液不溶难以产生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 C氨气是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 D加人足量浓硫酸会与水放热加速氨气挥发,氨气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形成压强差,形成喷泉。 考点:本题考查了喷泉形成的原理。 已知: (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 kJ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 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

10、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 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中 H0, S0,导致 G0,反应能自发进行 ,正确。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但在常温条件下某些碳酸盐难以分解不能自发进行,错误。 D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和熵,要综合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某氧化物难溶于水,可溶于烧碱溶液,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取所得溶液,逐滴滴入过量稀 盐酸,立即生成白色沉淀且逐渐增多,则该氧化物为 A SiO2 B Al2O3 C MgO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四种氧化

11、物中 SiO2、 Al2O3可溶于熔化的烧碱。 Al2O3溶于烧碱生成NaAlO2,逐滴滴入盐酸时,会生成白色沉淀但又消失; SiO2溶于烧碱生成Na2SiO3,逐滴滴入盐酸时会生成白色沉淀 H2SiO3且不溶于过量的盐酸。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了重要氧化物的性质。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室保存 FeCl3溶液应加少量稀盐酸,并且放入少量的 Fe粉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 工业上可用金属铝与 V2O5在高温下冶炼矾,铝作还原剂 A B C D 答案: C

12、 试题分析: 氯化铁能和铁反应,所以选项 不正确;氢氧化钠能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很强的硅酸钠,所以不能用玻璃塞,选项 正确; 是SO42-的检验,硝酸检验氧化性,能把亚硫酸盐氧化生成硫酸盐,所以应该用盐酸,不正确;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而胶体是可以的,所以选项 正确; 是铝热反应,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的设计和物质的性质判断。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会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保护其不受腐蚀 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是采用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保护外壳不受腐蚀 D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锡镀

13、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和硫化氢反应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A选项正确。 B地下输油钢管应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保护,错误。 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是应该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错误。当镀层破损时,不能对铁制品保护,由于铁比锡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铁做负极且容易产生电化学腐蚀,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0-9 10-7m之间 B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C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胶

14、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 100 nm之间,是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正确; B中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溶液没有此性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正确; D. 胶体中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相互排斥故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D项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组成与分类,侧重于考查胶体的性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时,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

15、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倒吸现象,应该立即把水槽移开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正确。 B由于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时点燃会爆炸,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 C废液要分情况处理,以防污染环境,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如图为番茄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B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少 C锌电

16、极是该电池的负极 D电流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一段时间后,铜电极是正极,不会参加反应,错误。 B由于锌片是负极要溶解,质量会变少,正确。 C锌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正确。D应该是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工作原理。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升华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属于同种 类型的是 A硝酸钾和蔗糖熔化 B MgCl2和 S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 Al2O3和 SiO2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硝酸钾和蔗糖熔化,前者破坏离子键,后者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正确。 B. MgCl2和 S熔化,前者破坏离子键,后者是分子间作用力,不正

17、确。 C. 碘和干冰升华,两都是分子晶体,升华时都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正确。 D. Al2O3和 SiO2熔化前者破坏离子键,后者是共价键,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微粒间作用力和物质的性质的关系。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 CO2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 6,中子数为 8的碳原子: C NH3分子比例模型: D HClO的结构式: HCl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O2的电子式: 中碳氧之间分别有两对电子对,错误。 B正确。 C中应是 NH3分子的球棍模型: D正确的 HClO的结构式:HOCl ,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结构式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

18、。 关于反应 3Cl2 + 6KOH KClO3 + 5KCl + 3H2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KOH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B Cl2是氧化剂, KOH是还原剂 C 3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 6 mol电子 D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为被还原的氯元素质量的 5倍 答案: A 试题分析:反应中 Cl由 0价升为 +5价、 0价降为 -1价,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KOH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A正确, B、 C错误;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物质的量比为 1: 5,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要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所含元素

19、化合价升高的。 关于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E2是 2mol HCl(g)的总键能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Cl2(g) 2HCl(g) H -183KJ.mol-1 C通常情况下 H2与 Cl2混和不会反应 D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E2是形成新键时所放出的总能量,在数值上与 2mol HCl(g)的总键能相同,正确。 B正确。 C H2与 Cl2混和要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才能反应,正确。 D由 B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通过能量图判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情况。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0、1L 0.01mol/L的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大大超过 0.01 NA B 92gNO2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 4NA C含 NA个氧原子的 O2与含 NA个氧原子的 O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3:2 D 5.6g Fe 与足量的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于氯水中存在水分子故含有的分子总数大大超过 0.01 NA,正确。B. 92gNO2和 N2O4最简式相同,质量相同时氧原子总数必相同为 4NA,正确。 C. 含 NA个氧原子的 O2与含 NA个氧原子的 O3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3:2,正确。D 5.6g Fe 与足量的 Cl2

