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福建省清流一中高二 12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 “在所有 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 蛮夷 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 蛮夷 学习的自强运动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从向西方学习机思想的近代化这一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化史观 点评:
2、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世俗化等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 “学而优则仕 ”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要求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不是最重要的意义; B.实现了 “学而优则仕 ”,这一说法错误,并非参加高考后就做官; D.为下乡知识
3、青年提供出路是其意义但并非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科教兴国的原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 ,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 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 “红卫兵 ”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发
4、生于 1953-1956年,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发生于 1977年后;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发生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90年代后; 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 “红卫兵 ”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发生于文革时期,故此题应选 C 项。 考点:三大改造、文革、改革开放 点评:此题为排列式选择题(先后顺序式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特别是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两种。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
5、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因为批 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 “双百 ”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 “科教兴国 ”的战略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承认错误。 ”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
6、一,这是双百方针的贯彻,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 “双百 ”方针的提出背景: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制度、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2) “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3)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破除; ( 4)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世 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答
7、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仅毛泽东思想符合;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三者都符合;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仅毛泽东思想符合;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问题,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点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思想体系 创立者 解决核心问题 思想精髓 历史作用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中国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什么
8、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表 ”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说法错误
9、,是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说法正确;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两者不具有因果关系;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此时中共还没有成立,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背景: ( 1)国内: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
10、力量后卷土重来 ” B “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这些都是脱离中国实际的;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 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这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毛泽东思想
11、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有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表达,正确的是( ) 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 物; 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它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它是一股
12、进步、爱国的思想,以上说法正确; 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他缺少群众基础,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
13、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 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主席台上方有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的横幅,会场后面 “同心同德 ”四个大字。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的横幅最早出现于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马泽东思想 点评:联系选修 4中毛泽东的相关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联系必修 2中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和必修 1中的 “一国两制
14、 ”,以及选修 4的相关知识来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指导意义。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 “洒水清道 ”的人应该是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这说明此人反对孔孟学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皆未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 D.陈独秀主张 “打倒孔家店 ”,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近现代中国实现解放与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资产阶级维新
15、思想联系选修 1中 “戊戌变法 ”的内容进行分析;围绕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联系必修 1中的 “十月革命 ”与 “五四运动 ”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 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 “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说明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三民主义
16、 点评:对于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突出一条主线,即 20世纪百年变迁中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嬗变。掌握四个重点,即四个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掌握其基本内容,理解其嬗变历程,充分认识理论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 “救国之要道 ”或 “根本之救亡 ”,其 “要道 ”或“根本 ”是 A改革制度 B思想启蒙 C发展经济 D改革军队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戊戌变法时期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此题应
17、选 B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 1)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的影响) ( 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制度;(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根本原因) ( 3)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尊孔复古的逆流是直接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主要是在 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国民
18、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 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此题应选 D 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诞生。 “康有为能 融合各种思想于一炉 使他能根据中国当时的各种思潮开出立足于孔孟之道而又适应中国当前需要的处方。 ”这一 “处方 ”的实践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是 A首先将 “向西方学习 ”付诸实践 B使中国正
19、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首先将 “向西方学习 ”付诸实践,是洋务运动; B使中国正式开始了民主化进程,是辛亥革命;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说法正确;D诱导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洋务运动,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大大激发人民 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 2009年 10月 31日,
20、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 “两弹一星 ”, “两弹一星 ”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两弹一星研制的大背景出发来考虑,当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所以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为了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中国科技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文革 ”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定实施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以
21、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计划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阶段: “文革 ”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虽然十年动乱导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南优 2号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 第三阶段: “文革 ”以后,特别是 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时期。 1983年 3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实施 “863计划 ”、 “星火计划 ”,目前在原子能、航天工程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提出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
22、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C 试题分析: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要关注自己短暂的人生,而非神,这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的萌芽,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人文主义的起源 点评:智者学派的影响。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
23、工业不包括( )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成就; D.煤炭开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产业,故此题应选 D 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 ( 1)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 ( 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力被广泛应用。 ( 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不断涌现: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电气时代
24、 ”。 邓小平指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的这段谈话( )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当的十四大上;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主要是一国两制的作用,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
25、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 “地球村 ”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A原子 能工业的兴起 B遗传工程的发展 C因特网的发展 D航天事业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地球村 ”由理想变为现实,这主要是依赖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A原子能工
