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29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资治通鉴 192卷中,记载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 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由此可见,唐朝设立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制约防止决策的失误 B为皇权而制约中书省 C制约皇权的独尊地位 D尽可能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B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 实 推 论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宣告中国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创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全面

2、发动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1999年 “依法治国 ”方略写进宪法 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已经完成 B C D 答案: B 某高中学校举办艺术节,有一位学生模仿的名家作品(右图)引起大家的注意,以下评论中正确的是 A这幅画诞生在工业革命的前夜 B笔触粗放且色彩大胆体现独特风格 C具有古典绘画的那种典雅与细致 D反映了 20世纪人类的躁动与不安 答案: B 右图是画家古元的作品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参加 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和新中国版画巡展,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我国 “一五计划 ”的实施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C 1

3、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 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答案: A 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产生不少尖锐的争论,以下哪些问题属于新政之后,政府职能转变产生的? A政府在社会稳定问题上可以少管 B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遏制经济危机 C政府应当放任国民经济自由发展 D政府应保

4、障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底线 答案: D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说 “欧共体不单单是 冷战 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 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B 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 “民族 ”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 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 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

5、理。(选自詹姆斯 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答案: D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6年初到 1957年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潮流。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端正执政观的问题。他指出: “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 材料二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

6、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 ”他 号召 “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 1978 年月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要害是姓 “资 ”还是姓 “社 ”的问题。邓小平对症下药,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不要在姓 “资 ”还是姓 “社 ”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应该坚持 “三个有利于 ”标准,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到具体的实际功效的根本转换。 材料一、三均选自何云峰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请回答:

7、( 1)归纳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三次思想解放?( 3分)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在这三次 思想解放中,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来突破 “左倾 ”思想的束缚? ( 6分) ( 2)三次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 3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分) 答案: ( 1) A.1956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分)端正执政观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2分) B.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分)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突破 “两个凡是 ”;( 2分) C.1992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南巡讲话,( 1分)三个有利于的实际功效突破抽象意识形态或 “姓资姓社 ”的问

8、题。( 2分) ( 2) A.第一次结果由于左倾思 想逐渐占据上风而失败; B.第二次思想解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或改革开放新时期; C.第三次思想解放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分) 结论:思想解放是突破旧制度束缚的有力武器,是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思想武器。( 2分)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 二 明治六年( 1873)

9、日本共有小学 12580所(其中公立 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 46。到了 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 “诏敕 ”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 “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 ”,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 ”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

10、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 4分)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分) (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分) 答案: ( 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 4分) 成效: 20世纪初实现了完全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建立了初等教育体系。 ( 2)问题: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

11、 原因: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全盘西化与复古思潮的尖锐冲突,明治政府选择学习西方学制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依然采用能够维护自身统治的传统思想。( 2分) 右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工业由此逐步兴起 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 始了 C这一发明将会导致一个新产业诞生 D这一发明将会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答案: B 工业经济一旦发展,就开始对社会产生冲击。有人认为: “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 和谐制度 所代替 ”;他们中有人将和谐社会的理想付诸实践建立起 “新和谐公社 ”,他们是 A巴黎公社社员 B马克思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彼

12、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 答案: C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宇宙规则与道德法则均不可违背 B宇宙规则与道德法则融为一体 C体现了 18世纪前后人类对新知的追求 D道德定律与宇宙规则都在人心 答案: A 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 “循序渐进 ”、 “学思并进 ”、“慎思审择 ”等原则,由此可知 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该书

13、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 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 答案: A 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处理政事常常夜以继日,疲惫不堪。故设华盖殿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建立起内阁,后来,内阁还出现了领头的首辅。从 1402年到 1664年共有 96位首辅。这说明 A皇帝还是离不开大臣的辅佐 B内阁首辅就是宰相 C明朝皇帝专制达到顶峰 D首辅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无权 答案: A 永乐至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上规格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海

14、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 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 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 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 A B C D 答案: A “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最著名的口号是 “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表明 A否定神权强加于普通人的各种虚构的束缚 B用理性将 “人性 ”提高到生活层面进行思索 C人文主义思潮是商品经济发展在当时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D彼特拉克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 答案: A 右图上的标题是 “吴淞火轮车 ”,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

15、展 答案: A 李俊宁和张晓想研究一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短暂春天 ”,他们到了图书馆,翻看有关民国时期的历史书籍,以下对他们的研究最有帮助的是 A B C D 答案: B 毛泽东诗词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下列诗词按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 B C D 答案: B 有人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最基本的思想是 “在自由与秩序之间保持平衡 ”。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衡的是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

16、之间权力的划分 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权 力的划分 在政府中总统与内阁成员之间权力的划分 在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之间权力的划分 A B C D 答案: C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 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 ”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D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答案: C 简答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 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

17、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 社会地位低下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 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你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 摘自张企秦译查士丁尼法学阶梯(查士丁尼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材料三 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

18、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 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 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 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分) ( 2)材料二举出的 “抗辩 ”理由是什么?( 1分)从这一内容中可以推论出罗马法具有哪些价值?( 2分) ( 3)依据材料三,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2分)综合材料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

19、马法的影响。( 4分) 答案: ( 1)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 3分) ( 2)理由:对被告不公平或被胁迫、与事实不符。( 2分) 价 值:保障被告的基本权利、有利于用法律维护正义或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护处于弱势的一方( 2分)。 ( 3)诉讼由区分人和物,到对物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 2分) 影响:罗马法对后世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 罗马法有利于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法律社会,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2分)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世 界 英 国 (年)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

20、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900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从 1783年到 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道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 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 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

21、 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 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说明 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4分) (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 4分)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2 分) ( 3) 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 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2分) 答案: ( 1)变化:世界航运业飞速

22、发展,使用机器动力的船只远远超过帆船。( 2 分) 地位:英国处于领先地位。( 2分) 原因: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并占据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分) ( 2)因素:英国人不安分或者野心勃勃;迅速工业化的结果;被殖民国家政治动乱;遵从上帝的旨意。( 4分) 根本原因:工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组织基础与军事基础,为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奠定了基础。( 2分) ( 3)英帝国在工业革命基础上通过殖民扩张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市场,推动了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给殖民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将先进的技术与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2分)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23、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 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

24、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 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 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2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法治有哪些先决条件?( 2分) (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2分) 答案: (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和以德治国。( 2分) 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分) (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任意两点得 2分) 法律获得普遍服从、法律首先是良好的法律。( 2分) (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任意 一点得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