21、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正确为 0.3NA,故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运用。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生石灰 过氧化钠 亚硫酸 烧碱 绿矾 漂白粉 A除 外 B除 外 C除 外 D全部易变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氯水中的 HClO易分解;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 CO2、 H2O反应;烧碱易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漂白粉中的 Ca(ClO)2易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FeSO4、亚硫酸钠易被氧氧化;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情况。 填空题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若 A中为浓硝酸, B中为铜单质, C中

22、为氢氧化钠溶液。现将浓硝酸滴入B中,则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 A中为浓氨水, B中为生石灰, C中为明矾溶液。 将浓氨水逐滴滴入 B中,可产生大量氨气,原因可能是 _ (填序号)。 a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产生氨气,氨气易溶于水 b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水,使氨气的溶解量减少 c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氨气在水中溶解度明显降低 C中通入过量氨 气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若 A中为水, B中为过氧化钠, C中为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将水滴入 B中后, B中的实验现象为 ;若 C中溶液变为蓝色,则 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答案:( 1) Cu + 4HNO3(浓 )

23、 = Cu(NO3)2+ 2NO2+ 2H2O ( 2) b c(每个 1分,共 2分) 3NH3 + 3H2O + Al3+ = Al(OH)3 + 3NH4+(或 3NH3 H2O + Al3+ = Al(OH)3 + 3NH4+) ( 3)有无色气泡产生 O2 + 4I- + 4H+ = 2I2 + 2H2O 试题分析:( 1)浓硝酸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二氧化氮气体生成,则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 4HNO3(浓 ) = Cu(NO3)2+ 2NO2+ 2H2O。( 2) 将浓氨水逐滴滴入 B中,可产生大量氨气,主要原因应该是 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水,使氨气的溶解量减少,

24、另外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氨气在水中溶解度明显降低,故选 bc。 氢氧化铝不能在弱碱中溶解,通入过量氨气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NH3 + 3H2O + Al3+ = Al(OH)3 + 3NH4+(或 3NH3 H2O + Al3+ = Al(OH)3 + 3NH4+)。( 3)水和过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氧气,另外氧气能氧化碘离子为碘分子,碘与淀粉变为蓝色,因此 B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无色气泡产生;若 C中溶液变为蓝色,则 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2 + 4I- + 4H+ = 2I2 + 2H2O 。 考点:本题考查了通过实验原理推导实验现象。 已知: A、 B、 C为中学常见的单质, A为淡

25、黄色固体; D、 E、 F、 M为中学常见的氧化物, E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黑色固体); H、 K为中学常见的盐; M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各物质间的转化关 系如下图所示(某些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 1)物质 H的化学式为 。 ( 2)由 F与 M作用生成 G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 3) A与 C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 G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能跟 C反应,该反应中 G体现了 (填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D.酸性 ( 5)若先将 D气体通入 BaCl2溶液中,再通入 NH3,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 。 ( 6) H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出现

26、红褐色浑浊,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变化的原因: 。 答案:( 1) FeSO4 ( 2)化合反应 ( 3) Fe+S FeS ( 4) A D (只填 1个不给分)( 14 各 1分) ( 5)先无明显现象,通入 NH3后产生白色沉淀 (各 1分,共 2分) ( 6) 4Fe2+ + O2 + 10H2O = 4Fe(OH)3 + 8H+ 或 Fe2+ + OH-+ O2 + H2O= 4Fe(OH)3( 2分,答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A为淡黄色固体且是单质则为硫; E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黑色固体)则为四氧化三铁;由转化关系可知 B为氧气, D为二氧化硫, F为三氧化硫, M 为水,

27、 G 为硫酸, H、 K 为中学常见的盐;分别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铁。故( 1)物质 H的化学式为 FeSO4 。( 2)由 F与 M作用生成 G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化合反应 。( 3) A与 C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FeS 。( 4)浓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体现了硫酸的氧化性和 酸性。( 5)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 BaCl2 溶液中不反应但有部分会溶解在水中,再通入 NH3由于生成了铵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最终生成了亚硫酸钡沉淀,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 表述为 先无明显现象,通入 NH3后产生白色沉淀。( 6)二价铁离子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再发生水解,生成

28、红褐色浑浊物是氢氧 化铁,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变化的原因: 4Fe2+ + O2 + 10H2O = 4Fe(OH)3 + 8H+ 或 Fe2+ + OH-+ O2 + H2O= 4Fe(OH)3。 考点:本题考查了无机框图中未知物的推断和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A、 B、 C、 D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4个电子; B的阴离子和 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能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E, D的 L层电子数等于 K、 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试回答: ( 1) A 原子的电子式为 , B 元素能形成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