26、业的兴起、 B遗传工程的发展、 D航天事业的发展,以上都不属于交通与通讯成就, 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点评: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 为 “第四媒体 ”。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传媒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传媒不具备的优势。它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等。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包括 牛耕的出现 蒸汽机的
27、改良 电动机的出现 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牛耕的出现 蒸汽机的改良 电动机的出现以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动力革命;但是, 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并不是动力方面的革命,而是通信领域的革命,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 “蒸汽时代 ”与 “电气时代 ”的发明异同 ( 1)相同点: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 2)不同点: “蒸汽时代 ”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 “电气时代 ”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工程师;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3)评价:
28、机器的使用 更加普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加快城市化进程,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过分地消耗资源,造成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 。该广告词中爱迪生的贡献是 A研制彩色电视机 B改良蒸汽机 C研制电子计算机 D发明电灯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照亮了世界,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电气革命的影响: ( 1)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29、,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 2)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 3)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 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指反映了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成就是 A经典力学理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量子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
30、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由此可见,描述的是 20世纪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成就,只有量子论符合条件,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现代物理学成就 点评:量子论意义: ( 1)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 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 2)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 3)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下图中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煤 B石油 C电力 D水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阶段是 1800年 -1900年,此时正值第一
31、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之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主要能源应是煤炭,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影响: ( 1)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 “蒸汽时代 ”; ( 2)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促使机器大工业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 3)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 “ (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 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文中的 “天道自然之理
32、”,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中的内容是进化论,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进化论 点评:进化论的影响: 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欧洲学术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 社会变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
33、震动。 伏尔泰说: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狄德罗说: “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人人享有言论自由 B宽容他人 C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D敬畏自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这说明作者主张捍卫人的言论自由; “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宣扬的是平等自由;以上都属于人的自然权利神圣不可剥夺,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 1718世
34、纪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的人文精神的内涵:启蒙思想家把人性发展到理性,反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提倡民主自由平等、重视科学,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尊重和维护人权,提出资本主义新的国家构想,从而极大地 推动了西方社会剧烈的社会变革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答案: D 试题分析: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
35、徒的钱呢? ”这说明作者认为教皇富有,反对教皇对贫穷信徒的经济掠夺,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 16世纪宗 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推动: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神圣权威,主张信仰即可得救,肯定了个人在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个人奋斗和积极进取,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从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到莎士比亚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 ”,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A反对以神为中心 B提倡以人为中心 C肯定人,肯定人性 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所提出的主张,之前
36、的智者运动到文艺复兴都未达到这样的高度,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前 5世纪 前 4世纪) ( 1)原因: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的发展;社会根源,雅典民主制的繁荣,人的地位的提高。 ( 2)成就: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 3)历史影响:奠定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石,为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立提 供了借鉴经验。 (中世纪人文主义的沉寂 天主教神学钳制。中世纪是人类文明的黑暗时代、基督教在欧洲的精神专制,使人文主义几近湮灭。) 2复兴(发展)阶段 文艺复
37、兴( 1417世纪)和宗教改革( 16世纪) (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垄断和束缚。 ( 2)成就: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拉斐尔,马丁 路德。主要观点: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科学文 化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成熟阶段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 1)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 2)成就: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主要观
38、点:提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的思想。 ( 3)历史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 “高明 ”之处是 A利 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小,所以就披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外衣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维新变法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的力量小,所以就借助传统文化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即托古改制;他们都利用了传统文化,故此题
39、应选 D项。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含义和实质: ( 1)含义:文艺复兴是 14 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表明苏格拉底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所以要想生命有价值必须时刻的检讨自己不断认识自我,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故此
40、题应选 D项。 考点:人文主义的起源 点评:苏格拉底学说的意义: ( 1)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 2)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这说明,这一阶级未看到西方强盛的根源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李鸿章
41、只看到中国比西方在科技方面的落后,为认识到西方强盛的根原,后三个人则深入到政治制度领域,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中体西用 点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内涵: 内涵: “中学 ”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中学为体 ”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 ”是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西学为用 ”是指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 “师夷长技以自强 ”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 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 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42、“动弹 ”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以上对应都是正确的;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时间对应不准,前者发生于 1901年,后者发生于 1915年,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列强侵华与近代思想解放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
43、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 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 这是因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社会环境不适合于科技发挥社会功能
44、,由此可以看出,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内容言,主要包含依托农耕经济的天文历法、数学、农学,服务于人民生活的古代医学,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等。就形式言,既有灿若群星的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又有浩如烟海的科学巨著,更有闪耀光芒的无数发明创造。有人说: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展,不但体现了实践的创造性意义,而且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 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
45、欧有一名谚: “中国人 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近代科技欧洲走在前列,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
46、古代的科技 点评:复习古代科技时,突出把握三大发明的发明演变历程及影响,联系近代西方科技分析比较,突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实用轻探究的特点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体系具有时代特色。这个 ”时代 ”是指 A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B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 C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处于明清时期,此 时为封建时代的末期, A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B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以上说法都不是对明清时代的描述,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点评:中国明清
47、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 1)产生背景: 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欧洲:经济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上,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上,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 2)具体内容 : 中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欧洲: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 3)两者性质: 中国:明清之际反