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357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 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答案: C 1856年 ,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 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 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 ,” 在随后的改革中 ,化解敌对悄绪的措 施是 (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

2、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答案: D 1872年,东京 横滨铁路通车,这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A “文明开化 ”政策 B “殖产兴业 ”政策 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 答案: B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答案: C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日本通过对外发动

3、侵略战争,积累工业发展所需资金 B日本发展工业的重点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 C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 D日本发展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 答案: C 有人说 “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 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答案: B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 “成 功 ”,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 “成功 ”,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 1945年的大崩溃。 这说明 (

4、 )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答案: D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 “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 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答案: D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

5、趋于尚同,而吾以 一国衣服独异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 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 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 是 (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 “断发易服 ”,采用汉人装束 答案: C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 不在的。受其影响, 19世纪 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 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 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

6、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答案: B 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 ) A 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 冲绳县)记载, “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 目不暇接 ” B 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 鉴中记载: “ 相去回头(回头, 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 呼。小屿,钓鱼屿。) ” C 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

7、的 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答案: B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 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 题可能是 (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答案: B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包括 ( ) 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A B C D 答案: B 为了 “向西方寻求

8、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 阿里 (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仿效欧洲改革行政 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借鉴西方教育方式 A B C D 答案: D 为了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梭伦冲破重重阻力,发起 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改革中,叔本华把梭伦的改革原则归纳为: “不要伤害任何人, 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 ”。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 ( ) A “以人为本 ” B “以德治国

9、” C “无为而治 ” D “以法治国 ” 答案: D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 “刑不上大夫 ”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 “世卿世禄制 ” D “废井田,开阡陌 ”,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答案: D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

10、合 答案: B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体现在 ( ) 鲜卑族劳动者逐渐成为农民 农耕生活成为主要生活形式 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有的还从事工商业 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A B C D 答案: B 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 )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 “四书五经 ”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 “恩荫 ” 答案: C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 答案: D 马丁 路德在致德意志贵

11、族书中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 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 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 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答案: D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 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 反映出 ( )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

12、们前进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答案: A 综合题 ( 13分)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仁宗( 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 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 “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 ”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 五倍。在仁宗 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 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 零四十七万石。当时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 历史风云网 材料二 有学者把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措施称为:实为近代 “文明国家

13、”的银行雏型和堪称 “与 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 根源,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 “正当 ”手段,缺乏有 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 20%,官员擅自提到 30%,结果新 法实 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 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 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 聊生。 材料四 在 20世纪末

14、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年,中国即企图 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 对神宗赵顼说 “不加税而国用足 ”,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 当生 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 2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分 ) ( 3)根据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分 )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的措

15、施有哪些? ( 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3分) 答案: (13分 )( 1)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 2分) ( 2)银行雏形:青苗法和市易法,体现借贷 关系,收取利息。所得税:免役根据每家每户 的富裕程度摊派 “免役钱 ”,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4分 ) ( 3)变法措施被扭曲,损害了百姓利益。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机构和措施保证改革的有效 实施。 (2分 ) ( 4)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2分) 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 ,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个人命

16、运为转移;改革措 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行之有效 ,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 治魄力(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3分)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 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 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 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 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 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17、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 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 就必须进行变革。 在这些国家,由于 “传统 ”和 “变革 ”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 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8 分) (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 国改革都 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

18、难题的?( 4 分) ( 4)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两国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4分) 答案:( 18分) ( 1)材料一指的是明治维新;材料二指的是维新变法。( 2分) ( 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 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分)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 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2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 2分) ( 3)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 2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维 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结合传托古改制。( 2分) ( 4)日

19、本明治维新确立了立宪政体,实现了工业化。戊戌变法只是在思想观念、文化教育 和社会习俗方面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的程度与日本相差甚远。( 4 分) (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 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 领域首先迈出的 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 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 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 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 对被侵略 地区而言,问题

20、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 它迟早要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 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 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 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 业国。 回答下列问题: ( 1)依据材料一,概括 “现代化 ”的基本含义。 (不得摘抄原文 )( 2分) ( 2) 19世

21、纪 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 ”( 2分) 为打破现代化的 瓶颈, “紧紧跟上 ”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 2分)依据材料二,概 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分) ( 3)据以上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 3分) 答案:( 9分)( 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 2分) (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1分) 措施: 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 2分) 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分) ( 3)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

22、的方式。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2分)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 2005年 6月 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 6月 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 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 “今年俄罗斯人民 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 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 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材料二 阿里 “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 魏源海国图

23、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 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 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 为他是 “现代埃及的奠基者 ”,有的认为他是 “异族统治的代表 ”,是一个 “十足的暴 君 ”。 综观穆罕默德 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 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 1861 1863 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 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 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对阿里 “甚聪明 ”的认识指的是什么?( 4分)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 2分) 答案:( 10分) ( 1)竖立的原因: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 分) 反抗的原因: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没有彻底解放农奴,农奴制残余大 量存在;政治变革缓慢,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 2分) ( 2)打击马木路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发展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学习西方军事, 建立近代化军队。( 4分) ( 3)言之有理即可(略)(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