29、为 ,C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 2)化合物 E中所含有的化学键是 ,它属于 化合物。 ( 3)写出 A、 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写出 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 A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此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答案:( 1) , O2 O3, ( 2) 共价键、离子键, (只写 1个不给分);离子化合物 ( 3) 2Na2O2 CO2 2Na2CO3 O2 ( 4) C 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1: 2 试题分析: A、 B、 C、 D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30、4个电子,则 A为碳; 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4个电子,说明 A是 A元素,又因为 A的原子序数是四种元素中序数最小的,所以 A只能 C元素。B的阴离子和 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能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E,可推得 B为氧, C为钠, E为过氧化钠。 D的 L层电子数等于 K、 M两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因此 D是 S元素。( 1)碳原子的电子式为 , B 元素能形成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O2 O3, C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 2)过氧化钠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共价键、离子键 ,它属于 离子 化合物。(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 CO22N

31、a2CO3 O2 。( 4)碳和浓硫酸化学方程式: C 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此反应中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与还原产物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考点:本题考查了根据元素周期律对元素的推导。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 )现有 铝 NH3 氢氧化钠溶液 液态氯化氢 AgCl固体 冰醋酸 蔗糖,填空回答(填序号): 以上物质中( 1)属于电解质的是 ;(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4)能导电的是 。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 NaHCO3生成的化合反应 有 MgCl2参加的分解反应 有 Fe2O3参加的置换反应 有 HN

32、O3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同温同压条件下,同体积的 CH4和 SO2的质量之比是 ;同质量的 CH4和SO2的体积之比是 ;若两者所含原子个数总数相等,则 CH4和 SO2的质量之比是 。 ( )把铁片和石墨棒用下列 a、 b两种方式放在盛有稀硫酸钠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器皿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 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填序号)。 A 和 附近 B 和 附近 C 和 附近 D 和 附近 答案:(共 12分,每空 1分)( )( 1) ( 2) ( 3) ( 4) ( ) 2NaOH+CO2+H2O=2NaHCO3或 NaOH+CO2=NaHCO3 MgCl2Mg+Cl2 Fe2

33、O3+2Al 2Fe+Al2O3 AgNO3+HCl=HNO3+AgCl(合理就给分) ( ).1: 4 : 1 3: 20 ; ( ) B 试题分析:(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从这个前提下进行分析,则答案:为( 1) ( 2) ( 3) ( 4) 。( )联系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完成化学方程式如答案:所示。 ( ).同温同压条件下,同体积的CH4和 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之比是摩尔质量之比,则为 1: 4 ;同质量的 CH4和 SO2的体积之比是其摩尔质量的反比。若两者所含原子个数总数相等,假设都为 1mol转化为 CH4和 SO2的质量之比是 3: 20 。( ) a是电解

34、池,b为原电池,在 a中相当于电解水,在铁棒上氢离子放电,周围呈碱性, 后者是吸氧腐蚀,在碳棒周围会生成氢氧根,因此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和 附近。 考点:本题考查了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电化学反应原理。 铅蓄电池是最常用的化学电源,它在放电、充电时的电池反应为:试回答: ( 1)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材料是 _。 ( 2)工作时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_。 ( 3)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密度会 _(填 “减小 ”“增大 ”或 “不变 ”,下同 ), pH_。 ( 4)该铅蓄电池在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是 _。 ( 5)如果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Cl2,已知

35、某铅蓄电池中硫酸溶液的体积为 0.8L,电解前硫酸溶液浓度为 4.5mol.L-1,当制得 26.88LCl2时(指在标准状况下),求理论上电解后电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假设电解前后硫酸溶液的体积不变) _ mol.L-1。 答案:( 1) Pb (或铅 ) ( 2) PbO2 4H SO42- 2e-= PbSO4 2H2O ( 3) 减小 、 增大 ( 4) PbSO4 2H2O2e -= PbO2 4H SO42- ( 5) 1.5mol.L-1 试题分析:( 1)铅蓄电池负极是失电子的一极,正极是得电子的一极,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可判断其电极材料是 Pb (或铅 )。 ( 2)电池正极的电

36、极反应是 PbO2 4H SO42- 2e-= PbSO4 2H2O 。 ( 3)根据总电极反应,由于硫酸溶液浓度减小,故电解质溶液的密度会减小。pH_增大。 ( 4)该铅蓄电池在充电时外界电源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阳极的电极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即失电子,电极反应为 PbSO4 2H2O2e -= PbO2 4H SO42- 。 ( 5)电解前铅蓄电池中硫酸溶液的 物质的量为 3.6mol., 26.88LCl2时(指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 1.2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4mol。根据电子守恒,消耗硫酸 2.4mol,硫酸还剩下 1.2mol,因此电解后电池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2/0.8=1.5 mol.L-1。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化学原理及其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