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224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

2、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 C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 1921年 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 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年 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答案: C 在 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C

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 ,是 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 C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4、“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 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 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 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 B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

5、D 阅读表 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 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 “文化大革命 ”干扰 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B C D 答案: A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

6、农场主间的竞争 答案: C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 D 图 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 B 图

7、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 A 法国人克雷夫克在 18世纪 70年代写到: “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 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 这里把所有的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答案: A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答案: C 汉

8、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答案: B 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 , 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 “集体领导 ”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 答案: B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

9、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答案: D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

10、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 A B C D 答案: C “重农抑商 ”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答案: D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 A 在古希腊文中, “民主

11、政治 ”(demokrafia)一词由 “人民 ”(demos)和 “统治 ”(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答案: A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了政局动荡 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综合题 (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2、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 1843年的 2070万人,至 1893年增至 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 5 1上升为 6 6。至 1949年增至 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 1上升至 l0 6。 从 “五口通商 ”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

13、一般是被迫开放的, 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事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了一种杌 (whu)不安 (注:心情焦灼不安 )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分 ) ( 2)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6分 ) ( 3) 对照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 2分) 答案:( 1)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或工业革命

14、后大大加快 )。 (1分 )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推动。 (2分 ) ( 2)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6分 ) ( 3)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相对迟缓。 (2分 ) ( 12分) “十七 ”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 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

15、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 请回答: ( 1)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 2分) (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了 哪些最突出的影响?( 8分) ( 3)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分) 答案:( 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步推广。( 2分) ( 2)生产力: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和垄断组织;经济结构: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和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16、。( 8分) (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发展经济要注意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写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分) ( 27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 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 “十恶 ”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 “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

17、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 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三 第 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 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 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

18、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 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 2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 4分) (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 3分) (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6分) (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3 分)指出其历史作用。( 2分) 答案:(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2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分) ( 2) 加强市场管理;实行 海禁 。( 2分) 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 “海禁 ”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分) (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3分)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3分) ( 4)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 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 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 6分) ( 5)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 国实际相结合。( 3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