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274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上海四区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与图中数字标示( 1-4)的古代文明顺序相吻合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 B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 C古代希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罗马、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希腊 答案: D 房龙美国史纲说 “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 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 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 满了活力。 ”这里的 “它 ”是指 A独立宣言 B合众国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宣言 答案: B 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 “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

2、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 ”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 A殖产兴业 B文明开化 C废藩置县 D自由择业 答案: C 1914年 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 “ 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 ”其中 “我们的盟友 ”是指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奥匈帝国 答案: D 1919年 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宣称 : “ 我们在此集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解决此次战争引起的问题,提出若干当前必要解决的措施;另一是通过当前的这些措施 ,以保证持久和平。我认为,成立

3、国际联盟对于上述两个目的都是必需的。 ”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 “集会 ”是指巴黎和会 B “我 ”代表美国政府 C “此次战争 ”是指 “一战 ” D “措施 ”包含加入 “国联 ” 答案: D 列宁认为: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20世纪 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成立了联盟国家苏联 C力主实施新经济政策 D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C 下列一组图片是以二战著名战役为题材的电影宣传海报。其中描写太平洋战争历史进程的是答案: B 1947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讲时

4、主张: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 此后,美国实行的政策中不包括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约组织 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D 从 1872年到 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 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 3个月要学习 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B加强中外友好 往来 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答案: D “中 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临时约法这一规定的其实质意义在于 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B否定君主专制 C确立民主共和国体制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B

5、近代史学术界对李鸿章的评价可谓争议颇多,研究资料也是种类繁多。下列材料中有助于接近历史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评李鸿章的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李鸿章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答案: D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依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 “统一 ”指的是 A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B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C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A 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同

6、志的生前事迹感动了社会。沈浩生前工作的小岗村,因为当年 18位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见图)而被称作 “中国第一村 ”。这份契约见证了他们在1978年就开始尝试 A农村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载: “如果说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C “ 请允许一

7、个奴隶来把你歌颂 / 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 / 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 / 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 ! / 行使你的权力吧 / 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 ” 下列最符合诗中俄国作者感情的是 A流露出对沙皇制不满 B歌颂奴隶的斗争精神 C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 D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C 梁启超倡议建立 “新史学 ”, “新 ”就新在 以历史进化论为指导 以国民群体为历 史重心 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以 “以古鉴今 ”为研究目的 A B C D 答案: A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

8、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些 “城市国家 ”是指 A城邦 B租界 C势力范围 D使馆区 答案: B 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展示了数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其中有一部分题材来自远古时期丰富多彩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对神话的认识最符合历史学要求的是 A历史久 远基本没有历史价值 B是古代先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C对了解先民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D是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 答案: C 全国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的孔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胡枚导演正是想通过拍摄孔子, “来提升大众对于孔子和孔子文化的关注 ”。 你认为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下,孔子的现代价值在于他强调的思想观点是 仁者爱人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 有教无类 A B C D 答案: A “当时,尤其是 15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招牌的后面。 在 17世纪最后十几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 大约在 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在英国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圈地运动 D城市化进程 答案: C 自称为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11981216 年)在接任圣职时曾说教道: “看,我今日立于各民各国之上,去拔掉和打碎,去毁坏和推翻,并去建设和树立。 ”下列不能反映其 “去建设和树立 ”的意图是 A实

10、现教会的集权统治 B力图主宰世界的一切 C极力鼓吹教权的至上 D推动西欧各国的统一 答案: D 中世纪城市 “街道大部分狭小,弯曲小巷中人与兽穿梭往来, 猪可以自由行走于垃圾之间;雨后街道泥泞数日, 城市对脚和鼻子都不太安全。 ”造成“都不太安全 ”的最重要因素是 A城市设施落后 B城市环境脏乱 C瘟疫容易爆发 D经济水平制约 答案: D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其 中 “天理 ”主要是指 A人类社会的法则 B封建纲常伦理 C社会发展规律 D宇宙间的真理 答案: B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位学者所

