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 选择题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A铝片与稀 H2SO4反应 B Ba(OH)2 8H2O 与 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 CO2反应 D甲烷在 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 C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 + B(g) 3 C(g); (正反应放热 )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图 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 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 研究
2、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 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答案: A 一定温度下,在 2 L的密闭容器中, X、 Y、 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到 10 s,用 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 mol (L s)-1 B反应开始到 10 s, 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 10 s时, Y的转化率为 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 g)+Y(g) Z(g) 答案: C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 t1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 强,速率的变
3、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 ) A 2SO2( g) +O2(g) 2SO3(g);H0 D2A(g)+B(g)2C(g);H0 答案: B 反应 A2+B2 2AB在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 AB的生成情况如图所示。 a为 500 , b为 300 时情况, c为 300 时从时间 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A2、 B2、 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 B AB为气体, A2、 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 C AB为气体, A2、 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D AB为固体, A2、 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 答案: B 在一定
4、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A(g)+bB(g)cC(g)+dD(g),达到 平衡时测得 B气体的浓度为 0.6 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 1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 B 气体的浓度为 0.4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a+b c+d B平衡向右移动 C重新达平衡时, A气体转化率增大 D重新达平衡时, D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 D 对可逆反应 2A( s) +3B(g) C(g)+2D(g); Hv(逆 ) 加入催化剂, B的转化率提高 A B C D 答案: B 对于反应 2SO2( g) +O2( g) 2SO3( g),能增大正反
5、应速率的措施是 ( ) A通入大量 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 SO3 D降低体系温度 答案: A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O( g) + O2( g) CO2( g) H=-283.0kJmol-1 H2( g) + O2( g) H2O( g); H=-241.8 kJ 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的燃烧热为 241.8kJ mol-1 B由反应 、 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g) +H2O( g) =CO2( g) +H2( g) H=-41.2 kJ mol-1 C H2( g)转变成 H2O( g)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根据 推知反应 H2( g
6、) + O2( g) H2O( l); H -241.8 kJ mol-1 答案: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 H 0 D 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答案: C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C(s)+O2(g)=CO2(g); H=+393.5kJ/mol B 2SO2+O2=2SO3;H= 196.6kJ/mol C H2( g) +1/2O2(g)=H2O(l);H
7、=285.8kJ/mol D 2H2( g) +O2(g)=2H2O(l);H= 571.6KJ 答案: C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 能源标准的是( ) 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 A B C D 答案: B 根据以下 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 2SO2(g)+2H2O(l) H Q1 kJ/mol 2H2S(g)+O2(g) 2S (s)+2H2O(l) H Q2 kJ/mol 2H2S(g)+O2(g) 2S (s)+2H2O(g) H Q3 kJ/mol 判断 Q1、 Q2、
8、 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答案: C 由: 2C(s)+O2(g) 2CO(g) H -221 kJ/mol H (aq)+OH-(aq) H2O(l) H -57.3 kJ/mol 可知:( ) A 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B稀硫酸与 Ba(OH)2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57.3 kJ/mol C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D稀醋酸与稀 NaOH溶液反应生成 1 mol水,放出 57.3 kJ 热量 答案: C 已知 H2(g)+Cl2(g)=2HCl(g) H= 184.6kJ mol-1,
9、则反应 HCl(g)1/2H2(g)+1/2Cl2(g)的 H为 ( ) A +184.6kJ mol-1 B 92.3kJ mol-1 C +92.3kJ D +92.3kJ mol-1 答案: D 填空题 ( 9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2( g) + O2( g) H2O( l);H=-285 kJ mol-1 H2( g) + O2( g) H2O( g); H=-241.8 kJ mol-1 C( s) + O2( g) CO( g); H=-110.5 kJ mol-1 C( s) +O2( g) CO2( g); H=-393.5 kJ mol-1 回答下列问题: ( 1)
10、H2的燃烧热为 ; C的燃烧热为 。 ( 2)燃烧 1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 3)写出 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285 kJ mol-1; 393.5 kJ mol-1。(各 2分) ( 2) 142.5 kJ。( 2分) ( 3) CO( g) + O2( g) CO2( g); H=-283 kJ mol-1。( 3分) 18.( 4分)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 N2(g)+3H2(g)2NH3(g)的反应,达到平衡 的标志是 。 A生成氨的速率与 NH3的分解速率相等 B断开一个 NN键的同时有 6个NH 键生成 C N2、 H2、 NH
11、3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D总压强不变 E.N2、 H2、 NH3分子数之比为 1 3 2的状态 F.N2、 H2、 NH3的浓度相等 G.N2、 H2不再起反应 H.v(N2)= v(H2) I.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J.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答案: A、 C、 D、 J。 ( 6分)右图所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 2SO3(g)H 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 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 cd处 . 答案: 升高温度 ; 降低 SO3浓度。 向 2L密闭容器中
12、通入 amol 气体 A和 bmol气体 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已知:平均反应速率 ;反应 2min 时, A的浓度减少了 , 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 mol,有 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 1)反应 2min内, = , ;( 6分) ( 2)化学方程式中, 、 、 、 ; ( 3)反应平衡时, D为 2a mol,则 B的转化率为 ;( 3分) (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 D为 1.5a mol,则该反应的 0;(填 “ ”、 “ ”或 “ ”) (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 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反应速率 (填 “增
13、大 ”、 “减小 ”或 “不变 ”),理由是 ; 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 (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理由是 。 答案:( 1) (各 3分) ( 2) 2 3 1 6(各 1分) ( 3) ( 3分) ( 4) ( 1分) ( 5) i.增大 体积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ii.减小 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使反应物转化率减小(每空 1分) 在一定温度下,将 2molN2和 6molH2充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N2(g) 3H2(g) 2NH3(g),达到化学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令 a、 b、 c分别为 N2、 H2、 NH3的物质的量,重新建立平衡,混合物中个物质的量仍和上述平衡相同,填空 (1)若 a=0, b=0,则 c= 、若 a=1, c =2,则 b = 、若 a、 b 、 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为(用两个式子表示,一个只含 a和c,一个只含 b和 c ) 、 。 答案: (1) 4 (3) 3 (3) 2a+c = 4 2b+3c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