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3195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广西德保高中高二第八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目的在于 A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B防止苏俄力量向西扩张 C防止德国布尔什维克化 D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答案: A 列宁指出: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这一思想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现农业集体化 答案: C 1918年春,苏俄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以下符合该条约的选项是 反映了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使苏俄失去大片领

2、土 使苏俄退出大战,从而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 是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的根本原因 A B C D 答案: D 二战前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其原因是 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 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苏联推行中立自保政策 A B C D 答案: B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 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 “中立自保 ” C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发展不平衡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答案: C 两次世界大战仅相隔 25年时间,尽管一战后战胜国为了避免战争采取了一些举措,但新的大战还是再次重演,从中应该吸取的

3、教训是 战后建立的维和机制应全面、有效,防止流于形式 各国人民对于法西斯的欺骗宣传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大国面对战争的威胁应行动起来,履行自己的义务 战后对于战败国要给予严惩 A B C D 答案: D 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 “欧洲的末日审判 ”、 “欧洲的政治崩溃 ”、 “欧洲时代的消失 ”、 “别了,欧洲历史 ”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 20世纪 40年代中期 B 20世纪 30年代初 C 20世纪 70年代初 D 20世纪 80年代末 答案: A 据统计, 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比 1913年增长 7%,农业生产总值增长 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

4、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时期的农业政策 答案: B 1929年 1933 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A根治水患 B耗费国家财富 C缓解失业问题 D制造繁荣假象 答案: C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说: “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 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 ”这表明戴高乐主张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C废除私有制,实现国有化 D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 D 1

5、962年 10月 28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 “除了前已 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用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 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苏联以上态度表明 A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B苏联暂时放弃争霸世界的政策 C苏联将重点转移到进行民用工业建筑上 D苏联决定同 美国合作 答案: A “布拉格之春 ”的出现和结束表明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不符合时代需求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的经济模式已成为东欧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 B C D 答案: B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列对这

6、种经济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度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 B阻碍了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 C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D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答案: B 2006年 10月 30日,中国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15周年峰会在中国南宁举行。东盟重要成员国新加坡经济发展极具本国特色。其经济腾飞的原因有 抓住机遇,大力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依据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A B C D 答案: C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15年 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

7、地 A B C D 答案: B 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建立国联,但国联成立后 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 A英法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B美国无意操纵国联 C美国还不具备称霸世界的综合国力 D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 答案: C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增加就业机会 刺激消费需求 抑制物价上涨 A B C D 答案: D 法西斯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中,它与正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不同体现在 实行一党专政 抛弃了议会民主制 对外争夺殖民地 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A B C D 答案: C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曾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8、,严禁向日本出口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其直接原因是 A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C日本向东南亚扩张势力 D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答案: C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包括 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得到缓和 A B C D 答案: A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 “反法西斯 ”的含义应指 A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B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答案: B 1945年 8月,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9、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对身边的记者说: “人民在欢呼跳跃 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其中第二个 “战争 ”指 A苏联对日作战 B美国进攻日本本土 C美苏之间的对抗 D苏联战后的重建 答案: C 从生产关系改革的角度看,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A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 B采取现代科技对国民经济进行改造 C确立贸易立国思想,扩大进出口贸易 D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答案: D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除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弊端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B稳定社会主义政局的需要 C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南斯拉夫改革的影

10、响 答案: A 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美国对外战略重大调整 A标志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其根本目的仍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C表明美国的扩张重点在亚洲 D表明美国由战略收 缩转向战略进攻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 60年代直到 80年代未,韩国通过实施六个五年计划和分阶段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一直保持了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势头 韩国的对外贸易一支保持了出口导向的特征,大进大出, 1986年以前进口超过出口,且经常项目有 逆差。 19871989 年出口 增长迅速,由贸易收支和经济收支转为顺差。 材料二 80年代末以来,当人们还沉浸于作为亚洲 “四

11、小龙 ”之首的韩国经济奇迹时,韩国的经济、贸易形 势却发生逆转 韩国已不再被列入亚洲 “四小龙 ”行列,取而代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文莱 . 以上材料均摘自国际贸易研究 1994年第 4期 材料三 昔日亚洲 “四小虎 ”之一的泰国,其经济曾经被称为东南亚发展最快的经济,一夜之间突然陷入金融危机之中,成了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源地。究其原因,其危机的隐患在 20世纪 90年代初就已经埋下。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未能 完善金融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不经意间使外汇 投机的渠道增加,引 “狼 ”入室,门洞大开,从而加剧了投机

12、者对泰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分) ( 2)材料二中韩国经济出现逆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泰国成为亚洲 “四小虎 ”的原因。( 4分) 答案:( 1)以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外向型经济。( 2分) ( 2)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贪污腐化问题严重。( 6分)。 ( 3)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 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 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但第二点必须答才给满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 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 1935年 8月 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决议: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 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非法 。 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 1940年 12月 29日罗斯福 “炉边谈话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

14、及各大洋 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 罗斯福选集 (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 20世纪 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三, 20世纪 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 政策的 根本目的是什么?( 4分) 答案:( 1)中立政策。( 2 分)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国内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经济危机而无暇他顾。( 4分) ( 2)逐渐改变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2分) 根本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安全。( 2分) 根据图示回答 “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 ”的相关问题: ( 1)二战后,由于国

15、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2分) (2)美苏两国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 “一极 ”,根本原因是什 么?( 2分) 20世纪 40年代中期到 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分) ( 3) 20世 纪 50年代到 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说明。( 4分) ( 4)结合以上内容,归纳影响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2分) 答案:( 1) A:杜鲁门主义 B:华约组织。( 2分) ( 2)综合国力的强大;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冷战

16、。( 4分) ( 3)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成立,第三世界崛起。(任答出两点即可得 4分) ( 4)大国综合实力的消长;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大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 “自由放任 ”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 “计划经济 ”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 “自由放任 ”模式 和 “计划经济 ”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分

17、)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 “自由放任 ”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 (3)为修正 “计划经济 ”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源何在?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了 “计划经济 ”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分 )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分 ) 答案: (1)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危 机的发生。( 2分)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分) (2)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4分) (3)未从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4) 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2分)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