11、指的是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答案: C 有人说: 19世纪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 “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 ”,主要指 A统一的实质是德国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B德意志的统一是结束封建割据的革 命 C德意志境内的所有诸侯国被武力消灭 D统一宣告了德国的君主制度最终结束 答案: B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推行了 A重商主义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强化王权政策 D强化等级政策 答案: A 历史上西方的许多思想家为人类丰富的人文精神宝库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在以下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中,由法国思想家卢

12、梭提出的是 A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地主是贪婪的野兽 , 永不知足的醉汉 , 他们留给农民的只是无法抢走的空气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答案: C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 19世纪初英国伦敦普通低层妇女玛丽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 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厂上班 B听说有一部已经实施的工厂法 C十岁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电烤箱为家人准备面包等晚餐 答案: D “公和永 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

13、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此则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答案: B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 19世纪西欧, “父母 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出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 ”。同时 “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 了 ”, “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封建经济瓦解,手工工场增多 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年轻人产生了独立的意识 A B

14、C D 答案: B 综合题 答案:( 1)答案: 1:准确答出戊戌变法的内容。如政治上广开言路、改定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答案: 2:能够涉及戊戌变法的内容,但不完整。 答案: 3:未能按题目要求回答戊戌变法的内容,只写出与戊戌变法相关的一些事件。如创办报刊、学会,公车上书等。 答案: 4:其他答案:。 ( 2)答案: 1:叙述有层次,答案:完整,语句通顺连贯。如洋务运动在经济上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思想文化上推动了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术文化传播(西学传播);同时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家,

15、他们宣传早期维新思想,提出了政治改革的呼声。这一切都为戊戌变法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所以,戊戌变法事实上收获了洋务运动播下的现代文明成果。 答案: 2:内容较完整,但只作踩点式回答。如经 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西学传播,同时早期维新思想及其维新思想家出现等。 答案: 3:未能分类提炼归纳,只写出一些具体的代表。如第一家民族资本企业、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等。 答案: 4:其他。 ( 3)答案: 1:符合题目要求,有结论,有分析。如有依据。 1905年 “新政 ”废科举、改官制、修订刑律,后又推行立宪、内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确实超出了当年戊戌变法的范围。 答案: 2:符合题目要求,有

16、结论,有分析。如有一定依据,但有片面性。虽然1905年 “新政 ”废科举、改官制、修订刑律,后又推行立宪、内阁,但并未触及根本 的专制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还是无法跳出 维护封建统治的框架。 答案: 3:不按题目要求回答,机械照搬教材内容。如 1905年 “新政 ”废科举、改官制、修订刑律,这些举措,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 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答案: 4:不按题目要求回答,只讲零碎的史实,不作分析,也无结论。如1905年 “新政 ”,废除科举等。 答案: 5:其他。 答案:( 1)美国经历了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分),造成企业大量停产,失业人数激增(

17、失业率居高不下)( 1分),民众生活水平大幅降低( 1分)。 ( 2)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 “以工代赈 ”,扩大消费需求;组建民间自然资源保护对,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防止水患、水土保持等市政工程;成立民间工程署,以完成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 3分) ( 3) “以工代赈 ”给美国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2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 1分) 答案:答案: 1:回答符合题意。如从上述数据看,两个 “五年计划 ”使苏联的工业产量迅速提高,跻身世界工业强国之列;快速发展工业化的道路也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样板

18、。 但是,数据也显示,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 2:回答未能符号题目要求,或只能单方面解释。 答案: 3:其他。 “比较 ”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国与国的比较可以帮助学习与研究者居高观察不同国家间的历史相似处或特殊处。试选择三个可比的角度,比较日、俄两国现代化的相似处。( 8分) 答案:答案: 1:回答符合题目要求,选择的视角有可比性,比较的内容有共同性,表述。如 “背景 ”:两国均受其他国家现代化影响; “方式 ”:两国现代化都是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俄国于 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日本 18

19、68年进行明治维新。 “道路(进程) ”:两国在现代化道路上都历经曲折,俄国历经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而日本遭遇挫折,有过法西斯统治和民主化道路。(其他视角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均可,如时间、民主化程度等) 答案: 2:回答未能符合题目要求,只是谈到日、俄两国的进程或选取视角难以比较或比较内容模糊等。 答案: 3:其他。 在法语中, “启蒙 ”的本意是指 “光明 ”。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问题:( 10分) ( 1)启蒙思想家所讲的 “理性之光 ”指的是什么?( 2分) ( 2)结合所学知识,简略叙述自启蒙运动兴起后的三百多年间

