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11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必做训练 化学实验基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 中的物质 中的物质 预测 中的现象 A 淀粉 -KI溶液 浓溴水 无明显变化 B 石蕊溶液 硫酸 无明显变化 C AlCl3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AgNO3溶液 浓盐酸 有白色沉淀 答案: A 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 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 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 A 、 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 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 装

2、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 CuO 没有全部被还原 答案: D 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的实验中 (可加热 ),下列试剂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 ) 选项 试剂 B 湿润的试纸 A 现象 结论 A 碘水 淀粉试纸 变蓝 碘具有氧化性 B 浓氨水,生石灰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氨气为碱性气体 C Na2SO3,硫酸 品红试纸 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Cu,浓硝酸 KI-淀粉试纸 变蓝 NO2为酸性气体 答案: C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 A向 KMnO4溶液中滴加盐酸, 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增强。说明盐酸具有氧化性 B向澄清的 Al

3、Cl3稀溶液中加入 NaOH浓溶液,振荡,溶液仍为澄清。说明该两种溶液混合是物理变化 C向 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 Cu粉,振荡、静置,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说明Fe3 具有氧化性 D向 CaCl2溶液中滴入少量 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CaCO3难溶于水 答案: CD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表现的内容错误的是 ( ) 答案: A 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通入适量氧气后点燃 B除去氧气中少量氮气:使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C除去石英中少量碳酸钙: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纯碱:加入足量氯化钙,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 C

4、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则该溶液一定含有 CO32 B向某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l-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 D通入 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淀粉液后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I- 答案: D 下列化学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 2.0 mL浓度均为 0.1 mol L-1的 KCl、 KI混合溶液中滴加 1 2滴 0.01 mol L-1

5、AgNO3溶液,振荡,生成黄色沉淀,说明 Ksp(AgI)比 Ksp(AgCl)大 C铝箔在酒精 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熔点高于铝 D SO2、 Cl2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其原理是相同的 答案: C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装置甲:为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乙烯 C装置丙:验证 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用硫酸酸化的 H2O2溶液滴入 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可证

6、明氧化性: H2O2比 Fe3 强 B 在 0.1 mol/L的 NaHCO3溶液中,加 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将一定量的 NaNO3和 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 得到 NaCl晶体 D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产生浑浊 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答案: A 有一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 Na , Al3 , Mg2 , Fe3 , NH4+, Cl-, SO42 ,HCO3 中的几种,取该溶液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滴加甲基橙溶液显红色; 逐渐加入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最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加入 5 mL 0.1 mol

7、 L-1 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 AgNO3溶液,得到 0.2 g沉淀。由此推知,原溶液中 ( ) A一定有 Al3 , Mg2 , Cl-, SO42 B一定没有 Mg2 , Fe3 , HCO3 C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Cl- D可能有 Na , NH4+, Cl-, SO42 答案: A 如图所示装置中,试管内的 FeI2溶液中滴有 KSCN 溶液,实验中控制通入Cl2的速度,试管内先观察到紫色,后观察到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 Cl2中含较多 HCl,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倒吸现象 B通入足量 Cl2后,振荡试管,下层变紫色,上层变红色 C该实验可验证氧

8、化性: Cl2I2Fe3 D试管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Fe2 2I- Cl2=I2 Fe3 2Cl- 答案: B 下列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均正确的是 ( ) A B C D 实验 现象 品红褪色 最后试管有浅黄色沉淀 最后一滴标准液使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且 30s内不复原 盐桥左端从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结论 SO2有 强氧化性 有机物中含有溴原子 滴定达到终点 金属 比 活泼 答案: C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12. 85 mL的 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 D配制 500 mL 0

9、.4 mol L-1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 答案: C 不能用带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存放的药品是 ( ) 浓硝酸 稀氢氧化钠溶液 液溴 纯碱溶液 水玻璃 氢氟酸 A B C D 答案: A 对于实验甲丁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 A实验甲: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B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无色 C实验丙: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 NaCl晶体 D装置丁:酸性 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答案: D 下列实验 “操作和现象 ”与 “结论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 Fe(NO3)2溶液的试管

10、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 NO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下,颜色逐渐褪去 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合反应 D 向饱和 Na2CO3中通入足量 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 NaHCO3 答案: 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B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时,必须将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C实验室可用 KOH稀溶液除去 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MgCl2杂质 D测定某溶液的 pH,常

11、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润湿的 pH试纸上 答案: A 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夹持设备已略 )。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装置 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_;同时装置 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 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 B中的现象:_。 (3)装置 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 C中 、 、 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 _(填编号 )。 编号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

12、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 D、 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 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 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该现象 _(填 “能 ”或 “不能 ”)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 (5)有人提出,装置 F中可改用足量的 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请判断改用 NaHSO3溶液是否可行?_(填 “是 ”或 “否 ”)。 答案: (1)Ca(ClO2) 4HCl(浓 )=CaCl2 2Cl2 2H2O (2)除去 Cl2中的 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d (4)

13、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 (苯层 )为紫红色 不能 过量的 Cl2也可将 I-氧化为I2 (5)HSO3 Cl2 H2O=SO42 2Cl- 3H (或 4HSO3 Cl2=SO42 2Cl- 3SO22H2O) 否 无水 FeCl3呈棕红色,极易潮解, 100 左右时升华,工业上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 (夹持仪器略去 )制备并收集无水 FeCl3。 (1)装置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装置 F中所加的试剂为 _。 (3)导管 b的作用为 _;装置 B的作用为 _。 (4)实验时应先点燃 A处的酒精灯,反应一会儿后,再点燃 D处的酒精灯,原因为 _。 (5)反应结束

14、后,拆卸装置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 (6)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 FeCl2,可进行如下实验:取 E中收集的产物少许,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该试剂为 _(填序号 )。 Fe粉 KSCN 溶液 酸性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答案: (1)MnO2 4H 2Cl- Mn2 Cl2 2H2O (2)浓硫酸 (或浓 H2SO4) (3)平衡压强 (或使浓盐酸顺利流下 ) 除去 Cl2中的 HCl气体,判断实验过程中导管是否被产品堵塞 (4)排尽实验装置中的空气 (5)打开活塞 a,通入空气把装置内残留的 Cl2排出,保证吸收更彻底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6) 图中是在实

15、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 A 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 _,然后微热 A,观察到 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 松开双手, 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 B中盛放的试剂是 _。 (3)点燃 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 2,打开弹簧夹 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候片刻,装置 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 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 _(答现象 );从 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当 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

16、夹 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 C中固体质量, 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 16 g,反应后称重固体质量减少 2.4 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 _ _(用化学式表示 )。 (5)在关闭弹簧夹 1后,打开弹簧夹 2,残余气体进入 F中,很快发现装置 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 G 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 F 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 答案: (1)关闭弹簧夹 2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弹簧夹 1,在 E中装入水 (2)碱石灰 (或生石灰 ) (3)白色沉淀 2NH3 3CuO 3Cu N2 3H2O (4)Cu2O、 Cu (5)3Cl2 8NH3=N2 6NH4Cl 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因氨气消耗氯气生成部分固体,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引起溶液倒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