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246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年湖北监利县高一历史新课标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选择题 商朝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内外服制 D宗法制 答案: C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答案: B 宋朝时,设三司使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的权力 B分散地方的权力 C监督朝中大臣 D分割宰相的财权 答案: D 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宗法

2、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B C D 答案: C 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中朝 B外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 答案: A 元朝实行一省制。 “一省 ”是指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史省 答案: A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答案: B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

3、强的是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 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的军机处 A B C D 答案: B 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废除行省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答案: A 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答案: A 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受到限制 C相权取胜,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答案: A 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答案: C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4、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 答案: D 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 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 大夫一士一诸侯 C周王 卿 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答案: D 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全面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统治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答案: B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答案: A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

5、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答案: D 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太仆 D御史大夫 答案: C 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君权与相权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汉族与少数民族 A B C D 答案: C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有: 建立中朝 设置刺史 实行推恩令 分封同姓诸侯王 A B C D 答案: A “七国之乱 ”发生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答案: B 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经济基础雄厚 B社会相对稳定 C后周世宗改革 D藩镇割据局面被打破

6、 答案: C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C为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筹措军粮 D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 B 北宋出现 “冗官、冗兵、冗费 ”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 多,战斗力 弱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 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下 材

7、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 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 “贬其爵 ”后 “削其地 ”? (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 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

8、地的。 (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阅读下列材料:( 25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万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可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现政要 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9、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宰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君主独揽大权、日理万机有何不当? ( 2)在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设立宰相制度有何好处? (3)在材料二中,明太祖为何反对宰相制度? (4)在材料二中,明太祖认为什么是稳当治国的方法? ( 5)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治国理论,谁的较为正确?为什么? 答案: ( 1)以一人之虑,会 错作判断,导致国家灭亡。 ( 2)凡事可经众大臣商量,宰相筹划,认为稳妥才奏皇帝。 ( 3)他认为小人担任宰相会导致专权乱政,导致国

10、家灭亡。 ( 4)废宰相、由各府各部处理大事,互相制衡,再由朝廷作总决定。 ( 5)唐太宗侧重分工,集体智慧,避免君主过分独裁而作出错误决定;但历史上也确有宰相弄权。 明太祖总结了历史经验,侧重政府部门之间互相制衡,但却造成君主过分专权。(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宋太祖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惧也! ”请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宋初统治 者是怎样消除 “内患 ”的?其结果如何?( 25分) 答案: 措施: 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的统领机构改为 “三衙 ”。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军务。三衙互不统属,其长官分别统领禁军,却无发兵之权。枢密院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夫悍将的权力。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大部由中央掌握。 结果: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 化,却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