20、, “理性之光 ”是如何驱散黑暗,把世界引向光明的。( 8分) 答案:( 1)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 2)答案: 1:层次清晰,史实准确,叙述连贯。如:思想上,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启迪人们思想;并为资产阶级革命设计了政治蓝图。实践上,指导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随着启蒙思想的东传,先后影响并指导中国先进分子掀起维 新变法运动和民主共和制度的创建,更为新文化运动唤醒思想作了先导。 答案: 2:史实有简单组织,叙述尚连贯。 答案: 3:只列举史实,叙述没有形成结构或层次。 答案:( 1)答案: 1:符合要求,

21、完整表达。法家主张的君主集权制度。 答案: 2:回答不完整。如 “法家思想 ”或 “君主专制 ”等。 答案: 3:其他。 ( 2)答案: 1:回答符合题意,运用知识准确。汉代大儒董仲舒系统提出 “天人感应 ”之说,在政治上倡导 “君权神授 ”;以 “大一统 ”主张建议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同时在伦理上强调 “三纲五常 ”。这些主张和建议顺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被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家伦理成为封建统治合法的精神支柱。 答案: 2:回答与题意要求不符。如汉代皇帝神化自己等。 答案: 3:其他。 ( 3)相似之处: 答案: 1:回答符合

22、题意,表述准确。中央政府三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并相互牵制。 答案: 2:回答不符题意。如中央政府都有三个部门等。 答案: 3:其他。 评论: 答案: 1:回答符合题目要求,所运用的知识准确,分别完整评论。如表一内容,虽然三省分工明确,且相互有牵制作用,避免了大臣擅权;但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分散了相权,事实上进一步增强了皇权,所以本质上是皇权增强的体现。(或:表一内容虽然是皇权增强的结果,但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在封建时代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值得肯定的。)表二内容是按照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确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方式,无论总统、国会或高等法院,任何部门都没有绝对的权力。 答案

23、: 2:所用知识与材料和问题要求联系不紧密,分析不细致。如三权分立先进,三省制落后;或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性质,三省制度是封建性质等。 答案: 3:其他。 答案:( 1)(图一)埃及;金字塔(图二)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图三)希腊;帕特农神庙 ( 2)共同特征:中央集权体制;高超的建筑、雕塑或工艺等水平;国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灵魂不死等宗教观念等; ( 3)答案: 1:区分研究对象,判断其史料价值。 答案: 2: 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或考古材料。 答案: 3:其他。 答案:( 1)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采取提高国民消费能力的方式,改造了近代资本主义

24、制度,从而使美国走出危机,率先复苏。(也可以回答二战以后,面对战争的创伤,美国通过第三次科 技革命,又一次占据了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如网络危机、石油危机等美国的应对,都可以相应赋分) ( 2)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中美社会制度的不同;美国为首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等 ( 3)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也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国的陌生。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但对美国以商品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国家而言,孙子兵法更为实用,保健知识更符合其以人为本 的文化特质。 ( 4)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25、(包括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仅理解为提升而忽略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0-3分) 第二层:单点结构: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只从政府报道或只从私人视角。( 3-6分) 第三层:多点结构:使用多个材料或线索,进行单一维并的解释。如能考虑两则不同材料,能从政府和民间的角度,但考虑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却只从中国方面入手而忽视变化的相对性,即参照对象国际地位的下降或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或发展迅速。( 5-10分) 第四层: 关联结构:能在多个材料或角度间建立关联,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作出解释。即材料上区分两则材料的不同性质、视角和不同的史料价值,同时从中国和国际多角度思考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8-13分)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充分论证。如:能超越第四层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包括对 “变化 ”的解释、包括对材料的真实程度提出质疑、对当今研究文章与原始纪录之间差异进行区分、对材料作者所处立场进行剖析等。并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行文严谨。( 10-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