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下列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关贸总协定主要目的是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 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单边协定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答案: B 俄国总统普京在回答 “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 ”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 “过去的苏联 ”,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2、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答案: C 有学者提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答案: C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 “货币主义 ”理论,大力主张 “自由市场经济 ”,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
3、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被认可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 的挑战 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A B C D 答案: B 20世纪 5070 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 A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成果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答案: B 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 )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
4、,形成新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答案: C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 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C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 )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 限制进口,
5、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答案: D 新政期间,罗斯福进行了四次有名的 “炉边谈话 ”,其中第三次他说: “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罗斯福整顿全国金融 复兴全国工业 他鼓励企业主使用 “蓝鹰 ”标记 鼓励士兵搞夜战 A B C D 答案: C 引发 1929年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 B 丘吉尔曾说
6、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D 旧中国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工业化建设 D三大改造 答案: C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7、路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对 19561966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 “左 ”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B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C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只有成功没有失误 答案: C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 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 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苏俄新经济政策、
8、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 ,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 B C D 答案: C 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去设计这场考试的场 景,可能出现的是 (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 “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答案: A 我国对外
9、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 )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 答案: C 在改革开放中 ,经过三次思想解放 ,我们先后冲破了 “个人崇拜 ,” “计划经济崇拜 ”和 “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 “所有制崇拜 ”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C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 到沿江沿边 ,从东部到中西部 ,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
10、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答案: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B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 D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答案: D 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 ( ) A自主经营 B土地私有制 C包产到户 D土地入股 答案: C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 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此首
11、山歌 (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 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 D 从十月革命到 20世纪 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答案: A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 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 “学会做生意 ”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
12、、市场的自由调节 B、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 答案: B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遭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 /文明遭遇,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发现 C欧洲 /侵犯,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D欧洲 /发现,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答案: D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 “何以哥氏 (哥伦布 )、维氏
13、 (达 伽马 )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 (郑和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答案: B 16 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 “新 ”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答案: D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 “
14、杵油须壮有力者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株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答案: B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经济基础 C主流价值观 D传统思想 答案: B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 “夜市 ”比较繁华, 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15、 但居 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 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 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国语 论语中说: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答案: D 2008年 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 “南海二号 ”。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 ) A大量白银货币 B粉彩开光花尊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D精美的棉布船帆 答案:
16、 B “布衣 ”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 “布衣 ”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 “布 ”的主要材料是 ( ) A丝 B棉 C毛 D麻 答案: D 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 )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答案: D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说明 ( )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 答案: A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
17、宣称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 答案: D 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 “马 ”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 “马 ”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 “机 ”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答案: C 列宁说: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 群众的结合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 “实质 ”内容的是( ) A废
18、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 答案: C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取消自由贸易 D强制劳动制度 答案: A 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 “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这说明 ( )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
19、侵略 答案: A 申报记载 20 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 ) A B C D 答案: B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 “猪尾巴 ”、 “满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 “断发 ”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资产阶级革 命派首先提出 “断发 ”主张 “断发 ”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人 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 B C D 答案: B “
20、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 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 “发起来 ”的十年可能是 ( ) A 1853 1863年 B 1885 1895年 C 1912 1922年 D 1937 1947年 答案: C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 “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 100人, 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21、)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C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江南制造总局,请你分析一下这两个企业的主要区别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答案: D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 ) 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A B C D
22、答案: A 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答案: D “17世纪和 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 “l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简
23、答题 (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 “自由放任 ”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 “计划经济 ”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 “自由放任 ”模式和 “计划经济 ”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分) (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 “自由放任 ”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 3)为修正 “计划经济 ”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
24、 20世纪 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 “计划经济 ”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分) ( 4)美、中两国对 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分) 答案: ( 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3)缺乏正确的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
25、相结合)。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 12分)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 “十一五 ”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 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材料二 1958年 10月 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
26、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 -中国律师网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 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 “新乐园 ”在当时是指什么?( 1分)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4分) (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 1分)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答案: ( 1)理想:整个之上摆脱压迫奴役,经济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 2)新乐园:人民公社。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影响:破坏 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 3)经济体制:家庭联产生保责任制。 历史背景: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